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保心茶真假:浅谈初中教学“兴趣小组”学习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17:09
孙翻身

  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以我之浅见,创建民主和谐的氛围比较重要,于是大胆设想实行“兴趣小组”学习法。

  一、激发“兴趣”,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初中学生,毕竟还是年龄段处在11岁至16岁之间的孩子,很大程度上“贪玩”是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怎样利用这个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至关重要。对于条件有限的山区学生来说,所见所闻极有限,如在讲课时选一些结合本地实际,为他们喜见乐闻的生活事物,激发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大欲望,同时使自己发现身处边远山区,地理环境和家庭条件都很差,要多给他们一些激励,提升学生在听课或做题中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于课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在课后由同学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发现问题后,大家积极讨论,从而达到全体共学。

  二、以“情感”渗透为主,亲和力必不可少。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体验到老师不再是以前的冷面孔传授者,而是友谊很深的合作者,共同和同学们一起解疑排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接受老师“滚动式”讲法,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怀!给每位学生一个笑脸,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怀,不认真学习的话,对不起老师的一片苦心!这样学生们会尽自己最大动力去学,甚至和老师辩解问题。像朋友在一起一样,有问题就开口问,不畏不惧,便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而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自发组织“兴趣小组”,投身到学习实践中去。课本知识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直观演示——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动手操作,这种方法去获得知识,达到掌握学习之法,培养学习能力的效果,让学生主动投入其中,从而达到对学生学习兴趣、自立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并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创新!因此,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问、敢于亲身投入其中、敢于主动参与、敢于主动探索、敢于大担联系实践生活,从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达到了教学相长和兴趣学习的目的。

 


—— 信息源自:陇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