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抵岸教育好不好:科学网—学风,中国高等教育永远的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52:44

学风,中国高等教育永远的痛! 精选

 2011-9-17 11:06 ||关键词:教育 科学技术 北京大学 经济学家 主持人

如今的学风大家都知道,只要在高校当几天老师就会有所感慨,学风似乎跟中国社会问题一样成了个不治之症。北京大学那个经济学家高呼:“如果取消中国的教育,中国的科学技术可能会倒退,但道德会上升。”我不敢苟同这位经济学家的言论,但他的话在某个方面具有合理的成分。最近李双江深陷坑爹门事件,那李天一可是典型的接受革命教育长大的孩子,电视里播过他看上去不过五六岁时录制的访谈节目,节目里主持人问他知不知道某某流行歌星时,他一概不知,可当问到江姐等英雄人物时他对答如流,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那对老夫少妻一定在为儿子的出色表现而自豪,估计他们压根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会有今天。一个李天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李天一”一旦成了一个特定的庞大群体,这个社会就真的成问题了。

教育需要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道德教育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事实上,道德教育是个涉及很多方面包括社会、家庭及政治的话题,任何人都无法谈得透彻,这里只谈学风,我们只有找到了致使学风日下的根源,才有可能知道能否改善学风。在任何大学,学生都分两类,用功的和不用功的,所不同者,不同的学校,这两类群体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例如北大清华的学生用功者的比例应该比其他学校高一些。决定学生是否用功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动力,学生如果有明确的目标,学习自然会用功,根本无需老师去叮嘱。其次是氛围,一个好的大学环境与学术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在一个社会里,大家都使用文明用语,你就不好意思口出脏话,好的学术氛围会形成良性循环,同样,糟糕的学术氛围会形成恶性循环。第三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水平,教师的学术水平高,有学术地位,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就会被他的课堂吸引,就会主动学习。第四个决定学风的因素是管理,完善的管理措施会有效地引导学生、制约学生,流于形式的管理模式形同虚设,于学风建设毫无帮助。第五个因素是社会影响,一个浮躁的社会是无法让学生安下心来学习的。还有第六个因素,那就是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大学的学风也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也许部分来自于地域文化的差别。我为什么觉得北大清华的学生中用功的人会多一些?因为他们学习的目标明确,学习有动力,当然,其他的因素也存在。

我认为,对学风产生影响的因素无外乎上述六种,如果这些因素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学风就不可能好转,这些因素对于地方高校学风的影响似乎尤为突出。广州是个特殊的城市,它最值得人赞赏的人文环境是它的包容性,广州人心态平和,无论贫富贵贱,都能以平淡之心待之,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境界。可如果这种心态用在学习与研究上就成了一种致命的缺陷了。广州的孩子很可爱,可也很令人无奈,无论你如何诱导,他们对待学习总是那么平平淡淡。我觉得广州的孩子对待学习缺少一点冲劲既有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有学校内部因素的影响。也许有人会反驳我,如果在一个很好的学校,遇到水平很高的老师,广州的孩子一样会用功。也许是这样吧,但在内地与广州类似的高校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为什么会与广州孩子差别那么大?就说一个现象,内地普通高校(包括广州以外的广东高校)的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考研的积极性很高,企图以此改变命运,在有些地方,考研辅导成了一种产业,你只要看看各种广告就知道了。有一个来自中国最牛学府的数学辅导老师现在应该成了千万级的富翁了吧?可这位老师如果想在广州打开考研辅导市场估计是徒劳的,至少对于出生广州的孩子不会有丝毫的吸引力。

地域文化对于教育的影响毕竟是局部的,其他因素对于教育的影响则是深远的。学习动机、师资队伍、大学文化或者大学氛围、社会环境是造就教育现状的根本,而所有这些因素毫无疑问无不受着制度的制约。好的体制可以造就高水平的师资,也可以造就辉煌的大学文化,还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改革的前提是体制改革先行。我们进行了众多的教育改革,能改变现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