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飞际投资有限公司:拥抱的奇妙之处!一天至少要三个拥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58:37
    在我们的生命中,拥抱总是有的:十岁之前,总在父母怀里撒娇,然后孩子长大了;20岁以后,和热恋的恋人,和新婚的爱人,温暖的怀抱就是激情的摇篮,然后激情没了;30多岁,那个娇嫩的小生命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即使抱在怀里也生怕自己太用力了,然后小生命也像你当年一样,想独立了。

  只有那么几年或十几年,一个身体会和另一个身体重合,其他人生的大部分,我们都素着。没有人会认为拥抱有什么不好,但即使对父母爱人,也总是守着那个“含蓄”的准则。

  东方人在表达感情方面,非常“节俭”,常常羞于表达,便借口和人“心照不宣”。而长期“不宣”的结果就是,渐渐失去表达、交流情感的能力,越来越孤独,也越来越冷淡,集体患上“情感不表达症”。

  失语的身体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明媚的“春天”。阳光为什么只埋在一个人的心里?释放出来才能让每个人都温暖。为什么不可以给爱一个形式?现在就转身,给你爱的人一个拥抱。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拥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的孩子健康得多,成人更是如此,它会让你重拾童年的安全感、温暖感。中国孩子远远比美国孩子得到的拥抱和亲吻少,到了10岁左右,就很少有人再拥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亲人。除了握手,我们要到谈恋爱时才会和另外一个身体有接触。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在10来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没有身体的亲密接触。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儿女、兄弟姐妹之间、好友之间,从小到大没有间断过拥抱和亲吻。很多人都会意识到,任何言语表达不能代替肢体的表达。社会学和心理学教材都经常使用“身体语言”这个术语。

  对于爱的表达,我们东方人有另外一套体系。古老的传统尊崇“克己复礼”,21世纪的我们虽然对那些礼数早已不以为意,但行为习惯与潜意识里,奉行的仍是可意会不可言传,更遑论身体语言?

  于是我们只会把自己的爱埋藏得很深,戴着社会约定俗成的理性面具,稍有逾越,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制约会把自己包裹得更紧,心理防御机制逐步向成人的、社会的看齐。父母亲的焦点经常集中在现实的家庭事务上,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交流的需要。夫妻之间只强调“我和你在一起”就够了,其他形式的情感表达都缩减甚至省略掉。朋友之间也是一样,更何况陌生人

  我们擅长实打实的物质上的支持与分享,但常常忽略精神的情感的交流与关爱。就像先生拿了100%的精力去外面打拼,他会理直气壮地说“我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不会想得到太太需要的不只是分享他的钱他的成功,而更要分享他的爱。到底有多少婚姻是因为物质的原因破裂呢?

  给爱一个表达式。如果不习惯用语言来直接表达,那么用身体语言,来传达心意。

  一天至少三个拥抱

  

  清晨第1个拥抱——给你的爱人

    结婚时间越长,能坚持拥抱的人越少,关键问题是对婚姻有了倦意。要让婚姻注入新的活力,每天只需要一分钟的浪漫拥抱,将使你有效改变目前婚姻的麻木状态。婚前拥抱的惊喜你已经尝到甜头,那么婚后拥抱的神奇将使你终生幸福。

  

  日间第2个拥抱——给你的父母、朋友……

  孩子对父母的关注从来不会超过父母对孩子,对他们来说,需要的不是香车宝马,只是一分钟的拥抱。对朋友也是一样。也许,你在认真拥抱以后,再也不想忘记这种感觉。还有身边需要拥抱的每一个人,甚至陌生人。

  

  睡前还有一个拥抱——给你的孩子

  研究显示,婴儿期缺乏拥抱,孩子爱哭、易生病,情绪易烦躁;就算渐渐长大学习独立后,他们仍然需要这种身体的“支持”。拥抱孩子是父母借着身体的接触来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错误,我们永远爱你。这种爱将变成孩子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爱需要包装,需要给它一个可以触及的形式。形式传达内容,有了形式,内容才能真实地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会萎缩。我们就是要给爱一个形式主义的表达,拥抱就是它的仪式。更何况专家认为,每天都能表达爱同时得到爱的回报,青春会更长久。这种身心两益的形式是对自己和周围人的一种善待,它会像电流一样延伸到你周围。

  如果你认为拥抱是个特定的动作,只能给特定的人,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形式,一杯水,一个关爱的眼神。重要的是,要表达,不管有没有身体接触,关键是,让你们的关爱抵达彼此。

  P.S:如果小的时候缺少父母的拥抱,长大以后孩子与父母的距离感会比较大,像我,如果现在让我抱抱父母,我还真的不敢,所以,我现在只能把这份爱放到孩子身上,虽然不期望他长大以后会每天拥抱一下我,至少不会有遗憾。还有,如果父母因为自己的情绪打了孩子,那么,请用真诚的拥抱和解释告诉孩子“我们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