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 易经 扫描下载:功法要领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1:18:05
 盛吉琛腾空术   盛吉琛腾空术 
盛吉琛在八、九十年代很有名气,但现在不知为何不见广告了。当年我曾见过他的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在手离数十公斤铁球几厘米的情况下用内力把铁球提了起来;另一张是将自己的身体悬浮在空中,报道说当场有许多人见证。但是到底是真是假,我并不清楚。只是后来看到先生得了基尼斯世界纪录。

先生传出来的功夫当年盗版也很多,现在武当杂志里边的广告上还有某书社低价出卖他的神行太保功法(我未亲见,想来应该和前两年的内容一样吧,包含十几种功法)。

他的腾空术据说可以使人在2-3年内成功,成功后能使自己的身体随意腾空离地不落,更可以出现隔空毁物的神奇功效。这个功法我没有练过,但手头上倒有,喜欢轻功的朋友不妨一试。若确实有心,还可以联系一下先生,请他指点。该腾空术还被武当传人锺锦河在杂志上介绍过,说该功法来源于某武当密谱。后来二位先生的弟子还为谁是正宗争论过。由此看来,该功法的确是有传承的真功法。

 

 

以下是全套功法:

 

第一式:子午阴阳术

室内练功,松去身体裹缠之物,周身包括筋骨肌肉用意放松。然后自然盘坐(子时向北,午时向南),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颚,下颌微收。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捧放于丹田处,意守丹田十分钟。接着双手轻轻向上捧(沿任脉路线)至膻中穴处稍停,翻掌向下,掌指相对,缓缓向下压至丹田穴稍停。如此反复30分钟。

注意:当双手上捧时,需鼻息气均匀慢长,并提下丹田之气至中丹田意念大地的地阴之气由会阴吸入,经人体中线上升,从百会射出去。呼气双手下按,将中丹田之气压至下丹田,意念天上阳气由百会吸入,经身体中线从会阴射出。

 

第二式:腾飞阴阳冥想术

(1)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双膝微曲,双手轻轻上提,掌心朝下,掌指相对放于中脘穴处,双手中指间距约为3寸,虚灵顶劲,舌抵上颚,下颌微收,沉肩坠肘,双手臂圆,如此成定式不动。

意念:大地的吸引力强烈的把人体向下吸拉,并默数数字1-7,连续7遍,一遍比一遍深入,似入地7层。当到达7层时,大地仿佛猛然失去了吸引力,人像皮球一样被弹回地面,还原初式。如此40次。特记:当意念大地吸引人体时,主要吸部位双手劳宫和双脚涌泉。

(2)要领同(1),唯轻抬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高举头顶上方,双臂微曲,似直非直,成定式不动。

意念:天的吸引力将人体上吸,口中默念1-9,连续9遍,人体似上9重天外,人体有漂浮的感觉,然后意念天的吸引力全无,人体突然回到地上。如此36遍。特记:主要吸部位仍是双手劳宫和双脚涌泉。

 

第三式:仙鹤展翅冥想术

自然站立,要领同前。双手前上抬平,高达胸际,掌指朝前,掌心朝下,两大拇指间距5寸,双臂似直非直,接着双手按照上抬的路线划弧下压至体侧,稍停

 

片刻。如此反复64次。

意念:双手上抬,意念外劳宫穴被天体强烈吸拉达胸际停。双手划弧下压时,意念双掌心猛烈释放强烈气流,且大地同时释放强烈气流,二者相撞于地面3寸之上,故而人体被弹浮而起(意念),此时口中默念1、2、3,让人体漂浮3秒(意念),然后下沉至地面,也默念1、2、3。

 

第四式:子午阴阳贯通术

自然盘坐,要领同第一式。吸气时意念天体的精气由百会进入,经身体中线到达会阴,然后由会阴释放猛冲地面,人随被冲之势离地3尺。呼气,意念人体随冲地之势缓缓落至地面。如此反复21次。

 

注意事项:

1、每日子时、午时练功

2、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新鲜

3、每式要认真仔细,注意意念,鼻呼鼻吸

4、持之以恒

5、功中出现特意功能现象属正常,不要惊慌停练。出现身体腾空是好现象,但不要强求。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龙为脊椎,虎为丹田.
        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经内功训练后,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规矩,而重内在气机鼓荡的感应。
拳术惊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练整劲中长力气,并非是为了练力气而去练力气,为练劲而去练劲,就把劲练拙了,这样练出来的劲用处不大。练拳拼命的发劲,练拳太猛力,容易伤害自己身体,只要一动起来浑身都有那个意思,就起到作用了。刚劲与用拙力求迅猛是两码事,练刚劲也要顺乎自然,在轻松、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体会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的感觉。练拳要明拳理和含义,不然和做体操没区别。练内家拳可以治好近视眼。
       一是运动中的整体力。二是整体爆发力,即发力者中心线不位移,而将对方击倒或击出丈外。三是浑圆爆发力,即含生物电的击力。这种力在整体爆发力的基础上再加上电击性,专门击打对方体内深处,包括大脑中枢神经。凡被此力击打过的人,当即昏懵,如遭电击,双颊苍白,绵软无力。交手者,绝大多数均一个照面便被击垮,不能再战。


内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放松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就会放松。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远,蹦得高,动作快了,别人一拳打来,要躲要打随心所欲,心情当然不紧张了,一放松就解放了脑,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态也变化,内功让人沉着,思维敏捷,用在打斗中远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贵。内家功夫里“硬碰硬”招法诀窍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头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
       腿之根在胯,内家高手劲路打通,外形不动,身势一沉脚就上去了,根本不须摆腿加速,力量还大得很。最关键是这种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远踢丈外,任何距离都发得出劲,让人无法阻挡。不懂内劲的人发腿很难用上力,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脚最终摆开抡圆的时候,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对手胆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内家发腿在未起脚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过程。想去堵内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枪口上。根劲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干什么都心想事成,功夫上身后,心中不知觉地生出豪气,遇事临敌眼毒神聚、毫不慌乱,每每有英雄之举。


寸劲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伤人,而是以柔掌发人,已周身整劲且神气纯,能震身猛抖而发跌人。更上即为分劲,功夫火侯更纯故,微颤不见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颤。此劲打的是阴阳返复劲,其发人能让人双足同时离地。抖震劲可在一接手以内劲破开对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劲还有防守功用可以将来力滑开。
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

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劲路打通。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心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
           丹田发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所以内家一脉,首重丹田开合,所谓“一年打死人”,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内里深入。
圈内打人,圈外推人,所谓圈内,即盘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力量的终极来源, 就是盘骨,古说腰胯只是笼统的讲法,
         实则只指盘骨。就是用盘骨来打你,这个部位,一女子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盘骨的发力, 外表上看不到, 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 仍不知何事。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 节节贯通。由盘骨带动脊骨, 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


真正的内家发力,内压集中点在腹部,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关键在于腹部的抟气,腰腹肌均衡收紧,内压增大,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撑。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脊椎为轴的发力,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两手。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锥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两腿的筋被抽紧,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
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立丹田、较丹田、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天长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骨盆有了感觉,各种丹田功就没有奥秘可言了,不过就是各种腰腹筋肉的锻炼而已。这两个地方出了感觉,就不想抡拳头了。对拳里的蹭劲就有了体会,见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这就是骨

     难得一见的太极心法妙文  

难得一见的太极心法妙文,道出了很多不传之秘。若是有缘,您就试试,可是还是有些障眼法在里面,也难能可贵了,人要知足,不可多贪,这样才是进步的意义。

   在当今拜大师要十万数的社会里,不求回报的这样奉献者,我们肃然起敬。

    让我们向这一武者施一大礼吧。
* 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 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
* 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
* 当身体某处地方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 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 「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 拳式练习时,身体要有起伏(或升降)。起伏是由于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 我们经常说「松沉」。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样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左边沉,右边升。然后,右边沉,左边升。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 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 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待。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 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跨扩膝,手上劳工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 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
* 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 结束。
* 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绝不可用拙力将手指并拢或撑开。手指尖要虚领顶劲,指根气沉丹田。
* 两手如一手。背部好像有一条似有似无的幼线连着左右两手。当一手下沉,另一手就受牵引上升。一手向内收,另一手就受牵引向外展。
* 当手一动,则应在意念上,该只手向四方八面张开。
* 手向前推出时,肩胛骨的位置要放松。手回收时,肩井穴(锁骨)对下的位置要放松。
* 手向前伸,不能出圈。所谓「圈」者,是在身前形成的一个看不见,但自已能感觉到的一个圆圈。如手出圈,只要对方黏着,稍作牵引,人便失重心,身体往前倾倒。
* 松肩、沉肘和松腕的其中一种做法是:首先,整条手放松,用意推开肩关节,想象了一条水管的阀门被打开,一股水慢慢从肩流落上臂。当上臂充满水后,肘受水的重量往下沉。继而打开肘关节,让水继续流去前臂。待前臂也充满了水后,打开腕关节,让水流去手掌,再打开虎口,让水最终流到指尖。
* 推手时,拟增加手上沉重量,不能光*用力向下压,而是虚领顶劲,领着身体向上升,则手上沉重量自然增加。如双手向左移,则身体须向右走。同样,如双手向右移,则身体须向左走。
* 在练架子或推手时,要松开上肢的每个关节,包括: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可意想手腕关节内侧、肘关节内侧和肩关节内侧都夹着一膨涨的小球,将每个关节推开。此外,若其中一只手或两手同时在胸前抱圆,则意想手弯和胸的中间位置有一圆球居中。此球可随自已的心意胀大和缩小,亦即开与合。再进一步,意想身体是一个球。当意想球胀大,不单是手向前,身亦向后,肘两侧和身体两侧也向两边胀开,甚至头顶和双脚也上下伸展。因为球胀大是向四方八面同时胀大。
* 肩、肘、腕顺序放松是「意」的训练。目的是使手上任何部位听从「意」的指挥。当手上功夫进步后,肩、肘、腕松的次序可任意组合。例如,腕、肘、肩。
* 想象身体如寺庙里的一口钟。两腿内侧为钟的内壁,尾闾为钟锤。钟锤永远只能在钟内壁的范围摆动。那就是说,尾闾在任何时候都不应与任何一腿重迭,否则便是双重。
* 无论是打拳还是推手,作弓步时,后脚不可用力向后向下蹬,而是要开跨、扩膝,放松垮根、膝盖和脚踝的关节。这样,后脚才不会僵硬,重量流至脚板、脚指而反弹。反弹力倒头传至脚跟再传至腿、腰……。这时脚跟会有上升的感觉,身体才能升沉转动灵活。
*当做弓步时,身体的重量从小腹放到前实腿的大腿内侧处。想象前腿的跨和后腿的跨各有一气球。前腿的跨根的气球慢慢缩小,跨部随之慢慢放松、内收下沉;后腿跨部的气球慢慢扩大。
* 若身向左转,则右脚先动,继而左脚动;相反,若身向右转,则左脚先动,继而右脚动。但无论向左或向右转,都必须虚领顶劲,用意将一边身缩小,以脊椎为轴为主转动,带动整个身体转动。
* 无论练拳还是推手,如要转动脊椎,必须在原位上转,不能在转的同时,向前后左右任何一方移动。
* 两脚虚实的转换在练架子时两脚虚实的变换,例如坐步变弓步或反之,不应只是简单地将实脚向前或向后撑,把身体推向前或推向后,使身体的重量,从地面直线地从一只脚一交给另一只脚。比较好的方法是,意想丹田像是一个水泵,而实脚的整条腿像贯满了水。当两腿进行虚实转换时,丹田的水泵将实腿的水徐徐抽起抽走,然后徐徐贯入虚腿去。水的流动路线像一个倒转的英文”∩”字母。在这样的意想的**和注水的过程中,身体便自然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谓意想,不单纯是想,还要真的像感觉到水在一条腿从下而上,经过单田,然后从上而下流动。也就是说,我们要能「用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此外,除了要做到能够以「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外,还要能控制水的流动速度。水的流动速度要均匀,不要有停顿。如假设实腿的水量是从9开始,然后 8,7,6….地减少,最后至0; 则注水的水量则是从0开始,然后1,2,3,4地增加至9。用「意想」所感觉到水的流动路线和速度,起初是很模糊和缓慢的。有时,感觉甚至会中断。但随着多练习,意想的感觉和速度便可以加快和加强。最快比电光火石还要快。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原则。进行「意想」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想其它东西。此外,在上述的腿上虚实变换的过程中,必须要「虚灵顶劲」和做到「节节放松,节节贯串」。这样才能符合「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的要求。当我们按照上述的方法来转换两腿间的虚实时,若能做到全身放松,转换轻灵,在身体的重量全部从一腿转换到另一条腿一刹那,会感觉到有一个力从地面向上反弹到实脚。我们应从脚底、脚踝关节、膝关节、跨等节节向上放松,让这个反弹力随着我们的心意去到身体的任何部份,作为该身体部份的动力来源。例如虚脚的上步或手上的掤劲。要注意,如果在地面反弹力的传递所经过的路线中,有不松开的地方,那么,地面反弹力的传递便在身体不松开的地方中止。因此,在练架子时,必须要全身松开,节节放松,节节贯串,一动接另一动,不许有停滞。
* 每次拳式练习,只可选择一个重点作为练习对像,例如:肩、肘、腕;两腿虚实转移等等。绝不可贪多,欲速不达。
*所谓心法、重点,只是一个手段或是一件工具,帮助我们达到太极拳的要求。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并且运用

    关于练内脏  内练是养生太极较快、较早得益的训练要则。内练包括练五脏六腑、练神经与经络、练灵气等。而练五脏六腑(统称内脏)是内练的基础与途径,也是内练总体的突破点,不练内脏练神经、经络与练灵气等都不易落实。故本文就练内脏问题谈些体悟与操作技艺。
   一、重点在腹部
   五脏六腑分布于胸腹二腔。其中心、肺等位于胸腔,肾、肝、大小肠等位于腹腔。胸腔内的脏器训练较为隐蔽,多数时候通过内气按摩完成。但腹部训练较易感知,它既可以通过腹部肌肉的扩缩完成,又可以通过内气的运转配合训练。加之五脏六腑的整体关联性,决定了练腹部可以推动所有脏器的训练,进而促进神经训练、经络训练与灵气训练。
    在用意不用力的训练腹部过程中,关键是呼吸配合腹肌的扩缩。腹前的神阙穴与腹后脊椎的命门穴相照应,这两个穴位的呼应利于百会、会阴、劳宫、涌泉等主要穴位的畅达,从而促进神经系统与经络系统的灵敏度,促进灵气提升。笔者访谈过若干太极拳训练者,发现他们练的套路不少,时间也不短,尽管活跃了精神、丰富了生活,对保健也有些作用,但养生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表现为某些慢性病,如慢性胃炎、结肠炎、肝炎、肾炎、前列腺炎、便秘等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认为,如果腹部训练予以落实,治病养生之效即可提升。有人一定会问:腹部训练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它应遵循什么原则,有些什么落实技艺呢?
    二、训练原则
    用意是腹部训练的主要原则。这里就用意方向提出“四主六辅”的概念。“四主”指用意的醉梦恍惚态、太极圆意念、水性意、转丹田四项内容。六辅指不用力、动作呈点线面体螺旋形转换、外形架式对拉拔长、循经络行气、收视内听及五空(手心空、足心空、胸中空、腋下空、腹股沟空)三顶(头上顶似悬、舌尖轻顶上腭、膝微曲向前)。所谓“主”,是指这四种用意是起支配主导作用的,所谓辅是指这六种用意起辅助、补给作用。主与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且主辅并不固定,是可以转化的。
    用意的最高境界是不用之用,有一个“用——半用——不用”较长时段的过渡,即拳论所言“拳到无意才真意”。

    三、操作技艺
    1.托木前推法
    预备:心定神安,体松头悬,百会上顶舒适自然,似乎处于齐腰的温水中。整个训练过程以舒适自然为准。
    ①设想腹前浮起一圆横木粗如己腰,长如己身,两手臂弯曲平摊触木。
    ②两手臂将木上托约10厘米高,木不低于阴根,手托高不过膻中。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地节律运行横木。
    ⑧上抬则吸气,命门找肚脐联合;下落则呼气,似乎命门找肚脐联合。
    ④上抬时,胯腰松而向上,有缩、提、合、旋、送之意味;下落时,有塌、坐、落、开、转之意韵。
    ⑤如两脚站原地,上拾则上体上浮、下体下沉,下落时则相反。
    ⑥如行步前进,则前进推木,腹胸相推相助,齐步时转换。
    ⑦初练宜缓宜慢,体会腹部上下滚动,似乎九曲回肠翻腾而舞。待熟练后可提高速度,增加频率,速度增而味愈浓,频率高而悟愈切。
    ⑧以一次圆性滚动为数,不少于500次即可自然收功。
    ⑨将动作自动化,下意识之感迁移于任何太极架式训练中。
    2.悬提圆木法
    预备:心定神安,体松头悬,百会上顶舒适自然,似乎处于齐腰的温水中。整个训练过程舒适自然,不僵不拙,不懈不怠。
    ①设想圆木70厘米长,粗如碗口。两手操圆木之端,横提在胸。
    ②双手同时上提,圆木由肚脐平上至胸口,一上一下为节律。
    ⑧上提吸气,似乎命门够肚脐;下落呼气,似乎肚脐贴命门。
    ④两手上提时,两脚向下:两手下落时,两脚向上。形成身体的对拉与“折叠”。
    ⑤上抬时,腰胯松而向上,有缩、提、合、旋、送之意;下落时,有踏、坐、落、开、转之味。
   ⑥行步前进,则提木向前,胸腹相推相助,停止则转换过渡。
    ⑦初练宜轻、宜缓、宜慢,注意体味悬提木的沉浮感、飘动味。体会腹部随势的滚动。待熟练自如后可提高速度,速度提而韵味同步增加。
    ⑧数数训练约500次,自然收功,以舒适为准。
    ⑨将动作自动化,下意识之感自然而然转移至所练太极套路中。
    3.抱球螺旋法
    预备:心定神安,体松头悬,百会上顶舒适自然,似乎处于齐腰的温水中。
    ①设想自身处于深水中,自体有飘浮之感。
    ②似乎双手抱一篮球大小之球,然后将此球螺旋形旋转,匀速进行。左旋时,向左向上向右滚动;右旋时,向右向下向左滚动。左旋稍快,右旋稍慢,亦可相反交替。
    ⑧随球旋转节律,腹部亦旋转,且呈螺旋形。由上向下时,螺旋由小变大,由下向上时,螺旋由大变小,如同一个螺蛳壳形。
    ④意想腹部如螺旋形转动。螺旋大时,大到似乎所有大小肠粗如己腰盘踞己之脚下,继而无限扩展,逐步大到似乎缠绕地球:螺旋小时,大小肠逐步细如雨丝,乃至虚无缥缈,飞升九天,不知所向。
    ⑤可原地做,也可走步做,可左旋,可右旋,可交替。腹上领肩、月,-j-、手,下引胯、膝、足,一动无有不动,似乎两肾球、两睾丸(女为乳房)、两眼球亦转圈形成腹转“信天游”、“醉梦舞”,随机顺势,入浑然不觉之境。
    ⑥一次训练不少于500圈,并将自动化、下意识之感迁移于所练太极套路盘架中。
    四、养生效果
    严格按照“四主六辅”原则运行,养生之效奇显。
    1.可治疗“大腹便便”,系减肥之“特效药”,无任何副作用。
    2.练习一个月之后身心有轻灵之感,走路轻快;练习三个月后头脑敏捷;练习半年后慢性胃炎、结肠炎等均不治而愈;练习一年以上灵神不请自来。
    3.消化功能与肾功能意外提高,君将成为美食家。
    4.太极盘架水平自然提升。
    5.太极训练中之难点如内转丹田等得以落实

     功法要领  

无限制俯卧撑

[ 作者:飞蓬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680 | 更新时间:2007-1-13 | 文章录入:279765472 ]

 创立者:格斗陈 练习要领及过程: 双臂与肩同宽握拳撑地,背部绷紧,腹部上挺(不得塌腰)双腿紧绷挺直,双脚前脚掌挺立蹬地,整体如一.(就像一张桌子一样四个点伫立于地面,全身紧绷).接下来慢慢曲臂下潜,心中默数1....2....3.....4...5....6.....7....8.....9.....10.....一直如此缓缓到底(鼻尖几乎触地)整个过程要求在10秒左右完成.尤其注意此时腰部不得塌陷腹部不得贴地!!!到底后稍停一秒,接着慢慢撑起,心中默数..1...2...3...4....5..数到五时停止,此时双臂刚好撑起一半,稍停一秒后(此刻心中暗自咬牙切齿地想:我要击倒你!!我要打穿你!!.........我受不了啦!!!!")接着猛地发出一声充满仇恨的尖锐短促的啸叫"...噎呀.....!!!"与此同时以腹部为力源为中心全身爆然发力猛地向上一抖......(此时双臂要于瞬间完成曲伸动作而完全挺直,身体迅速恢复原先俯卧状态,腰不塌,背不松,全身紧绷!!!)----------至此,整个动作完成!此为一个标准的爆发拳撑!!! 特别注意: 撑起一半后的爆发动作要以腰腹部的骤然爆发为主,不得以手臂力量勉强撑起,意念要因与身体的疲劳和痛楚反抗而显得极度真切,啸叫不可牵强的发出,否则不如喷气顶用,一定要用发自内心的愤怒和抵抗意识来激发啸叫,须知力由心生!! 特别说明: 撑起后保持姿势不动就是某些门派所谓的整体"静力训练",此法与正确的站桩训练有同感,若因此而感到腹部及全身剧烈的抖动这就是-----"高频鼓荡"!!若曲臂静撑则更长功力,长期伴随啸叫一同练习则活性抗打功百日不到自成!! 特别功效: 同样练三个月,按其他练法训练的人的拳面硬度和整体爆发力都比不过你!!而且你会发现自己逐渐体形健壮,筋骨生力!! 特别告示: 这就是无限制格斗特训整体爆发力高级训练法之一!!! 

 

形意拳周身十一处练功法NCou

李复祯,人称常有师傅,是山西形意拳一代宗师,创造了山西形意拳的辉煌历史。常有师傅的技击之术精湛,当与他的训练方法有很大关系。他勤奋练功,并独创了别具特色的形意拳练功法。I%js

  其实战诀:手眼身法步,轻灵巧妙猛,快打狠攻,乱而取之。[K

  一、头。支配全身运动,首练头部功夫。头领起,下颏内收,脖后大椎穴拔起,如公鸡打斗时昂头,如猎豹、老虎搜寻猎物时头领起,体现出一股精气神。头脑要保持冷静,有头顶破天之英雄气概。头部不可妄动。

  练法:1.闭眼,头自左向右旋转16次,自右向左旋转16次。2.前点头、后仰头各16次,上升下缩如千斤顶。3.两手掌搓太阳穴(阳气之所)。拳经云:头打起意占中央,手足齐到人难防。]+

  二、肩。须松开沉下,不然,肺乍起,气上浮,根底飘。o1-

切不可抬肩,耸肩。两肩琵琶骨须练得灵活自如,才能沉肩发劲,使肩筋上伸下沉,活动自如,达到极限,自然可运用自如,技击时得心应手,方可合道。j^q4O6

  练法:1.甩膀子。前后一字步站立,两膝微扣,两胯松圆,左手护心,右臂贴耳前后划圆甩膀,如车轮状,自由落体不可用力。如开天辟地。前甩16次,后甩16次,左式同右。2.肩上下活动,伸展腋下筋(轻松)3.两手交叉抱肩,极力缩肩,计数30下。4.扩胸。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掌(或拳)直臂下垂由体前向两侧、向后扩胸,两手背在体后(或拳背)相触,练至肩部发热为止,应快速有力。肩打有靠、挤、撞、顶、打等。拳经云:“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展二字一命亡。”dG[v

  三、肘。宁挨十拳,不挨一肘。实战中,肘始终要坠,自然而然,非用力坠。要锻炼肘关节的灵活性,使筋腱自由舒展,增强韧性、弹性,应两肘不离肋。近使肘,远用手,以神速为贵,以半步为妙。S*>4

  练法:1.直顶肘。肘尖用力向侧顶撞。2.裹肘。肘向前、向中拧裹(有坠意)3.砸肘。单臂(或双臂)屈肘肘尖向下,由上向下砸,高不过肩,砸肘要快速有力。4.扫肘。两臂在胸前屈肘,(由右向左,由左向右)横扫对方头部两耳门,扫击时快速有力,力达肘尖,上体右拧(或左拧)。拳经云:“远用手,近用肘,贵在屈使人难当”。中节不明,全身是空,要重视之。M{"v

  四、手、腕。上法以手进为妙。手发动,腕运劲,皆为导火线,要想手活须腕活。腕活,指关节才能灵活,指才有扣力、挑力,才能力贯梢节。+aDPn

  练法:1.上下左右摇腕,如摇拨郎鼓,多练五指空抓(手心含空)2.练两手掌搓力(不可用蛮劲,如美女洗手劲)3.练猴形手(悟空手,两手背相碰,相打相搓摩。手如女子之手,不容对方触摸。手劲须有身劲催动才有威力。要坐腕,腕劲向下塌,有沉劲坠劲,使腕坚强灵活,发力时掌心向前方沉吐。手是两扇门,要起到封闭作用,前手进,后手紧随,一前一后,力由脊发,气贯掌根。ny

拳经云:“起手意在击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云蔽日月是妙手,妙手空空也。”vE9

  五、胸。胸是人体重要部位,实战中更要注意保护,两手不离心即是也。练胸部{{eU

要活动腋部,内收胸部要自然,不可用强力。强力易驼背,挤压内脏,会发生病变,呼吸不畅。练内家拳讲究含胸拔背,要练腋部筋腱舒展伸长,胸要微含,两肩向后撑下合沉,横向撑开,肋骨自然闭合,胸部松弛,即虚心全身皆松。/b+H3

  六、背。背宜常暖。背如弓,如猴背。拉长脊柱下坐上顶,相向伸拉。T1

©天下武技网论坛 -- 天下武技网论坛,纯武技交流论坛,武友之家,防卫精品基地!  ? J

  练法:1.两膝伸展,足跟蹬劲,臀部向后坐,两臂极力沉挤向前大伸展,肩向下塌,身体折叠510分钟。2.躺在床上,用脚、头或肘支撑,挺腰如拱桥,倒弓形,最终练成通头贴背一架弓。

  七、腰。练拳练腰,更要松腰,如车轮以轴带轮灵活转动,即腰如车轴。练塌腰要心稳,脊柱要中正。

  练法:1.两脚并步转腰,圈越大越好。2.两臂伸展,向前极力探腰5分钟。3.两脚分开与肩宽,弯腰肘触地,两手抓脚后跟,头向尾骶骨后钻60下。4.劈叉:竖劈,头向后触,后脚正弓,反弓横叉,伸展腿部内侧韧带,使胯有贴地感觉。5.后下腰,即下桥成圈形,由慢到快起立。Y}=al

  八、胯。是下三节之根节,没有胯劲的虚实变换,发劲就不足,胯关节灵活,可将对手之力化解,用时将胯猛甩给对方。*

  练法:1.开步与肩同宽,转胯,向左向右突出甩抖。2.跌叉:横竖叉拧转胯关节。3.站三体式(低势)耗开胯关节。胯要圆,膝微扣,增强下盘稳固性,须下裆,否则不灵(裆开一线可也)。拳经云:“应敌胯打左右使,两足变换须暗藏。”勿轻视之。?pt[HX

  九、膝。乃下三节之中节,中节不明,全身皆空。膝要沉扣。膝打可借胯之催力轻易将对方击出。I9_u|j

  练法:1.抬膝。左腿直立,抬右膝触下巴,头顶起,两肩下沉,左膝伸直,快速起落。2.揉膝。多揉膝,压膝,转膝。3.扣膝。两膝相扣如夹棍。4.塌膝。膝触地,使膝关节灵活,增强韧性、弹性、强度。5.搂颈抱膝。两手抓对方头颈向下按并抬膝顶打(暗膝)。拳经云:“膝打要害能夺命,好似猛虎入羊群,两手遮目绕上中,猛抬一膝命归阴。”20p]9

  十、腿。手打三分腿打七分。没有过硬的腿功,内劲就不充足,根底飘,发拳没力。须在腿上下功夫。

  练法:1.正踢。勾脚尖,脚跟用力,踢向咽喉部,膝部倒弯子。2.里合,外摆。3.三截腿。4.舔腿。5.猴形腿。6.龙形腿。7.荡腿。8.二踢脚。9.沉磨腿(力劈干柴腿)。练完后,多遛腿、散步。 ]X

  十一、足。拳经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后足发力前足进,后脚紧跟,步法要轻灵如猫行。蹬之于足,劲发于踵。”练足要塌膝,打开踝关节。kF q

  练法:1练足尖。练大脚趾支撑力,如针锥。2.练足内外缘。以脚内缘走八卦步法或寸步等。3.金鸡跳。练两足之平衡能力,爆发力。两足之为用,必如虎行之无声,龙行之莫测为上。9

王瑞亭先生的《少林内劲一指禅》里马步站桩功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即筑基功。

预备姿势: 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度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20) 起势: 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21);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划弧(22);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23) 站桩要领: 1、两脚与肩同宽; 2、两脚尖内扣10度左右; 3、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 5、收腹,提肛; 6、圆档,松腰,松腰; 7、含胸拔背; 8、虚领顶颈; 9、舌舐上腭; 10、目视前方; 11、鼻尖和肚脐成垂直线(即鼻尖和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2、百会和会阴成垂直线(百合穴和会阴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3、虚腋; 14、沉肩坠肘; 15、小臂和地面平行; 16、两小臂互相平行; 17、中指和小臂成一直线; 18、手掌成瓦状; 19、手指成梯形,拇指和食指成鸭嘴形; 20 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 21、马步站较时要做到三个不要:不需入静,不要意守,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个强调: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 22、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要求: 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越低,体外反搏的作用越强,暴发力越大)

《少林内劲一指禅》

无限制俯卧撑

[ 作者:飞蓬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680 | 更新时间:2007-1-13 | 文章录入:279765472 ]

 创立者:格斗陈 练习要领及过程: 双臂与肩同宽握拳撑地,背部绷紧,腹部上挺(不得塌腰)双腿紧绷挺直,双脚前脚掌挺立蹬地,整体如一.(就像一张桌子一样四个点伫立于地面,全身紧绷).接下来慢慢曲臂下潜,心中默数1....2....3.....4...5....6.....7....8.....9.....10.....一直如此缓缓到底(鼻尖几乎触地)整个过程要求在10秒左右完成.尤其注意此时腰部不得塌陷腹部不得贴地!!!到底后稍停一秒,接着慢慢撑起,心中默数..1...2...3...4....5..数到五时停止,此时双臂刚好撑起一半,稍停一秒后(此刻心中暗自咬牙切齿地想:我要击倒你!!我要打穿你!!.........我受不了啦!!!!")接着猛地发出一声充满仇恨的尖锐短促的啸叫"...噎呀.....!!!"与此同时以腹部为力源为中心全身爆然发力猛地向上一抖......(此时双臂要于瞬间完成曲伸动作而完全挺直,身体迅速恢复原先俯卧状态,腰不塌,背不松,全身紧绷!!!)----------至此,整个动作完成!此为一个标准的爆发拳撑!!! 特别注意: 撑起一半后的爆发动作要以腰腹部的骤然爆发为主,不得以手臂力量勉强撑起,意念要因与身体的疲劳和痛楚反抗而显得极度真切,啸叫不可牵强的发出,否则不如喷气顶用,一定要用发自内心的愤怒和抵抗意识来激发啸叫,须知力由心生!! 特别说明: 撑起后保持姿势不动就是某些门派所谓的整体"静力训练",此法与正确的站桩训练有同感,若因此而感到腹部及全身剧烈的抖动这就是-----"高频鼓荡"!!若曲臂静撑则更长功力,长期伴随啸叫一同练习则活性抗打功百日不到自成!! 特别功效: 同样练三个月,按其他练法训练的人的拳面硬度和整体爆发力都比不过你!!而且你会发现自己逐渐体形健壮,筋骨生力!! 特别告示: 这就是无限制格斗特训整体爆发力高级训练法之一!!! 

 

形意拳周身十一处练功法NCou

李复祯,人称常有师傅,是山西形意拳一代宗师,创造了山西形意拳的辉煌历史。常有师傅的技击之术精湛,当与他的训练方法有很大关系。他勤奋练功,并独创了别具特色的形意拳练功法。I%js

  其实战诀:手眼身法步,轻灵巧妙猛,快打狠攻,乱而取之。[K

  一、头。支配全身运动,首练头部功夫。头领起,下颏内收,脖后大椎穴拔起,如公鸡打斗时昂头,如猎豹、老虎搜寻猎物时头领起,体现出一股精气神。头脑要保持冷静,有头顶破天之英雄气概。头部不可妄动。

  练法:1.闭眼,头自左向右旋转16次,自右向左旋转16次。2.前点头、后仰头各16次,上升下缩如千斤顶。3.两手掌搓太阳穴(阳气之所)。拳经云:头打起意占中央,手足齐到人难防。]+

  二、肩。须松开沉下,不然,肺乍起,气上浮,根底飘。o1-

切不可抬肩,耸肩。两肩琵琶骨须练得灵活自如,才能沉肩发劲,使肩筋上伸下沉,活动自如,达到极限,自然可运用自如,技击时得心应手,方可合道。j^q4O6

  练法:1.甩膀子。前后一字步站立,两膝微扣,两胯松圆,左手护心,右臂贴耳前后划圆甩膀,如车轮状,自由落体不可用力。如开天辟地。前甩16次,后甩16次,左式同右。2.肩上下活动,伸展腋下筋(轻松)3.两手交叉抱肩,极力缩肩,计数30下。4.扩胸。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掌(或拳)直臂下垂由体前向两侧、向后扩胸,两手背在体后(或拳背)相触,练至肩部发热为止,应快速有力。肩打有靠、挤、撞、顶、打等。拳经云:“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展二字一命亡。”dG[v

  三、肘。宁挨十拳,不挨一肘。实战中,肘始终要坠,自然而然,非用力坠。要锻炼肘关节的灵活性,使筋腱自由舒展,增强韧性、弹性,应两肘不离肋。近使肘,远用手,以神速为贵,以半步为妙。S*>4

  练法:1.直顶肘。肘尖用力向侧顶撞。2.裹肘。肘向前、向中拧裹(有坠意)3.砸肘。单臂(或双臂)屈肘肘尖向下,由上向下砸,高不过肩,砸肘要快速有力。4.扫肘。两臂在胸前屈肘,(由右向左,由左向右)横扫对方头部两耳门,扫击时快速有力,力达肘尖,上体右拧(或左拧)。拳经云:“远用手,近用肘,贵在屈使人难当”。中节不明,全身是空,要重视之。M{"v

  四、手、腕。上法以手进为妙。手发动,腕运劲,皆为导火线,要想手活须腕活。腕活,指关节才能灵活,指才有扣力、挑力,才能力贯梢节。+aDPn

  练法:1.上下左右摇腕,如摇拨郎鼓,多练五指空抓(手心含空)2.练两手掌搓力(不可用蛮劲,如美女洗手劲)3.练猴形手(悟空手,两手背相碰,相打相搓摩。手如女子之手,不容对方触摸。手劲须有身劲催动才有威力。要坐腕,腕劲向下塌,有沉劲坠劲,使腕坚强灵活,发力时掌心向前方沉吐。手是两扇门,要起到封闭作用,前手进,后手紧随,一前一后,力由脊发,气贯掌根。ny

拳经云:“起手意在击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云蔽日月是妙手,妙手空空也。”vE9

  五、胸。胸是人体重要部位,实战中更要注意保护,两手不离心即是也。练胸部{{eU

要活动腋部,内收胸部要自然,不可用强力。强力易驼背,挤压内脏,会发生病变,呼吸不畅。练内家拳讲究含胸拔背,要练腋部筋腱舒展伸长,胸要微含,两肩向后撑下合沉,横向撑开,肋骨自然闭合,胸部松弛,即虚心全身皆松。/b+H3

  六、背。背宜常暖。背如弓,如猴背。拉长脊柱下坐上顶,相向伸拉。T1

©天下武技网论坛 -- 天下武技网论坛,纯武技交流论坛,武友之家,防卫精品基地!  ? J

  练法:1.两膝伸展,足跟蹬劲,臀部向后坐,两臂极力沉挤向前大伸展,肩向下塌,身体折叠510分钟。2.躺在床上,用脚、头或肘支撑,挺腰如拱桥,倒弓形,最终练成通头贴背一架弓。

  七、腰。练拳练腰,更要松腰,如车轮以轴带轮灵活转动,即腰如车轴。练塌腰要心稳,脊柱要中正。

  练法:1.两脚并步转腰,圈越大越好。2.两臂伸展,向前极力探腰5分钟。3.两脚分开与肩宽,弯腰肘触地,两手抓脚后跟,头向尾骶骨后钻60下。4.劈叉:竖劈,头向后触,后脚正弓,反弓横叉,伸展腿部内侧韧带,使胯有贴地感觉。5.后下腰,即下桥成圈形,由慢到快起立。Y}=al

  八、胯。是下三节之根节,没有胯劲的虚实变换,发劲就不足,胯关节灵活,可将对手之力化解,用时将胯猛甩给对方。*

  练法:1.开步与肩同宽,转胯,向左向右突出甩抖。2.跌叉:横竖叉拧转胯关节。3.站三体式(低势)耗开胯关节。胯要圆,膝微扣,增强下盘稳固性,须下裆,否则不灵(裆开一线可也)。拳经云:“应敌胯打左右使,两足变换须暗藏。”勿轻视之。?pt[HX

  九、膝。乃下三节之中节,中节不明,全身皆空。膝要沉扣。膝打可借胯之催力轻易将对方击出。I9_u|j

  练法:1.抬膝。左腿直立,抬右膝触下巴,头顶起,两肩下沉,左膝伸直,快速起落。2.揉膝。多揉膝,压膝,转膝。3.扣膝。两膝相扣如夹棍。4.塌膝。膝触地,使膝关节灵活,增强韧性、弹性、强度。5.搂颈抱膝。两手抓对方头颈向下按并抬膝顶打(暗膝)。拳经云:“膝打要害能夺命,好似猛虎入羊群,两手遮目绕上中,猛抬一膝命归阴。”20p]9

  十、腿。手打三分腿打七分。没有过硬的腿功,内劲就不充足,根底飘,发拳没力。须在腿上下功夫。

  练法:1.正踢。勾脚尖,脚跟用力,踢向咽喉部,膝部倒弯子。2.里合,外摆。3.三截腿。4.舔腿。5.猴形腿。6.龙形腿。7.荡腿。8.二踢脚。9.沉磨腿(力劈干柴腿)。练完后,多遛腿、散步。 ]X

  十一、足。拳经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后足发力前足进,后脚紧跟,步法要轻灵如猫行。蹬之于足,劲发于踵。”练足要塌膝,打开踝关节。kF q

  练法:1练足尖。练大脚趾支撑力,如针锥。2.练足内外缘。以脚内缘走八卦步法或寸步等。3.金鸡跳。练两足之平衡能力,爆发力。两足之为用,必如虎行之无声,龙行之莫测为上。9

王瑞亭先生的《少林内劲一指禅》里马步站桩功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即筑基功。

预备姿势: 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度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图20)。 起势: 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图21);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划弧(图22);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图23)。 站桩要领: 1、两脚与肩同宽; 2、两脚尖内扣10度左右; 3、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 5、收腹,提肛; 6、圆档,松腰,松腰; 7、含胸拔背; 8、虚领顶颈; 9、舌舐上腭; 10、目视前方; 11、鼻尖和肚脐成垂直线(即鼻尖和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2、百会和会阴成垂直线(即“百合”穴和“会阴”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3、虚腋; 14、沉肩坠肘; 15、小臂和地面平行; 16、两小臂互相平行; 17、中指和小臂成一直线; 18、手掌成瓦状; 19、手指成梯形,拇指和食指成鸭嘴形; 20 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 21、马步站较时要做到三个不要:不需入静,不要意守,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个强调: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 22、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要求: 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越低,“体外反搏”的作用越强,“暴发力”越大)。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要领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练功要领的体会一、关于关于少林内劲一指禅介绍:该功法最大的优点是安全。原因:气功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进行自我锻炼的方法,而该功初时只需要调身(即姿势正确)就可练功,呼吸自然,不用意守和无须入静,故不易出偏,安全呀。其次是易学易记,一桩一姿势,不复杂。再次是易得气,气感感觉快(注意:因各人身体的个体差异,其气感的强弱,感到气感时需要的时间各异,有些人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人很快就有气感了,但也有练了多年甚至未有气感的,但其本人自我感觉是身体较练功前健康)。

  二、听说阙老前辈教功时,只站桩,在多年站桩的基础上才进行扳指,循序渐进。王瑞亭老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是融合了他个人的心意六合拳,加进了热身法。老师带徒弟较多,都练得很好,功力也强,各人练功的体会也不同。目前关于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的版本甚多,真如陈氏创陈式太极拳,带了杨露禅、吴鉴泉等徒弟,现在社会上就有杨式和吴式太极拳。不管怎样,站桩是所有版本中共有的,是核心部分。

  三、马步桩即基本桩是所有桩式的基础,练得好,就为练其它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在15年前遇见一人,基本桩站了8年,体感的效果与别人不一样,功力也强,可谓各有千秋。我建议基本桩至少要站半年以上。

  四、练少林内劲一指禅要过三关,即放松关、疲劳关,气冲病灶关。

  少林内劲一指禅要过三关:即放松、疲劳、气冲病灶关。而放松、疲劳这两关有着内在的联系,能放松就不感到疲劳,疲劳关过了,也就感到放松了。这两关过后,姿势也正确了。在练功过程中,某些部位会出现不适的感觉,一是原来就有病的症状;二是自己还没觉察到的,还没在身上反映出症状来,通过练功,这些症状可能会消失。

  在每次练的时候,有老师拍打你的有关部位,以帮助放松和疏通经络是最好不过了。

  五、功法大体分为以下阶段:准备动作(有些版本有);起势,基本桩法,收势;其他桩法(包括起势、收势);扳指(趾)法。

  练功苦,练少林内劲一指禅更苦。苦尽甘来,甜,练少林内劲一指禅更甜。坚持数年,必有益处。

  六、下面是功法要领的有关体会:脸带微笑——《脑内革命》书中有一点可以借鉴。(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不是吹捧鬼子,因为科学无国界)。借鉴什么呢?就是脸带微笑,在脸带微笑时,大脑可以分泌一种类似吗啡的“内腓肽”,内腓肽能使机体提高免疫能力,能起镇痛镇静作用。我想练功时,脸带微笑,有助于提**体的免疫功能。以后即使碰上不顺心的事,脸带微笑(有些象皮笑肉不笑),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舌抵上腭——嘴唇轻轻闭拢,上下牙不要碰着,舌尖自然而然地抵于内上齿龈上。还有一种是翘舌抵于上腭(口腔的天花板)上。

  虚领顶颈——虚领:头正,下颌微收,头顶百会穴上好象有一根线把头拎起似的;顶颈:颈要直,方法是下颌微收,但不强硬。虚领顶颈与打太极拳的要领同。

  目视前方——是平视前方。上视有升压的效果,下视有降压的效果,升压降压的目视要配合专门姿势同做效果较好。在练功过程中,眼珠可以活动,如果1分钟看远方,下1分钟看自己的手,周而复始,可以调节眼睛的睫状肌,缓解眼睛疲劳,起到保护视力作用。

  含胸拔背——(1)含胸:常人挺胸时,腰背一直,胸就挺起。而军人的挺胸除腰背直外,还将两肩往后张。这里的含胸要求是:在腰背直的情况下,两肩稍向前向内合,会感到内衣轻轻地贴住了背。这种感觉,背部的上面明显,下面次之。如果下背的感觉也明显,就是骺背,严重的就是驼背(罗锅)。所以含胸要求是:在腰背直的情况下,两肩稍向前向内合。(2)拔背:在做起势前,腰背直情况下,两肩上耸二、三分,将脊椎骨一节节安放好。

  虚协——在胳肢窝中好象搁上一、二个鸡蛋似的,不使胳膊夹紧协部。

  臂肘的位置——观看这个论坛(可以)下载的王瑞亭老师的姿势。一般是肘尖略超出躯干前的体表位置。

  手掌瓦状——“瓦”状指老式的瓦片形状,手指松直微弯曲。

  手指梯形——意思是以食指为准,食指处于最高位,中指次之,无名指更次,小指最低。五指略分开。手掌如果朝地,小臂肌肉放松程度较差,不如手掌略有偏向,即左掌略偏右方向,右掌略偏左方向,小臂肌肉得到相对放松。手指梯形的要求也容易做到。

  圆档——对圆档的要领,我在这里描述一下,以便初学者领会。当两足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度,即稍成内八字;下蹲时,两膝与两脚尖同宽,就能保证圆档。两膝在垂直面内不能超过脚尖,这时脚掌的感觉是:两脚掌的外侧着地。

  收腹提肛——该功法要领中要收腹提肛,如果经常注意提肛,那就犯意守的忌韪。在练功初,摆好姿势后,先检查身体各部是否符合要领,注意各部放松。特别是不要翘臀,大腿跟部在翘臀时的感觉是肌肉放松的,将骶骨、尾骨往身体的正面稍前移,这时大腿跟部的肌肉有紧张感,也感到提肛了,小腹也收了,姿势保证收腹提肛,不要去想提肛。但上身不要因为避免翘臀而后仰;松胯——在收腹提肛的前提下,注意腹股沟处(也是髋关节处)要放松;十趾抓地——在内八字基础上,将脚尖上翘稍前伸,使前脚掌靠近脚趾的部分虚空,而后使虚空的那部分脚掌先着地,再屈曲脚趾着地,这时感觉蹠弓部分和涌泉穴好象是不挨着鞋底似的。这是十趾抓地的要领,在练功准备时,做好十趾抓地后,再做起势或下蹲动作。以后在练功过程中,就不需要再注意十趾抓地的要领。在姿势较低时,十趾抓地,不抓地,站不稳。姿势高的时候可以不一定抓地,有助于今后自发动功的产生,也便于扳趾;呼吸——自然呼吸;补充一点,小臂怎样才算放松?我的体会是:稍用劲,与地心吸引力相抵消。不用劲,小臂处于“沉”的状态。小臂的放松程度,好比身在游泳池中,手随浮力会自然浮起一样。

  如果整个姿势摆正后,脚掌的感觉是:两脚掌的外侧着地,重心大部分在脚后跟上。这样,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原因是脚后跟上有一个睡眠穴,因为站桩,得到了充分的刺激。

  有些要领领会得好,打太极拳时的体会就更进一步。

  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里介绍一下单练股四头肌的方法,此法是我后期对学功学员的条件,达不到要求,我是不会教他练功的。

  方法简述如下:脚跟离墙脚约1.5脚距离,两脚并拢或稍分开一些(宽度小于肩宽),背靠墙(板)下蹲,要求大腿与小腿成直角,上身躯干与大腿成直角,上肢随便,但不可撑墙(板),能坚持5分钟就合格。在5分钟时间内,头、上背、臀部不得离墙(板)。每天一早一晚各练一次。

  虽然练此法耽误了练功一些时间,但不会在练基本桩时出现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也不会因肌肉紧张造成抖动不止现象,能够做到练功要领基本正确,上身也能做到比较放松,而且站桩 30分钟不会觉得太累,练后走动一下,腿部感到非常轻松。这个5分钟,比站桩还苦啊。有慢性病的可以不练此法,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更不可硬来,恐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

  八、由于初练,腿部力量不够,肌肉紧张,就发生抖动,使全身也随之发抖。这个问题,在师傅刚开始教我摆姿势时,当场我就问了,答复是“得气”,我说是肌肉紧张受不了。师傅告诉我,今后碰上发抖,就往下蹲一些。就这样,解决了问题,虽然以后练功时,有时会抖动,但情况明了,就不怕了,有办法应付了。

  我的体会:(1)发抖原因是初练,腿部力量不够,肌肉紧张;(2)在抖动中达到放松。比如,胳膊,后背,腰部由于静止不动,有一定的酸胀感,在抖动过程中得到缓解。但要注意,能不动最好,不能去追求抖动的感觉,而形成潜意识,造成抖动不能控制,成为偏差。

  (3)收功后,可以拍打按摩身体各部,以缓解练功过程中引起的肌肉不适反应。

  在练功过程中,膝盖不仅仅是难受,膝关节会疼痛。方法是,站高姿或中姿,练功时间不要太长,初学者先从20分钟一次站起,逐渐增加时间,凡事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通过站桩,腿部力量增强,走路爬山就感到轻松,这也算是本功的初期效果吧。

  按正规锻炼少林内劲一指禅三个月后,一般会感到吃得快(胃口好),睡得香(熟睡时间延长),拉得爽(不会便秘,爽快)。

  据说人体经络12时辰周转50圈,12时辰=24小时=1440分,经络周转完1圈的时间为28.8分钟,所以站桩最低要求不得少于30分钟,半小时中间不休息。

  注:《灵枢??五十营》提出了“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以致于推算出人体气之周流,在一昼夜之间,大概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气行 810丈,相当于循环了五十周。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未免太幼稚可笑,但如果和英国的哈裴氏在1628年才能说明血液循环来相比的话,我们祖先在数千年之前就能够阐明血液运行是如环无端,营运不休的,这不能不认为是伟大的发现九、考虑到生活,尤其还要学习、工作,对体力消耗得留有余地,所以一天分开站两次也可以了;如果一次站45分钟以上,或者是站低桩,一天一次也够了。练功是健康投资,不能因为练功不当,反而影响健康、学习、工作,适得其反,尤其是初学者,更应作到循序渐进。

   1. 该功法不用意守,气感无须去注意,你注意了气感,就有意守的嫌疑;& nbsp2. 白天面朝太阳方向,即东、东南、南、西南、西,晚上一般面朝南;饭前饭后半小时之内不要练功;练功中用干毛巾拭汗。出汗多时,功后要补充淡盐开水;功后不能马上洗冷水澡,不宜喝冷饮;避开雷雨时刻站桩,以免惊吓。同理,大风时应将门窗固定住。

   3. 练功时,除姿势保持不变外,可以看电视,听音乐,背英语单词等等,便于初练者放松,并缓解疲劳。短的电视剧一集40多分钟,电视剧看完了,功也练完了; 4. 症状有反复,是正常现象,有各种因素。经常检查指标是需要的,便于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验证功法的功效。

  十、扳指法一般在大部分桩功都站了,并且经络基本上通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认为初练者扳指的效果不大。

  扳指法——时间:手指一上一下为1次,上和下各为1分钟(很缓慢地一点一点地往下扳是1分钟,往上即下扳后恢复原位也是缓慢地一点一点地复原是1分钟)。要求;(1)在往下扳之前,该手指先要稍微往上翘23毫米后下扳;(2)手指下扳时,该手指的关节是松直的(不是指掌指关节,即靠近手掌的关节,此关节也要求比较松,不要求直);(3)除下扳的手指外,其邻近手指不能跟着动。意思是说,当邻近的手指受下扳手指影响跟着动时,该手指就不要再往下扳,这是该手指现时下扳的极限,随着扳指练习,会逐步不断突破现时下扳的极限。

  十一、高桩与低桩的关系和适应人群:高桩容易做到放松,气感比较容易感觉到,但也因人而异,适合于初学者;低桩是在练功多年高桩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几乎全身都感到放松了,当手掌朝地站马步桩时,有一股向下拉的力使你站低桩,那时,你要站高桩也不行,一会儿就被拉着往下蹲啊。

  至于说到低桩姿势的问题,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主要是身体重心的稳定,上身应该前倾,但这个前倾是在保证原有要领基础上的上身前倾。

  至于长劲的快慢,与站桩的强度相关:一是与每次站桩的时间长短和每天站桩的次数相关;二是与姿势的高低有关,但要注意在放松的基础上,姿势低长劲快。我们练功的目的是健体强身,为健康投资,不应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学习,强度应以此为准,为最佳,不要为了练功,本末倒置,甚至搞跨身体。

  一般说,高桩养气,适合初学者和病者(慢性病),低桩适合身体强壮者。

内家秘技--整体爆发劲简易练法

俗云: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任何武技,若无笃实雄厚的功力做为前提,那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秀腿"。我随山东莱芜地区洪传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当地技击名家方磊恩师学艺时,恩师曾反复强调"功夫"在武术中的重要性,并悉心指导我散手桩与各种技击劲力的训练诀窍。兹将其心得公诸于后;   练法:大马步桩站立,十趾抓地,两膝微内扣,含胸拔背,小腹松圆,头正颈直,沉肩坠肘 ,舌舐上腭,双手自然垂于两腿中间成抱球状。全身尽量放松,两目向前平视;接着用鼻缓缓深吸一口气,略停;然后用鼻迅速喷气;同时双手上提至胸前以反背掌向身体两侧猛力抖 摔而出,抖摔的同时腰往上挺,身体上拔,全身骤然一紧,然后立即恢复到放松预备姿势。如此反复练习。亦可分组练习,每组30次。

  注意:练此功的要点便是身体松紧之间最大限度地相互急速转换,只有充分的松,才会产生爆炸似的紧。另外它的用力特点是起于腿脚,达于腰,形于手指。练功时要将呼吸和动作及 身体的松紧变化配合得协调一致。坚持习练此功,便可产生很整的爆发力和节节贯穿的弹抖力,用于技击则威力无穷。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练功要领的体会一、关于关于少林内劲一指禅介绍:该功法最大的优点是安全。原因:气功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进行自我锻炼的方法,而该功初时只需要调身(即姿势正确)就可练功,呼吸自然,不用意守和无须入静,故不易出偏,安全呀。其次是易学易记,一桩一姿势,不复杂。再次是易得气,气感感觉快(注意:因各人身体的个体差异,其气感的强弱,感到气感时需要的时间各异,有些人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人很快就有气感了,但也有练了多年甚至未有气感的,但其本人自我感觉是身体较练功前健康)。

  二、听说阙老前辈教功时,只站桩,在多年站桩的基础上才进行扳指,循序渐进。王瑞亭老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是融合了他个人的心意六合拳,加进了热身法。老师带徒弟较多,都练得很好,功力也强,各人练功的体会也不同。目前关于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的版本甚多,真如陈氏创陈式太极拳,带了杨露禅、吴鉴泉等徒弟,现在社会上就有杨式和吴式太极拳。不管怎样,站桩是所有版本中共有的,是核心部分。

  三、马步桩即基本桩是所有桩式的基础,练得好,就为练其它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在15年前遇见一人,基本桩站了8年,体感的效果与别人不一样,功力也强,可谓各有千秋。我建议基本桩至少要站半年以上。

  四、练少林内劲一指禅要过三关,即放松关、疲劳关,气冲病灶关。

  少林内劲一指禅要过三关:即放松、疲劳、气冲病灶关。而放松、疲劳这两关有着内在的联系,能放松就不感到疲劳,疲劳关过了,也就感到放松了。这两关过后,姿势也正确了。在练功过程中,某些部位会出现不适的感觉,一是原来就有病的症状;二是自己还没觉察到的,还没在身上反映出症状来,通过练功,这些症状可能会消失。

  在每次练的时候,有老师拍打你的有关部位,以帮助放松和疏通经络是最好不过了。

  五、功法大体分为以下阶段:准备动作(有些版本有);起势,基本桩法,收势;其他桩法(包括起势、收势);扳指(趾)法。

  练功苦,练少林内劲一指禅更苦。苦尽甘来,甜,练少林内劲一指禅更甜。坚持数年,必有益处。

  六、下面是功法要领的有关体会:脸带微笑——《脑内革命》书中有一点可以借鉴。(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不是吹捧鬼子,因为科学无国界)。借鉴什么呢?就是脸带微笑,在脸带微笑时,大脑可以分泌一种类似吗啡的“内腓肽”,内腓肽能使机体提高免疫能力,能起镇痛镇静作用。我想练功时,脸带微笑,有助于提**体的免疫功能。以后即使碰上不顺心的事,脸带微笑(有些象皮笑肉不笑),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舌抵上腭——嘴唇轻轻闭拢,上下牙不要碰着,舌尖自然而然地抵于内上齿龈上。还有一种是翘舌抵于上腭(口腔的天花板)上。

  虚领顶颈——虚领:头正,下颌微收,头顶百会穴上好象有一根线把头拎起似的;顶颈:颈要直,方法是下颌微收,但不强硬。虚领顶颈与打太极拳的要领同。

  目视前方——是平视前方。上视有升压的效果,下视有降压的效果,升压降压的目视要配合专门姿势同做效果较好。在练功过程中,眼珠可以活动,如果1分钟看远方,下1分钟看自己的手,周而复始,可以调节眼睛的睫状肌,缓解眼睛疲劳,起到保护视力作用。

  含胸拔背——(1)含胸:常人挺胸时,腰背一直,胸就挺起。而军人的挺胸除腰背直外,还将两肩往后张。这里的含胸要求是:在腰背直的情况下,两肩稍向前向内合,会感到内衣轻轻地贴住了背。这种感觉,背部的上面明显,下面次之。如果下背的感觉也明显,就是骺背,严重的就是驼背(罗锅)。所以含胸要求是:在腰背直的情况下,两肩稍向前向内合。(2)拔背:在做起势前,腰背直情况下,两肩上耸二、三分,将脊椎骨一节节安放好。

  虚协——在胳肢窝中好象搁上一、二个鸡蛋似的,不使胳膊夹紧协部。

  臂肘的位置——观看这个论坛(可以)下载的王瑞亭老师的姿势。一般是肘尖略超出躯干前的体表位置。

  手掌瓦状——“瓦”状指老式的瓦片形状,手指松直微弯曲。

  手指梯形——意思是以食指为准,食指处于最高位,中指次之,无名指更次,小指最低。五指略分开。手掌如果朝地,小臂肌肉放松程度较差,不如手掌略有偏向,即左掌略偏右方向,右掌略偏左方向,小臂肌肉得到相对放松。手指梯形的要求也容易做到。

  圆档——对圆档的要领,我在这里描述一下,以便初学者领会。当两足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度,即稍成内八字;下蹲时,两膝与两脚尖同宽,就能保证圆档。两膝在垂直面内不能超过脚尖,这时脚掌的感觉是:两脚掌的外侧着地。

  收腹提肛——该功法要领中要收腹提肛,如果经常注意提肛,那就犯意守的忌韪。在练功初,摆好姿势后,先检查身体各部是否符合要领,注意各部放松。特别是不要翘臀,大腿跟部在翘臀时的感觉是肌肉放松的,将骶骨、尾骨往身体的正面稍前移,这时大腿跟部的肌肉有紧张感,也感到提肛了,小腹也收了,姿势保证收腹提肛,不要去想提肛。但上身不要因为避免翘臀而后仰;松胯——在收腹提肛的前提下,注意腹股沟处(也是髋关节处)要放松;十趾抓地——在内八字基础上,将脚尖上翘稍前伸,使前脚掌靠近脚趾的部分虚空,而后使虚空的那部分脚掌先着地,再屈曲脚趾着地,这时感觉蹠弓部分和涌泉穴好象是不挨着鞋底似的。这是十趾抓地的要领,在练功准备时,做好十趾抓地后,再做起势或下蹲动作。以后在练功过程中,就不需要再注意十趾抓地的要领。在姿势较低时,十趾抓地,不抓地,站不稳。姿势高的时候可以不一定抓地,有助于今后自发动功的产生,也便于扳趾;呼吸——自然呼吸;补充一点,小臂怎样才算放松?我的体会是:稍用劲,与地心吸引力相抵消。不用劲,小臂处于“沉”的状态。小臂的放松程度,好比身在游泳池中,手随浮力会自然浮起一样。

  如果整个姿势摆正后,脚掌的感觉是:两脚掌的外侧着地,重心大部分在脚后跟上。这样,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原因是脚后跟上有一个睡眠穴,因为站桩,得到了充分的刺激。

  有些要领领会得好,打太极拳时的体会就更进一步。

  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里介绍一下单练股四头肌的方法,此法是我后期对学功学员的条件,达不到要求,我是不会教他练功的。

  方法简述如下:脚跟离墙脚约1.5脚距离,两脚并拢或稍分开一些(宽度小于肩宽),背靠墙(板)下蹲,要求大腿与小腿成直角,上身躯干与大腿成直角,上肢随便,但不可撑墙(板),能坚持5分钟就合格。在5分钟时间内,头、上背、臀部不得离墙(板)。每天一早一晚各练一次。

  虽然练此法耽误了练功一些时间,但不会在练基本桩时出现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也不会因肌肉紧张造成抖动不止现象,能够做到练功要领基本正确,上身也能做到比较放松,而且站桩 30分钟不会觉得太累,练后走动一下,腿部感到非常轻松。这个5分钟,比站桩还苦啊。有慢性病的可以不练此法,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更不可硬来,恐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

  八、由于初练,腿部力量不够,肌肉紧张,就发生抖动,使全身也随之发抖。这个问题,在师傅刚开始教我摆姿势时,当场我就问了,答复是“得气”,我说是肌肉紧张受不了。师傅告诉我,今后碰上发抖,就往下蹲一些。就这样,解决了问题,虽然以后练功时,有时会抖动,但情况明了,就不怕了,有办法应付了。

  我的体会:(1)发抖原因是初练,腿部力量不够,肌肉紧张;(2)在抖动中达到放松。比如,胳膊,后背,腰部由于静止不动,有一定的酸胀感,在抖动过程中得到缓解。但要注意,能不动最好,不能去追求抖动的感觉,而形成潜意识,造成抖动不能控制,成为偏差。

  (3)收功后,可以拍打按摩身体各部,以缓解练功过程中引起的肌肉不适反应。

  在练功过程中,膝盖不仅仅是难受,膝关节会疼痛。方法是,站高姿或中姿,练功时间不要太长,初学者先从20分钟一次站起,逐渐增加时间,凡事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通过站桩,腿部力量增强,走路爬山就感到轻松,这也算是本功的初期效果吧。

  按正规锻炼少林内劲一指禅三个月后,一般会感到吃得快(胃口好),睡得香(熟睡时间延长),拉得爽(不会便秘,爽快)。

  据说人体经络12时辰周转50圈,12时辰=24小时=1440分,经络周转完1圈的时间为28.8分钟,所以站桩最低要求不得少于30分钟,半小时中间不休息。

  注:《灵枢??五十营》提出了“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以致于推算出人体气之周流,在一昼夜之间,大概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气行 810丈,相当于循环了五十周。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未免太幼稚可笑,但如果和英国的哈裴氏在1628年才能说明血液循环来相比的话,我们祖先在数千年之前就能够阐明血液运行是如环无端,营运不休的,这不能不认为是伟大的发现九、考虑到生活,尤其还要学习、工作,对体力消耗得留有余地,所以一天分开站两次也可以了;如果一次站45分钟以上,或者是站低桩,一天一次也够了。练功是健康投资,不能因为练功不当,反而影响健康、学习、工作,适得其反,尤其是初学者,更应作到循序渐进。

   1. 该功法不用意守,气感无须去注意,你注意了气感,就有意守的嫌疑;& nbsp2. 白天面朝太阳方向,即东、东南、南、西南、西,晚上一般面朝南;饭前饭后半小时之内不要练功;练功中用干毛巾拭汗。出汗多时,功后要补充淡盐开水;功后不能马上洗冷水澡,不宜喝冷饮;避开雷雨时刻站桩,以免惊吓。同理,大风时应将门窗固定住。

   3. 练功时,除姿势保持不变外,可以看电视,听音乐,背英语单词等等,便于初练者放松,并缓解疲劳。短的电视剧一集40多分钟,电视剧看完了,功也练完了; 4. 症状有反复,是正常现象,有各种因素。经常检查指标是需要的,便于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验证功法的功效。

  十、扳指法一般在大部分桩功都站了,并且经络基本上通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认为初练者扳指的效果不大。

  扳指法——时间:手指一上一下为1次,上和下各为1分钟(很缓慢地一点一点地往下扳是1分钟,往上即下扳后恢复原位也是缓慢地一点一点地复原是1分钟)。要求;(1)在往下扳之前,该手指先要稍微往上翘23毫米后下扳;(2)手指下扳时,该手指的关节是松直的(不是指掌指关节,即靠近手掌的关节,此关节也要求比较松,不要求直);(3)除下扳的手指外,其邻近手指不能跟着动。意思是说,当邻近的手指受下扳手指影响跟着动时,该手指就不要再往下扳,这是该手指现时下扳的极限,随着扳指练习,会逐步不断突破现时下扳的极限。

  十一、高桩与低桩的关系和适应人群:高桩容易做到放松,气感比较容易感觉到,但也因人而异,适合于初学者;低桩是在练功多年高桩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几乎全身都感到放松了,当手掌朝地站马步桩时,有一股向下拉的力使你站低桩,那时,你要站高桩也不行,一会儿就被拉着往下蹲啊。

  至于说到低桩姿势的问题,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主要是身体重心的稳定,上身应该前倾,但这个前倾是在保证原有要领基础上的上身前倾。

  至于长劲的快慢,与站桩的强度相关:一是与每次站桩的时间长短和每天站桩的次数相关;二是与姿势的高低有关,但要注意在放松的基础上,姿势低长劲快。我们练功的目的是健体强身,为健康投资,不应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学习,强度应以此为准,为最佳,不要为了练功,本末倒置,甚至搞跨身体。

  一般说,高桩养气,适合初学者和病者(慢性病),低桩适合身体强壮者。

内家秘技--整体爆发劲简易练法

俗云: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任何武技,若无笃实雄厚的功力做为前提,那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秀腿"。我随山东莱芜地区洪传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当地技击名家方磊恩师学艺时,恩师曾反复强调"功夫"在武术中的重要性,并悉心指导我散手桩与各种技击劲力的训练诀窍。兹将其心得公诸于后;   练法:大马步桩站立,十趾抓地,两膝微内扣,含胸拔背,小腹松圆,头正颈直,沉肩坠肘 ,舌舐上腭,双手自然垂于两腿中间成抱球状。全身尽量放松,两目向前平视;接着用鼻缓缓深吸一口气,略停;然后用鼻迅速喷气;同时双手上提至胸前以反背掌向身体两侧猛力抖 摔而出,抖摔的同时腰往上挺,身体上拔,全身骤然一紧,然后立即恢复到放松预备姿势。如此反复练习。亦可分组练习,每组30次。

  注意:练此功的要点便是身体松紧之间最大限度地相互急速转换,只有充分的松,才会产生爆炸似的紧。另外它的用力特点是起于腿脚,达于腰,形于手指。练功时要将呼吸和动作及 身体的松紧变化配合得协调一致。坚持习练此功,便可产生很整的爆发力和节节贯穿的弹抖力,用于技击则威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