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记录表怎制作:石路开苏州近代娱乐业之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28:51

6 天前 上传下载附件 (23.75 KB)

金门路大众电影院

6 天前 上传下载附件 (30.63 KB)

上海明星公司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与观众见面的有声片。

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4月11日,在苏州放映。


       总策划 詹刚 翟晓声 执行策划 汪香元 吴金媛 何建平 撰稿 首席记者 李婷
  商业繁荣、交通便利的石路地区,是苏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从清中期苏州开出的第一家戏园到民国时的小荒场,到苏州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到苏州第一家电影院,甚至还有只生产了一部作品的苏州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全都诞生于石路地区。
  听昆曲的戏园到看京剧的戏院
  苏州是昆曲的发祥地,虎丘中秋曲会是昆曲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曲会一年只有一回,在其他诸如迎神赛会的时节,戏曲演出也是在船上搭台演戏,观看者坐在名为“沙飞”或“牛舌”的小船上,一边饮酒,一边看戏。
  苏州固定的娱乐场所最早出现于清雍正年间,当时山塘街上开设了一家戏园,名为“郭园”,晚清文人顾公燮在其《消夏闲记》有记录。当时的戏园以出售酒菜为主,演戏为辅。有客人到戏园包戏宴请时,园方要负责置办菜肴、邀请戏班。客座四周设栏杆,栏杆外站满看白戏的观众。到了1820年前后,阊门外的戏园先后不下十余处。当时的苏州人还养成了一个习惯,要请客了,就到戏园,有吃有赏,很便当。
  辛亥革命前后,石路一带出现大观合记茶园、天仙茶园和春仙茶园3家专业性戏院,均演京戏。
  大观合记茶园位于阊门外石路,创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正门位于上塘街。设备简陋,仅500座。常演髦儿戏(即女子京剧),每座只收茶资,不售戏票,戏园内兼售茶点,观众可边品茗小吃边看戏。
  所谓“髦儿戏”已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熟悉了,大约在清朝同、光年间,南派京剧初步形成,其中京剧坤班(女班)于此时纷纷出现在上海。女子唱京剧上海人称之为“髦儿戏”、“帽儿戏”、“毛儿戏”。据闻,这个名字与同治时唱小丑的李毛儿有关。李毛儿是一个二路丑角演员,因收入微薄,他便仿效昆、徽戏商的做法,在安庆招收了一批十岁上下的贫家女孩,教她们徽调,一年后便组成女子童伶戏班,自称“毛儿班”,后附会为“髦儿戏”、“帽儿戏”。女子京班到后来生、旦、净、末、丑都有名角,其中的一位女老生名角恩晓峰还到苏州演出过。
  民国五年(1916年),苏州士绅顾玉如购下大观茶园房产,与金骄郁合资翻建成为钢筋混凝土楼房,楼下观众厅铺设地板,座位是铁脚翻板椅,分正厅、花楼、包厢、边座,有1000座。从此戏院开始凭票入场,演出京剧达8年,生意兴旺。1925年由新苏公司吴秋泉接办,经营一年余,即租与上海五福公司,演出京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机轰炸苏州时,“新舞台”毁于一旦。
  1942年京剧演员孙少楼在“新舞台”废墟上租地搭屋,充当演出场地,演出京戏约20个月。1943年10月将房屋等出让于五福公司刘正康、洪青圭,可惜未及开业,即被日本洋行侵占,取名“天平电影院”,于1943年11月放映电影。抗战胜利后影院几经转手,由洪青圭独资经营,将戏院修缮一新,改名“光华戏院”,1948年1月开幕,先放电影半年,后改演小京班。
  石路的百年电影缘
  20世纪初,电影刚刚传入中国,被称为“影戏”。电影传入苏州,大约在1910年左右。距今已百年矣。
  苏州人汪葆善在《应千日记》中记载:“宣统二年(1910)5月21日,华侨有梁姓与蔡姓者,携有影戏机器两箱,拟在劝业会场(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内开演,其影片均耕牧方法,欲借此教育内地人民者。劝业会场中,本有新戏,办事人员均入股,拟夺其利,暗结转运公司,故意将机器藏匿。经二君再三追索,得其一。”———新事物在亮相之初,总有挫折。
  苏州第一个申请开影院的是商人王瑞南。据1918年9月10日《申报》载:“阊门外凤舞台旧址有商人王瑞南禀请警厅立案设飞云影戏公司”。这是苏州市第一家影戏院,1916年8月,杜瑞堂申请设西洋影戏于春仙茶园(现义昌福菜馆隔壁),放映电影兼演京剧,1917年元月,上海民兴新剧社进驻春仙茶园。1923年夏,春仙翻建,民兴新剧社搬迁到横马路(现大众电影院)建院演戏名“民兴”。
  1927年2月2日(春节),苏州人吴道巽与徐志刚租用“民兴”场地,创办“中国电影院”。他们在开幕预告中说:“电影可以感化社会之不良,辅助教育之未逮,……吾苏素称三吴胜地,繁华甲于东南,乃独于专映电影之剧场,竟告阙如,未免抱愧。本公司同人有鉴于此,特集巨资,建设中国电影院于金阊大马路,筹备历半年之久,方克竣事,良主以义,非敢牟利,特用为灌输民众智识,普及高尚娱乐之基础者耳……”。———此段文字使“中国电影院”成为苏州刊有电影广告文字资料最早的电影院。
  1927年正月的二十五天“中国电影院”共放映十八本故事片。如《樊梨花》、《大闹天宫》、《再造共和》、《苦乐鸳鸯》、《可怜的闺女》,外国影片《牧羊情史》、《情海遗恨》、《巧姻缘》,以及《国民军占领上海》、《上海市民大会》和《苏州提灯大会》等纪录片。其中,《苏州提灯大会》 使苏州人在银幕上第一次看到拍摄苏州的情境。
  正是看到了电影这种新的载体具备了宣传家乡,启发民智的强大功能,苏州的先进分子才勇于走到时代的前列。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分享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