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语嫣最后和谁在一起:过好日子是一种能力(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19:03

过好日子是一种能力

(2011-05-19 09:52:20) 转载 做一个穷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嘲笑那些过上好日子的人“累得跟驴似的”。

  很早的时候,读过一则《伊索寓言》,上面说一只蝉到了冬天很饿,就去请求蚂蚁给它点食物。蚂蚁问它:“你夏天干什么去了?”蝉说:“我一个夏天都在唱歌。”蚂蚁说:“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在冬天的时候跳舞呢?”

  我觉得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非常像唱歌的蝉,看不起辛苦工作的蚂蚁。觉得它们太实际、太庸俗、太操劳,而且蚂蚁的生活理想也太不值得一提。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认为好日子应该是载歌载舞的日子,像彩蝶飞舞一样轻松快乐。我们不需要钱,也不需要服从谁,我们工作只是为了喜欢,我们甚至从不储蓄,以为那是像蚂蚁一样的小市民做的事情。

  其实,人生的夏天很快就会过去。如果要过上好日子,我们必须在冬天来临之前找到新的赢利模式。我不反对在夏天唱歌跳舞,但是我认为如果要把“好日子作为一种生活目标,那么必须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开始筹备,实现个人生活方式转型。这个“夏末秋初”我理解大约应该是27岁以后到36岁之前,这个时候无论男女,都还谈得上年轻,但又比更年轻的蝉多了一些经验,比已经很实际的蚂蚁多了一些激情,这个时候是奠定好日子三大基础——财富、事业、家庭的最好时机。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时期,并不是说这个时期没有过好,就与好日子失之交臂;而是说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什么大的意外的话,那么一个人将就此成熟起来,并且能够迅速掌握一种过好日子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它包含妥协与自知之明。

  我在很早的时候曾经采访过一个汽车设计师,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大概是1996年或者1997年的一次车展上。我和这名非常年轻而且有才华的奥迪设计师相遇,他当时为车展设计了一款概念车。我问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汽车设计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他说:“是妥协。”如果没妥协,就不会有任何新款问世。

  我那时很惊讶,以为他会跟我强调创造呀个性呀什么的,哪里想到他会说出“妥协”。不过他说的妥协不是没有原则的唯唯喏喏,而是建立在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以前不明白,觉得自知之明不就是知道自己姓什么一顿吃几碗干饭吗?有什么难的?后来才知道,人在年轻气盛的时候,多半是很难客观准确地对待自己的。大抵男的都以为自己是未来的毕加索,成名以前的比尔·盖茨;但凡妇女的都以为自己是貂蝉转世或者是倾国倾城的罗敷妹妹。这样的时候,谁肯妥协?于是,对待金钱的态度就是对待粪土的态度,对待领导的态度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则是想不干就不干——“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当然,他们对待爱情和朋友也不会有太珍惜的感觉——“天涯何处无芳草”!

  “好日子”不是耍大牌。什么叫“妥协”?妥协不是简单的让步、放弃,而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达成一种共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妥协不仅是为了“安定团结”、“家和万事兴”,而且潜藏着一种坚定的决心——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把事情做成;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把日子过好。我可以妥协,直到达成协议。

  在招聘广告上,很多公司都会列出一条“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这是什么意思?你以为他只是单纯地在强调工作经验吗?一个经营装修公司的朋友跟我说,其实装修做一年的经验和做五年的差不多。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五年工作经验,他就会明白他不能在我的公司实现他做贝聿铭的理想。他要是贝聿铭,他早就打到成为贝聿铭的方法了,还等着我来发现他挖掘他?他不会在我的公司抱怨我没有给他条件我凭什么给他条件?我给我自己条件好不好?一般工作五年以上的人,会懂得把那些梦想藏在心中。而且一般比较清楚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他会算得清清楚楚,自己几年之后可以买车,几年之后可以买房。为什么西方一些企业在提拔主管的时候会考虑一个人的婚姻状况?因为企业一般认为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有责任感而事实上,是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懂得妥协。想一想,工作不是和婚姻有很类似的地方吗?一桩婚姻要持久有效,通常难道能不学会自己给自己搬梯子,找台阶?要不,真僵住了,一个说“离”一个说“好”,怎么办?真离了?那还过什么日子呀?工作也是一样,除非是你不想干了,否则老板说你两句,你脖子一梗,说“老子不干了”,然后呢?可不能图一时痛快呀!好日子是怎么出来的?是过出来的。知道什么叫“过”吗?“过”就是“错”的意思,一点一点地错,最后就错出一个好日子来了!

  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妥协,像贝多芬那样,像布鲁诺那样,像许许多多的英雄那样,即使被五马分尸、被绑在火刑架上也不妥协,但是那和好日子没关系。好日子讲究的是“小不忍则乱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