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bining是什么意思:《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08:07

《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六)

2011-06-23 12:59:18|  分类: 玄学密码 阅读3 评论0   字号: 订阅

六章 利他主义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自生:为自己谋生。
天地之所以长久,因为天地都不为自己谋生。天和地是对立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天因

地而生,地因天而存。天地无私,故能天长地久。所以,无私才合乎自然规律。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同样也不例外。身体和灵魂的

关系就象天和地一样,是相互依存的。灵魂依赖身体的养育而存活,身体需要灵魂的协

调而生长。只因灵魂是以真气的形式隐藏于体内的,不为人的眼睛所见,所以,世人养

生注重的只是有形的身体而忽视了无形的灵魂,这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为了有形的身体

而生活,人生价值观自然就是无止境地追求金钱财富,目的在于以有形养有形,满足自

我外部感官的需求。这样一来,身体就有灾难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无尽的

欲望必然导致阴阳失调,内外失衡,身体各种疾病接连不断,以至于未老先衰,黄泉早

赴。圣人则不是这样,他明白灵魂和身体的关系,即只有保持灵魂和身体的平衡,才能

确保身心健康。因此,圣人治身不片面追求有形物质来养身,而是先育法身。法身是灵

魂的化身,正气的凝聚,相对于有形的肉体(色身)而言。《西派真传》说:“抱吾法身

,养吾色身,色法兼养,性命双修。”其结果是法身未现,色身却首先得以强壮——“

后其身而身先”。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法身显现的基础。
呵护法身的过程,就是修养色身的过程。道德功要求正身、正念、正术。端正身姿可以

舒血畅气,利于调息凝神,主动入静。端正思想意识,可以集中思想,排除外在的七情

六欲,消除私心杂念,心存每个灵子。调整呼吸,炼精化炁,可以协调阴阳,按摩内脏

,加强心脏和肠胃的功能,改善气血循环,有利于新陈代谢以及积蓄精气和能量,增强

免疫系统的功能。存想可以凝神,获得心灵的宁静,有利于灵魂和肉体的内在和谐。一

旦掌握了练功的要素,并持之以恒,功力就会逐日加深,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

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得以逐步增强,身体自然而然变得精力充沛、骨强体健。这就是“

后其身而身先”。一个多灾多难的身体是养育不出变化莫测的法身的。值得强调的是,

练功须有名师指导,正确利用各种道术,严肃对待练功过程。只有志向,没有科学的理

论作指导,很容易用迷信的观点看待练功中出现的幻觉现象,以致走上自杀、杀人的邪

路。
圣人把色身置之度外——外其身,始终关注着法身,反而延长了寿命——身存。色身和

法身是对立统一的,我无私以养法身,法身无私以治色身,法身存则色身存,法身失则

色身亡。
道德功是内功、静功,不同于当今轰轰烈烈的体育运动。可以说,身体的内部矛盾是决

定身体健康与否的主要因素,只注重外因而忽视了内因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并非圣人没有私心,只是因为圣人彻悟了大道,才能够成全他健康长寿的私心。
圣人“身先”、“身存”之私的实现,是深明先与后、内与外、本与末、人与己的辩证

关系的结果。
老子根据宇宙法则揭示了人生法则,而人生法则又贯穿着社会法则。他的“后其身而身

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思想,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原形。

治理国家,只要时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自然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从而体

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幸福;为了肉体而活着的人,生命不会长久;为了人民的利益而

活着的人,只要社会存在,他的英灵就会存在,因为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本章是老子的符合利己主义的利他主义思想。利他在前,利己在后;无私在前,成私在

后,无私而成其私。老子以天人合一的境界,把宇宙、人生和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从而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爱而忘私、和谐相处,由此而形成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价

值观。无私是合乎道的美德,只有用以利他主义、集体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来取代以利

己主义、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人类才能实现整个世界和谐有序的最大私心。

(南):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无修无证

,无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无善恶;佛不

精进,佛不懈怠,佛无精懈;佛不入定,佛不出定,佛无出入。佛不智慧,佛不愚痴,

佛不智愚。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引自达

摩祖师血脉论)
这是说的最后的结果,普通人是一步一步修的,得果不退转,所以最后会是这样的。

不自生也可以说是涅槃境界,也可以说是有情临终时没有业力出现在意门前,也就没有

结生了,不生不灭,当意门前的业力灭时,结生的有分便形成了,此灭彼生。

佛法的修炼方法很多有些不能被严格说这是为什么修不为什么修,四梵住的修炼的功德是这样的:‘ 这是慈的大威力。
    (八)‘心得迅速等持’——住于慈者,心得迅速等持,不是退
钝的。
    (九)‘颜色光彩’——他的颜色光彩,如欲离蒂而落熟了的多
罗果相似。
    (十)‘临终不昏迷’——住于慈者,没有昏迷而死的,必能不
昏迷加入眠一样的命终。
      (十一)‘不通达上位’——慈定不能证得阿罗汉的上位,然而
死后生于梵天犹如睡醒一般。
    这是详论慈的修习。’
‘希望修习于舍的修习者,由于慈等已经获得了下三禅或四禅,
并已从熟练了的第三禅(或五种禅中的第四禅)出定,及见前面(慈
悲喜三者)的过患——由于’愿彼等幸福’等而对有情与爱著作意
相应故,嗔恨与爱着接近故,喜相应粗故——又见舍的功德——自
性寂静故,当舍之成为自然的中立者而生起舍。’
‘‘舍梵住’,(1):‘愚者、痴者、凡夫、未能制胜(烦恼)者、未
胜异熟者、不见(恶法的)过患者无闻的凡夫,以眼见色而起舍,这
样的舍是不能超越于色的,故名为世俗的舍’’

看清了,细细思量,不就是和与道,与道同体吗?

人必须为自己的幸福和悲惨,负大部份责任;人为自己造作天堂或地狱;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只有人才能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