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风: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13:41
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发布时间:2003-5-29 已经阅读751次

              

                陕西师大 马红亮

  [摘 要]合作学习叉称协作学习,是当今国内外呼声最高的学习理论之一。许多学习理论都在提倡学生之 间的合作。合作学习与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以及小组学习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合作学习的必备要素有积极的 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个体责任、人际交往技能、小组加工。合作学习的意义即体现在促进学生智力方 面的,也体现在非智利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内涵;要素;意义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 波特(F. Al1port)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强 调个体与人际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在20世纪中 期美国反种族隔离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合作学习 产生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机构广 泛开展合作学习,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研究生院都 有合作学习的影子,这些教育实践取得了一些令 人满意的成果。目前,有许多学习理论都或多或少 对合作学习有一些支持,最典型的有“人本主义和 建构主义[1] 。此外,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 于问题式学习)[2]、研究性学习[3]以及参与理论 (Engagement Theory)[4]都在提倡学习者之间的相 互合作。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ming或collaborative 1earning)又称协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 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 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 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 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 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 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极富创意 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5]。合作学习的理论 基础主要有集体动力理论、自控论原理。目标结构 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和认知心理学派的发展理 论等[6-7]
  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是:教学目标呈现—— 集体讲授(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活动——测 验——评价和奖励。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学术性目标(academic odjectives) 还包括了合作技能目标(cooperative odjectives); 不仅仅停留在认知领域,还包含了情感领域门时目 互尊重、相互帮助、荣辱与共等)的教学目标;它并 不完全否定传统的集体性质的课堂教学,而是兼 顾教学的集体性与个体性,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 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也并不排 斥测验,但合作学习的测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名 次、分高低,而是为了检查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 以及测验学习者的进步情况;合作学习的评价也 与传统教学的评价不一样,它变传统教学中的常 模参照评价(个体在整体中的名次)为标准参照评 价(个体进步分数),同时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 价,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要深入了解合作学 习的内涵,还要区分合作学习与以下几种学习方 式的区别。
  (一)合作学习与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 在如何设计学习者与教学材料之间,以及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交互上,而忽视了学生之间应如何交互的问题。合作学习的研究者认为,学习者之间有 三种交互方式,即竞争性学习(competitiVe 1eam- ing,相互竞争,看谁最好)、个体化学习(individualis- tic leaming,各自独立学习,其他学习者的成败与 自己没有关系)、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竞 争性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之间的目标是消极的相 互依赖关系,即别人的胜利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反 之亦然,这是一种“利己损人”的交互方式;个体化 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彼此独立的学习,他们的成 功取决于各自的努力与目标间的关系,而其他学 习者的成败并不影响自己的成绩,这是一种“利己 不利人也不损人”的交互方式;合作学习的特点是 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 依赖关系,即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的目 标,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 互方式。在上述三种学习者的交互方式中,竞争性 学习与个体化学习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很普遍, 而合作学习则运用很少。因此,在这种教育气氛 中,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利 己主义的 竞争意识和漠不关心的品质,缺乏的是相互关心。 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二)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的区别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学组织形 式,但合作学习不等于简单地把学习者分成小组 进行学习。如果在一个小组中,学习者坐在一起, 做他们各自的作业,并且他们之间可以进行自由 的交谈,这种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为他 们之间没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如果一个小组 被分配了某项任务,然而只有一个学习者把所有 的工作完成了,而其他人却在游玩,这种学习也不 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为一个合作性的小组意味 着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小组形式 的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条件才能称其为合作学 习。
  二、合作学习的要素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小组形式的学习才是真 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只有在这些条件满足时, 合作学习才比竞争性学习以及个体化学习有更多 的教育意义。这些条件是积极的相互依赖(Posi。 tive lnterdependence)、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 (Face一to一Face Promotive lnteraction)。个体责任 (individuaI Accountability/PersoniI Responsibili-ty)、人际交往技能(Intepsersonal and Sm妞一Group Skill幻J、组加工(Group Processing)[8]。这5个条件 是构成合作学习的要素。
  (一)积极的相互依赖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学习者树立“荣辱与共”的 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有两个责任,其一是 学习分配给自己的材料;其二是保证所有小组成 员都学习各自的材料。这种双重的责任就是一种 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学生们认 识到他们与小组伙伴是息息相关的——除非小组 伙伴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否则他们不会成功的。同 时,他们必须不断地调整他们的工作,以便与伙伴 们的工作和谐一致。在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情境中, 学生一方面看到了他们的工作有益于小组伙伴, 小组伙伴的工作也有益于他们自己;另一方面在 小组中大家一起努力,共享学习资源,相互帮助, 相互鼓励,共同胜利。
  积极的相互依赖有两个特征:对于小组的成 功,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 整体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其特殊的贡献。 在学习小组中,积极的相互依赖有以下几种 类型。
  1.目标的积极相互依赖。个体的学习目标实现 与否,与小组其他成员的目标达到与否紧密相关。 为了保证学习者有“荣辱与共”的意识以及关心小 组其他成员的学习状况,教师必须构建一个小组 共同的目标。
  2.奖励的积极相互依赖。当小组的目标达到 时,每一个小组成员均获得相同的奖励。与此同 时,教师可以给出三种类型的成绩:1)评价小组的 全部劳动成果,给出小组的总成绩;2)给出个体在 测验中的成绩;3)当所有小组成员在测验中都达 到一定标准时,给出额外的奖励成绩。
  3.资源的积极相互依赖。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拥 有完成小组整体任务所需的一部分资源和信息, 只有把每个成员所拥有的资源都集合在一起时, 小组的整体目标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 间共享资源。
  4.角色的积极相互依赖。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扮 演着一定的角色,并且都承担着特定的对于完成 整体目标不可缺少的责任。这些角色彼此息息相 关。
  除了上述这些类型的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之 外,还有其他的相互依赖关系。如组与组之间存在 竞争时,外界威胁的相互依赖关系便发生了。
  约翰逊(D. w.Johnson)等人做了一系列的研 究,来调查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本质以及不同类型 的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动力。研究发现,积极的相互 依赖提供了促进性交互发生的情境;只有明确构 建了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时,小组成员间的人际 交互才能产生较高的成绩;此外,目标与奖励两者 相互依赖的结合比单纯的目标相互依赖更能提高 成绩;只有当目标的相互依赖存在时,资源的相互 依赖才能提高成绩。
  (二)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
  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导致促进性交互。所谓 促进性交互是指为了完成整体任务,实现整体目 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促进性交 互有以下几个特点:个体之间相互提供有效的帮 助和支援;共享所需的学习资源,如信息和学习材 料,并更有效的加工信息;彼此提供反馈以改进以 后的工作;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彼此的结论和推理 过程,以使判断能力和洞察能力向更高的水平发 展;提倡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不遗余力;相互信 任;使认知的低焦虑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
  (三)个体责任
  小组成员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尽职尽责, 不能“搭便车”。如果小组的成功仅靠小组成员中 个别人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则小组的其他成员会 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在个人发展方面,只有那些 参与者可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得也更快。 而非参与者的提高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具体而 言,为了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 习当中,避免袖手旁观的现象发生,通常采取以下 方法落实个人的责任:1)分组时,每个小组成员的 数目不宜过多,最好介于3一7名之间;2)对每一个 小组成员进行考试;3)不定时地要求小组成员口 头向教师或整个班级汇报其所在小组的工作情 况;叼观测每个小组并记录每一个小组成员对小 组工作的贡献次数;5)指派一个小组成员担任该 组的“检查员”,其工作就是让其他小组成员对其 推理过程以及隐含的基本原理做出解释;6)让学 习者把自己所学的内容讲解给其他成员。当学习 者讲解时,他同时也在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以及 隐含的基本原理。
  (四)人际交往技能
  为了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学习者必须:1)彼 此了解并相互信任;2)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3) 相互帮助,相互支援;4)设性地解决冲突与矛 盾。我们并非天生就具备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的 技能,这些技能也不会在我们需要时自动的发生。 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使他们具备高质量 合作所需的人际交往技能,并激励他们在合作性 小组中应用这些技能。研究表明,当学习者的社会 交往技能越熟练,当教师对学习者社会交往技能 的应用给予更多的指导和评价时,合作学习小组 的成绩就越高。
  (五)小组加工
  整个小组是否不断反省他们的工作运行情 况,这一环节对小组合作工作的有效性有着很大 的影响。小组加工可以定义为对小组工作的反省, 其中包括:描述什么样的成员行为是有益的和有 害的;判断什么样的行为应该继续保持或者改变。 小组加工的目的就是澄清并改进小组成员在相互 协作的过程中的有效性。
  在合作学习中,有两个层次的加工——小组 加工和班级加工。为了保证小组加工的发生,教师 在每一次班级讨论的结尾,分配一些时间让每一 个合作小组思考或反省成员之间应如何有效地在 一起工作。这样的小组加工包括以下内容:1)使学 习小组内部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关系;2)促进学 习者合作技能的发展;3)为小组成员提供有关小 组合作的反馈;4)保证学习者在思考认知方面的 问题的同时,也考虑元认知方面的问题;5)提供给 小组促进其成功的方法,并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 行为。有一些方法可以促进小组加工的成功,它们 是:提供充足的时间,提供一些加工的结构,如提 问“列举三个你们小组今天做得比较好的事情和 一个需要改进的事情”。班级加工是指在全部同学 中展开的另一种层次的加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 当把学习者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观 察所有的小组,分析各个小组要解决的问题,并在 各个小组如何更好的合作方面给予反馈。在一段 时间以后,教师要对全部的合作学习状况给予总 结和评价。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动机的激发 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都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智力或认知方面
  从幼儿园一直到研究生院,众多的教育实践都证明,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的学习 方式,要比独自学习的方式能取得更高的成绩和 效率。此外,1989年的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要比竞 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者的逻辑推 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9]。许多研究也表明,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 者相互的合作增加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 习者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 和新奇。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的观点可以触发 其他学习者的思考,并且不同的观点可以引发小 组成员考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办法。
  (二)非智力方面
  实践也证明,尽管学生们的能力、性别以及任 务的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通过参与合作 学习,学生们都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相互 之间也更加关心,同时他们也更加喜欢教师,并且 认为教师对他们的帮助更大。此外,合作学习对于 学习者将来建立和维持稳定和谐的家庭。婚姻和 友谊大有益处。

  摘自(《外国教育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