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评分多久更新:《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1:14:04
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十)

2011-06-25 18:01:56|  分类: 玄学密码 阅读4 评论0   字号: 订阅

十章 以无为本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车轮上连接轮辋和轮毂的辐条。毂:车轮中心的孔型部件,外连辐条,内装车轴。

无:指车轮中心的圆孔,是车轮的枢纽。当车的重力施加于车轴时,车轴就会通过轮毂

均匀地分配给每一根辐条。辐条在轮毂和轮辋的作用下,相互合作,形成合力,承担起

单根辐条所根本不能承受的压力。只有这样,车轮才旋转不息,完成任重而道远的负载

,从而显示出车的巨大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和泥。埴:粘土。用粘泥烧制陶器,使之中空,用来盛物,这是制作陶器的目的所

在。器小有小器之用,器大有大器之用,无形的空间决定了陶器的使用价值。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户:房门,有出入之用。牖:窗户,有通气采光之用。人们建造房子,必须开辟房门,

使住房者出入自由;开辟窗户,使光照充足,气流畅通,才不会伤害住房者的身体健康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通过以上三个论据可以看出,车子、陶器、房子都是有形的(有),而体现它们自身价

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无)。“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

利”是使用价值的前提条件,“用”是使用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所谓“有无相生”,是

就“利”和“用”关系而言,利和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有”就有“

无”,有“实”就有“虚”,在时间上没有先后,在主次上没有本末。但是,我们看待

问题的时候,必须以“无”为本,以“有”为末,崇本而举末。这是因为,我们是处在

“有”的层面的,只有守住其对立面的“无”,才能利于“有”。倘若以“有”为本,

以“有”治“有”,就会加速“有”向“没有”的方面转化,这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就治身而言,要想健康长寿,就不能只是强调用有形的佳肴来厚待有形的身体,而根本

在于关注无形之法身,只要守住法身,健康长寿就会成为必然。人体就象房子,法身是

房子的主人,只要主人不去,房子就不会倒塌。
就治国而言,其根本在于神圣的法律,而不是有为的统治者;只要具有了高度的政治文

明和精神文明,国家自然有持久的繁荣和稳定。期待英雄的时代是强盗的时代,是愚昧

的时代,是人民还没有真正觉醒的时代。

本章的中心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具体论证了“有”和“无”也即“利”和

“用”的关系,旨在阐明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关系。我们是处在“有”的层面的,所以,

解决矛盾时要以“无”为本。

(南):这里说明无的重要性,与色即是空还是不同的,与空谈不同的是,南传佛教是

细致入微的,什么过程都不忽略,一步一步的引导修炼者走向成功:‘限定虚空遍亦然

:‘把取虚空遍的人,即于壁隙或键孔或窗牖之间而取虚空
相’。若过去有经验而具福者,看见任何壁孔等都能生起于相。其他无经验者,
则于盖得很密的假屋的壁或任何皮革席子,穿一个(直径)一张手即四指大的
孔,仅于那种壁孔等的孔而作‘虚空、虚空’(阿迦沙、阿迦沙)的修习。
    这里的‘取相’即同那以壁等为边际的孔一样,如欲增大亦不能增大的。
‘似相’则仅有虚空曼陀罗显现,如欲增大即可增大。余者与地遍中所说的一
样。’后来的无色品要求是这样的:‘(空无边处业处的修法)在四梵住之后,提示四

无色(定)之中,先说希望
修习空无边处的人这样的考察:‘由于有色之故,才见得有取杖、取刀剑,吵嘴
辩驳净论;然而在无色界中则全无此等事情’,他依于‘为厌离、为离贪、为灭
色而行道’的说法,见此业生色中有取杖等的过患及眼耳之病等的数千病患,为
了要超越那种过患,除了有限制的虚空遍之外,以其余的地等九遍中的任何一遍
而生起第四禅。他虽然已用色界的第四禅而超越了业生色,但是那遍的色也是
(与业生色)类似的,所以连那(遍的色)亦欲超越。’

禅的故事也有空的: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一八六八——一九一二年)的一位禅师。有

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中,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

:“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

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死空是无用的:
在中国,从前有位老太婆,建了一座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二十年,常令一名二八佳

人送饭服侍。最后,她终于想试试这个和尚的修行工夫究竟怎样了。

  一天,她教那个女子抱住这个和尚问道:“正这么时如何?”女子奉教而行,和尚

却用诗偈答道:“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女子回来,将情形回报后,老太婆听了生气地说道:“想想看,我白白养了他二十

年时光!他对你的需要理也不理,他对你的情况顺也不问。他虽不必表示热情,但至少

也得表示同情!”(译按: 据《指月录》载,此节直接引语只有“我二十年供养只得

个俗汉!”)遂将这和尚赶走,放了一把火,把茅庵烧了。


我想那一时期有许多修道的人可能是落入空的陷阱了吧,只有空是没有花瓶的!


大波的故事也是空的故事,用都听的懂的话就是一念代万念。
磨砖作镜的故事是这样的:据说当年惠能的弟子怀让悟道以后,惠能曾对怀让说:

 「印度第廿七祖般若多罗,就曾预言提到,在你的门生当中,将会出现一匹年青力壮

的马,牠将会踏破这个世界。」

 这一匹马正是马祖的俗姓,马祖又是怀让最得意独出的学生,预言彷佛也是天数。

 所谓马祖,是四川成都人,十二岁那年便出了家,后来到南岳去学坐禅,当时怀让正

是南岳般若寺的住持,一见这个孩子似乎是法器,就问他:

 「你学坐禅是为了什么?」

 「我要成佛啊!」马祖天真的表情。

 于是怀让机会教育了,干脆拿了一块不会说话的砖头,一蹲下来,就在马祖的面前磨

来磨去。

 马祖太好奇了,也就问他磨砖干什么?

 「磨砖要做镜呀!」

 马祖甚为诧异:「磨砖怎能做镜呢?」

 「是啊!」怀让嗤鼻一句:「你说磨砖既不能做镜,那你坐禅就会成佛吗?」

 马祖心中大震,是啊!那到底要如何才能成佛呢?

 怀让回道:「正如同牛拉车子,但如果车子不动了,请问你是打车子呢?还是打牛呢

?」
 马祖无以回答,怀让再相解道:

 「请问你坐在那里,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呢?禅是广义的,不局限在坐卧之间啊!

又如果你要学那佛一样坐在那里打手印的话,我说佛并没有一定的框框形相,你又如何

学坐佛呢?而且诸法无住,你用取舍心去执法,如果要学坐佛,那不等于是扼杀了佛吗

?你如果执于坐禅,那你千劫也见不到佛的。」
 马祖如同啜饮了醍醐般,即向怀让礼拜,又问:

 「如何用心,才能深得无相三昧呢?」

 「很简单,你学心地法门正如同播下种子一样,而我对你讲心要法,正如同天降甘露

,只要假以时日,因缘和合,你便可以见性。」
 「可是,那是没有形色可形容的,怎么去见呢?」

 「你内在的法眼能见道,也能见无相三昧。」

 「那么道有成住坏空吗?」

 「哦!如果以生灭心来见道,便不是真见道,其实佛性遍含诸种子,只要遇到润泽时

,一切悉皆萌芽,所以三昧花根本无相上的形状差异,又谈何生灭的问题呢!」
 马祖心意超然,全然纳受,整整跟着怀让十年,据说是怀让的六位入室弟子中,唯有

他得了心传,以后,别离了师父,便到江西去作方丈了。

现在南昌附近的宝峰寺就是以前马祖的道场,只是现在是南传佛教的道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