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约演员表夏天妈妈:文化常识集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59:07
   

【五更】
又作五夜、五鼓。即:甲夜(初更,今午7-9时)、乙夜(二更,午后9-11时)、
丙夜(三更,11-1时)、丁夜(四更,1-3时)、戊夜(五更,3-5时)  

【相思红子】
指骰子中幺点与四点,相传为唐玄宗所点,原只有幺点为红色(日本的到现在还是这样),温庭筠《南歌子》:"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惊闺】
指走街闯巷的货郎所用的小摇鼓等响器。

【旅店】
古称逆旅、郗、邸店、驿传,宋后称为客栈、客店。

【古代各类官府文件标志】
户部标""字,表示责在收赋;
吏部标""字,表明管官员的提升。
刑部标""字,寄望长治久安。
兵部标""字,寄望四海升平,兵静无战事。
礼部标""字,表明礼仪要合适。
工部标""字,即利国利民。
其他的如:承发房的标""字;仓房标""字;盐房标""字;与粮有关的标""字;驿站标""字;书柬房标"文贺"
到京的告示称"";祭祀的告示称""字(其中还有分类,稷坛、山河、先农、龙神、文武庙、太庙、文昌、
历代帝王的称"";求雨称""……);考试的称"";解银的称""………

【轩辕尺】
裁缝的尺子。

【靴鱼】
楚国向齐国所献两条怪鱼。当时无人能识,只有为庞涓所害的孙膑识得,这鱼是从弱水河中来,网不能取,钩不能钩,手拍三声,口叫三声,便能取得这鱼。

【古代象征爱情的物品】
相思子(红豆)、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双鸳鸯、比目鱼、玉连环、同心结(也叫同心方胜)。其中同心结最为常用,古时婚礼之上,之至洞房之前三道仪式都要用到此物,一"牵巾"、二"合髻"、三"交杯酒"(见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南宋时的吴自牧的《梦梁录》等)。

【历代记时制】
殷武丁时12段记时:白天:夙、旦、明(大采)、占、食日(大食)、日中、昃、小食、小采(上半段);夜间:小采(下半段)、会、(木+凡)、夕。

殷禀辛至文丁时16段记时:白天:夙、旦、朝(大采)、食日(大食)、日中、昃、郭兮(郭)、小食、萌小采、莫;夜间:会、昏、(木+凡)、夕、寤。

秦16段记时:平旦、日出、食时、莫食、东中、日中、西中、日昳、哺时、下市、黄昏、人定、夜半、鸡鸣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此外,诗词中所常用的漏壶,即刻漏制记时法,最早出现于西汉,将一昼夜平分为一百个等分,也称百刻记时制。昼夜的比例是40:60,冬夏相反。

【十门色】戏剧的的十种角色:老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丑、付、净、末、贴(神怪戏中跳枷官归生末,财神魁星归净丑)

【八音】
西周时的乐器分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指青铜的钟、铃等;石指石磬;土指陶质的埙、缶等;革指皮制的鼓等;丝指琴、瑟等弹弦乐器;木指木质的敲打乐器(木+兄)、(吾+攵);匏指葫芦指的簧管乐器,如笙、竽等;竹指管乐器箫、笛等。

【书生的别称】
学究:原意不错,不过后来用作讽剌腐儒。陆游《自咏》:"衣冠醉学究,毛骨病维摩。"
书种:是书香门第的一种另说,指世代相承的读书人。杨万里"高文大册传书种,怨句愁吟恼化工。"
蠹书虫:比喻读死书的人,韩愈《杂诗》:"岂非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小儿学士:指北周时的宗懔。"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则引用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后称少年有才的书生。
斗酒学士:指唐时的王绩,时为官待诏门下省,按例为官日给酒三升,王绩语其乐在良酿,待中陈叔达日给酒一斗。后指嗜酒书生。
白衣秀士:没有功名的读书人,马致远的《岳阳楼》所写的吕严便称为白衣秀士。
尺二秀才:古文的尽字有俗字,即我们今天的简体尽字,尺二秀才用来戏称写俗字的读书人。
不栉进士:栉是男子束发的梳篦,不栉则女子,不栉进士称才女。
黑漆书橱:宋通州人张大中,过目不忘,强记博闻。
两脚书橱:明程济。
著脚书楼:宋赵元考。

【古代的香料】
传说尧时便有西天仙树漂于水上,时有名黄昆之人说明这种树的用处,便是最早记载中的香。后来出现烧萧艾(一种香草)的,但香炉最早是在汉太子宫中的"博山炉",当时还有巧匠的"卧斋香炉"、"被下香炉"(丁缓所制,可惜失传,他还制成最早的机械扇七轮扇,也失传)。
香料的种类:
伽南香,上品为糖结、金丝,产于今海南岛。
沉香、唵叭香(此两者一般同时使用)
角香,俗名牙香,最常见。
兰香,以鱼子兰蒸角香制成。
龙诞香,海中抹香鲸肠道分泌物。
其他的如:片香、降真香、黄檀香、芙蓉香、万春香、安息香、龙桂香、玉华香、墨云香等。

【珠徙珠还、合浦珠还】孟尝曾作合浦太守,他的前任是个贪官,所以珍珠向南徙,而孟尝是个清官,珍珠便又回来。

【古代的度量衡】
我国古代无尺度,"尺、寸"是古人约定俗成的标准。

: "累黍为尺":将大小均匀的黍粒紧排;
:"十黍之长为寸" 。
:《说文》:"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 说的是中等身体的妇女,将手掌撑开后,拇指至中指的距离相当于周尺八寸。而手掌撑开这一距离为一尺,十尺为一丈。
丈夫:人长八尺,后来成为成年男子的称呼。
寻常:八尺为一寻。
累黍为尺:
"命一黍之长为一分,十黍之长为一寸,百黍之长为一尺。"黍横排为"横黍尺",亦叫古尺,为夏朝所用;
黍纵排为" 纵黍尺",亦叫大尺,为周朝所用;一纵黍尺相当于横黍尺的十二寸。
秦统一后,虽然统一了度量衡,但历代没有一套稳定的标准,光绪未年,重新规定:纵累百黍之长为部尺,以部尺三百六十立寸之积为升,以部尺一立寸纯水之重定为库平八钱七八八厘四毫五忽。一尺相当于0.32公尺,一升相当于1.0355公升,一两相当于37.301克。

【古代的度量衡器】
:黄帝命伶伦造权衡,以廿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秦时用铜衡,隋唐用铁权,明清也用铁权。
:《吕览》称黄帝命伶伦造尺。夏以十寸为尺,殷以九寸为尺,周以八寸为尺。
:黄帝造斗。以井水准其概。十黍为桑,十桑为铢,十二铢为黄钟一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周以木斗,上经一寸,下经八分,深八寸,秦后多用铜斗。
:量器,四升为豆,四豆为区,每区十六升。
:一缶为四斛,形状为大腹小口以盛流质之器。
:长颈大腹而高瓶。一钟相当于六斛四头斗。
:作用与钟相同,外形不同,圆者为钟,方者为钫,一钫为六升或四升。

【扇】
《拾遗记》记载,周昭王时,涂修国献雌雄丹鹊各10只,所脱之毛,做成扇子两把,一为"条融",一为"灰影",便是最早的扇子。戏剧中,鹅毛扇一般是军师类的智囊人物用的,而纨扇是名媛淑女的宠物。
折叠扇:
又名聚头扇、腰扇,始于北宋(一说是朝鲜进贡传入),苏东坡诗:"高丽白松扇,展之文尺余,合之止两指" 。扇骨以湘妃竹为上品,其他的像象牙、乌木、玳瑁等也是名贵。
扇画:
折叠扇于明永乐由于明成祖的提倡,风行天下,文人雅士在扇上作诗描画,南朝时以此风,只是没那么盛行,郑板桥《为马秋玉画扇》:"缩写修篁小扇中,一般落落有清风。墙东便是竹庵远,长向君家学化工。"
水木明瑟:
圆明园一景,以流水作动力的风扇。
齐纨:
原是指周代齐国的白绢,后细绢制成的团扇也称为纨扇、齐纨。《红楼梦》中诗:"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历代常以扇写怨妇的闺怨,出名的如汉时班婕的《团扇诗》(作《怨歌行》),唐代王建的《宫中调笑令》。清代的孔尚任的名剧《桃花扇》后,成为爱情的见证。扇更是历代歌舞的重要道具之一。

【五谷、六谷】黍、稷、麦、菽、麻(加上稻便为六谷)

【九九消寒图】明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又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但并不是每一日一瓣这么简单,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则不同天气要画不同的部位。

【梅花四德、梅瓣五福】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五福: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

【笺纸类】
从唐之后,诗词大凡写薛涛笺、红笺。这里我抄此唐宋时出名的其他笺、纸类。
藤台笺:古藤所制,剡溪(今浙江嵊县)。
广都纸:以楮树皮制。
还有:扬州的六合笺、临川的滑薄、浙江的竹笺,九江的云蓝笺,江西的白藤纸、观音纸,温州的蠲纸、苏州的春膏纸。
蜀纸、蜀笺:
唐时流行白色与黄色纸,而蜀以十色笺取胜。除十色笺外,其他的麻面、屑末、滑石、金花、等也是名贵笺类。
宣纸类:
泾县的金榜、画心、潞王、卷帘等;歙县的碧云春树笺、池州的池纸;休宁的玉牌、堂札、京帘;默县的凝霜。清代的上品为皮皮宣、玉版宣、泥金宣、蝉翼宣。泾县汪六吉的"汪六吉纸"是其中极品。

【墨类】
墨务官:唐时的管墨官。
墨仙:宋时的潘谷,墨仙之名是苏东坡所称。
徽墨:自古最出名的墨产地,北宋时歙州改名徽州,在今安徽新安江一带,包括今江西婺源等地)。
明代有两大派:
一歙派,以罗小华等人为代表,马蹄金一斤才换一两罗墨,可见其贵。罗小化的"象墨"、方于鲁的"寥天一"、"九鼎图",程君房的"荔枝香"等极为名贵。这一派中的文人也有自制墨的,如汪仲淹的"山龟轻烟"等。
二是休宁派,以汪中山、吴叔大为代表,特点是集锦墨。集锦墨又称"瑶函墨"、"豹囊丛墨"等,以不同形状的墨配成一套,如汪中山的"太元十种":太极、两猊、三猿、四象、五雀、六马、七鹇、八仙、九鸶、十鹿。吴叔大的"千秋光"是根据古代的爵制制成的。
清时有四大家:
曹素功,其极品名叫"紫光玉",共26锭,分画黄山36景,整套是一幅完整的黄山风光图,康熙时作为贡品。
汪近圣、汪惟高父子的墨、汪惟高曾任乾隆内廷"制墨教习"之职,主管皇家的用墨。
汪节庵,是江南官员向皇帝进贡时的常用品种,精品有"兰陵氏书画墨"、"新安大好山水墨"。
胡开文,不仅善制墨,还善售墨,上品集锦墨供上流社会,下品零锭小墨供中下层社会。集锦墨的精品有"十二生肖墨"、"手卷墨"、"御园图墨",零锭的有"骊龙珠"、"方隐麋"。1915年,他的"地球墨"得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砚类】
子路时便有砚,《论语》中的"石盘"则为石砚。
时有鹅卵石加工成的石砚,汉代出现玉砚,陶砚,傅元有《砚赋》一文,中还提到木砚;未央宫用秦汉砖瓦为砚。魏晋时有瓷、金、银、漆、铁等。
唐后的砚:唐流行陶砚,以澄泥砚最为出名。而石砚以端石、歙石、洮河石为上好材料,李贺的《青花紫砚歌》说的是端石砚。
雕砚,精美奇巧。元代石暖砚,并列两墨堂,下面中空膛,以燃火,解决冬天墨水结冰的问题。
四大名砚:
端砚、歙砚、洮河砚,青州(山东)红丝石砚,后红丝石被开采完,澄泥砚取代其地位。端砚:隋唐时开始,在广东肇庆,以斧柯山的石为最好。特有"石眼"、"瞳眼"、"青花"。一般以紫色为佳。北宋的"端石百一砚",有101长短不一的小石柱,每柱端各有一淡黄色石眼。端砚的好处是墨色生辉,不易干、冻;不伤笔毫;且不驻虫蚁。
歙砚:始于唐,龙尾山石为佳,又名龙尾砚。一般色泽黝黑,略青碧,质坚润。以古犀纹、眉子纹最为珍贵。特点还有金星、金晕。欧阳修、苏轼、蔡襄、黄庭坚等人都有诗文专写。歙砚的好处是研墨细腻、不易干,有光泽。
澄泥砚:用东汉铜雀台的砖瓦。工序极多,有十几道之众,物点是含津益墨,发墨快,贮水数日不干。另外如菊花石砚是古代生物化石,产于湖南浏阳。江西的星子县的金星砚,易发墨不伤毫,呵气可轻凝雾珠,还耐寒、耐暑、保潮,宋时朱熹、米芾、徽宗等人以和氏璧并比。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合作、交流、整合、共享——『上海教育论坛』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语文在线』 欢迎使用『上海教育博客』>>>>>>>> 推荐使用『中国教育网址大全』 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语文网络社区——『论语说文』欢迎您!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小大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Post By:2006-3-26 15:47:00

【一点资料】之二

【断桥宋嫂鱼】
即西湖醋鱼,见于《武林旧事》的记载,又称"赛蟹羹"。

【玩命鸡】
又见"葫芦鸡"。相传唐玄宗时的礼部尚书韦陟的家厨。韦陟一天要吃全鸡,第一个厨师用清煮后炸的方法,被嫌肉质太老,活活打死;第二个用先煮蒸再炸的方法做,鸡肉脱骨,鸡不成形,也被打死。第三个用城南的"窝窝鸡"做的,韦陟吃后十分满意,后人便称为"玩命鸡",又因为外形像葫芦,所以又叫"葫芦鸡"。

【元玉浆】
马奶酒,元代的贡品,耶律楚材称为琼浆。

【琼叶】
一种饼。杨万里"削成琼叶片,嚼作雪花声"便是指这种饼。

【茶】
斗茶:一斗茶品,二行茶令,三茶百戏。
一斗茶品:即斗茶的品质。先斗茶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次比茶汤,谁先在茶碗上沾上茶痕,谁就输。开始时对用来煮茶的水没有限制,用水用得好,茶本身差也常有胜过对方的,如北宋时的苏才翁用竹沥水就斗胜了蔡君谟的惠山泉(五大名泉之一),后来便多用同一水样。
二行茶令:如同酒令。互问互答,随物为题,答与茶有关的故事,输者只能闻茶香,胜者则饮。相传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行茶令时,赵常败北。
三茶百戏:则分茶,最为奇妙,今失传。杨万里的《谵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一诗专写此戏,能够在茶上现画成诗,注汤成字,变化无穷。如注汤成字的最著名的是僧人福全,一杯一绝句,四杯一首诗,而且久久不消。

【酒】
呵,读李白的诗,如饮酒亦,李白的奇文无酒不成,所以诗中也每有酒在。

古代饮酒者的等级:
袁石公的《觞政》一书把古代的好酒者分了个等级,如下:
酒圣:孔子,也作饮宗。
四配:阮籍、陶渊明、王无功、邵尧夫。
十哲:郑文渊、徐景山、嵇康、刘伶、向秀、阮仲容、谢幼、孟万年、周伯年、阮宣子。

九霞觞:王母的美酒,历代诗词中也常有用到。

鹤觞:西晋时的刘白堕所酿的酒,即使放在太阳下暴晒十几天也不会变质,醉后一个月不会醒来,贵族富翁,不远千里都来抢购。又名"骑驴酒"。而有趣的是永晋年,南青州剌史在送此酒途中,为盗贼所抢,而盗贼时饮此酒立醉,所以此酒又名"擒奸酒",当时的游侠也称为"白堕春醪","不畏张弓拨刀,惟畏白堕春醪。"

酒饮:
宋代的苏子美、石延年创立五饮:晚上不点灯而饮,曰"鬼饮";唱着哀悼且哭泣而饮,曰"了饮";用绳子把自己套着,伸出头去饮,曰"鳖饮";爬在树上,在树梢上饮,曰"巢饮";散发赤足,带镣铐这类刑具而饮,曰"囚饮"。其实宋之前以有六饮,《坚瓠集》中陈锡玄所分:号饮(饮酒二斗,然后号一声,如阮籍)、偷饮(指如毕卓偷别人杯中的酒)、跪饮(如刘伶跪着饮酒歌唱)、枷饮(如北齐的高季式、司马消用车轮套在颈上而饮)、牛饮(如商辛之酒池肉林,三千人一鼓作饮)、狗饮(如胡母辅脱光衣服在狗洞中大叫一阵,然后关门酣饮)。

上面的五饮六饮还算好,若比之"金莲杯"和"向莲花盏"则还不算过之。
金莲杯:金莲,古代女子纤细之足的雅号。金莲杯则是把女子脚小者的鞋脱下当酒杯饮酒,曾一度风气所行,恶少行为。
向莲花盏:宋嘉佑年间,王永年为了巴结权贵窦卞、杨绘,竟在筵席上叫老婆坐在他们两人中间,以左右手各掬酒以饮窦、杨两人。

酒令:《红楼梦》等书有不少酒令,有空我再把一些有趣的酒令抄来,古人的妙语较人趣生百出。

【配盐幽菽】
豉。杨万里曾与一江西人一书,说要点"配盐幽菽",其人不懂,杨万里便讲这四字实是写豉的制法。

【油壁香车】
妇女所乘的车,古乐府《钱塘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牢盆】
盐器名,汉代时的称谓。

【盐梅】
《尚书 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是殷高宗合傅说作相的辞,用来作为赞勉宰相的话。

【三折肱】
《左传》定公十三年有"三折肱,知为良医"语,意为手臂折断几次了,就懂得治疗的方法。后来也用作熟悉人情世故的比喻。

【五两、八两】
古代的测风器,用五两或八两的鸡毛系于高竿上。

【阿香】
朱松的《立春日雷》:"阿香急试雷霆手",阿香为推雷车女神。

【覆鼎】
《易经 鼎》:"鼎折足,覆公(饣 束)",意思是大臣失职,国家就要遭到灭亡。

【平安火】
唐时边塞上相距三十里即置一烽候,每日初夜举烽火报平安。

【负子渡河】
相传东汉时弘农郡虎患很严重,后来刘昆任太守,施仁政三年,感化得境内的老虎背着虎子渡过黄河北去。后用来借指当官的仁政等。

【鼎湖、鼎湖龙去】
鼎湖指黄帝乘龙升天之去。鼎湖龙去或鼎龙乘空之类常用来借指皇帝驾崩。

【华表鹤归】
汉丁灵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飞归辽东,停在城处华表上。见《搜神后记》

【鸥盟】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后人借以鸥盟比喻归隐山林。

【劲草】
古时有"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之语,指在疾风来说才识得些是迎风而立的劲草,在国家动乱时才辨得清那些是忠臣。

【金马铜驼、铜驼荆棘】
金马,汉未央宫前有铜马。铜驼,晋代洛阳宫门有铜驼。《晋书 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常用来比喻国家灭亡后的残破景象。

【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鸟的叫声。

【有秋】
好年头,好收成。

【祀松楸】
松楸,古人墓地上常种的两种树木,借代作墓地。祀松楸,则祭祖先。

【鄙夫、肉者则鄙】
《左传 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指当官的。

【黄旗紫盖、黄旗入洛】
指三国时,丹阳人刁玄谎称东南地区有"黄旗紫盖",预兴吴国的君主将统一天下的祥兆。吴主孙皓信以为真,率母、妻及宫人千人北上欲去洛阳。途中大雪,兵卒几欲叛变,孙皓中途而回。数年后,被掳至洛阳。

【铁锁横江】
晋武帝太康元年,派王濬从益州(今成都)伐吴,吴国在长江险要处用铁锁横断江面,企图阻止晋船东下,王濬用大火烧断铁锁,兵至石头城,灭吴。

【五坊】
一 雕坊,二 鹘坊,三 鹞坊, 四 鹰坊,五 狗坊。原指唐代后帝养猎鹰猎犬的官署,后泛指供玩乐的地方。

【竖子、锐头竖子】
原指秦将白起,传说白起头小而锐,后竖子有若小子的鄙视在内。

【鬼车、九头鸟】
两者都是同一传说中的妖鸟。见《正字通》。

【霸陵风雨】
霸陵,汉文帝的陵。《史记 李广传》中载,汉景帝时,李广因一次军事失利被革职,归居蓝田南山。一日,猎而夜归,过霸陵亭,为霸陵县尉吆喝拦住,李广的随从解释他是"故李将军",县尉说:"今将军也不能夜行,况且是故的。"令李广在霸陵亭过夜。后世比喻要知道皇恩深重在什么地方,就看在霸陵过夜的李广所遭受的风风雨雨。

【秦代石】
指秦始皇当年在文登所勒纪功之石。

【汉时槎】
《博物志》中说,银河与海相通,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便可以有浮槎来去,不失期。汉时有人乘槎至银河上。

【燕赵悲歌】
古时燕国和赵国出了不少侠客义士,有不少感人的事迹,后时常用来比喻壮士、侠士等。

【衔泥燕】
一般比喻身份地微的人。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出现奇迹,出于《史记索隐》引《燕太子》之事。

【食周粟】
指周未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因争让王位,投奔周,后反对周伐纣,商亡后,二人隐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为食。

【失楚弓】
指春秋时楚共王出猎,失宝弓,左右正准备去寻找,王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听到后认为楚共王的心胸还不够宽,认为:"人遗之,人得之,何必楚也"。后比喻失节。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古代年龄雅称】
通用: 1岁 襁褓;2--3岁 孩提;(1岁 强;2岁 襁褓;3岁 黄; 4岁 戊年);
50岁 艾; 60--70岁 耆;70---80岁 耋;80--90岁 耄; 90--100岁 [老(下加)终]

女性:7岁 髻年;金钗之年; 13岁 豆蔻年华; 15岁 及笄之年; 16岁 碧玉年华 破瓜之年(男子64岁也作此称) 20岁 桃李年华; 24岁 花信年华 出嫁之年 标梅之年

男性:8岁 龆年; 13--15岁 舞勺之年; 15--20岁 舞象之年; 20岁 弱冠; 30岁 而立之年; 40岁 不惑之年; 50岁 知命之年; 60岁 花甲、甲子、顺耳之年; 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政之年;80岁 杖朝之年; 90岁 鲸背之年; 100岁 期颐。

【九霄】
原出于古九天、九重的传说,道教吸收采用后,九霄的名称如下:神、宵、碧、月、景、紫、玉、垠、太。

【九渊】
鲵旋之潘、流水之潘、滥水之潘、沃水之潘、氿水之潘、雍水之潘、肥水之潘、(氵+(拜字两边去掉两横))水之潘。

八元、八恺】
传说中远古的十六位才子。
八元:高辛氏的八大才子:伯奋、伯堪、叔献、季仲、伯虎、伯熊、叔豹、季狸。
八恺:高阳氏的八大才子:苍舒、隤(岂+夂 )、梼(寅+弋)、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

【幺凤】
倒桂子,梅上珍禽,似绿毛凤,而小亦香,见《古今词话》,张翥的《六州歌头---孤山寻梅》:"又苔枝上,香痕沁,幺凤语,冻蜂衙。"

【剪髻、截发留客】
见于《世说新语·贤媛》:“陶公(侃)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髦,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比喻贤母教子有方,或喻诚心待客。

【三人成虎、三言成虎】
见于《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指谣言惑众。

【亡羊路】
见于《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日:'亡之矣。’日:'奚亡之?’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九折】
原出于《汉书 王尊传》中"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崃九折坂,叹日:'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比喻路途艰险。常作“九折途、九折回车、九折回轩、九折心”。

【东市朝衣】
原出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汉)景帝即位,以(晁)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比喻在臣被杀。

【碑沉汉水】
出于《晋书·杜预传》:“(杜)预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助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咏世事变迁,或喻建立功业。

【伍员潮】
则钱塘江潮,相传伍子胥死后化作钱塘江潮。

【白马来、白马送】
见于《后汉书·范式传》:“(范式)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忘我,岂能相及?’……俱告太守,请往奔丧。……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指悼亡。

【元规尘】
见于《晋书·王导传》:“时(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日:'元规(座亮字)尘污人。”’比喻高官权贵气势凌人,又泛指尘污。也常作“西风尘”、“扇隔元规”、“遮王导”、“污尘埃”等。

【伯奇掇蜂、衣蜂】
见于《太平御览》卷九五O引汉刘向《列女传》:“尹吉甫子伯奇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伯奇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日:'伯奇牵我。’吉甫见疑之,伯奇自死。”比喻指受人诬陷,父子反目。

【扪虱】
见于《晋书·王猛传》:“桓温人关,(王)猛被祸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日:'公不远数千里,深人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溺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比喻贤士举止不拘小节。

【萼绿华】
见于南朝梁陶弘景《真浩》卷一《运象》:“尊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指仙女,或喻美女。

【鲁禽】
见于《庄子·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比喻任性旷达之人。

【黄鸟悲鸣、黄鸟悲诗】
见于《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秦穆公)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黄鸟》见《诗经·秦风》)指谴责暴君、悲悼贤才。

【对床夜雨、风雨对床】
宋苏轼《送刘寺丞赴余姚》:“中和堂后石捕树,与君对床听夜雨。”,比喻好友、兄弟的欢聚。

【镜中鸾、分鸾、孤鸾】
见于《艺文类聚》卷九十引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卯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鹰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比喻夫妻生死离别、孤独悲哀。

【贾鹏、鹏悲、见飞鹏】
见《史记·屈原贸生列传》:“贾生(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人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鸨日'服’(鵩)。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比喻人去世的凶讯或预兆。

【轩鹤、乘轩鹤】
见于《左传悯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借指空有官爵禄仿而不能当事者。

【唳鹤、华亭清唳、华亭归梦】
见于《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表示悔恨。或指眷恋乡土之情。

【吴官燕、吴官伤燕】
见于《越绝书》:“西官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比喻无辜受害者。

【仙侣同舟】
见于《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比喻指知己,或指沽名人的光。

【王祥鲤、冰鲤、卧冰】
见于《搜神记》:“(王祥)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多指孝事父母。

【冯谖鱼、冯援剑、弹铗】
见于《战国策·齐策四》:齐人冯援家贫,托食于孟尝君门下,因自言无能,盂尝君便笑予收留。“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歇曰:'长铗(剑把)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铁,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盂尝君问:'冯公有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援不复歌。”后来冯援成为盂尝君手下最得力的谋士。比喻指贤士怀才未遇,或反指受器重。

【前鱼】
见《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日:'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日:'臣无敢不安也。’王日:'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日:'何谓也?’对日;'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
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比喻失宠。

【沫相儒、涸鱼】
见《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懦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比喻处境困窘或相互救助。

【涸鲋】
见《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日:'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日:“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日:“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比喻指处境艰难或无益之助。

龟藏六、龟藏】
见于佛经《阿合经》:“有龟被野干所包,藏六而不出,野干怒而舍去。佛告诸比丘:'当如龟藏六,自藏六根,魔不得便。”’比喻为避祸而不出头。

【猴雕刺】
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日:'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冶人也,无以为
之削,此不然物也、王必察之。’王因因而问之,果妄,乃杀之。”比喻指欺诈、诞妄,或喻极难成就之事业。

【杯渡、飞锡】
喻指高僧。

【倒屣迎、倒屣】
见于《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丶王)荣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巨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指对贤才尊重,或指对宾客热情。

【百里负米、负米】
见于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什。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比喻奉养父母,或喻为奉养父母而在外谋求禄米。

【捧檄心】
见于《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序》:“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人,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
以礼。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日:'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指为侍奉母亲而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