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a 结束某个程序:小额农户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1:15:50
小额农户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欧阳建湘    文章来源:农行恩施分行课题组    点击数: 5    更新时间:2011-11-4     

小额农户贷款是农业银行“三农”信贷产品中的一大品牌,是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抢占农村阵地的重要金融工具和载体,其手续简便,操作灵活,额度适中,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青睐。近年来,恩施农业银行以惠农卡为载体的农户小额贷款发展较快,已成为全行新的业务和效益增长点。2011年9月,全行农户小额贷款余额已达2.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15%,比2008年增加1.8亿元,增长84%,贷款总额占比提高1.56个百分点。但是,在农户小额贷款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可否认,农户小额贷款营销和管理相对滞后,行际之间良莠不齐,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日益显现。2011年9月底,全行小额农户贷款中已形成不良贷款3300万元,占小额农户贷款总额15%,高于全行不良贷款占比4.8个百分点。个别支行小额农户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占比高达成43%。势必影响和制约小额农户贷款乃至整个“三农”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最近,我们对恩施农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情况,重点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户小额贷款主要存在以下风险隐患。

(一)自然风险。农户小额贷款承载的主体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而农业是弱质产业,其经营好坏受自然条件影响和制约,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潜在的风险隐患。恩施农行农户小额贷款中,种植和养殖业贷款占比56.4%,种养业很大程度上是“谋事在人、成事靠天”。恩施地处山区,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安防设施不齐全,加上农村市场信息不通畅,农户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一些农户遭受自然灾害威胁,如气象自然灾害、动物疫情等,这些自然灾害往往都难以预见和有效防范,保险公司也不能理赔。农户一旦遭受这种灾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且又得不到风险转移和补偿,难以偿还贷款本息。来凤县百福司有一个农户,在农行贷款5万元,发展大棚蔬菜6亩,预计年收入10万元,去年由于遭受连续出现的风、雾、雨和低温天气,大幅减产,形成经营亏损6万多元,所欠贷款分文未还,形成不良。咸丰县大路坝一农户去年贷款3万元,养殖生猪150多头,由于遭遇疫情,导致亏损4万多元,所欠贷款仅偿还5000元,余下25000元形成不良贷款。

(二)市场风险。小额农户贷款虽然分散了贷款对象,但在同一区域,由于自然和生产经营环境相似,众多农户集中种植、养殖相同产品,市场行情变化往往会给该区域农户带来风险。事实上,在农村,大多数农户在投资心理和市场辨别方面都带有一定的“从众性”,这种跟风、扎堆,一方面有利于形成集中产业带,对促进农业产业化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农户受教育程度不高,市场信息不足,不懂技术管理,盲目投资,一哄而上,如果选错了市场或者遭遇市场不正常波动,极易形成规模性投资失败,农户小额贷款与这些产业“荣辱与共”,市场出现风险,农户风险自然会转嫁到信贷资金。现实中,影响农户选择市场信息渠道多来自于政府引导、社会媒体和身边成功案例,这也是农户身处的经济环境、区位产业及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局限所在。宣恩县高罗镇由政府引导大规模发展白柚,涉及农户130多户,白柚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农行贷款200多万元。2009年前市场前景看好,但自2010年以来,市场开始疲软,白柚每公斤单价下跌20%以上,农民大幅减收,造成56个农户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形成不良贷款67万元。

(三)信用风险。由于部分地区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信息不对外,债务链的脆弱导致一旦断裂和遭受破坏就会失去对贷款偿还的约束力。所谓“活水快流”,农户小额贷款无疑应该投向信用观念强的区域和农户。实践中,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往往是信贷人员最棘手的问题,不怕还不起,就怕耍无赖。个别农户的失信行为往往会在小范围传染,直接影响农业银行农村信贷市场的营销和巩固。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户的失信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主观动机不良,存在骗贷、逃废债心理。咸丰县尖山镇有一个农户,以经营运输为名。贷款4万元,贷款后举家外出打工,两年多时间找不到其踪迹,贷款本息分文未还。二是受身边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从众”心理影响。宣恩县李家河镇有5个农户贷款经商,经营状况都还可以,都有偿还能力,但其中有2户信用意识不强,拒不还贷,其他3户只偿还了一部分就攀比不还了。三是受意外或变故的影响,无力偿还,对生活失去信心。来凤县城关镇有一个农户,贷款5万元跑短途运输,由于车祸车毁人残,无力偿还。其担保人是来凤公安部门的一名干警,也因其老婆身患绝症无力还贷。

(四)管理风险。农户小额贷款管理不到位是形成贷款风险的内在原因。一是信贷导向的局限性。当前农户投资取向,主要受政府引导和社会媒体及身边成功案例的影响,这种投资规划与农村市场发展很难匹配。我们农行对小额农户贷款管理目前还是着力于落实制度,履行制度,市场的拓展性还很保守,特别是在规划市场、引导市场、开发市场和分类管理上还非常薄弱。我们的营销人员往往是在如何落实制度上考虑较多,重手续管理,重规避责任,甚至矫枉过正,而在营销的灵活性上不足,缺乏宏观性的市场信息参考。在贷款的投向上受制于农户的市场选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是操作不严谨。在制度落实方面,贷款审查层及一线信贷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岗位职能履行不到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户小额贷款调查虚假或不真实、高估市场预期效益或借款人的信誉、跟踪管理不到位、借款人发生重大变故应对不及时、虚假合同、无效合同、抵押担保不到位或流于形式、客户评级授信不准确或凭印象、交情授信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还有个别信贷人员自律不强,自我约束不力,与客户勾结或擅自变通,套取贷款,以权谋私。还有的盗用他人身份资料骗取贷款,挪为己用,导致贷款人与贷款使用人分离,权利义务不对等,形成人为的贷款风险;三是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户小额贷款的周期与农户生产周期不对称,直接影响贷款质量。目前,农户小额贷款期限大多为一年,实际上,农户不论是发展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有一个从资金投入——生产营运——产品销售——资金回归的周期,这个周期不可能在贷款期限内完成。当贷款到期时,有的正处于生产营运阶段,还需要继续投入资金,根本没有资金偿还贷款;四是配套维权措施不到位。目前,农行对不良贷款的维权措施主要是自行调解和司法辅助。由于受农村可执行财产不多、且不易保全等因素制约,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来凤县支行目前依法清收的小额农户贷款共有25户,87万元,诉讼中农行都是胜诉,但很多农户利用司法程序时间差钻政策空子,大都执行不彻底,不到位,甚至根本就无法执行。胜诉贷款中仍有67万元收不回来,占胜诉贷款总额的82%。

二、加强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农村村镇银行、邮储银行迅速崛起,对农行形成夹攻态势,小额农户贷款是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打产品,如何把小额农户贷款做大、做强、做好,直接影响到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生存发展。我们必须坚持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方针。一手抓规模扩张,一手抓风险控制,确保小额农户贷款业务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联动机制。内外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农行小额农户贷款形成不良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和农户在投资上要研究市场,农行也要面向市场,分析市场,确保贷款质量和效益。不仅要有完善的内控制度作保障,更要有符合市场的正确决策。农户可以跟风,但农行自身应该保持理性,要有前瞻性。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银行市场分析和战略引导机制,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编制小额农户贷款营销指引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尽可能准确地预见市场,预见盈利点,提示风险点,给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提供营销决策依据和参考。

(二)深化农户资信评价及管理体系。一是实行静态实时管理。建立农户贷款证台帐、户籍管理及小额农户贷款资信评价档案,制定出细化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评价体系;二是实行动态有机管理。及时掌握、反馈农户的资信变化,以静态实时管理为基础,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农户信息状况监控网络,实行双线监控,跟踪和变动式的现场监测。及时掌握农户信用度变化状况并及时调整;三是推行农户信用状况公示制度,引导农户增强信用观念;四是开展对恶意逃废贷款公示活动,建立对失信农户的有奖举报制度,强化对失信农户的社会监督,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三)建立和完善信用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培育优良客户的前提,对农业银行扩张小额农户贷款规模、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要积极运用信息共享、司法制裁等手段强化贷款的风险监管。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多方式探索信用奖惩措施。对信用好的优良客户,量化奖惩机制,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方面予以优惠,辅之以其他配套金融产品、人性化金融服务、一次性奖励等增值服务。同时,广泛开展信用县、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树立信用典型村、典型户,发挥宣传示范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风险转移补偿机制。为有效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可以由政府和农行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出资设立担保机构,专门用于对农户小额贷款进行担保。切实加强与各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开展农业保险活动,探索建立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要求借款人必须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以转嫁信贷风险,避免信贷资金损失。同时要切实落实贷款抵押担保,提供第二还款来源,把信贷风险降到最低。对确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导致不良贷款的农户,要启动“二次创业帮扶”,逐步化解存量风险。

(五)强化内部基础管理。一是严把评级授信关。对农户信用评级要突出“广、细、严、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使授信额度切合实际。评级授信要坚持一年一度的等级年审制度,适时调整信用等级和额度;二是严把贷款发放关。要加强信贷人员培训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使之明确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好贷款第一关。建立严格的贷款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贷款合法、合规,合同内容完善,要素齐全,确保每笔贷款都能够得到法律保护。要严格依据评级授信发放贷款,杜绝盲目、凭空操作;三是严把责任追究关。要严格落实包放、包收、包管、包赔、包效益的“五包”责任制。严格实行小额农户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调动,离退休原因离开单位的,要严格落实贷款清收责任;四是要加强贷款的跟踪检查。切实防范内部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同时要落实奖惩措施,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对尽职尽责,业绩突出的优秀信贷人员要给予奖励。对循私舞弊、弄虚作假、发放人情关系贷款或履职不到位、主观失职,造成贷款风险的要严厉处罚。

(六)改进和创新信贷管理模式。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要对农户小额贷款实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要对贷款实行总额控制,还要细分行业、产业,区分不同行业、产业,对其实行贷款余额控制,风险点测评,及时合理调整贷款投向投量。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市场——农行——农户信息网络并确保畅通,从而从源头防范信贷风险。要不断创新担保抵押方式,以适合农村实际、可操作性强为原则,积极探索方便、快捷、灵活多样、覆盖风险的贷款方式和担保机制。积极推动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信贷模式”,以帮助农民获取贷款,促进脱贫致富。

(七)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户客户经理队伍。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内部培训资源,采取岗位自学、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有效方式,加大对基本制度、业务规范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大对新业务、新产品、新政策、新制度的培训。积极组织客户经理参加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组织的各类从业资格考试和上级行组织的各类培训,努力提高客户经理队伍的执业、展业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履职考核,建立考核激励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切实提高业务营销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