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僧人等级:博文阅读导引 (作者、“无芯笔”、“形、音、意一体化一步到位的实景教学模式”发明人:付永志 郭梦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0:39:05

     本人发表、转载、收藏、讨论、研究的文章、资料、事件都是对文化、科学、技术、社会、政治、法律、经济、历史的深层次思考、研究、预见的问题,拒绝无聊的问题。
   本人发表、转载、收藏、讨论、研究的文章、资料、事件,可以进入“国魂的个人资料图书馆”、新华社区、大象网的国魂博文等里面参阅。也可以进入qq号(1323562227或1197288221)交流,但没有时间闲聊,请理解、谅解。
   本人致力于解决现实的污染问题的绿色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并且把技术转让收入投入大西北少数民族教育之中,推动大中华的早日矗立世界;文明的民族需要先进的民族文化;先进的民族文化需要先进的教育。本人致力于推荐形、音、意一体化一步到位的实景教学模式的推广和研究。
  实践举例:
    实例1.烧饼是“圆的”?是“方的”?
    几个大学同学在问一个同学的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烧饼是“圆的”?是“方的”?
    孩子答:“圆的”。
    众人笑曰:“聪明”。
    我暗笑,随口补问:烧饼是“方的”?是“圆的”?
    孩子答:“方的”。
    众人笑曰:“他是随口答的”。
(提示:孩子根本没有“烧饼”的概念,只是信口利用短时记忆留下的先入为主的词语“应声”答语,根本没有是非的逻辑推理过程,所以,无论回答的是否正确,都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我们把实际的“烧饼”呈现在孩子面前、并且发出“”的声音,再写出“烧饼”的字体,形、音、意整体呈现在孩子面前,这才是孩子真正掌握的真正的“烧饼”。然后,孩子才有有关“烧饼”的逻辑推理。但这还是不能够进行上述推理,没有上述逻辑推理能力,当我们以上述同样的方式把不同形状的东西呈现在孩子面前,直到孩子能够识别物体形状的时候。本例子的逻辑判断能力才能够真正形成。)
    实例2.你今天在哪里吃的饭?
    孩子问:你今天在哪里吃的饭?
    我回答:在锅里。
    孩子(发急)问:你今天在哪里吃的饭?(加重了语气)
    我(故意)重复回答:在锅里。
   (如此重复数次的问与答,孩子开始沉默思考,然后发话)
   孩子问:你在谁家的锅里吃的饭?
   我如实回答了问题,孩子高兴了(满意了我的回答)。
(提示;只能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缺陷,自己修正自己的逻辑语言的表达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能力。如果我们像在大学中学的理论说教,那就是“对牛弹琴”,当然中学、大学的理论说教方法也必须减少和放弃,要知道,真正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课堂的片面理论说教能够奏效的。)
   实例3.“鹅鹅鹅”
    我们都知道教孩子的诗词“鹅鹅鹅”,并且都在教孩子背诵“鹅鹅鹅”,而实际效果如何呢?我的推断是“零”。为什么呢?
     作者本人有真实的鹅的鲜活的形、音、意的概念;并且作者本人知道鹅的“项”的概念,还知道“项”的运动---“曲”,知道鹅的叫的声音---“歌”(形容);知道“白”色和“毛”,知道“白毛”在运动---“浮”在“绿”“水”,知道“水”的真正意义,知道水的颜色----“绿”;知道鹅的脚的“红”色的“掌”,知道“红掌”的动作---“拨”,知道“水;”,知道水的颜色----“青”,知道水的运动----“波”。可以说,这首短诗里面,没有废字;动词、形容词、名词堆堆串串。
   单单这还只是简单的能力,要完成小诗,还要有完整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还要有完整严密的语言不是能力。这一切加起来,才算能力。也算天才吧。 
   不理解其意,纵然背诵千万遍,又有多大意义呢?作者和背者的差别有多大呢?也许有一个标准的成语可以确切表达“天壤之别”。
    那么,怎么让孩子走进作者的心境呢?用形、音、意一体化一步到位的实景教学模式是我目前寻找到的最经济、最高效、最捷径的早期教育的天才培养方法。欢迎各界朋友交流、探究、合作。但没有时间闲聊,谢谢理解、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