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 经济学家:乔永锋:中国汽车售后市场零部件供应现状和发展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57:17

在最近5年,中国汽车需求年均增长24.2%,远远高于全球汽车年均4.4%的增长幅度;在全球汽车消费辆中,中国所占的份额从2001年的不足5%增长到2005年的8.6%,预计2006年将超过10%。2005年中国国产汽车销售达到575.8万辆,考虑到进出口因素,全年共消费汽车574.8万辆;2006年中国汽车消费量将突破700万辆,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届时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700多万辆,与之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也必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 

作为汽车产业链中关键一环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更被预测为今后若干年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3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2004年配件销售收入在4500亿元左右,2005年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达到了5800亿元,其中国内整车配套市场约为3650 亿元,售后市场950 亿元,出口额为1200 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总资产达4227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157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035 亿元,利润总额236 亿元。据预计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扩大为14000亿元人民币。广阔的市场空间为配件企业带来了百年一遇的发展契机,汽车售后市场也备受关注(备注:本文中提到的汽车售后市场特指汽车维修保养市场)。

 

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现状分析

 

一般而言,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是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可占据总利润的60%左右。作为世界上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汽车售后服务业被喻为“黄金产业”。在欧洲,汽车售后服务业也是汽车产业获利的主要来源。目前,4S店模式和连锁经营模式在国际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上居主流地位。

  放眼今日中国,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发展态势明显落后于汽车制造业的成长。大量小本经营的汽车修理店占据大半江山,其主要业务局限在汽车维护修理、钣金喷漆、装饰美容等服务项目。据北京机动车维修管理处2005年的数据显示,北京现有近6243家汽修企业,其中具有一类资质的仅有388家,二类企业2022家;上海现有二类资质以上的汽修企业1538家,三类的约有5000家,同时还生存着一些配件专卖店和销售厂商或零件商配件的店铺。尽管中国后服务市场已经开始改进,但整个市场良莠不齐,缺乏完善的渠道网络,专业人员匮乏,尚未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体系。

  迅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后市场,像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地抓住了国际知名汽车服务企业的“中国心”,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巨大诱惑几乎令所有的著名外资汽车服务业巨头来到了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最大的汽配连锁企业NAPA就已进入中国开展业务,2004与上海浦之威投资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已在上海开设了NAPA样板店,计划在全国进行推广。全球最大的汽车快修连锁企业美国AC德科公司计划在华东地区发展200家以上的汽车快修连锁店;博世在中国已拥有150家维修站,并计划于将维修机构扩张至1000家。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连锁企业澳德巴克斯(AUTOBAES)目前已申请加入全国汽配商会,目前已建立了五5家店面,据中国区董事长志野修市表示,他们计划2010年前在中国开设100家连锁店。

国内的商家已经意识到汽车后市场的惊人利润,但缺乏理念的把握与正确的认识。据专家分析:中国本土汽车服务企业在建立网络渠道、了解消费习惯、推广服务文化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外资的国际标准化服务体系进入中国,很可能需要一个适应本地水土的过程。随着整车销售进入微利期,而售后服务日益显山露水,发展汽车后市场显然是更好的选择,新一轮的争夺肯定会在中国汽车后市场内展开。

我们引用了世界排名前10位的汽车公司近10年利润情况分析后认为: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有60%的利润是在其服务领域中产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习惯上理解为:中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普通维修配件的维修销售服务,一个是汽车用品的维修销售服务。据权威部门预测,2005年,整车产销量为570万辆。零部件产业中原厂配套(OEM)产值约在3400亿元左右;维修市场产值约900亿元,再加上汽车用品市场约42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的规模约为1320亿元,预计2006年将达到1650亿。

未来中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的增长速度会略高于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增长速度(行业普遍认为大约为20%),我们认为该市场比较合适的速度约为25%,因此以2005年1320亿为基数的话,到2010年中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规模大约为4000亿元。

为了更好的说明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中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我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汽车维修市场和中国汽车用品市场的情况。

 中国汽车维修市场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汽修企业30多万家,这其中,具备汽车大修能力、可承担各项汽车修理业务的不足10%,30%的企业主要以汽车维护为主,另外60%的企业只能对汽车进行专项修理。整个行业存在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企业管理水平差、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修理工70%左右的人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技工多为农民工,真正具备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足20%。从业人员大多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修车技术,修车主要凭经验,缺乏用于中、高档汽车检测、维修的设备和技术资料。

现以北京为例做一说明,北京到今年底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300多万辆,据备件维修管理处的资料表明,目前北京市汽车维修企业有6200多家,也就是说每一家要负担近400辆车的维修保养任务,但这6200多个企业中,一二类企业包括品牌车型的特约维修站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大多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这其中租间房子雇两个民工就敢开业的占了一定比重,这些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力量,维修工大多未经专业培训,设备缺乏,专用检测设备更是没有,对汽车的维修还停留在敲敲打打和换件的水平上。

 

中国汽车用品市场

   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尤其是私家车的增多,中国轿车私有化的不断攀升,将为汽车装饰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商机,也会给汽车用品商带来巨大的利润。以装饰为主的汽车用品市场将随之加快发展,2005年汽车用品销售额在420亿左右,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巨大的市场已经引起国际汽车服务业巨头的关注,美国最大的汽配连锁企业NAPA、日本最大的汽车服务用品连锁企业澳德巴克斯、日本第二大汽车用品连锁企业黄帽子均已进入中国后市场,而全球最大的汽车快修连锁企业美国AC德科公司也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

将随着新车型的下线逐步增多。车内环保功能性产品、卡通文化类精品将主宰市场;预计明年汽车用品业将会有新的营销模式出现,营销渠道上用品批发环节将会遇到空前挑战。(比如:用品品牌供应商联合打造销售网络)

 

 

中国汽车零部件流通市场渠道分析

 

前面我们较详细的介绍了维修市场和用品市场的情况,对我国的汽车售后市场也有了一顶的概念,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市场上存在的汽车零部件的流通渠道,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种情况:

1.传统的流通模式:指我国传统上通过批发商、经销商最后到达车主的这种流通模式,流通价值链上环节多,结构相对复杂,流通交易过程主要在全国各类汽配城中完成。

2.整车厂售后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指的是整车厂的售后服务系统。汽配的流通一般由整车厂完成,也有的整车厂是通过自己指定的代理商完成。主要的运营实体是“4S”店和特约维修店等。供应链加长,费用增加。

3.价值链垂直整合模式:该模式是把汽配市场价值链上的生产、流通和终端环节的某几个环节进行整合,通过把价值链缩短,实现减低成本和提高利润。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资源需求较高。比较常见的有把流通和终端整合的连锁快修、汽配超市、汽配大卖场和把生产和流通整合的汽配营销商模式。这里的汽配营销商是指以自有品牌进入市场,同时以自有品牌组织产品生产的企业,产品既可以是自己生产,也可以是贴牌生产。

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中主要以前面两种模式为主,第三种模式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而这种模式在欧美则已经非常成熟,也有很多这种国外企业正在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如美国的NAPA、澳德巴克斯,第三种模式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我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投资的一个热点。

在整个汽车零部件流通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三种流通主体:

大型批发商:主要集中在长春、广州、上海等整车生产城市,数量较少。经营进口配件或从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采购国产配件;销售对象主要是中小经销商;随着采购规模迅速扩大,将呈现出垄断某一品牌或多个品牌的能力。

汽配经销商:主要集中在汽配城,全国大约有30万家,进货渠道主要是大型批发商、汽车零部件件生产厂采购,也有不生生产厂家设的直营店,直接面向各类维修厂销售,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流通商。

维修厂(含整车厂的特约维修站):通过厂家封闭或准封闭式供货渠道进货,也向非配套厂商进货,直接在车辆维修、养护过程中将配件销售至车主;在满足自己维修的同时同其它维修厂和中小经销商销售配件。由于我国汽配市场并不成熟,零售终端没有单独的分离出出来,最终用户面对一般是各种类型的维修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仅汽车维修正式在册的企业就已达30万家,但具有二类资质以上不到1/3;在汽车用品及服务方面,经营汽车美容用品的企业有3万家左右。现阶段,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以城市为依托、一类企业为核心、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汽车检测站为质量保证的汽车维修网络和市场格局,并向“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特约维修、专营店+品牌连锁维修店”的全新格局转变。

 

中国汽车零部件流通市场需求分析

 

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消费群体的变化,给我过我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带来很多新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推动了汽配需求量的持续增长

我国汽车保有量近几年快速增长,2005年已突破3000万辆,预计2010年将达到6500万辆。汽车保有量和私车的稳步增长,成为国内二手车市场发展的坚实基础。汽配市场的需求量同整车的消费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与汽车保有量的关系密切,200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第三大汽车制造国,这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2003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58万辆,年销量平均增长近30%,二手车市场的兴起,对零部件的需求旺盛,带动汽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2、机械类零部件是市场主流,电子产品发展潜力巨大

从汽配市场的构成来看,在我国市场上机械类零部件是主流产品,大约占市场总量的一半以上,其次就是电子、电器类产品,共有43%比例。

3、汽配市场中汽车用品发展潜力大

汽车用品涵盖范围很广,种类繁多,主要是用于汽车养护和提高汽车舒适度的产品,特别是随着个人车主的数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用品市场也将会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据统计,2005年中国汽车用品市场总额约420亿元,同时预计未来汽车用品市场会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              

4、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前景广阔

由于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者结构将从以公务消费为主转变为以私人消费为主,车型结构将从以商用车为主转变为以乘用车为主。因此在未来的汽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私人车主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偏好将对汽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全年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达到了592万辆的总规模。据估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达到3700多万辆。

随着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汽车维修养护业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同时,汽车消费者的不断成熟,也要求业者必须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变化,以更好的为其服务。近年来汽车工业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质量不断提高,车主对汽车维修和配件需求正逐渐减少,传统的维修业正在向“以养代修,修养结合”的方向转变,从这一趋势来看,中国汽车维修养护业的前景非常诱人。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分析

 

我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的供应商主要是国内数量巨大的零部件制造商。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近年来主要呈现下面几个特点。

1、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发展迅速

2004年新《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及其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如《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后,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看好中国稳定发展的汽车市场以及低成本的优势,更加快了到中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得到进一步地快速发展,产业初具规模,建成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了一些新的零部件集中的地区,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实力,也加剧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态势。

2、外资零部件制造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参与竞争

随着汽车跨国大公司全部进入中国,世界著名的德尔福、博世、伟世通、电装、江森、李尔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都纷纷来华投资,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些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体系,不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部分汽车零部件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合资或独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超过500家。

3、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主要以配套市场为主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殊性,特别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造成的影响的,造成了中国汽配行业发展较晚,市场规模还没有形成的现状。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普遍不重视汽车服务市场。大规模的企业多以整车配套为主要业务,例如一汽富奥集团,78%的产品是给一汽配套的。据悉2005年中国零部件销售额约4200亿元,而进入汽配市场的零部件仅约为900(不包含汽车用品)亿元。

4、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利润率逐步下降

由于中国汽车整车市场竞争激烈,车市价格频频调低,而整车厂为了保证自身的利润水平,则把降价转移到零部件制造企业身上,造成了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利润下降迅速,04年开始出现利润总额负增长,到200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只有5.8%。

5、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制造能力过剩

研究表明中国汽车零部件近年来发展过快,产能利用率很低,预计到2008年产能利用率仅有40%。这就造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竞争趋于白热化,零部件行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催化了人们对中国汽配市场未来走势的思考。面对未来国际竞争的挑战,加快转化汽配市场的经营机制,调整汽配市场的营销模式,确定到了迫在眉睫、只争朝夕的时刻了,人们已经达成了发挥本土化优势的共识,更加坚定了在变革中求发展的坚定信心。长时间以来,在全国汽配市场联合会的组织和协调下,各地汽配市场(城)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加速培育新型专业市场,努力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具有本土化优势的汽配流通领域的新型经营模式。

1、提高对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的认识

与国外汽车厂商相比,我们的汽车售后服务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汽车产业弱中之弱。应该说,汽车产品主要的获利方式,并不来自整车销售,而是来自于售后服务,两者相比大约是二八开。就目前而言,国内所谓的售后服务还主要是维修、保养服务。从总体上看,消费者对汽车售后服务反映较多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维修技术差、服务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配件假冒伪劣、收费混乱等方面。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的脱节是汽车后市场服务不尽人意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行为。厂家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则几乎把厂家所给的商务利润全让给了消费者,主要收益全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在部分经销商眼里,服务承诺只不过是促销的一种策略,经销商为了多卖车,往往给服务承诺“注水”,而实际上有些承诺根本做不到,由此造成了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不满。正因为如此,许多消费者形象地称经销商的服务态度是:消费者只要把钱付给经销商,消费者就不再是消费者了。

售后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销量及品牌形象,并且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随着国内汽车服务贸易的逐步放开,国外品牌先进的服务观念、完善的服务措施会对国内品牌的售后服务产生巨大冲击。当前,国内汽车厂家必须加强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在提供售后服务上,厂家、经销商、售后服务机构三者必须是一个关联度极强的整体,而不应该是简单的服务与收费关系。

2、汽车零部件消费群体发生重大变化

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成为轿车进入家庭的标志,中国汽车产业也由此进入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快速增长阶段。同时,汽配消费正在由公务、商业向私人、生活消费转变,这将导致汽配流通渠道的变革,以汽配城为主体的原有汽配流通模式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伴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成熟,消费群体从公务市场向私人市场转变,特别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区域,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企业职员购买经济型轿车的比重将越来越高。根据新华信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一群体由于知识和经济条件等特征,将会对汽车售后及配件服务提出更新的需求。

3、汽配经销商的准入门槛将有所提高

在未来几年,我国对汽配经销商的审批也会像欧美和日本一样,门槛会逐步加高。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托我会——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制定的《汽车零部件营销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中将对汽配行业的进入标准进行界定,规定了汽车营销企业的资质认证标准,根据汽车零部件营销企业所应具备的营业条件和经营操作要点,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综合实力为原则,从汽车零部件营销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四个方面,这表明我国对汽配流通企业监管力度的加强,也会对目前数量巨大的小规模汽配营销企业带来了冲击。

在维修养护市场上,我国早就实行分类许可制度。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根据维修对象分为汽车维修经营业务、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经营业务、摩托车维修经营业务和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四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根据经营项目和服务能力分为一类维修经营业务、二类维修经营业务和三类维修经营业务。

4、品牌汽车零部件产品将主导市场

汽车零部件品牌的缺乏是当前汽配行业的一个软肋,人们认识到,品牌是企业与经销商携手合作的基础,共同发展的桥梁,各种投资优化组合的产物。将来能在汽配市场上站得住脚的,将是把品牌做大的企业,把服务品牌做强的商家,把品种做精的汽配连锁超市或快修美容连锁企业。

目前已有河北、天津、河南等十几个省市汽配城内的知名商户被一汽富奥公司授牌成为当地(省级)特许经销商。国内的大的汽车集团和著名汽配品牌企业,利用品牌的优势,把特许经销商、连锁经营网点选定在汽配城内,使全国汽配市场(城)的网络功能迅速提升,并正成为全国著名汽配生产销售网络的结点。

5、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经营模式将向多样化发展

市场要求经销商依靠自己多年的行商经验和聪明才智,以更富创新的理念和营销模式去适应市场需求,并发展自己。

汽配经销商超专营化方向发展(专营某品牌或专营某单项产品)。在当前更多的市场细分和多元化需求的情况下,许多车型零部件产品配套的要求往往是各具特点,变化较大。这种需求为市场造就了很多机会和空间。谁能抓住信息,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谁就是市场的赢家。目前,经销商出现向专营某个品牌的产品防线发展,或向专营某单项产品(如:轮毂、灯具)的全系列产品发展。由于经营比较专,质量和服务都能有较大的提升,在流通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力!

经营与连锁快修互为交融。当单纯经营汽车零部件,其利润趋薄时,人们很自然地在想,如何生存,如何进一步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在挖掘利润?上海一经销商是从做厂家授权配件起家,在售后市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市场的不规范、恶性竞争,而改为销售自己的定牌产品。当定牌产品又有某种局限之后,他们果断地向快修连锁市场进军,使自己的销售对象队伍中,增加了自己的终端客户。目前,快修连锁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了很快的发展。这些终端用户增加了对公司配件的需求量,并且快修店获得了配件和修理的双重利润。

总之,传统经销商的所有经营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其落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适应市场、创造市场,并在满足市场的同时,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抓住了变革的根本。

6、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全面进入中国,加剧了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竞争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世界著名的零部件跨国公司纷纷以合资的形式在中国开设工厂企业,在随着整车进入OEM配套市场之后,又开始把业务的触角伸向了售后市场。其中以博世、电装、辉门、萨克斯、法雷奥、海拉等品牌为最早。以博世公司为例,早在1998年5月,博世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外高桥保税区成立。它从一开始的通用电气零部件起步,发展到现在以检测诊断设备及专业技术培训服务、高端的发动机零部件,以及其他门类相当齐全的相关产品。并由此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博世汽车专业维修”的新概念。目前,其在中国的特约维修店已有263家,其中柴油机维修站98家,汽油机维修站165家,均有全球统一的外观装修,内部设计及产品陈列,并计划近年内把总数扩大到500家。

7、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汽配城目前仍是主渠道

国内刚刚起步的连锁汽车快修,在国内市场逐渐成熟的条件下,将凭借位置便捷性和服务针对性的特有核心竞争优势,发挥在快修保养、自修用户群方面的优势,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

4S服务站由于其地理位置,经营成本等限制,目前的快修保养用户将逐渐被连锁汽车快修、汽配连锁大卖场等模式吸引,但对于三包索赔、品牌大修用户来说,4S服务站依然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汽配城主要批发和零售两大功能,大中型城市的汽配城有的以批发为主,是零部件的集散地,也有的汽配城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零售业务,在售后零部件供应中占领了70%的市场份额。

由于传统汽配城这种流通模式存在一定弊端,未来汽配大卖场的加入及目前汽配连锁超市的成熟,将凭借贴近消费者需求出发设计的优势将对传统汽配城进行有益的补充,汽配大卖场、汽配超市近年内在将得到快速发展。

 

行业各方人士共同耕耘下,我国的汽车售后市场零部件供应市场将会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成为汽车产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乔永锋(乔永峰)同志  中共党员,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为吉林省优秀毕业生。自1996年进入传媒行业10余年来,在中央及地方媒体上发表文章1500余篇,共发表文字累计达800余万字。曾担任《汽车信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信息经理、团委书记;中华全国工商联汽摩配用品业商会专职副秘书长,全国汽车配件市场联合会专职副秘书长、《中华汽摩配》杂志总编、《中国汽配报》总编、《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主编等领导职务。

     现担任中国汽车后市场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汽配用品行业联合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配件用品市场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行业品牌推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汽配用品行业总评榜组委会主任、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策划推广部部长、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汽配市场》杂志总编、《中国汽配用品商报》总编等职务。

    从事汽配用品行业多年来,曾多次出席行业高层论坛(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以其睿智的眼光、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文字、深刻的分析,积极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摇旗呐喊,为促进中国汽配流通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作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