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ematica8.0注册机:生命、生态、生活、生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04:26

生命、生态、生活、生涯

——“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迎着新世纪的步伐,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新时期,我们的教育也进入一个“人”的世纪。人的发展、个性解放成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为此,我校高扬“生命教育”的大旗,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和终极目标,努力通过教育行为达到改变人的状态,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能力,张扬人的个性,提高人的价值之目的,并以“关注生命成长,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立足生涯发展”作为四根支柱。

    一、 关注生命成长

    教育源于生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因生命而产生,促进生命的发展乃教育之本,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教育应以生命育生命,走近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完善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意义上的生命成长。为此,我校的人本教育首先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追寻生命意义。就是要落实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立地位并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生命的意义,发现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意义。首先,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学生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主体地位,尊重、相信、理解、包容、激励、提升每个学生,达到进来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立体的学生激励体系,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挖掘和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把学生的差异当作资源开发;成立学生权益保护会,全面保护学生的权力,包括受教育权、健康权、民主权;坚持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成立学校健康促进会,实施“营养、卫生、睡眠、锻炼”四位一体的强体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实施全员校本辅导工程,关心学生的心理安全和精神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通过课堂、活动等多渠道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现象,追寻生命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既崇高伟大又脆弱渺小,因此应善待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再来,也不能重生,因此必须珍惜,永不得放弃生命。

    2、丰富生命的内涵。首先致力于促进学生生命全面而和谐的整体发展,使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智慧生命协调发展,体力、心力、智力、情感、态度、意志、价值观全面发展。学校按脑科学的原理科学安排作息时间,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学习,合理安排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社会实践教育的结构比例,让学生实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其次是致力于促进学生生命自由,灵动而富于个性的发展,我们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掘出内在的潜能,实现自由而充分的,持续而富有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并把学习当作自我需要、自我实现教育才能成功。为此,我们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天性在校园大放异彩,一是不用一个模式去培养学生,不单纯以分数去评价学生,二是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并给学生学习选择权和时间支配权。三是创造学风学术氛围。我们有一个口号叫作“要使我校具有大学的学术风气,有西方学生的研究风气”。学校持续开展读书节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开设各种学术讲座课,成立了三十多个学生社团,开展全员研究性学习,从而使整个校园洋溢着浓浓的研究气氛。

    3、培育生命的智慧。我们认为,教育要从传授知识走向培养智慧,真正的教育应是基于知识并最终酿造出人生智慧。学生生命智慧主要包括生存智慧和学习智慧。我们的生存智慧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生存保护,法律权益保护,学会网络化生存,并持续开展磨砺教育,自立教育,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对抗生命中的挫折、矛盾与忧伤的智慧,学会调整思维化解矛盾,学会调节和转移忧伤和烦恼,学会驾驶挫折,追求零阻力境界,达到提得起,放得下,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努力实现零阻力的旷达。学习智慧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实践东辰学风:以生命的激情学习,以科学方法学习,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而达到智慧学习。

    4、开发生命的潜能。一是发现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运用多元智力的理论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并按照“挖掘潜能——量化潜能——发挥潜能——形成显能”的发展轨迹,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二是发挥生命的力量。我们认为生命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生命本身的过程。为此,我们坚持理想信念和精神教育,引导学生走强者之路,用生命激情学习,不断地激起生命风帆,激发生命活力,燃烧生命激情,从而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极限,使每个生命都拥有无限可能。

    二、优化生态环境

    我们认为,教育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生态系统。学校因此也应该成为一个自然、丰富、开放、包容、温馨、有序、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校园应成为生命的绿洲,让学生拥有一片绿色的森林,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让他们感受到绿意、清新的自然空气,经典、高品位的文化空气,舒展、自律向上的精神空气。为此,我们努力为师生建设这样的教育生态。

    1、优化生态环境。学校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规范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首先,我们致力于建设充满绿色、花香、书香和艺术的大气而典雅的校园,使校园成为一个有小桥流水、亭台、园中有林、林中有鸟、四季着绿、四季有花的自然景观,师生徜徉于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受到文化与艺术的洗礼,成为一个令人舒展惬意的读书圣地。一个自然、清新、梦想的教育生态园。其次我们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致力于建设学校、社区、家长、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由家长系统、党政系统、社区系统、专家系统、媒体系统、生源学校系统七条学校工作的支持系统来构建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共同体。再次是建设良好的规范生态环境,让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民主中产生,从群体智慧中产生,让制度充满人情味,并努力达到自觉、自发的不管之境。

    2、建设生态文化。变“知识育人”为“文化育人”是我们不懈的办学追求,我们努力建设良好的生态文化。一是构建以办学理念、办学价值观念以及学校发展主题、发展方向为核心的组织文化。确立了以“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创造卓越”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以“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作为办学的价值追求,以“质量、特色、服务、形象”作为学校发展的主题,以创办能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公信力的优质教育品牌,占领西部质量高地作为发展方向。二是构建以海洋文化为特征的教师文化,培养开放大气的现代教师,引导教师坚持开放性、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接纳下同的思想,学习先进的、借鉴成功的,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新思想,形成新文化。引导教师从拼时间拼体力、拼毅力的旧的工作方式解放出来,追求智慧育人,进而追求人文精神,追求文化品位,追求审美情趣,追求一流业绩和辉煌的人生。三是构建以走强者之路为核心的学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大胸怀、大思维、大境界,走强者之路,做成功人生。引导学生树立大学习观,不仅追求知识,更要追求修养、道德、艺术和精神。不仅要收获知识技能,更要收获方法、智慧和精神成长。

    3、构建生态课堂:课堂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把课堂建设当作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抓手,并逐步构建起我校的“生态课堂模式”。我们所追求的“生态课堂”主要特征有:

    课堂是让学生鼓起生命风帆、激发起生命活力、燃烧生命激情的具有浓郁学习情境的激情课堂。

    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生全程、全员参与,自主学习,每个学生的身与心、知与情都动起来卷入其中的互动与参与的课堂。

    课堂是充满尊重、信任、赏识、激励、包容、理解,充分保护学生尊严和心理安全的人文课堂。

      课堂是预设与生成、开与合、收与放、动与静相统一,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相联系的开放性课堂。

    课堂是使学生能自主、自为、自在、自悟、自得、敞开心扉、袒露情怀、表露真情、倾吐心声,充满课堂春色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个性化课堂。

    课堂是讲练结合,以训练为主线,学生具有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操作、练习时间的体验性课堂。

    课堂是让学生从“听者”、“答者”、“记者”单一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评者”角色,充满思考与对话,探索与交流的探究性课堂。

    课堂是目标具体、设计周密、内容准确、符合认知规律,知行统一,知能统一的科学化课堂。

    课堂是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高效化课堂。

    4、构建生态德育:一是走出高空德育、他律德育、客体德育、理论德育、形式德育的误区将学生的德育指向学生的生活需要。让学生感到德育犹如人需要吃饭和空气一样是一种自我生活、生存、发展的需要;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世界,走进学生心灵,用育人的真心,爱的真情去培育心灵。构建没有师生隔阂的平等教育模式,没有差生概念的教育模式,用教师的关爱和宽容去营造学生心灵的阳光;三是实施开放的大德育、基于德育课、超越德育课,基于课堂、超越课堂,基于学校,超越学校,丰富传统德育内涵,开展读经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全员参与管理活动,服务社会献爱心活动,拓展学生的日常生活空间,自立自强的空间,说真话的空间,创造的空间,独立做人立德的空间。让广泛的社会生活成为学生道德生命成长的源泉。四是培育生态人格,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提升生活质量

    当今,在激烈的教育竞争和紧张的应试状态下,学校面临教育生态不断恶化、师生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的严峻挑战,办学者必须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师生的生活天空充满阳光和快乐,让校园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士。

    1、追求生活的价值。我们注重引导师生追求生活的真谛,过有意义的人生,包括:

    过有价值的生活——追求成功的人生。每届新生入校第一堂课就是入学宣誓:决不虚度光阴、磋砣岁月,立志成才、追求成功,谱写人生辉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最后一堂课是毕业宣誓:立志服务社会,做社会有用的人才,进入高一级学校追求一流的学习和发展。

    过有品位的生活——追求健康的人生。有品位的生活主要包括人文精神、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三大要素,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人,关心文,追求道德、修养、智慧;追求艺术和精神,追求真善美。

    过有质量的生活——追求奋斗的人生。引导学生对每天、每月、每期的生活进行规划设计。每周每月每期进行反思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经营和投资。

    2、拓展生活的空间。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大教育,应把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现实生活及学生的衣、食、住、行、乐、学等生活作为丰富的教育资源,重要的活的教科书和重要的学习场所,学校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在生活的课堂里锻炼提高能力,创造和完善自我,同时用书本知识去解释生活、改造生活、提纯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实施了“1、2、3”生活课堂拓展工程:即:

    开好一门课:社会综合实践与研究课。从小学三年级起便开展社会服务、社会活动、学科综合实践与研究型学习活动。

    打开两扇门:校门、国门。引导学生基于学校超越学校,一方面关心社会、关心校门以外的事情,将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用所学解决解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难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站在世界的大范围内思考自己的发展,加强国际文化素养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中国人和卓越的世界公民、地球村村民。

    建立三个课堂:即教室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基于教室超越教室,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实验、科技等教育信息资源以构建学生广阔的知识背景;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的学习资源,以构建广阔的学习生活背景。

    3、优化生活结构。构建“六位一体”的校园生活结构,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六位一体”包括:学习活动、交往活动、学术研究活动、文体活动、休闲活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为此,我们科学编制学生的生活作息表,每天除了上课外,还包含有活动选修课时间,文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时间、读书的时间、唱歌和看电视的时间,晚饭后学生三五成群徜徉于生态的校园里,谈心交流,悠哉乐哉。每期至少3次以上校外学科综合实践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立体丰富的学习生活,使学校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孩子的个性、潜能、人性、创造性也因此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提高生活快乐指数。学生不快乐不幸福是中国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生活不快乐必然导致众多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产生并降低学习效率。为此,我们把提高师生的生活快乐指数也作为我们办学的追求:一是引导学生转变思维观念,树立“享受学习”的观念,做到我学习、我进步、我成功、我幸福、我快乐。把学习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机遇和舞台,达到刻苦而不痛苦,辛苦而不痛苦。二是引导学生化解生活烦恼,善于通过倾诉、微笑、幽默、听音乐、读书、享受自然等方式来调节和转移烦恼,善于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以消解心理失衡,从而让生活充满阳光。三是改善学校管理和师生关系使学校成为一座充满亲情的家园,我们要求每个教师要送给孩子十个快乐礼物:

      ①让激情和欢乐伴随学生每一天;

      ②让班级和教室充满人性的光芒;

      ③让寝室成为温馨的家;

      ④让管理成为沟通与对话;

      ⑤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舒展张扬;

      ⑥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空和舞台;

      ⑦让每个学生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⑧让人际关系和谐善良与仁爱;

      ⑨让每个学生能跑则跑,能飞则飞。

      四、立足生涯发展

    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决不可以牺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长远发展来换取学校的“高升学率”,学校教育应该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负责教育”。必须关注于学生的生涯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创造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的教育。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借鉴中融合,互补中共进,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致力于构建一种集民族教育传统和西方教育优势于一体的新的育人模式。将民族教育中重基础、重规范、重品德的优势与西方教育中的重个性、重智慧潜能开发,重自立自强等优势结合起来,努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有东方学生的知识系统、基础扎实,应试能力强的优点,又有西方孩子独立性强、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并把课程、德育、教学模式转型、学习模式转型作为新育人模式的四根支柱。把质量和特色作为教改的两大主题,建立“双高”质量目标,即高素质与高升学的统一,筑高原(大面积提高质量)与建高峰(努力培养优秀拔尖学生)的统一。坚持特色兴教,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2、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现实的最大发展。为此,我们从建校开始便把“个性教育”作为教改的核心课题来推进,并通过五个制度来落实。一是多元课程制度。就是构建一种既有共性保证学生基础教育质量和学生基础学力,又有个性让学生可以在各自不同领域充分学习,卓越发展的富于弹性的课程模式。我校的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拓展欣赏课、研究课、活动课、休闲课构成。二是“分层教学”制度。对数学、外语等学科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评价实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三是导师制。一方面对优秀学生、特长学生进行英才教育,并配备导师,辅导学生超前超宽超深学习并实行“三免”。另一方面对后进学生也配备导师,通过特别的关注和辅导让他们赶上学习进度达到基本的质量标准。四是素质弱点矫正制。对在性格、品德等方面有明显素质缺陷的学生进行矫正并纳入目标管理。五是“五清”过关制。就是保证课程学习的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学月清和学期清。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并达到基本标准。

    3、创造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实施“负责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基。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未来发展作好三个准备:一是升学准备。千方百计提高升学率,通过提升学生智能水平、心理素质水平、应试技能水平全面打造学生的升学竞争力,从而保持学校高水平的升学。二是就业准备,我们通过实施文化科学、心理素质、能力特长三张证书制度。以每人一个管理岗位,参加一门活动选修课,参加一个学生社团,一个研究课题,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内容的“五个一”素质工程为学生的成功人生作好准备。三是生活准备,通过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心理素质与创业精神、合作精神来为学生作好未来的生活准备。

    4、创造有竞争力的教育。就是通过创造有竞争力的教育,打造学生未来在国际国内生活、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主要打造学生的三大核心竞争力。一是道德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德商(道德商数)、情商(情感商数)、合商(合作商数)、意商(意志商数)、财商(理财和创造财富的商数),并通过构建由基本行为规范、基本道德原则、基本心理品质、基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构成的“四基德育”模式以打造学生基础道德力。二是学习力。包括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效力。通过精神信念教育提升学习动力,通过建立学习规则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三是创造力。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科技活动课、社会实践课、学科综合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