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陈浩民版资源:历代名人与张继《枫桥夜泊》诗碑佳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06:43

郁乃尧

  姑苏寒山寺内有两处集中陈列各种碑刻的地方,即钟房对面和普明塔院的碑廊。寺院诗碑,名家手笔,蔚为大观, “古今碑刻,满目琳琅”,不仅是宝贵的实物史料,而且是珍贵的艺术作品。唐张继《枫桥夜泊》一诗,历代书写并勒石的不知其数。据明姚广孝《寒山寺重兴记》: “自唐历五代及宋、元,寺凡兴废,碑刻澌泯无考。”;而寒山寺已逾千年,屡遭损毁碑刻流失,殊为可惜。张继《枫桥夜泊》诗碑亦难逃厄运。

  《枫桥夜泊》一诗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寒山寺志》作者叶昌炽称: “无此诗,志虽不作可也。”俞樾写道: “几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日本将此诗编入《汉文》教科书中。

  有关《枫桥夜泊》一诗作者唐张继的传说甚多,一说为张继是河南襄阳人殿试落榜, 惆怅难眠,同乡人都中了进土,独诗人未中,一人形单影只,四处飘泊,来到姑苏枫桥,与寒山寺方丈畅谈了通宵,启发良多。第二年(天宝十二年)孝中了进士。另一传说张继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盐铁判官后,游历至寒山寺。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国别沦陷,回首北望,心情沉重,难以入眠,愁满心头。诗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正是表达了张继的心情。张继《枫桥夜泊》诗碑,现存寒山寺共有多块,古今碑刻,琳琅满目,引入入胜的趣闻佳话颇多。“张继诗第一石”北宋王硅的书碑重行问世

  1910年江苏巡抚程德全续建寒山寺时,请苏州文人叶昌炽编写《寒山寺志》。叶昌炽在收集整理材料中,读到北宋苏州诗人程师孟《枫桥寺》一诗:

  门对云山画不如,

  师今一念六年居。

  迩来寺好尤潇洒,

  张继留题内翰书。

  以此推断,寒山寺中曾有唐诗宋石。北宋文人朱长文的《吴经图续记》云: “今王郇公倾居吴门,亲笔张继一绝于石。”看来程师孟诗中所写内翰, 应是王郇公了。王郇公,名硅、字禹玉(1019---1085)为北宋庆历进士、通判扬州, 召直集贤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为翰林学士,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先封“郇国公”,后改封“歧国公”,位高名大。嘉祜二年(1057),因母丁忧曾一度在苏州居住,写了《枫桥夜泊》一诗。据说他当了丞相后,苏州地方官将他的墨迹勒石为碑。由于战乱,该碑约在明代己湮没。

  1996年,王硅的书碑重行问世,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该书碑虽不可能是九百多年前原物,但张继《枫桥夜泊》一诗的28字,却是王硅的真迹,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何况王硅遗存的墨迹很少,要集全王硅书碑28字,确是十分困难的。正如重刻王硅书碑的发起人陆鸿升所说: “宋代以前的纸质文物能留传至今的,一般都很难得。即使偶有王硅一二幅作品,也不足以集出张继《枫桥夜泊》全诗字数28字。一般情况下,集28字需要一千字以上,况且需要常用字。”1995年寒山寺向全国各地博物馆、图书馆广泛征集北宋王珪的墨迹。经许多地区、部门和众多专家、书法家的努力,上海图书馆提供了王硅书监仓国博帖资料55字。在台湾图书馆、台湾大学、台湾师大、台湾故宫博物院等支持下,台北傅斯年图书馆中找到了王硅所书《宋赠太师魏国公韩公神道碑》拓本。在许多单位协助下,总共征得王硅三千多字的拓片。因此此碑原字仅存14字,其余的字都是通过原字部首反复比照组合而成的。如今,这块王硅真迹的《枫桥夜泊》诗碑陈列在寒山寺普明塔院碑廊。这应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我们鉴赏这块诗碑时,千万不可忘掉众多有心人的功迹啊!文征明《枫桥夜泊》书碑补配始末

  据说当年为了弥补王郇公所书第一块《枫桥夜泊》诗碑,请文征明补书刻石的。清末在寒山寺残碑中苏州文人文征明《枫桥夜泊》书碑尚存,后因1860年战火,寺毁废,碑剥蚀,漫漶不堪,仅剩残碑碎片。由于碑石风化日久,字体漫漶不清, “泐存不及十字。”只能辨认“落”、“啼”、 “姑苏”几个字以及“徵明”的署款而已。据叶昌炽《寒山寺志》所记: “文徵明书张继诗残石,五年月,四行,行字不等,大草书,”与现实略不相同。该碑现存寒山寺。1988年4月无夕有位名叫周道振的老人,途经苏州寒山寺,想起家里所藏文征明所写唐张继《枫桥夜泊》诗的两种残缺拓本,仅存27字,由于拓本残缺不全,难补全诗字句。1994年6月寒山寺性空方丈、秋爽法师等,为了补全诗碑专访周道振先生。周道振先生十分认真,他认为: “补字希望能恢复原字原貌,所以旧拓所存原字,虽屡经沧桑,未免失真,决定一仍其旧,不去更换”。于是他“决定就残存笔划,寻觅与之相仿佛的字去补。”周先生补碑时,年事己高,又适逢酷暑,以致有些字勾入整幅时,左右偏侧;后请寒山寺性空法师重刻。第二次又由苏州碑刻博物馆重刻。因此,如今寒山寺普明塔院碑廊内陈列该文征明《枫桥夜泊》书碑。书碑形制基本一样,但有近13个字写法不同。它不失为文书集字精晶,弥补了文征明原书碑残泐的遗憾。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号衡山,生于苏州,享年90岁,系“吴门书派”领袖人之广:亦为“吴中四才子”之—。他曾在近30年中九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利,以致一度穷困潦倒,白发盈簪。文征明书艺起步甚晚,但因他发愤勤学,进长神速,擅楷、行、草书兼篆、隶书。1523年,文征明54时未经考试,而依“例贡”举为贡生。又由李充嗣推荐奉准,授翰林院待诏。故文征明又称文待诏但进京入仕仅三年。文征明回到家乡苏州居家长达30多年,除了以诗文自娱外,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 《枫桥夜泊》应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

  流传最广、名誉海内外的俞樾书碑

  1906年,江苏巡抚陈夔龙(筱石)重建寒山寺时,因文征明书碑残损不全,故请俞樾重书张继一诗刊石。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清末著名学者、朴学大师,著有《春在堂全集》五百卷。他崇尚古拙风骨,厌恶媚俗,工书法,尤擅篆、隶。用笔厚重遵劲,圆润稳健。他曾寓居苏州多年,晚年经常为慕名而来的人们撰写志状、题跋、书写碑文、石刻,为园林建筑、古迹题词书额,留下大量墨迹。

  书写张继《枫桥夜泊》诗碑时,俞樾已86岁高龄,书成后三个月,即病逝苏州寓宅曲园。俞樾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行草书,上下无一字相连,但粗细疾涩, 浑然一体。俞樾书碑,连额高1.72米、宽0.7米、厚2米,后有跋文: “寒山寺旧有文待诏所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岁久漫漶。光锗丙午,筱石中丞于寺中新葺数楹,属余补书刻石。”俞樾。碑阴有俞樾的一段文字和一首诗, 阐述自己对《枫桥夜泊》诗中“江枫”和“江村”异文的观点:

  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 宋人旧籍可宝也。此诗,宋王郇公曾写以刻石,今不可见。明文待诏所书,亦漫漶, “江”下一字不可辨。筱石中丞属余补书,姑从今本,然“江村”本,不可没也。俞樾作一诗附刻,以告观者: “郇公旧墨久无存,待诏残碑不可扪。幸有《中吴纪闻》在,千金一字是江村。”该碑侧刻有江苏巡抚陈夔龙跋文中指出: “《中吴纪闻》载此诗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足可依据。曲园太史作诗以证明之。”张继原作《枫桥夜泊》中是“江村”,还是“江枫”成为千古之谜。

  有人认为《中吴纪闻》成书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把“江枫”作“江村”,仅是唐诗流传中的异文。据唐中叶高仲武选编《中兴间气集》、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吴曾《能改斋漫录》、范成大《吴郡志》、郑虎臣《吴郡文粹》、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续编》等唐宋古籍,都作“江枫”。为此,俞樾的见解仅是一家之说。

  后人张继书写唐张继《枫桥夜泊》诗碑

  上世纪四十年代,1947年12月,国民党元老、国史馆长、学者名继的张溥泉书写唐张继《枫桥夜泊》名诗,一时传为佳话。

  那是在民国初期,吴地著名书画家吴湖帆先生一日突发奇想,准备请张溥泉,即现代张继写一幅《枫桥夜泊》的诗刊石。于是吴湖帆请好友濮一乘(字伯欣)出面,转向张溥泉求书。张溥泉欣然应允。张溥泉作书草体,苍劲浑朴。吴湖帆先生收到濮伯欣信函和张溥泉书写的张继《枫桥夜泊》一诗后,即请吴门刻碑高手黄怀觉勒石成碑。碑高1.33米、宽0.66米。在碑石上,还有张溥泉自己书写的跋语和吴湖帆先生的所题款识等。

  另有一说是:原苏州市文管会主任谢老孝思在1994年回忆口述此事: “解放初,谢老请吴湖帆担任苏州市文管会顾问,曾去他家。吴湖帆先生取出一幅国民党元老张继所书《枫桥夜泊》给我看,写得很有气势。湖帆先生说:张继从北京南下,是得到孙科和蒋介石的电报而来的,他先来苏州看我,乘兴写了这一幅字,想不到好好的人第二天到了南京会暴病而死。”在碑石上还有张溥泉自己书写的跋语和吴湖帆先生所题的款识等。

  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张溥泉“夙慕寒山寺胜迹,濒年往来吴门,迄未一游。” 张溥泉书诗后一日,即辞世而去,这幅墨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绝笔。该碑石现存普明塔碑廊。1994年张继先生的女儿张琳从美国回来,到寒山寺表示愿捐献他父亲写的这一条幅《枫桥夜泊》,当时寒山寺监院秋爽深表感谢。

  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佳话不

  胜枚举 .

  寒山寺另有多块《枫桥夜泊》诗碑样是频传佳话:

  早在1993年秋,寒山寺南面的“寒山别院”松茂亭中树立起一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手书行草的唐张继《枫桥夜泊》诗碑。他的笔墨挥洒自然,气势不凡。据李大钊儿子李葆华回忆,这是李大钊在1919年时所书。这幅唐诗墨迹原件,——是李大钊在北京家里书写后送给亲友的。1919年,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时年30岁。当年5月4日北京爆发爱国学生运动。李大钊是这次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5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明确主张党的名称,应改为共产党。这幅原作,是1956年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捐献给国家的,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1993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苏州市枫桥景区管理处依照原件大小勒碑。1997年李大钊的家乡曾派人来苏参观瞻仰该碑,此后在李大钊家乡河北乐亭也树立了一块相同的石碑。现寒山寺普明塔院陈列此碑。

  现存寒山寺普明塔院的陈云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系陈云早在1886年书赠上海评弹团演员刘韵若的。在1988年1月,老首长陈云又书赠张继的《枫桥夜泊》条幅给上海评弹团演员扬振雄。1995年4月上海《文汇报》刊出老首长陈云当年书写的《枫桥夜泊》诗幅,条幅落款为: “书赠刘韵若。陈云,八十二。”书法风格凝重,笔力老辣。陈云与上海、苏州等地评弹界有较长时期交往,十分热爱这种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他提出了“出人、出书、走正路”,振兴评弹事业的名言。因此,陈云题赠《枫桥夜泊》条幅给评弹演员,寓有深远意义的。

  1981年冬,时年86岁的当代著名书画家刘海粟也书写了这幅《枫桥夜泊》诗碑。落款写道: “寒山寺旧有明文衡山、清俞曲园所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辛酉冬,古吴轩嘱书刻石。”当年刘海粟把自己关在房内约五个小时,用整个身心完成了这一件力作的。刘书遒劲清拔,章法严谨。刘老完成这幅作品后,竟病倒多天。

  这幅行草《枫桥夜泊》诗碑高164厘米,宽82厘米,厚15厘米,由苏州碑刻博物馆时忠德勒石,1995年4月27日举行揭碑仪式,而刘海粟己于1994年8月去世。

  此外有苏州书法家费新我、钱太初与寒山寺住持性空法师等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