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7.0百度云盘:黑鱼养殖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22:23
 乌鳢属于鲈形目、鳢科,俗称才鱼,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它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是用来做溜鱼片的最佳原料,“生炒鱼片”是闻名江南的名菜,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乌鳢历来畅销国内外市场,在东南亚各国,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价格昂贵,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上,乌鳢属于淡水鱼中较高档的水产品,价格在鲫鱼,鲢鱼等家鱼之上。
            
            由于乌鳢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当年的鱼苗就可以养成为商品鱼,所以占用资金少,收益大,因此养殖乌鳢是广大养殖户发家致富的一个好项目。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乌鳢的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1.乌鳢的形态特征:
            成年的乌鳢,体态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在25厘米到40厘米之间,鱼头上披有小细鳞,和蛇头十分类似,乌鳢口大,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它的背鳍、臀鳍都很长,可以长到尾鳍的基部,胸鳍长圆形,腹鳍短小。乌鳢全身青褐色,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
            
            2.乌鳢的生活习性:乌鳢属于底栖性鱼类,生活在水体中下层,尤其偏爱静水环境。它的生存适温是1℃-36℃,最适合生长温度是25℃-28℃。当低于7℃或高于33℃时,它们都会藏身于水底的稀泥中,不吃食不游动,进入蛰伏状态。
            
            乌鳢能在其他鱼类不能生存的环境里生活,尤其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无水的潮湿处也能存活较长时间。
            
            3.乌鳢的食性与生长:乌鳢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随着鱼体的长大,当食物不足或规格大小相差悬殊时,乌鳢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能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长2/3以下的同群个体。因此,养殖乌鳢要注意放养规格一致,尤其是苗种培育阶段,应根据规格大小实行多级分养。在自然条件下,2龄前,为乌鳢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进入性成熟阶段,鱼体增长速度减慢。
            
            4.乌鳢的繁殖特点:我国南北方气候条件差异过大,在不同的地方,乌鳢呈现出不同的繁殖特点。乌鳢的繁殖期在华南为4-9月,华中为5-8月,华北地区气候较寒冷,乌鳢的繁殖期一般为5-7月,一般都以6月份为繁殖的旺盛时期,产卵场多分布在水草茂密的静水浅滩区。
            
            二、商品鱼养殖
            
            乌鳢的商品鱼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河沟等水体将鱼种继续饲养,使之达到商品鱼规格的生产过程。目前,乌鳢的主要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乌鳢的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池塘条件。乌鳢耐低氧,对池塘条件无特殊要求,凡土池、洼地、沟渠等均可用来养殖,但作为商品鱼养殖池塘,面积最好在1-2亩之间,水深1.5至2.5米,池塘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池底平坦,这样易于拉网和日常饲养管理等工作。池塘留有的淤泥要适量,一般在二十厘米左右。养殖乌鳢要求水质良好,无污染,水量充足,排注方便,能随时根据乌鳢的生长及水质变化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和水位。养殖乌鳢还需要配备增氧设施,根据放养乌鳢的密度酌情配备增氧设施,一般每亩配备0.3千瓦增氧机即可。最好在池塘的水面种上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一般占总面积的20%。种植水草不仅可做隐蔽处,便于捕食,夏季还有防止水温过高和调节水质的作用。
            
            2.放养前的准备:在养殖前还必须适时做好池塘的清理工作,一般在鱼种下塘的前15天左右进行,使用的主要是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的池塘生石灰用量为100-150千克,用量具体的多少主要根据池水的肥瘦大小而定,要求能杀死野杂鱼,蛙卵,蝌蚪等对乌鳢生长有害的水生生物。清塘3天后注水0.8-1米,注水7天后池水毒性基本消失,就可以放养了。
            
            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也是水鸟的天堂,鸬鹚,白鹭都喜欢栖息在水草丰美的地区,这也给乌鳢鱼种带来了威胁,直接影响到广大养殖户的收益,因此我们应该在喂养鱼种的池塘上加盖一层网,给这些小鱼以保护,让他们安全的成长。
            
            3.鱼种放养的规格和密度:鱼种的放养规格和密度是有要求的,放养的鱼种应选用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要求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整,游动敏捷,无病无伤无畸形。鱼种只要在放养时控制规格整齐,下池后就不需再分养。
            
            养殖乌鳢的池塘平均水深在2米左右,我们应根据鱼种规格来决定放养密度。一般亩放养规格为10-15厘米的鱼种5000-10000尾;规格为16-20厘米的鱼种,亩放养量约为3000-5000尾。饲料供应不足、水较浅、水质较差、水源供应不方便的池塘,适当降低放养密度。
            
            4.水体要求:在养殖乌鳢的池塘中,水体的溶氧含量一般应保持在3.2毫克/升以上,如果降至2.4毫克/升以下,乌鳢就会出现缺氧浮头的情况,进而死亡。乌鳢需要中性偏弱酸性的水环境,实践中发现当水体偏碱性时,就会不断地有鱼苗死亡,因此,水的酸碱度管理值得注意。由于池中培养浮游生物,PH值往往会升高,因而要设法控制水色,不能过绿过肥。
            
            三、饲料的选择
            
            乌鳢的饲料由鲜鱼虾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两部分组成,在水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多采用鲜鱼虾饲料,在夏季,需要把鱼虾放入冷冻箱低温保存,当要喂养乌鳢时,通过搅拌机搅拌成鱼糜喂给乌鳢,下面我们先向观众介绍一下如何用鲜鱼虾饲料饲喂乌鳢。
            
            首先要在池塘内搭建一个食台,食台距离池边一米,用木棍支撑,入水深度20~30厘米,食台上绑有聚乙烯密眼网片,网片规格宽1米,长3米,它能接住养殖户喂给乌鳢的食物,使其不会沉入淤泥里,方便乌鳢摄取食物,减少饲料的浪费。
            
            具体饲喂方法是:采用边吃边投的方式,在投喂前用铁锹敲击竹竿,以击拍声为信号,使乌鳢形成条件反射,将隐蔽在水草下的乌鳢集合到食台周围,这样做容易形成抢食的局面,以提高摄食率。投喂可采取“少-多-少”的方式,即刚开始时投喂量要少,待形成抢食场面后,投喂数量增多,待抢食场面减弱时,再逐渐少投。直到约90%左右的鱼吃饱后散开,水面基本平静为止,每次投喂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
            
            投喂量:鱼种放养初期,投喂量为池塘中乌鳢总体重的8%~10%;乌鳢长到150克左右时,投喂量降至塘中乌鳢体重的6%;以后按塘中乌鳢体重的5%~8%投喂。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注意,用鲜鱼虾饲料饲喂乌鳢,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投喂量,投喂量过少,会影响乌鳢的生长发育,投喂量过多,必然加大饲料的损失,也会造成水质的污染,而且鱼虾泡在水中容易腐烂,乌鳢吃了也容易染上疾病。要确定合适的投喂量,可采用下面办法:在投喂结束后1个小时,用鱼网在食台里捞,缓慢的来回捞几次,若还能捞上鱼虾,则说明投喂量大了,下次就要减少投喂量,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的喂养量为止。在水产资源不丰富或者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多采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喂乌鳢。
             
                 
            乌鳢对人工配合饲料的要求十分严格,从鱼的消化角度讲,饲料的细度必须要高,一般在40-80目之间,不同规格的鱼种用不同的饲料。这样既对鱼的消化有利,又适合养分的吸收。人工配合饲料多用自动投饵机投喂,这样能够喷射范围远,喷洒均匀,节省大量的人力。
            
            不管用鲜鱼虾饲料投喂,还是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我们一定要掌握四定,即定点,定量,定时,定质的原则,定点是投喂的地方一般固定在池边的某一处,一般在池子入水口池边侧面,定量,是投喂饲料量要定量,当然,也要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水质及摄食状况合理调节投喂量,定时是每次投喂的时间要固定,一般每天投喂两次,第一次在上午8~9时,第二次在下午4~5时。定质,要保证饲料的质量,不要用腐烂变质的饲料。
            
            四、日常管理
            
            1.巡塘:商品鱼养殖期间的重要工作是巡塘,每天早晨黎明时,和夜间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变化和鱼的动态,以此决定施肥投饵的数量以及是否要加水,用药等,特别是出现天气炎热,阴雨天气,水质较肥的情况更要加强巡塘。
            
            巡塘时,要根据池中各种生物的状态,判断池水的溶氧状态,如池水呈白色或呈粉红色,说明池水溶氧不足,必须马上加新水,如果发现鱼严重浮头,日出后仍不见好转,就要马上打开增氧机,同时加注新水,进行抢救。特别严重时,还应大量泼洒增氧灵,进行抢救,尽量减少损失。
            
            巡塘时,还应随时消灭池中的杂草,杂物等,给鱼池一个卫生的环境。
            
            2.水质调节:高密度养殖乌鳢时,由于残饵、排泄物较多,水质易变质,影响乌鳢的健康生长及质量,还会引起乌鳢患病。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水质。在成鱼养殖早期可以采用每周换去三分之一池水,15天左右大换一次,约换去五分之四。随着鱼体长大,高温季节,一般3天一小换,换水量为三分之一;7-10天一大换,换水量三分之二,具体看水质的变化灵活掌握。另外,每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用量为每立方米10-15克,以保持水质溶氧充足,清洁卫生。总之,要使鱼种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3.日常记录:每天巡塘和饲养管理情况,应建立日记,按时测定水温,溶氧量,记录天气变化情况,施肥投饵数量,注排水和鱼的活动情况等,如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出,并找出死亡原因,从而找出对应措施,不允许鱼腐烂在池塘中。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做好池塘管理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鱼病防治
            
            乌鳢在江河、水库、湖泊等天然水域中很少发病,随着人工养殖乌鳢的发展,尤其是小水体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由于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水体小,密度大,投喂的饲料来源复杂且数量多,加上人为因素干扰等原因,近年来,乌鳢养殖频频出现鱼病,因此,如何防治乌鳢疾病,是目前发展乌鳢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
            乌鳢的常见病:乌鳢的常见病主要有水霉病和烂腮病,水霉病是因鱼体受伤,感染水霉所致。发病初期,鱼体表面局部呈灰白色,严重时,乌鳢表皮就会腐烂成棉絮状;烂鳃病是因乌鳢鱼鳃寄生中华鳋或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而发生烂鳃,症状为乌鳢的鳃部粘液增多,鳃片红肿。
            
            一旦出现鱼病,养殖户要及时治疗。防治水霉病,可在鱼体受伤时用3%-4%浓度的食盐水清洗消毒;防治烂腮病可用水产用阿维菌素液,按每亩1米水深用10毫升溶液的用量全池泼洒。
            
            2.预防措施:乌鳢的鱼病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广大养殖户只要做好日常管理,就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发生。乌鳢疾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1)、把好饲料关。夏季乌鳢的饲料来源广,价格低,而秋后饲料缺乏,价格贵,饲料投喂没有保障,乌鳢就会经常处于饥饱无序的状态,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抗病力下降。养殖户要按“四定原则”投喂饲料,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应在乌鳢的饲料中拌入药物预防疾病,拌入的药物常用大蒜素,按每千克鱼体重用药20-50毫克,每15天投喂一次。
            
             
            2).保持水质良好。人工养殖乌鳢,由于长时间大量投喂饲料,池内残余的饲料和乌鳢排泄的粪便日渐增多,这为病原体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场所。养殖户要定期清洗食台,每立方米用10克的生石灰,每隔7天消毒1次,并把浸入水中的鱼网捞上岸日晒消毒;死鱼应及时捞出,埋入土中,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随意排放。
            
            禁用鱼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入,一些原来用于养殖乌鳢的鱼药被发现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这些药有:硝酸亚汞,醋酸汞,孔雀石绿,六六六,滴滴涕,磺胺脒,新霉素,氟派酸,呋喃唑酮,我们在给乌鳢用药时应严禁使用这些鱼药。
            
            六、拉网捕捞
            
            捕捞乌鳢时要按商品鱼出塘规格,确定捕捞时间,乌鳢个体达到1千克以上即可捕捞上市。拉网用的网具要用较柔软的,网眼要尽可能小些,不要用硬质的尼龙网,以免伤鱼。拉网前一天乌鳢要停食,正在浮头的鱼池不能拉网,否则拉网后会产生鱼种大批死亡。拉网时要从池塘的下风口下网,到上风口收网。拉网操作要谨慎细致,防止鱼种受伤。对于网住的乌鳢个体没有达到上市要求的,要把它放进别的池塘中,继续喂养,符合规格后整体捕捞上市。
            
            以上我们介绍了乌鳢的养殖技术,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只要我们科学养殖,做好各时期乌鳢的管理工作,乌鳢就会健康地成长,从而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市场汇报和可观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