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人才招聘:为什么有人热爱宋思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45:26

为什么有人热爱宋思明?

李思磐

  《蜗居》一播,贪官男主角宋思明,成为女观众们心目中完美男性的化身,网上类似这样的评价满坑满谷:“宋是在当今社会里很难找到的一个纯情男人……让我哭得一塌糊涂”;“《蜗居》里唯一的真男人只有宋思明”。更有甚者,宋思明庞大粉丝团的一员,如此甜蜜留言:“我昨晚做梦居然告诉宋说有人在查他……”已经很久没有一个电视男主角,让观众入戏如此之深。

  连剧组都看不懂了。宋思明的扮演者张嘉译,很纳闷这样一个自己并不认同、“需要反思”的人物,为何成为自己最叫好又叫座的角色。编剧六六终于忍不住跑到幕前,她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宋思明这样的男人……老奸巨猾是中年男人正常的发展过程。”对于让女观众们要死要活的宋与女主角的婚外情,六六说得更干脆:“他们是真爱。我每次听到这样的呼声,都忍不住内心冷笑。我恰恰觉得他们不是爱情……这明显是一种交换。”

  文化规则并不把所有生理性别为男的人,都定义为“男人”;男人终身都要面对的焦虑,就是“不是男人”。美国学者康奈尔提出,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都会有一种“支配型男性气质”被人们尊崇。大致说来,“支配型男性气质”定义了何谓“男人”———那是失去掌控力、无能、猥琐和“娘娘腔”的反面,是永远光荣、伟大、正确的性别特质;最重要的,是被时代定义的“成功”。因此,《蜗居》里自顾不暇、让老婆不断为房子烦恼的小职员苏淳、只知道傻乐的小贝,都被宋思明粉丝认为“不是男人”———虽然他们恐怕是普通男人中的大多数。

  而在中国的地产GDP时代,我们的“支配型男性气质”,是宋思明。曾有网文分析过“为什么我们会爱上宋思明?”作者列举的理由中,包括“他是出身贫寒,通过个人奋斗走上高位的成功男人。他聪明睿智,洞悉世事,他做事谨慎低调,深沉冷静,运筹帷幄……他呼风唤雨、手眼通天,无所不能……每次海藻遇到困难,宋思明都及时帮她化解,在海藻看来是天大的难题,在宋思明那却不费吹灰之力,他简直就是这个小女人的‘救世主’。他重感情,有担当,遇事从容淡定不逃避,无论对情人还是对妻儿都负责到底。”

  宋思明有幸生活在官员被仰视多于被挑剔的时代,在这里,权力运作不透明,而又能调动其庞大的社会资源。“谨慎低调”和“深沉冷静”确实是宋这一类官员的特性,是因为他出身卑微而生存于一个庞大而敏感的利益系统;他洞悉世事运筹帷幄,干的是贱价圈地、借壳上市骗贷款的“大事”;他的手眼通天和从容淡定,帮情人解决问题的干脆利落,所有能量,都来自他与地产商的钱权交易。甚至有促狭的网友统计,宋思明为海藻付出的,只有一个梦游娃娃是自己掏钱,至于给海藻的钱和公寓,全来自地产商的馈赠。而真正付出代价的,是海藻姐姐那样的蜗居百姓,蝼蚁般生活在地价飙升的城市,用卑微成就了宋的伟大。

  康奈尔认为,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层面,男性优先的原则是被很精细地制度化的,而这又跟在文化方面,支配型男性气质的建构相互交织;只有将某一种男性气质打造得深具魅力,这个集团的男性才能在社会中取得领导与支配的地位。简单地说,什么样的男人形象受追捧,并非取决于女人们的潮流选择,而是———这个时代奉行什么样的规则,在这规则中胜者通吃的男人就会被尊为极品。譬如大航海时代,帝国扩张过程中,征服者形象“很男人”,而被征服民族的男性“不男人”的记录,也时常见于当时的游记和小说。

  因此,一个“最男人”的形象之下,淘汰的其实不是“非男人”,而是被污名化的被剥夺者,如苏淳、小贝之类。在楼价飙升之前的年代,苏淳、小贝这样受过大学教育,有正当工作,勤勉踏实建设家庭的普通人,曾经被认为是前途无量的“白领”,值得尊重的男性;然而在这十年,他们中的不少人失去了做“男人”的资格,因为买不起像样的房子。地产GDP时代,宋思明们这样聪明光鲜有品位、并且无所不能的官员崛起,而纳税供养他们的社会中层,却被赶出社会发展的快车道,显得越来越无能———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肯定这样的一个人,不如说我们认同没有权力和金钱就没有幸福,我们崇拜男性的强大远甚于他的忠诚,我们渴望被豢养超过被尊重。最悲凉的是,我们不再相信这个社会有什么是非规则、公平正义,还是宋思明说得好:落袋为安。尽管大多数宋思明的粉丝们注定属于他背后规则系统的牺牲品,但这些早已被出卖的人,还在幻想着帮他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