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决策分析系统:吴大澂故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4:08:22

编号为150的吴大澂故居,位于凤凰街101号,为清代建筑。

凤凰街101号原为明末复社名士金俊明的“春草闲”,康熙年间为江苏巡抚宋荦宅。乾隆初里人郭氏重修。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澂,原先居住在双林巷20号,后来,吴大澂任湖南巡抚之时,购置凤凰街101号旧宅,经改造,将其更名为“友恭,作为终老之地。

吴大澂曾得“宋微子鼎”,其铭文“客”字写作“愙”,因作斋室名“愙斋”,并以此自号。

经吴大澂改造成的“愙斋”,为坐北朝南三路六进大宅,东首有花园一区,南面轿厅为明代遗构。楼厅前有光绪十一年(1885)款门楼,额螽斯衍庆出自《诗经·周南·螽斯》,意思是祝颂子孙众多。

1949年后,因拓宽道路,其花园和门厅等建筑被陆续拆除,

1997年,因凤凰街拓路将大厅和楼厅向北迁移至原楼厅位置,改为东向。留此两进建筑仍名“愙斋”,作为对一代名人的纪念。

现存二路,大厅面阔三间加两夹室共18米,进深12.25米,扁作梁架,前有船棚轩两道。

吴大澂(1835~1902),原名大淳,字清卿,一字止敬,号恒轩、白云山樵,又号愙斋、郑龛等。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左副都御史、广东巡抚、湖南巡抚等职。

吴大澂勇于直谏,曾奏请裁减皇帝大婚费用、停止重修圆明园工程,因此声震朝右。光绪二年(1876)直、豫、秦、晋四省大水,吴大澂在办理赈灾事务中办事果断,工作有条不紊,使许多灾民得救;受到潘祖荫、翁同龢等人的称道,认为“才堪大用”。光绪六年(1880)晋三品卿衔,命赴东北办理边防。吴大澂于吉林创设机器局,制造枪械子弹;修筑炮垒工事,加强边防设施;整顿训练军队。其防务工作“悉有法度“,对提高东北边疆的防御能力,抵制沙俄的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

光绪十一年(1885),吴大澂以清大臣的身份重赴吉林,于珲春县与沙俄代表会勘边界。在谈判中吴大澂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严正驳斥沙俄的侵略行径,据理力争最终双方签订了《珲春界约》,收回了被侵占的黑顶子要隘地区,并立界碑设铜桩。从此中国船舶可自由出入图们江口,无须再问俄方领照。《珲春界约》是我国19世纪收回失地的惟一条约。界约的签订大快人心,吴大澂乘兴挥毫书“龙虎”两个篆体大字,镌刻于珲春县凉水河屯东边的山岩上留作纪念。

吴大澂任广东巡抚期间,反对把澳门划归葡萄牙管辖,态度坚决,由此暂时延缓了条约的签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借故侵占朝鲜,吴大澂满腔义愤主动请缨,带领湘军3万出山海关应敌。由于仓猝上阵不幸失利,吴大澂自请治罪。光绪帝赞许吴大澂的爱国行动,认为战败非其罪,“令回湖南巡抚任”。

“戊戌变法”失败后形势急转,吴大澂被慈禧太后视为翁同龢同党,重新追究当年沦失,以“革职永不叙用”治罪,从此结束了政治生涯,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回到了家乡苏州,任龙门书院院长。不久病卒,年67岁。

吴大澂博通训诂辞章,从政之余爱好金石书画,喜收藏上古三代彝器及玉石文物,洋洋大观卓然成家。撰有《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砖瓦录》、《古玉图考》、《十六金符斋印存》、《说文古籀补》、《愙斋诗文集》等著作。

9 小时前 上传下载附件 (205.1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