周伯通给现在人的启示:腹针疗法的五大特色与优势——林超岱老师的一篇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25:44

腹针疗法的五大特色与优势——林超岱老师的一篇论文


腹针疗法之我见[1]

林超岱[2]

 

[摘要]本文阐述了作者对腹针疗法及其发展的认识,经过临床实践作者认为腹针疗法有几个特色: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患者乐于接受;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等。认为学习、运用好腹针疗法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要有较为深厚的中医药知识和功底;取穴要按照规范化了的操作规程来做;调针时一定要调到位。还提出了应当大力推广腹针疗法,应当加大对腹针疗法的科学研究力度的观点。

关键词:腹针疗法  特色  注意事项

 

1996年9月的某一天,我的好朋友山西省中医局局长文渊先生来京找我,介绍说山西省薄智云教授发明了一种新的针灸疗法–腹针疗法,很神奇。据他介绍,薄先生在1991年山西省针灸按摩比武大赛中运用腹针治疗疾病荣获一等奖,脱颖而出。其时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应用研究处项目官员负责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鉴定、奖励和推广工作,欣然前往薄先生在北京市宣武区一家医院内开设的门诊部。门诊部设有7、8张床,有许多患者排队等候,一一看过薄先生诊治操作,询问患者病情以及治疗前后情况之后,深为腹针疗法立竿见影的疗效动容,叹为观止!其后几年,经常介绍一些领导、同事、朋友请薄先生诊治,均取得很好的疗效。见其疗效,受其熏陶,我于1998年拜薄教授为师学习,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机会上临床开展腹针治疗疾病,但一直在思考、学习,从2002年开始在薄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开始运用腹针治疗一些疾病,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治疗患者已逾400人,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涉及的病症范围包括: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骶椎关节狭窄、膝踝关节退行性病变、肩周炎、网球肘、失眠、偏头痛、眩晕、耳鸣、胆囊炎、高血压、咳嗽、痛经、感冒、肥胖症等,尤其是关于疼痛病症,每每即刻奏效。2003年12月26日出差到广东省中医院检查科研课题,时吕玉波院长头晕、头痛、不便站立,转头受限,按压颈部疼痛明显,诊为颈椎病,施以腹针,处方中脘、关元、滑肉门(双)、商曲(双),调针后即感症状减轻,留针30分钟起针,活动自如,去其大半矣。吕先生独具慧眼,旋即邀请薄先生南下出诊、收徒带教、组建研究机构,为群众服务。迄今带教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内科、骨科、妇科、皮肤科等各科主任、业务骨干,具有高级职称的徒弟达十余人,广东省中医院腹针研究所业已正式运转,以期进一步升华腹针理论,探索腹针奥妙。

20多年来,薄智云教授培养国内外腹针人才2000余人;腹针疗法从2002年起连续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向全国推广;2001年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研究课题,2004年通过结题验收;出版有《腹针疗法》专著和教学光盘;成立了意大利、新加坡国际腹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也于近日正式运转。

腹针疗法深深地植根于中医理论基础之中,而又具有独特的视角,从临床中来,总结升华出“先天经络理论”,发现了具有经络规律的“神龟图”,彰显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为中医药贡献了一朵奇葩,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易接受、疗效好的新疗法,薄先生功莫大焉!必将载入中医药史册。

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对于薄先生发明的腹针疗法特色有如下几点认识:

1、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

经络学说形成于两千多年前,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汉文物中便有灸脉十一经的记载,其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成为针灸、推拿、骨伤等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理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薄智云教授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以脐(神阙)为核心的腹部有许多的特定穴分布在脐的周围,这些穴位的排布不但有序并且浅表,虽然针刺时常常并无任何的针感但却与全身的应答关系非常明确,有时止疼的效果快到可以秒的速度计算,而这些有序的穴位排布方式在已知的经络学说中从未提及,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经络系统。薄先生认识到可以把经络的形成追溯到胚胎期,人体在母体是通过脐带从母体汲取气血逐渐成形的,因此脐(神阙)通向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已形成,这些通道便是经络系统,故而经络系统是先于脏腑与肢体的全身最早的系统,这个系统便是神阙经络系统,薄先生将之定名为“先天经络系统”。他逐渐在脐的周围发现了与全身应答关系非常明确、排布有序的穴区带,逐步完善了神阙调控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与经络系统母系统的理论,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

“先天经络学说”的提出和阐发是在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和报道参照的前提下,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而得来,符合中医思维特点和突显了中医药理论创新特色。小平先生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的,理论的提出和创新必定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循环往复的规律,任何理论之所以成其为理论,就在于能指导实践,否则这个理论就是谬论。薄先生的腹针临床实践始于1972年,腹针疗法的发明便是构建在先天经络学说的基础上,该理论很好地指导了腹针的临床运用并提高了临床疗效,因此可以认为“先天经络学说”是正确的,这对于学习和应用过腹针疗法治疗疾病的同仁们来说都会和我一样取得共识。先天经络学说是经络理论实践的新发现,可以算得上腹针疗法理论上的一大特色。

2、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

“神龟出世,一针可名”!这是我对薄先生发明的“神龟图”的总体看法。“神龟图”是薄先生在原有经络穴位和其新发现的穴位基础上通过反复临床实践、验证,集三十年经验之大成,重新构架排布、定义其功能主治而逐步生发得来,对于全身相应部位的疾病有十分明确的应答关系,一般性的疾病按照“神龟图”所指,均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神龟图”的问世,既是先天经络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体现,也是腹针疗法之所以不同于一般针灸方法的可持利器,更是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的基础,任何中医师,甚至包括西医师经过适当的培训都能够进行重复验证,某些对中医药不甚了解的人认为中医个案经验虽多但可重复性差,对中医的临床疗效表示怀疑,腹针疗法的临床实践恰恰是对这些人观点的有力驳斥。

“神龟图”认为人体存在以脐(神阙)为核心的,全身影像酷似一个伏在腹壁上的神龟。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左右;颈部从商曲穴(双)伸出;前肢由滑肉门(双)引出,在上风湿点穴(双)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穴(双);后肢由外陵穴(双)向外伸展,通过下风湿点穴(双),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双);尾部从气旁穴(双)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上下左右。“神龟图”并非仅仅指向以上这些点,而是在它们之间的连线上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的穴区带,这就是腹针疗法之所以可以根据病情对相应部位进行即时调整的原因。上风湿点穴(双)、上风湿外点穴(双)、下风湿点穴(双)、下风湿下点穴(双)、气旁穴(双)为薄先生发现的新穴。“神龟图”不失为腹针疗法的又一大特色。

必须要提出来的是薄先生持悬壶济世之绝技而倾其所有,教导学者,其胸襟之博大、情怀之广阔、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和言行,非凡人所愿为。

3、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是中医的疾病认识观,中医讲究“治病必求于本”,在治疗疾病时不仅注意症状的改善,更注重脏腑状态的调整。腹部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腹部不仅可以调阴,而且可以调阳,脏腑的募穴大多集中在腹部,因此,针刺腹部可以直接调整脏腑。腹针疗法提出“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的原则,强调先调脏腑以产生气血,再调经络以输布气血,再调局部以使用气血,故而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传统针灸治疗疾病主要是刺激四肢经络穴位为主,主要调整经络,尽管也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治疗疗效才能稳定下来,考虑可能与“治病必求于本”和“标本兼顾”有关。腹针疗法真正体现了脏腑、经络、局部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的整体观精髓,行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之事,也应算其特色之一吧。

2004年3月10日,朋友王某打电话给我,称耳鸣如拖拉机开动的轰鸣声在耳边一月有余,近一周加重以致于不能睡眠,虽经中西医检查治疗没有缓解,因他曾听我宣讲过腹针疗法,所以请我治疗。时薄先生在意大利讲学,不便请教,而我尚未治疗过耳鸣患者,怕把握不好,一再推脱,王某执意一试,晚上接待之。动用中医基础知识,考虑“肾开窍于耳”,从肾论治吧。处方:引气归元以调脾胃、补肝肾,气穴(双)以加强补肾功能,上半身疾患取滑肉门(双)以疏通经络,商曲穴(双)以改善颈动脉供血。调针后即刻耳鸣减轻,留针10分钟时,已无耳鸣。腹针见效之快,可见一斑。次日下午4时许,王某来电话称昨晚得以安卧一宿,现耳鸣又起,只是如远处蝉鸣,如法炮制,欢喜而去。隔一日,已无大碍,给予巩固一次。近日电话联系,至今未犯。

4、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

腹部在生理上有疼痛感呈弥散的特点,痛觉不敏感,所以针刺腹部,只要手法相对熟练,一般没有痛感,即无痛。临床上凡惧针的患者,一试之后莫不欣然接受。传统针灸讲究得“气”,认为“气至病所”疗效会更佳,而得“气”主要是以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得气感)为标志,许多患者因不能或不愿承受这种感觉而放弃针灸治疗。腹针疗法既具有传统针灸的安全、有效,还很好的解决了“得气感”的问题,更能够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老少咸宜。总之,腹针疗法是一种无痛、安全、速效、长效的针灸新疗法。

5、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

腹针疗法为取穴规定了规范化的操作规程。首先规定了比例寸,无论高矮胖瘦均按比例寸取穴,这样就从客观上杜绝了依靠医者的手(一般取穴以四指合并为3寸)取穴造成的误差。上腹部从中庭到神阙为8寸,下腹部从神阙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腹部两侧从神阙至腹侧外缘为6寸。其次这些尺寸均应作水平线。第三,找准任脉(腹白线)也是关键环节,因为腹部的自然正中线并非总是与腹白线相吻合,薄先生将任脉定位于腹白线的下边,是其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的总结。取穴的规范化操作除了便于学者易学之外,更有力地保证了疗效的稳定。

那么学习、运用好腹针疗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

1、要有较为深厚的中医药知识和功底

薄先生从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方法上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直至构建了一种无痛、安全、有效的针灸新疗法,哪一样都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应该说是中医药理论框架下的新发现,所有中医药核心理论都是腹针疗法的基石。因此,要想学习、运用好腹针疗法,在学习其理论、方法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即便是取得了一时的疗效,也不能使疾病获得痊愈。

2、取穴要按照规范化了的操作规程来做

在正确诊断、辨证、处方的基础上,取穴很重要。根据我的体会,取穴必须按照规范化了的操作规程来做,我一直坚持用尺子量,可能有人认为我的水平“低”,临床这么些年还“需要”用尺子量,可我认为用尺子量不丢人,没有疗效或疗效不好才丢人!另外,临床上我还习惯使用套管进针,因为我观察到无论任何人,即便是控制力很强的人在接受针刺时也会紧张,医生徒手进针虽不会使患者产生疼痛,但易造成紧张,采用套管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更有利于无菌操作。所以,在临床中我始终坚持用尺子量,用套管进针,对待每一位患者均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松懈,这也正是我在运用腹针疗法时能取得较好疗效的原因之一。

3、调针时一定要调到位

薄先生将腹壁分为天、人、地三部,天、人、地中又各分为天、人、地三部,共九部。调针到位的原则是:调理脏腑一定要调在地部,调理经络一定要调在人部,调理局部一定要调在天部。这其中有经验的因素在内,但以此为原则在临床中往往能够取得好的疗效。调针水平的高下决定了疗效的显现程度。

应当大力推广腹针疗法。腹针疗法除了与其他针灸疗法一样的优点:安全、有效、基本无副作用、性价比高、绿色环保外,还具有无痛、速效、长效的特点。古人说:“一针二灸三服药”。在农村,对于尚处于看病难、缺医少药状况的我国10亿农民来说,包括腹针疗法在内的针灸应当成为防治疾病的首先选择和经常选择,如果乡村医生能够很好的学习这些医疗技术,基本能满足一般防治疾病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解决。在城市,由于生活环境、方式的改变,疾病谱的变化,腹针及其他针灸疗法同样大有作为,对于颈腰椎病、失眠、疲劳综合症、脑病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均有明确的疗效,应当大力推广。

应当加大对腹针疗法的科学研究力度。为什么针刺腹部可以治疗腹部之外的疾病?为什么针刺腹部治疗疾病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腹针疗法无疑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他们是如何联系的?其物质基础是什么?脏腑经络局部为什么会或能在同一时间有机结合?等等,依据确切疗效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有的可以中医药理论阐明,有的尚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开拓针灸与中医的视野和发展空间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中蕴藏着的生命科学命题,值得研究探索。

                                                                                          

[1]本文于2005年8月19-24日在广州召开的“首届腹针国际研讨会”上作大会特邀专题报告。

[2] 林超岱,男,研究员,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中药科技处处长。198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后分配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中医药科技管理和部分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