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在姓氏中怎么读:朱元璋的心底黑影——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50:15

朱元璋的心底黑影

2010年07月07日 17:31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4)  【字体:↑大 ↓小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以武力打下江山。坐定皇位之后,皇帝就面对怎样统治的问题。明朝的朱元璋,自然也必须动这个脑筋。

  进入了不用武、用文治的时期,朱元璋的文治,非常惊人。他每天看奏章,很留意文字,在鸡蛋中挑出了许多骨头。他觉得人们都在文字中暗暗讽刺他,所以挑出来的,都治以死罪,都非常冤枉。

  有个僧人来复,写《谢恩诗》,其中有二句:“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朱元璋一看,说,“殊”字,是说我“歹朱”,“无德”是直指我无德。把这个僧人斩了。其实,“无德”不是说没有德,“无”字在古文辞中常作语助词。《诗经.大雅》中有“无念尔祖”,不是说不要念祖先,注疏清清楚楚的说,这是“言当念尔祖文王之法”。朱元璋这个人看来很聪明,他没有好好上过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有学识的人在他身边,为他补课,他也必须吸收文化知识以应付实际工作需要。但是底子到底不充实,遇上“无德颂陶唐”这样的句子就解释错了。(这一句的意思应是:呜!你的德行像陶唐一样值得歌颂)。其实他也应该想想:骂人哪里有这样直接骂的,尤其对皇帝。

  至于把“殊”字读成了“歹朱”,变成了“你这个坏蛋朱”,这更是硬来。这显示出他的内心有一种不正常的敏感,觉得人人在看不起他,在骂他。这是一种特殊的自卑感。

  朱元璋这样由扭曲文字而后给人罪名,例子还有很多,而且都是死罪,杀。如:

  有个官员赵伯宁作《万寿表》,有“垂子孙而作则”,朱元璋说“则”就是“贼”,诛。(还有位府学教授的表,也因“作则垂宪”,诛。)

  杭州教授徐一夔的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句,更加严重了。朱元璋一看就跳起来,说:“生者,僧也,以我曾为僧也;光则薙发也;则字音近贼也。”非斩不可。

  有位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有“遥瞻帝扉”句,“帝扉”被说成“帝非”,诛。

  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以“体干法坤”,“藻饰太平”句,诛。因为“法坤”是暗喻“发髟几”,“藻饰太平”就是“早失太平”。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为本府作的《贺立太孙表》,有“天下有道”句,这是明白不过的歌颂,但也被说成是“天下有盗”,又是死罪。

  这些文字(表,贺表),都是地方上负责文字工作(教授、训导、教谕、学训)的小官员为当地需要而写的,他们一定都用尽心思,写上最美好的字句,谁知却都被朱元璋那样读偏了,降下大罪来。

  朱元璋这种心态是长期隐藏下来的。他小时因贫穷到寺院里做僧人,又在合肥一带托钵行乞。其实,贫穷、行乞、做和尚,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丑事,社会上有那么多人这样不幸,是这个社会生了大毛病。(元朝末年大毛病发作,大家起来反抗,一下子就把元朝结束了。)但是在朱元璋的心底深处,他就觉得自己的出身见不得人。不知何故,又特别把目光盯住有学识的人,认为他们都在心里嘲笑他,甚至认为所有有学识的人都必定是要嘲笑他这样的人的,包括嘲笑张士诚。

  元末起义的各路英雄中,张士诚是一路,争天下时是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出身操舟的盐贩,本来的名字叫做张九四,很土气。有一次,朱元璋的文臣谈到张士诚厚礼文儒,文儒为他起了“士诚”这个名字,是好名字。朱元璋说,好,好,这个名字好,因为《孟子》上有一句:“士诚小人也”。你看,朱元璋的心理倾斜得这样厉害,随时发现“疑点”。他记忆力也很强,记住了许多经典来作他的论据。

  朱元璋就以这心态治国。天下已经平定,他仍不断在那里寻找矛盾与对立面。

  (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吴羊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