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附近玩的地方:也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土壤污染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37:25
                               也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土壤污染问题最近,国内外舆论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国外各种组织和舆论媒体纷纷就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提出质疑,牵出葫芦带出瓢,农产品赖以生长的产地环境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目标。在2007年9月24日(周一)上午10时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美国之音记者问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有评论认为土壤污染是农产品安全的源头,请问高部长,中国农田污染程度现在有多严重?再一个相关的问题,土壤受到重金属、农药使用过量和化肥使用过量以后,会有残留物在里面,即使减少使用以后,还会残留在里面,在这方面不知道农业部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土壤已经污染了,如果继续使用的话,是否还会产生污染的问题?”高部长就我国土壤污染做了解释,并就土壤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做了说明:“目前我们正在执行的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重金属的限量超标的标准,是全世界最严格的,甚至高于欧盟,高于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这句话并没错,也没有任何问题,我国的食品安全政策一直遵循“严父出孝子”的原则,在各种标准的制订上一律从严要求,但事实上,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并不能用于衡量耕地环境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该标准是由环保总局牵头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土壤背景值,浅显来说,是把现有土壤和未经过任何污染的土壤比较,一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比未经过污染的土壤高,即判断为超标。从表面来看,该标准的制订方法也没问题,事实上,在衡量耕地环境时,该标准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理由如下:
第一,不同的土壤类型,由于地质原因,土壤背景值也不一样,而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时候没考虑土壤类型造成的差异。例如,南方红壤中含铁量比北方黄壤天生就高。在云南和贵州,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含量基本超标,可按照常规方法种植的农产品全部不超标,农民吃自己种的粮食,几代人照样活得好好的。
第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事实上是在持续增加的。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原因,各种重金属会随着废物排放而不断进入土壤,另外,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不能降解而消失,因此加进去多少就会累积多少,日复一日,重金属含量自然就会比没有遭受污染的土壤高,必然有一些土壤超过背景值。按照常规思路考虑,在现代文明条件下,土壤都被人类或多或少污染过,还种粮食做什么?可是,农作物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土壤背景值并不适合用于农产品生产评价,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因素影响,土壤的某些生物条件和化学条件可能抑制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高于土壤背景值(甚至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土壤种植的农产品并不一定超标。
第三,不同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水平不一样。显而易见,蔬菜和小麦的吸收水平就不一样,同样的土壤,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较强,而小麦吸收能力就弱一些。而且,同一种农作物对不同的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水平不一样,可能对镉的吸收能力强,而对汞的吸收能力就弱。
第四,农作物的食用部位不同,对耕地重金属含量也有不同要求。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效率在不同部位是不一样的,根、茎、叶的富集能力都不一样,通常来说,在根部富集能力较强,而在子实里的富集能力最弱。所以,食用部位不一样,土壤对作物的影响也不一样,以块茎为食用的作物,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要求高,以种子为食用的作物,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要求低。
因此,要想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来衡量耕地环境,必须修订该标准。不能全国一盘棋,对不同类型的土壤,不同类型的农作物都一棍子打死,要分门别类的对待。
最后,本人通过亲身体验,搂草打一下兔子,要呼吁一下,国家环保总局别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管起来,农业环保应该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业环保专业性非常强,除了要有环保技能之外,还必须有深厚的农学功底,不能以纯环保观点对待,单纯学环保的人无法一手操办。农产品产地环境问题非常复杂,如果不懂作物生长机理,单纯以工业环保的手段来处理只能引发总局周局长所说的“全国1.5亿亩农田遭受污染”的笑话。目前全国从事农业环保的专业人员有8000多人,自上到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作体系,可由于环保总局大权独揽,这拨人是有力使不上,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发生一些误导,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