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樊胜美发型图片: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调查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0:04:55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qqq:44 更新时间:2010-8-28 22:03:37
 
四、思考与建议
(一)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与方向。
我们在调查中对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进行思考,就会发现极大一部分教师缺乏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识,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等问题,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有的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因此表现在工作和行为上,就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多少自己的追求,发展被动。如果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事先有考虑和设计,则会把自己的行为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中,才能形成主体意识,自动自觉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制定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教师制定合理有效的专业发展规划。
1、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提高了制订规划的实效。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际上是教师运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具体的行动方案。可通过研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等专业书籍,明确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应从哪些方面去设计自己的规划,减少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盲目性。
2、帮助教师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发展情况,明确其发展方向。教师专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因此,教师要从哪些方面去发展,必须基于幼儿的成长需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教师规划的重点要放在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育实践的改善上,不应单纯地追求学历提高、学习培训等。
(二)注重多种学习形式的有效性,多渠道、多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了熟悉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式和行为取向。但是新《纲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超越,尽快适应教育改革,提升创新改变的能力,就必须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多形式的学习。要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只是需要知道一些专业知识、技能及如何使用技能,更需要学会何时需要运用它,必须理解这些专业技能的内涵,知道如何使用才会有效,如何使用才能达到目的。例如,组织教师参加一些与教学实际密切相关的培训课程或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创设模拟“工作”的情景,让教师加以应用。只有多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就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集体培训与个体交流相结合。集体培训主要是就共同性、倾向性的问题,组织学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基本理念,通过外请幼教专家及园内名师学科带头人讲座等形式,进行参与式培训。个体交流主要指教师在集体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体潜能,通过个体的自我内化,自我表达,建立与专家、名师的经常性交流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集体范围的扩展,达到学习的不断深入与拓展。
3、外出培训和二次培训相结合。加大幼儿园外出学习培训的力度,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短期培训、外出观摩、市县各级教研学习等,并建立了外出观摩学习汇报制度,提供时间与机会,引导教师边学习边反思,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师自觉、自主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群体来共同分享,这个群体就包括同伴、专家等。从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善于和同伴交流或者能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发表见解,并能有效和同伴互动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快。幼儿园要认识到交流互动的重要性,积极利用多种条件,搭建一个能促进教师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1、组成“学习型小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教师的三种类型为依据,组建“学习型小组”。我园教师主要分为:教学新手、经验型教师、专业型教师三种类型。针对这三种类型,选取相应层次的导师与教师一同组建“学习型小组”。鉴于教师对理论学习的强烈要求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发挥师范院校的专家资源,将师范院校的专家请进幼儿园,真正有效地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制度的建立上,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要求导师们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督促指导教师撰写专业发展论文和相关案例、反思。针对教师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学习型小组”的建立与完善,能较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们能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得到教育行为与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上的有效发展。
2、开展“自主式”教研活动,使教师真正进入教研主体的角色。 “自主式教研活动”是一种合理且有效的教研方式,具体做法为:改变过去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一言堂”的现象,让教师学当主角。全体教师一起参与教研组制定计划,然后让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选择计划中某一研讨内容,作好准备,到时轮流主持教研活动。让教师的理性在对话、提问、讨论和交流中碰撞、升华。
3、开展案例现场分析评比活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突破。组织 “教育基本功比赛”,采取教师随机抽题、现场解答的形式,考察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在“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的问题调查中,教师的选择结果主要为:(1)有97%的教师认为要“具有良好的儿童观,热爱幼儿、尊重幼儿”;(2)有82%的教师认为教师要“认识、了解幼儿,有研究幼儿发展的能力”;(3)有96%的教师认为对自己的工作要具有“有效选择、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4)有74%的教师认为要“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5)有69%的教师认为要“有一定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特长”。其中,有64%的教师回答的内容涉及上述3个方面,23%的教师回答的内容涉及上述4个方面的内容,13%的教师回答的内容涉及上述2个方面的内容。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1、教师们对应具备的自身的专业素质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知道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也基本上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期望。
2、单独看各份问卷的描述,我们发现教师个体对问题的描述缺乏整体意识,教师个体对于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认识不够全面与清晰。
3、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自己工作的能力与对待幼儿的态度上,有一部分教师忽视了专业特长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二)本人已具备和需提高的专业素质
表1   教师具有的专业素质一览表
内容
所占比例
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有良好的教育观与儿童观,有研究幼儿发展的能力
有扎实地教育基本功,能有效选择、组织教育活动
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很强
30%
16%
5%
9%
较好
60%
32%
23%
26%
一般
8%
42%
42%
26%
有待提高
2%
20%
30%
59%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1)教师们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认识理性,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表1中教师对“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一项选择“很强”和“较好”的占总人数的90%,表明教师对自身具有专业素质有很明确的认识,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优势,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很有自信,教师的学习欲望很强,渴望得到来自多方面的学习。
(2)大部分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观。
表1中教师对“有良好的教育观与儿童观,有研究幼儿发展的能力”和“有扎实地教育基本功,能有效选择、组织教育活动”这两项的选择中,分别有70%和76%的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观与教育基本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已经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能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内容。但还有30%左右的教师在此方面认为自己还需要加强学习。
(3)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师们欠缺和急需提高的。
表1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的选择中,选择“有待提高”的比例是最高的,分别占到59%。这表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欠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不强,对理论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有要强烈的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急待提高的。
(三)教师专业成长主要途径
在此问题的调查中,我们主要考察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以及幼儿园现有的培训内容和教研方式能不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表2    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主要途径表
内容
所占比例
公开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100%
外出学习、听专家讲座
76%
专业性人员的指导
67%
自我学习
67%
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
56%
同伴间的互助学习
33%
自我学习
31%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师对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认可程度。
有100%的教师认为“公开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形式的教研活动”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说明教师能较好的认识到教研活动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的促进作用,在活动中收获教育观念与教育经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76%对参加外出学习、听专家讲座有强烈的需要,另外有67%的教师认为专业性人员的指导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67%的教师认为自学研讨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56%的教师认为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但是只有33%的教师重视同伴间的互助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越来越重视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期待的成长方向有深入和广泛两个方面的扩展趋势,期望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与指导,能借此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表3     对幼儿园现有专业发展途径的调查表
内容
具体形式
所占比例
专业性人员的指导
接受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业人员指导
27%
接受过利用网络、电话、访问等手段进行的专业指导
33%
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
参与过园内的课题研究任务
100%
单独主持过科研课题研究
12%
公开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形式的教研活动
作为承担者参加教研活动
37%
作为参与者参加教研活动
65%
在活动中进行反思或发表见解
43%
将活动内容整理、归纳成文字,提升教育经验
32%
参加各项学习、听专家讲座
参加过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
100%
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外出学习活动
95%
同伴间的互助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分享
43%
在幼儿园举行的集体研讨活动中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分享
68%
自我学习
阅读各种幼教理论书籍或杂志
87%
参加专门机构的学历提升
54%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现有专业发展途径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和存在问题
1、专业性人员的参与指导较少,专业提升的效果不大。
在表3中,接受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业人员的指导的教师只占27%,接受过利用网络、电话、访问等手段进行的专业指导的教师只占45%,说明教师接受专业性人员的指导机会很少,主要原因是幼儿园请进来的专业性人员下到班级直接指导教师工作的机会太少;其次,没有建立很好的网络平台和交流制度,导致教师信息闭塞;同时,教师在与专业性人员的交流中,有一种“专家权威”感,唯专家是从,缺少平等对话的机会,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造成教师专业提升的效果不大。
2、能在科研中成长,但缺乏独立承担课题的能力。
在表3中,100%的教师承担过幼儿园内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并能在科研中获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独立承担科研课题方面只有12%的教师具有相关的经验,这说明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还需要提高。
3、幼儿园教研形式多样化,但专业提升效果欠佳。
从表3可以看出,37%的教师承担教研活动的主要任务,说明一部分教师在承担任务中成长了。但是也有65%的教师作为参与者参加教研活动,说明教师的主动性还需提高。有43%的教师在活动中能及时的反思或提出见解,说明一部分教师形成了自己对教学的看法。只有32%的教师会将自己的反思整理、归纳成文字,反映出教师还普遍缺乏深刻、有效的自我反思的能力。总的来说,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但是教师在其中参与的积极性不大,专业提升效果欠佳。
4、教师的同伴互助行为有所增加,但“学习型组织”还没有真正形成。
表3中的数据显示,分别有43%的教师“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分享”,经调查发现这些教师的同伴交流大多发生在亲密要好的同事之间以及带同一个班级的几个教师之间。68%的教师认为幼儿园举办的集体研讨活动对自己的促进很大,但是,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这种集体研讨活动对普通教师来说很难有真正的体会与心得,因而也难以对自己的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看到,教师之间互助行为提升了工作质量,但缺乏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某些基本要素,如交流与学习时的共同愿望、系统思考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遇到的困难
根据加拿大学者的调查研究,教师职业成熟水平的一般经过:角色确认、角色适应、角色成熟、职业发展 “高原”、发挥骨干作用五个阶段。在教师专业成长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中,各个阶段的教师所遇到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
表4     教师专业成长遇到的主要困难
成长阶段
遇到主要困难描述
适应期
(教龄3年以内)
人际关系紧张,不知道怎样与人交流
缺乏相应的教育经验,不知道怎样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有事业心,但不知从何做起
成长期
(教龄3—5年)
有一定教育经验,但不知道怎样的方式与方法更适合孩子
接受了来自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不知道怎样运用于实践当中
教学的方式与手段不知道如何体现新观念
还未形成相应的教学专长
成熟期
(教龄5—10年)
积累了相当的教育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的指导
初步形成了教学专长,但是缺乏专业引领
参加了课题的研究,但缺乏组织与承担课题的能力
能组织公开活动,但是不知道怎样进行有条理的反思
精研期
(教龄10年以上)
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不知道怎样将经验提升为理论
有了一定的教学专长,但是缺乏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课例等
教育教学能力强,找不到更进一步的发展目标
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
从表4中,我们可以发现各个成长阶段的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各不相同,教龄1-3年的教师的最大问题多集中在如何尽快适应工作,积累相应的教育经验;教龄3-5的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如何能够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的方式与手段如何能够体现新观念等;教龄5—10年的教师则认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要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性的教师感到很困难;而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大多感到自己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找不到专业发展的“突破口”。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在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遇到的困难的描述中,普遍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比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专门机构的培训较辛苦、在进行学习的同时很难兼顾家庭、工作、学习三者间的关系、上班压力大,工作量繁重,教师身心疲惫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各个成长阶段的教师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普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思考与建议
(一)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与方向。
我们在调查中对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进行思考,就会发现极大一部分教师缺乏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识,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等问题,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有的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因此表现在工作和行为上,就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多少自己的追求,发展被动。如果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事先有考虑和设计,则会把自己的行为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中,才能形成主体意识,自动自觉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制定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教师制定合理有效的专业发展规划。
1、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提高了制订规划的实效。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际上是教师运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具体的行动方案。可通过研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等专业书籍,明确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应从哪些方面去设计自己的规划,减少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盲目性。
2、帮助教师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发展情况,明确其发展方向。教师专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因此,教师要从哪些方面去发展,必须基于幼儿的成长需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教师规划的重点要放在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育实践的改善上,不应单纯地追求学历提高、学习培训等。
(二)注重多种学习形式的有效性,多渠道、多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了熟悉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式和行为取向。但是新《纲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超越,尽快适应教育改革,提升创新改变的能力,就必须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多形式的学习。要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只是需要知道一些专业知识、技能及如何使用技能,更需要学会何时需要运用它,必须理解这些专业技能的内涵,知道如何使用才会有效,如何使用才能达到目的。例如,组织教师参加一些与教学实际密切相关的培训课程或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创设模拟“工作”的情景,让教师加以应用。只有多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就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集体培训与个体交流相结合。集体培训主要是就共同性、倾向性的问题,组织学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基本理念,通过外请幼教专家及园内名师学科带头人讲座等形式,进行参与式培训。个体交流主要指教师在集体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体潜能,通过个体的自我内化,自我表达,建立与专家、名师的经常性交流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集体范围的扩展,达到学习的不断深入与拓展。
3、外出培训和二次培训相结合。加大幼儿园外出学习培训的力度,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短期培训、外出观摩、市县各级教研学习等,并建立了外出观摩学习汇报制度,提供时间与机会,引导教师边学习边反思,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师自觉、自主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群体来共同分享,这个群体就包括同伴、专家等。从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善于和同伴交流或者能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发表见解,并能有效和同伴互动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快。幼儿园要认识到交流互动的重要性,积极利用多种条件,搭建一个能促进教师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1、组成“学习型小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教师的三种类型为依据,组建“学习型小组”。我园教师主要分为:教学新手、经验型教师、专业型教师三种类型。针对这三种类型,选取相应层次的导师与教师一同组建“学习型小组”。鉴于教师对理论学习的强烈要求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发挥师范院校的专家资源,将师范院校的专家请进幼儿园,真正有效地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制度的建立上,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要求导师们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督促指导教师撰写专业发展论文和相关案例、反思。针对教师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学习型小组”的建立与完善,能较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们能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得到教育行为与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上的有效发展。
2、开展“自主式”教研活动,使教师真正进入教研主体的角色。 “自主式教研活动”是一种合理且有效的教研方式,具体做法为:改变过去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一言堂”的现象,让教师学当主角。全体教师一起参与教研组制定计划,然后让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选择计划中某一研讨内容,作好准备,到时轮流主持教研活动。让教师的理性在对话、提问、讨论和交流中碰撞、升华。
3、开展案例现场分析评比活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突破。组织 “教育基本功比赛”,采取教师随机抽题、现场解答的形式,考察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