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版权大战:风与水的感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37:35
核心提示:风与水的感悟水,无形无骨,随势而赋形;水,依盛水之物,可方可圆;水,依地形之变化,可上可下……其实,水,完全取决于地形与环境而流动。风,无形无骨,随形而赋势;风,依树枝的方向,可东可西;风,依地势的起伏,可旋可升……其实,风,就是气流,与水流相仿佛。水与风,可流可静,变化万千,无休无止。如果说人类是...
-
     水,无形无骨,随势而赋形;水,依盛水之物,可方可圆;水,依地形之变化,可上可下……其实,水,完全取决于地形与环境而流动。
    风,无形无骨,随形而赋势;风,依树枝的方向,可东可西;风,依地势的起伏,可旋可升……其实,风,就是气流,与水流相仿佛。
    水与风,可流可静,变化万千,无休无止。
    如果说人类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那么人类对风与水的领悟,可以说是人类智慧和灵秀之气的源泉,也是人类灿烂文明孕育的摇篮。中国古人把人类生存的环境用“风水”两字来概括,从风与水中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从而肯定自然,肯定自己。
   
    1、以水为鉴
    上古时代,没有青铜器,更没有玻璃,有的是打造过的石器,或磨得光滑的石器。身上当然也没有现代人那样华丽的衣冠,有的是遮羞的树枝树叶,或御冷的兽皮,因此,也用不着整理衣冠的镜子。
    当上古人俯水解渴时,又值风平浪静,就发现了水底漂浮着的蓝天白云,山石树林,还有蓬头垢面的人影。从此,水成了人类最原始的审视自己的镜子。
    水让人类认识了自己的模样,水成了人类思考体悟的源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先哲在流水中获得重大的启示和领悟。
    从此,“以水为鉴”成了人类审视自己、掌握自己的一种重要思维的起源,直至发展到“以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盛衰”的深刻反省。
   
    2、以风为悟
    风,对上古时代的人类来说,实在是太神秘的东西了。它无形无色,不知从何而来,又去了哪里,因此,中古人把风敬为神,尊为伯。
    春去冬来,一年又是一年,人类一直在用耳朵去聆听风之声,用眼睛去观察风之形,用身体去感受风之味,用心灵去体味风之韵。
    风是流动的大气,无休无止,人类把各自的所感所悟进行记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风之意象。从庄子《齐物论》的“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的自然之风,到宋玉《风赋》的“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的大王之雄风和“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的庶人之雌风,乃至刘邦《大风歌》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壮浩然之气势。古人对风的感悟,展示了极其精彩的风之意象,令人为之震撼。
    气流为风。从此,人类历史像绵绵不断的气流一样,渐渐地融入风的意象之中。人类的文明与精神在不断的流动中积淀,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之风,汇集了创造和推动历史的民族精神的主流。
   
    3、温柔的诱惑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因为水随势而赋形,它完全受地形与环境的摆布。然而,水的柔情并非真的如此柔弱,老子又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温柔作为诱饵,天下至柔之水转化为天下之强,可谓神奇。
    我们无法测算有多少顽石,随着细细的山泉和汩汩的小溪汇入江河大海;有多少山石冲刷到江河大海时,不是成了磨圆了的卵石和细碎的泥沙。温柔是水对大地的一种诱惑,用持之以恒的柔情融化坚硬的山石,这就是水无与伦比的魅力。
    “涓滴之水,可以穿石”,这是事实。那么,柔软的涓滴之水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一是只要专一地持之以恒地用以滴水之力,再坚硬的石头也会被滴穿,也就是“恒而有成”;二是你能够面对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但你却未必经的住那如水一般的温柔。
    温柔的声音渗透着岁月,无孔不入,销蚀着大地万物,温柔的诱惑是人类对水的千万个沉思之一。
   
    4、心灵的慰藉
    清代有个画家叫李放膺擅长画竹与梅,让他真正流传于世的,是他能画风。他将竹子画成弯腰鞠躬,竹叶飘然于欲飞,画面烟云迷蒙,在画角题上:狂风吹竹图。凝视画面,让人感受到狂风穿竹,竹啸凌厉的景象。风不仅被书写出来,而且被画了出来。
    风随处而来,随时而去。看不见它的形,分辨不出它的色。但人类却在静静的体悟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庄周的风,是潇洒自信的上古哲人之风;宋玉的风,是婉约有刺的文人之风;刘邦之风,是雄心浩然的英雄之风。
    美丽的蝴蝶随风而舞,在蝶舞香风之中,庄周梦蝶而惘然:是蝶?是风?是庄?是真?是幻?风带着庄周,带着蝴蝶飞扬在迷醉的春天里。春天一过,随风飘落的花儿,和着流水而去,孔子站在大河边,望着川流不息的河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风带着孔子“宇宙无限,人生有限”的沉思,驱走了炎炎的夏日。秋天来了,风融着落木,从空中倾泻而来。欧阳修在夜读中,闻风自西南而来,在奔腾激越的秋风中领悟: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风在欧阳修的《秋声赋》中,越加凄凄切切起来,雪便随风而起。于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境况便是大地的写照,此时仿佛万物成空。然而,宋朝的进士杨时和好友游酢,却在茫茫的风雪中,演绎了“程门立雪”的尊师之道。
    风在历史长河中四季轮回,无休止地刮着东西南北风,人类从变化万端的风声中,寻觅人性和宇宙的本质,寻觅心灵中的慰藉。
   
    5、风水合一
    风,渐渐的停了,树叶耷拉在枝头上,看上去没有一丝风,其实,风是不可能平静的,因为风永远在天地间流动,只不过是你没有觉察到而已,和人的感情一样;水,不停地流,一直流到海洋,以为没了边界,自由了,其实,水是永远不可能自由的,因为海也有边界,和人的行为一样。
    风和水融合,便产生了波。风静了,水平如镜映浮云;风轻了,吹皱一池春水;风急了,惊涛骇浪千尺高。风与水演绎着令人沉醉的旋律。
    人类点风描水,点化风与水的诱惑。风与水记述着人类文明成长的秘密,风与水和人类的心灵融通,人类智慧的光在风与水中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