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期货模拟软件:咏美女诗词1---西施170首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22:23

咏美女诗词1--西施170首①  

2009-09-05 15:25:17|  引文来源  咏美女诗词录3--美女西施170首①_老兵_新浪博客

 

历代咏美女西施诗词摘录170首①
---------------------------------------
【先秦】1
九章之七 惜往日 【先秦】 屈原【楚辞】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浑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独障壅而弊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注释】

追惜着往年曾见信于故君,
受到诏命去整饬时政。
守着先人的功绩光照下民,
阐明法度以消除是非疑问。

因之国家富强而法度以立,
君上委事于忠臣日以游息。
黾勉于国事我是全心全意,
虽有过失仍不至于不能治理。

纵然心地淳厚而不泄露机要,
也遭到奸人的嫉妒谗毁。
君主满含忿怒地对待下臣,
不去澄清辨别内中的是非。

蒙蔽晦塞了君王的聪明啊,
空言使他迷惑错误被欺骗。
不去按验以求查出事实,
远贬臣子却不考虑周全。
听信谗言谀词这些污浊东西,
一下子冲动起来将人责难。

为何忠贞无罪的臣子,
遭受诽谤而受到斥贬?
惭愧像日月光影那样的忠诚,
只在身处幽隐时才备显。

我走近沅水湘水的深渊,
怎么能忍心深流自沉。
那样结果是身死而名灭,
可惜君王被蒙蔽心地不明。

君王没有准则难察下情,
使芳草弃在幽深的大泽之中。
怎样抒发衷情展示诚信?
将安于死亡而不偷生取容。
只为障碍壅塞所掩蔽阻隔,
使得忠臣个个无所适从。

我听说百里奚做过俘虏,
伊尹曾在厨房中烹煮。
吕望曾在朝歌屠宰牲口,
宁戚唱着歌喂牛草刍。
倘若不遏商汤周武齐桓秦缪,
世间有谁知道他们的好处?

吴王听信谗言不仔细判别,
伍子胥赐死后大有患忧。
介子推忠贞被焚死而骨枯,
晋文公一旦醒悟立刻访求。
封了介山而禁止采樵,
报答他大恩大德的优厚。
想起故旧多年的亲身同伴,
便穿起白色丧服痛哭泪流。

有人忠贞诚信为节操而死,
有人欺诈而不受怀疑。
不去省视考察按之以实,
只听进谗者所说的虚妄之辞。
芳香的腥臭的混杂在一起,
又有谁自夜达旦认真辨识?

为什么芳草会早早枯死,
这说明微霜初降就得警惕。
确实是君主不聪明受人蒙蔽,
才使进谗献谀者日益得意。

自古以来的嫉妒贤才者,
都说蕙草杜若不能佩戴。
嫉妒那佳丽之人的芳美,
嫫母丑陋却自负妩媚可爱。
就是有了西施的绝顶美貌,
受谗妒也会被丑恶之人取代。

我愿意陈述情愫表白行为,
想不到竟意外地得了罪过。
光天化日下真情与冤曲显明,
有如天上的星宿各有置措。

乘骑骏马作长途奔驰,
没有辔缰衔勒全凭自己控制。
乘坐筏子向下游行驶,
没有船只划桨全靠自己配置。
背弃法度而凭私心治事,
也就好像与这些没什么差异。

我宁肯忽然死亡随流而去,
惟恐有生之年国家再受祸灾。
不等把话说完就投水自尽,
可惜受蒙蔽的君主仍不明白。
(据姜亮夫译文改译)
1.曾信:曾经信任。
2.命诏:诏令。昭时:使时世清明。
3.先功:祖业。
4.嫌疑:指对法令有怀疑的地方。
5.贞臣:忠贞之臣,屈原自指。娭(xi1嬉):游戏。玩乐。
6.秘密:"黾勉"的一声之转,努力。
7.纯庬(dun1 mang2敦忙):淳厚。
8.清澈:指弄清事实真相。
9.虚惑:把无说成有叫虚,把假说成真叫惑。
10.参验:参较验证。
11.盛气志:大怒。过:督责。
12.离谤:遭毁谤。尤:责备。
13.惭:悲忧。光景:即光明。诚信:真实。
14.备:具备。
15.玄渊:深渊。
16.壅君:被蒙蔽的国君。
17.薮幽:大泽的深幽处。
18.抽信:陈述一片忠诚。
19.恬:安。不聊:不苟生。
20.鄣壅:与"蔽隐"同义。鄣壅而蔽隐,指重重障碍。
21.无由:无路自达。
22.百里: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后被晋国俘虏,晋献公把他当作陪嫁女儿的奴隶送给秦国。后来逃至楚国,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羊皮赎回,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后助秦穆公成霸业。
23.伊尹:原来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曾经当过厨师。后来任商汤的相,辅助汤攻灭夏桀。
24.吕望:本姓姜,即姜尚,他的先代封邑在吕,所以又姓吕。传说他本来在朝歌当屠夫,老年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认出他是个贤人,便重用了他。后来辅佐周武王灭了商。
25.宁戚:春秋时卫国人,他在喂牛时唱歌,齐桓公认出他是个贤人,用他做辅佐。
26.汤:商汤。武:周武王。桓:齐桓公。缪:同"穆",秦穆公。
27.吴:指吴王夫差。信谗:指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弗味:不能玩味辨别。
28.子胥:伍子胥,吴国的大将。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之后,曾两次兴兵伐齐,伍子胥认为越是吴的心腹之患,应该灭越,不要伐齐。夫差不听,反而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逼他自杀。不久吴国就被越国灭亡。
29.介子:介子推。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晋文公未做晋国国君时,被父妾骊姬谗毁,流亡在外十九年,介子推等从行。文公回国即位后,大家争功求赏,介子推不屑与争,独奉母逃隐到绵山中。后来文公想起他的功劳,派人去找他不着,令人烧山,希望他能够出来。介子推坚决不下山,结果抱树被烧死。
30.文君:晋文公。寤:觉悟。
31.禁:封山。
32.大德:指介子推在跟从晋文公流亡的途中,缺乏粮食,他割了自己的股肉给文公吃。优游:形容大德宽广的样子。
33.缟素:白色的丧服。
34.訑(dan4旦)谩:欺诈。訑,通"诞"。
35.按实:核实。
36.泽:臭。
37.申旦:自夜达旦。
38.殀:同"夭",死亡。
39.蕙若:蕙草和杜若,都是香草。
40.佳冶:美丽。
41.嫫母:传说是黄帝的妃子,貌极丑。自好:自以为美好。这句是说嫫母作出娇媚的样子,自以为十分美好。
42.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43.白行:表白行为。
44.见:现。
45.错置:安排、陈列。错,同"措"。
46.氾:同"泛",浮起。泭:同"桴",即筏子。
47.溘(ke4客)死:忽然死去。流亡:流而亡去,指投水而死。

       【赏析】
  《惜往日》以首句名篇。本篇有真伪之争。南宋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杂抄》因篇中提到伍子胥,怀疑本篇和《悲回风》为伪作。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和清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以作品语气而致疑。清吴汝纶《评点古文辞类纂》以《怀沙》为绝笔,又因本篇文词浅显,而疑本篇非屈原所作。今人陆侃如、冯沅君、刘永济、谭介甫、胡念贻等人,也都以本篇无标题且多乱辞等原因,对本篇的作者为屈原提出疑问。然而无论如何,持此种理由的观点说服力不是很强,与持本篇作者为屈原的论点相比,显得不十分有力。因此,自然不能剥夺屈原对本篇的著作权。

  本篇是屈原临终前的作品,学者大多没有异词,但是否为绝笔,则有不同看法。林云铭《楚辞灯》以《怀沙》为绝笔,王夫之《楚辞通释》等以《悲回风》为绝笔,但也有不少人认本篇为绝笔,如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夏大霖《屈骚心印》、陆侃如《屈原评传》、郭沫若《屈原研究》、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等。细绎文义,本篇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当以本篇为《怀沙》之后的绝命词。

  本篇是作者在临终之前回忆自己平生政治上的遭遇,作者痛惜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遭到奸人的破坏,而未能使之实现,表明了自己不得不死的苦衷,并希望用自己的一死来唤醒顷襄王的最后觉悟。

  全篇可分为六段。

  从“惜往日之曾信兮”至“身幽隐而备之”为第一段。追叙自己曾被怀王信任,自己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为楚国的富强出力,但最终因奸人进谗,遭到怀王猜忌而疏远。“惜往日”就是忆往日,痛往日,因回忆过去而哀痛也。《史记·屈原传》说屈原开始时是“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开头四句与这些是对得起来的,但接下来的话就转了。“国富强”四句,言当时的楚国,修明法度,上下一心,确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好景不长,楚怀王委弃良臣,奢侈淫佚。但屈原认为楚王虽然有过失,己犹欲弼正匡辅,此意与《离骚》和《抽思》二篇可以互证。“心纯庬”四句言由于自己对楚王一片忠心,不肯把秘密泄露给其他同僚,因此引起在位同僚的嫉妒,他们向怀王进谗言,怀王从而对自己发怒、猜忌、疏远,这正是《屈原传》中“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一段的形象写照。“蔽晦君”以下六句,言那些小人蔽塞君王的聪明才智,虚饰罪状,以惑误君,又欺罔之;君王也不参验考核,究其真相,就疏远贬斥了我再不思念。

  从“临沅湘之玄渊兮”至“使贞臣为无由”为第二段。屈原身临湘水,决心自沉,本段写临死之前的思想斗争,更显得其就义的从容。“临沅湘”四句,汪瑗认为“上二句是极推己之恶恶之心,不欲与谗人并生于世,盖反言以见其欲死也。下二句是明己之遭君不明,死为无益,又正言其不必死也。”(《楚辞集解》)极是。“君无度”四句言君王不知长短,故不能察,使芳草为薮泽所壅遏而不通;君王如此不明,忍死而无益,于是甘心死之,决不苟活。这四句是对“遂自忍而沉流”的回答。“独鄣壅”二句谓忠臣非不欲尽力,只是由于“鄣壅而蔽隐”而不得辅佐。此所谓“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者也。

  从“闻百里之为虏兮”至“因缟素而哭之”为第三段。历举前世君王得贤人则兴盛与信谗言则灭亡的事情来作进一步的对比说明。其中关于介子推的事情叙之尤详,本意是还希望楚王因自己之死,悔悟而改弦更张,振兴楚国。“闻百里”六句,历举百里奚逢秦穆公,伊尹逢商汤王,吕望逢周文王,宁戚逢齐桓公之事迹,此四子,国君用之而国强。“吴信谗”二句举伍子胥事。吴王夫差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死后吴国便被越国灭亡。“封介山”四句举介子推之事。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文公复国不封介子推,介子推逃入深山;文公以火烧迫其出山,子推抱木而死,文公悔悟,追封介子推。屈原在这里以伍子胥死后而吴亡,与介子推死后晋文公幡然悔悟,因而追封介山之事作对比,暗示“存君兴国”之意。

  从“或忠信而死节兮”至“使谗谀而日得”为第四段,承上文言自古忠臣之死,没有不是因为君王听信谗言而造成的。“或忠信”四句承前一段列举贤臣之例而进一步发挥。指出忠信者反而被迫死节,奸佞者反而被信之不疑,全都是因为君王不能参验考究加以鉴别,而一味听信小人谎言。“芳与泽”两句言君主如不能按实省察,则不能分别忠信与奸佞。“何芳草”四句言君既不能省察分别忠奸,则忠臣的命运就不会好了。

  从“自前世而嫉贤兮”至“如列宿之错置”为第五段。进一步陈明自己过去与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光明正大的,如排列天上的列宿那样明明白白。在自己死后,自己所受的委屈,一切都将会昭雪于天下。“自前世”六句以美女比贤能之人,谓在怀王时代,嫉善忌能,已经是这样子的了。美好的东西被说成是丑恶的,丑恶的东西被说成是美好的,一有好的东西出现,谣言马上就会产生。“愿陈情”四句言自己的心情与行为光明正大,如星斗罗空,必将愈来愈明白,连“陈”、“白”也都是不必要的了。司马迁曾赞扬屈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日、月、星为三光,“列宿错置”,亦即“与日月争光”。

  从“乘骐骥而驰骋兮”至最后为第六段。进一步表明自己将沉江自尽,以身殉国的决心。“乘骐骥”二句谓驾良马疾驰,却不用控制马匹的器具。“乘氾泭”二句谓乘木筏沿流而下,却不用船桨而自恃人力。“背法度”二句谓背弃法度而随心所欲地治理国家,就好比上述两种情况,与之并无差别。“宁溘死”四句写自己赴死之因,屈原谓“恐祸殃之有再”,朱熹说“不死恐‘邦其沦丧’而辱为臣仆……箕子之忧,盖为此也。”蒋骥说:“谓国亡身虏也。”根据当时楚国屡败于秦的形势,朱、蒋二人的分析是颇有见地的。最后二句明明白白地说明了自己写完这篇诗作之后就要赴水自尽,所以我们可以判断这篇诗作确是屈原的绝笔。

  这篇诗歌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文辞质朴率直,浅显易懂,表意十分明白流畅。比如对于楚王的谴责,在《离骚》等其他作品当中,一般比较委婉曲折,往往用“荃”、“灵脩”、“哲王”等来代替,而在本篇中,因是赴水之前的绝笔,则无所顾忌,直接责备楚王为“壅君”,正如蒋骥所说:“《九章》唯此篇词最浅易,非徒垂死之言,不暇雕饰,亦欲庸君入目而易晓也。”确乎如此,本篇诗作的这种风格,在全部屈赋中是显得十分奇特的。

  其次,文章结构上前后照应,诗歌以“明法度”起,以“背法度”结,前后呼应。林云铭《楚辞灯》说;“以明法度起头,以背法度结尾,中间以‘无度’两字作前后针线,此屈子将赴渊,合怀王、顷襄两朝而痛叙被放之非辜、谗谀之得志,全在法度上决人材之进退、国势之安危。盖贞臣用则法度明,贞臣疏则法度废;及既废之后,愈无以参互考验而得贞谗之实,而君之蔽晦日深,虽有贞臣,必不能用,是君为壅君,国非其国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本篇这个特点。 (林家骊)

-------------------------

【南北朝】1

诗 【南北朝】 谢惠连 

有客被褐前。投心自询写。自言擅声名。不谢嬴甘贾。

臧否同消灭。谁能穷薪火。郦生无文章。西施整妖冶。

胡为空耿介。悲哉君志珼 。

-----------------------------------------------------------------

【唐】49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唐】  李白  【七绝】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效古其二  【唐】  李白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咏苎萝山  【唐】  李白  【五古】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注释】

历来咏西施的诗很多,优秀的作品也不少,李白的这首《西施》显得寂寂无名,连同时代诗人王维的《西施咏》也知名于它。但我还是要讲它,由它我们可以知道大诗人李白对人生的一些态度。

西施本是越国乡村平凡农家人的女儿,但她天生丽姿,“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从古到今,所有的美丽女子和她比起来都要逊色,她的美貌令清艳的荷花都愧羞不如,“沉鱼之容”是谓西施也。

西施不仅美貌,而且情韵动人,得江南女儿之仙态。“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她冰清玉洁,闲情无限。一个“弄”字把女儿家戏水的娇柔情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闲”字展现了少女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细心的读者大可以展开联想,碧水见手如柔荑浮,清波见眼如秋波横。古人以“语不露齿、笑不露齿”为美,哪怕牙再皓白细碎整齐,这种“皓齿信难开”是一种含蓄之美。“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比上句更美,因为它情韵更动人。西施为什么“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呢?其实,这两句是承接上两句而来的,场景同一,还在碧水清波里,西施意识到了自己的美,于是以水为镜,浅窝含笑,对着水中的“碧云”“沉吟”,自我陶醉起来,一定要注意“碧云”,说明云在水里。这样,一幅少女浣纱弄水,后来顾“镜”自怜的图景便飘在眼前了。一个“吟”说尽了“正当最好年龄的女子”无限心事,此字最妙,喜悦之上似有淡淡的愁绪飘着,叫人又爱又怜了。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西施从一个“越溪女”成为“吴宫妃”的过程一笔带过,“绝艳”“扬蛾”再次表现了西施之美。这两句比较平庸。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在文采上依然平庸,但隐约透露出诗人渴望的人生追求境界,诗人才华卓绝,建功立业理所当然,“杳渺讵可攀”说明李白希望追求的政治成绩不是一般的,而是大的作为,是超出一般的“讵可攀”的作为。希望高,而失望多,李白一生痛苦皆由政治期望太高所致。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承接上两句,再次透露出李白强烈的政治述求。

从全诗,我们不妨把西施的美貌看作诗人才华的自况、自比,西施终于“一破夫差国”,而诗人在政治上一事无成,“千秋竟不还”既有对西施历史功绩的赞赏,也有自叹自伤的袅袅愁绪升腾。

全诗最有文采的是“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四句。李白又诗云:“两人对坐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最后一杯是斟酌给山花的,李白与大自然是无隔离的,故能把景写活。(雪浪花) 

乌栖曲 【唐】  李白  【乐府】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注释】:

欲:指犹。

银箭金壶:指金壶丁丁。

乐:指尔。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现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古题,内容大都比较靡艳,形式则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李白此篇,不但内容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上建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诗的开头两句,不去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而是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乌栖时”,照应题面,又点明时间。诗人将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无形中使“乌栖时”带上某种象征色彩,使人们隐约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的意蕴。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但表现得非常隐微含蓄。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对吴宫歌舞,只虚提一笔,着重写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流逝。沉醉在狂欢极乐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轻歌曼舞,朱颜微酡,享乐还正处在高潮之中,却忽然意外地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未”字“欲”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而落日衔山的景象,又和第二句中的“乌栖时”一样,隐约透出时代没落的面影,使得“欢未毕”而时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暗示。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续写吴宫荒淫之夜。宫体诗的作者往往热中于展览豪华颓靡的生活,李白却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暗示着漫长的秋夜渐次消逝,而这一夜间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便统统隐入幕后。一轮秋月,在时间的默默流逝中越过长空,此刻已经逐渐黯淡,坠入江波,天色已近黎明。这里在景物描写中夹入“起看”二字,不但点醒景物所组成的环境后面有人的活动,暗示静谧皎洁的秋夜中隐藏着淫秽丑恶,而且揭示出享乐者的心理。他们总是感到享乐的时间太短,昼则望长绳系日,夜则盼月驻中天,因此当他“起看秋月坠江波”时,内心不免浮动着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正是末代统治者所特具的颓废心理。“秋月坠江波”的悲凉寂寥意象,又与上面的日落乌栖景象相应,使渗透在全诗中的悲凉气氛在回环往复中变得越来越浓重了。

诗人讽刺的笔锋并不就此停住,他有意突破《乌栖曲》旧题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给这首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皜”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难道还能再继续下去吗?这孤零零的一句,既象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象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即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诗人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不作具体描绘渲染,而是紧扣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来暗示吴宫荒淫的昼夜相继,来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并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通篇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冷峻,深深刺入对象的精神与灵魂。《唐宋诗醇》评此诗说:“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这是颇能抓住本篇特点的评论。

李白的七言古诗和歌行,一般都写得雄奇奔放,恣肆淋漓,这首《乌栖曲》却偏于收敛含蓄,深婉隐微,成为他七古中的别调。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这是可能的。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发愤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亡有相似之处。据唐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看来贺知章的“泣鬼神”之评,也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刘学锴)

玉壶吟【唐】  李白  【杂言】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注释】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三载(744)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全诗充满着郁勃不平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象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权贵。“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平步青云,“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后人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吧!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两句化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象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风云际会、鱼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吴汝煜)

美人梳头歌  【唐】  李贺  【乐府】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春风烂熳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髻下换委)鬌妆成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注:

1: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沈檀:绡,绣也。檀,檀木枕头。 

2: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辘轳,井上辘轳。睡新足,《杨妃外传》:"明皇幸沈香亭,召贵妃,妃时宿,酲未解,侍者强扶而至,鬓乱钗斜,不能拜。上曰:此岂妃子醉?真是海棠睡未足耳。"

3: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立象床,发长委地,立于床而梳也。

4: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寶钗簪不得:老鸦色,鸦毛色黒,喻碧发也。李白诗:"黄头奴子双鸦发。" 钗,或以为鎞字之误。翠滑寳钗簪不得,滑之至也。

5: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十八,年龄也。

6:妆成〈髻去吉加妥〉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髻去吉加妥〉鬌,又称绥堕髻,发髻名也。踏雁沙,雁足落沙,轻也。

7: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附:

刘辰翁评曰:如画如画。有情无语,更是可怜。无语之语更浓。

方扶南评曰:写幽闺春怨也。结尾樱桃花三字才点睛。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使温李为之,秾艳应十倍加,然为人慕,不能为人思。不如此画无尽意也。从来艳体,亦当以此居第一流。(凤尾竹客撰<李长吉歌诗笺注辑评>)

杂歌【唐】  李端  【乐府】 

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十三女儿事他家,颜色如花终索寞。

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为姑偏忌诸嫂良,作妇翻嫌婿家恶。

人生照镜须自知,无盐何用妒西施。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

常闻善交无尔汝,谗口甚甘良药苦。山鸡锦翼岂凤凰,陇鸟人言止鹦鹉。

向栩非才徒隐灶,田文有命那关户,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

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世间反覆不易陈,缄此贻君泪如雨。

姑苏台杂句【唐】  李绅  【七古】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

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江浦回看鸥鸟没,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

吴乡越国旧淹留,草树烟霞昔遍游。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吴越怀古【唐】  李远  【七律】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唐】  李商隐  【七绝】【代简】 

家近红蕖曲水滨,全家罗袜起秋尘。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景阳井 【唐】  李商隐  【七绝】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注释】

△注见中巻隋书。髙颎先入建康。晋王广使驰诣颎。令留张丽华。颎曰。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已。今岂可留丽华。乃斩之于青溪。

○杨慎曰。墨子云。西施之沈。其美也。葢勾践平吴后沈之于江。杜牧所谓逐鸱夷者安知不谓子胥乎。皮日休馆娃宫怀古诗。响屧廊中金玉步。采香径里绮罗身。不知水葬归何处。溪月湾湾欲效颦。李义山景阳井一首亦叶此意。 

和孙朴韦蟾孔雀咏 【唐】李商隐  【五排】 

此去三梁远,今来万里携。西施因网得,秦客被花迷。

可在青鹦鹉,非关碧野鸡。约眉怜翠羽,刮目想金篦。

瘴气笼飞远,蛮花向坐低。轻于赵皇后,贵极楚悬黎。

都护矜罗幕,佳人炫绣袿。屏风临烛釦,捍拨倚香脐。

旧思牵云叶,新愁待雪泥。爱堪通梦寐,画得不端倪。

地锦排苍雁,帘钉镂白犀。曙霞星斗外,凉月露盘西。

妒好休夸舞,经寒且少啼。红楼三十级,稳稳上丹梯。

【注释】

△唐诗纪事。韦蟾。字隠珪。下杜人。表微之子。大中七年进士。为徐商掌书记。咸通末。官尚书左丞。

○按义山樊南乙集序云。大中二年。自桂府归。为盩厔尉。与孙朴韦蟾同官。诗当作于是时。三梁。在桂管。本集。为郑亚桂州谢上表。三梁路阻。九峤山遥。西溪丛语。吴越春秋云。呉亡。西子被杀。杜牧之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后人遂云。范蠡将西子去。尝疑之。别无所据。杨慎曰。修文御覧引呉越春秋逸篇云。呉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浮沈也。反言耳。随鸱夷者。子胥譛死。盛以鸱夷。西施有功焉。今沈之江。所以报子胥之忠。

○按西施沈江。事容有之。但此云。西施因网得。他诗又云。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皆言初得西施。非呉亡后事也。其故实未详。疑出小说家。今逸之耳。秦客。未详。集内赠人诗。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宫苑内花。疑即此秦客。山海经。黄山有鸟焉。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南方异物志。鹦鹉有三种。一种青。大如鸟鹠。一种白大如鸱鸮。一种五色。大于青者。交州巴南尽有之。汉郊祀志。秦文公获若石于陈仓北坂城。祠之。其神从东方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皆鸣。又云。宣帝时。或言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王褒持节求焉。

○言孔雀如青鹦鹉之可玩。非若碧野鸡之形声恍惚也。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湼盘经。有肓人诣良医。医即以金鎞刮其眼膜。续汉书。西南夷曰滇池出孔雀。是从蛮瘴中来也。稗雅。博物志。孔雀尾多变色。有金翠。始春而生。三四月后复雕。与花萼相荣衰。杜甫诗。翠尾金花不辞辱。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白帖。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战国策。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杜氏通典。汉置西域都护。唐永徽中。始于边方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

○释名。妇人上服曰袿。广雅。长襦也。沈约诗。先表绣袿香。说文。扣。金饰器口。乐府杂録。琵琶以蛇皮为槽。厚二寸余。鳞介亦具。以楸木为面。其捍拨以象牙为之。海録碎事。金捍拨在琵琶面上。当弦或以金涂为饰。所以捍护其拨也。说文。麝如小麋。脐有香。陆机云赋。金柯分。玉叶散。梁简文帝诗。云开玛瑙叶。卢纶送张少府诗。判词花落纸。拥吏雪成泥。郑嵎津阳门诗。锦鳬绣雁相追随。注。温泉汤中。缝缀锦绣为鳬雁。李贺诗。玳瑁钉帘薄。东观汉记。章帝元和元年。日南献白雉白犀。广志。犀角之好者。称鸡昩白。三辅故事。武帝于建章宫立铜柱。高二十丈。上有仙人掌承露盘。纪闻。孔雀自喜其尾而甚妬。遇妇人童子好衣服。必逐而啄之。闻管弦笙歌。必舒张翅尾。盼睇而舞。顾有孝曰。北地多寒。戒之以少啼。即子美花鸭诗。作意莫先鸣意也。酉阳杂俎。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也。李白诗。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建宫词。禁寺红楼内里通。谢灵运诗。躧步凌丹梯。注。丹梯。陛阶也。

○后四语全是寓意。(朱鹤龄(清)《李义山诗集注》)

舞曲歌辞·冬白纻歌 【唐】  元稹  【乐府】 

吴宫夜长宫漏款,帘幕四垂灯焰暖。西施自舞王自管,

雪纻翻翻鹤翎散,促节牵繁舞腰懒。舞腰懒,王罢饮,

盖覆西施凤花锦,身作匡床臂为枕。朝佩拟拟王晏寝,

酒醒阍报门无事。子胥死后言为讳,近王之臣谕王意。

共笑越王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独游  【唐】  元稹  【五律】 

远地难逢侣,闲人且独行。上山随老鹤,接酒待残莺。

花当西施面,泉胜卫玠清。鹈鹕满春野,无限好同声。

春词【唐】  元稹  【七绝】 

山翠湖光似欲流,蜂声鸟思却堪愁。西施颜色今何在,但看春风百草头。

送贾恒明府兼寄温张二司户 【唐】  綦毋潜  【五律】 

越客新安别,秦人旧国情。舟乘晚风便,月带上潮平。

花路西施石,云峰句践城。明州报两掾,相忆二毛生。

五日观妓【唐】  万楚  【七律】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注释】

唐诗中,固多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篇章,然也不乏写上层士大夫宴饮、赠妓之作。这类作品,一般思想性不高,在艺术上却偶尔有可取之处。万楚的《五日观妓》,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篇诗作。

从诗题可知,这首诗是写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观看乐伎表演的。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有龙舟竞渡,吃粽子,饮蒲酒,彩丝缠臂,艾蒿插门等,也有在这一天呼朋唤友,宴饮取乐的。

诗首先写乐伎的美妙动人。“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一落笔便别有风情。“谩道”是空说或莫说的意思。在越溪边浣纱的西施,是古来公认的美女。诗人刚刚提到西施,又用“谩道”二字将她撇过一边。这样,既触发起了以美人比美人的联想,又顺势转到了眼前这位美女的身上。但仍不直说而故作迂曲。“碧玉”是汝南王宠爱的美妾,出身微贱,南朝民歌《碧玉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这里用以借指地位低下的乐伎。古代名叫“丽华”的美人有两个,一个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另一个是张丽华,南朝陈后主的妃子。“碧玉”句是说,如今眼前这位美女“碧玉”,正可以与丽华争艳比美。诗人让西施、碧玉、丽华三个美女一路上迤逦行来,借传统形象比拟所要描写的对象,省却了许多笔墨,却使描写对象轻易地步入了美人的行列之中。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两句采用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夸张而兼拟人的表现方法:看那美人的眉毛绿莹莹的,那是从萱草夺来的颜色;裙子红艳艳的,石榴花见了也不免要妒杀。上句用了表示动作的“夺将”,下句用了表示情感的“妒杀”,从而分别赋予眉黛、萱草、红裙、榴花以生命,极尽对眉黛、红裙渲染之能事。萱草和石榴都是诗人眼前景物。况端午时节,萱草正绿,榴花正红,又都切合所写时令。随手拈来,为美人写照,既见巧思,又极自然。

写罢形貌之后,又接写歌舞:“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听了她唱的一曲新歌,就越发艳羡她的美色。再看她的舞姿:拢一拢倾斜了的鬓发,两眼秋水盈盈,真有勾魂摄魄的力量。“敛”,收束,这里指拢发的动作。

以上四句对乐伎的描绘,从对形貌的静态描绘开始,进而在动态中加以刻画,写她的歌舞。一静一动,由形及神,展示了乐伎的色艺俱佳。末一句点出“双眸”,更使形象光彩照人。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五丝”,即“五色丝”,又叫“五色缕”、“长命缕”、“续命缕”。端午时人们以彩色丝线缠在手臂上,用以辟兵、辟鬼,延年益寿。“君家”,设宴的主人家。诗人深情激动地说:谁说臂上缠上五色丝线就能长命呢?眼看我今天就要死在您家里了!“死君家”与“彩丝线”密切关合,奇巧而自然,充分见出诗人动情之深。

此诗写得景真情真,特别“眉黛”二句表现手法独特,富有艺术个性,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引文来源  咏美女诗词录3--美女西施170首①_老兵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