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半生只为你:生鲜超市欲做“社区厨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1:25:49
“替补”渴望升“主力”—— 生鲜超市欲做“社区厨房”山西商报网 2010-11-05 11:05  来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菜篮子”问题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件大事,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早市、菜市场、菜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追求健康、环保、快捷的生活理念。
  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生鲜风”吹遍省城大街小巷,生鲜超市像雨后春笋一般在太原市涌现出来,在带给老百姓便利、充实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俨然摆出了一派与传统菜市场“分庭抗礼”的架势。但生鲜超市在太原起步晚、发展快,期间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与挑战,生鲜超市要想从蔬菜市场的“援军”成长为“主力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象】遍地开花
  曾几何时,喧嚣的早市、热闹的农贸市场、嘈杂的马路市场,是省城市民买菜最热衷的去处,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菜市场“脏、乱、差”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也长久得不到根本的解决。记者从太原市工商局了解到,截至2009年年底,太原市区共有集贸菜市场87个,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太原生鲜市场面临着一次“大洗牌”。
  近两年来,人们借鉴外省的成功经验,瞅准省城生鲜市场的巨大缺口,把在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大行其道的生鲜超市 “移植”到省城,据了解,截至目前,省城共有生鲜超市300余家,可谓是“遍地开花”。开基、语果、百乐、足斤足两、美特好SPAR等生鲜超市品牌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耳熟能详,它们的出现为省城市民购买生鲜蔬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极大地充实了老百姓的“菜篮子”。
  山西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的一位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建设生鲜超市是改革蔬菜流通体制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将太原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大都市的要求。”
  【生存】法则ABC
  与传统的大型仓储超市和小型便利店相比,生鲜超市规模介于二者之间,但经营的商品却大不相同,顾名思义,生鲜超市经营的当然是“生鲜”,其中又有蔬菜、水果、鲜肉、干货以及各种食品。据记者了解,太原市目前的生鲜超市大部分把自身的经营范围固定在食品的范围内,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生鲜超市兼卖日杂用品。在位于省城北大街上的足斤足两生鲜超市内,一位负责人这样说:“与大型仓储超市相比,我们的生鲜超市购物环境更加优雅,而对于社区便利店而言,生鲜超市所经营的商品又大不相同,我们的定位就是经销老百姓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这三者都有其不可取代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购物渠道。”
  在位于省城桃园路口上的一家美特好SPAR生鲜超市中记者发现,店内装修典雅温馨,蔬果、干鲜等各类食品被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明码标价,任人挑选,每处柜台都有专门的导购员,室内空气流通良好,温度适宜,让人如沐春风。一位前来买菜的中年男子说:“逛了一辈子菜市场,听惯了各种吆喝和讨价还价声,刚来这里买菜的时候还真有点儿不适应,但几次下来发现还是这里好,不说别的,地上没有污水和烂菜叶子,空中也没苍蝇,让人看着就心里舒坦。”
  随后记者采访了位于青年路上一家“开基生鲜便利”的工作人员,谈起生鲜超市的生存,这位负责人说:“生鲜超市相对于传统农贸市场来说,经营方式、管理水平、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比较先进,所经营的菜品都是精心挑选的'上佳之作’,卫生安全更加有保障。就拿我们店来说,任何农产品要想进入我们超市,都要经过严密而仔细的重重检测。另外,超市工作人员的卫生条件、店面的整洁程度、电子秤的精准性等方面,也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些因素都是生鲜超市与传统集贸市场相比的优势所在。”
  除了在店面上做足文章,生鲜超市也从来源上对食品进行把关,据美特好SPAR生鲜便利桃园店的一位经理介绍:“对于生鲜和干货副食的把关,关键还在于源头,通过推行蔬菜一级批发市场到配送中心到生鲜超市的经营模式,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就相应地减少了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从而使消费者的安全卫生得到保障。”
  据记者了解,省城的生鲜超市都有着自己固定的进货渠道,实行“从菜地到货架”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效地保证了食品质量安全。事实上,国内已经有很多经营生鲜的超市已经开始行动,投入巨资建立了自己的蔬菜基地,指导菜农种植自己需要的精品蔬菜,这种从基地直接采购的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对生鲜蔬菜的食品监管,还可以节省成本,提高利润。
  【境遇】叫板实力
  那么,既然生鲜超市有着诸如卫生安全、方便快捷等多方面的巨大优势,早就应该占据生鲜市场的“头把交椅”,可现实生活中,新型的生鲜超市并没有对传统的菜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菜市场、马路菜摊和菜店依然有其生存空间,两者相安无事,这其中又存在着什么奥妙呢?
  仔细观察省城生鲜超市的布局状况,便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规律:在一些新兴街道和高档社区周边,往往有着生鲜超市的分布,而在一些老旧城区和老年人聚居较多的地方,则很难寻觅生鲜便利店的“芳踪”,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对此,记者又继续进行了采访。
  在省城大南门某单位宿舍居住的周大爷对此深有感悟,他家附近早就开了一家“百乐生鲜便利”,而周大爷还是更加倾向于到开化寺的早市买菜,“那家生鲜超市我也去过一两次,好是好,东西实在,店面也干净利索,可就是价钱比早市上的菜要贵出不少,就冲这个,我更愿意到早市去买菜,还顺带能早起溜达溜达,锻炼身体。”
  家住省城北大街附近的阎奶奶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说:“在马路市场买菜,最担心的就是分量给不够,去年我家附近开了一家'足斤足两生鲜超市’,我去买了一次菜,觉得人家分量能给足,不糊弄咱老年人,可是去买了几次菜下来,发现家里的开销多出不少,于是我又回到菜市场去买菜了,只有偶尔超市搞特价的时候才进去一次。”
  对于这种菜价高昂的 “质问”,开基生鲜便利青年路店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道:“目前造成菜价较高的原因有五点,一是投入资金大,运营成本高。生鲜超市的购物环境优越,卫生质量也有保障,但房屋租金昂贵,条形码、扫描仪和信息系统等一次性投入大,人工成本和日常营运成本比较高;二是生鲜毛利润低,损耗高;三是物流配送成本高,配送车辆成本、配送过程费用,使生鲜超市在与农贸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生鲜超市的布局有很大的学问,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附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接受能力,菜价较高,所以高收入的人群接受起来就容易一些,而生鲜超市购物的便利也符合他们高速的生活节奏,这就是生鲜超市为何在布局上向高档社区靠拢的原因。
  【未来】社区厨房
  生鲜超市近两年在省城 “遍地开花”,起初,它在农贸市场与大型超市的夹缝之中求得生存,期间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生鲜超市目前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它究竟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省城市民的 “社区厨房”?还需要其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于市场脉搏的准确“把脉”。
  省城市民对于生鲜超市的发展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家住桃园四巷的严先生这样说:“价格高、品种少以及对于新鲜度的怀疑让我'舍近求远’,骑自行车五分钟,到马路菜场去买菜,还是我目前的选择。”严先生介绍,居住在他家院子里的居民,很少有把生鲜超市作为固定买菜点的,“只有在赶时间,非常急的时候才去,只能作为拾遗补缺的一个地方。他觉得生鲜超市能降低商品的价格,才能吸引使更多人前去购买。”
  面对这种情况,省城的大部分生鲜超市已经行动起来。在生鲜超市密度较大的省城青年路一带,记者发现类似“开基”、“语果”、“果艺园”等生鲜便利店都在门口挂出招牌,推出特价菜、特价水果。“我们每天都会推出一两款特价菜,价格与菜市场持平甚至更低,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大经营范围。”
  除了菜价较贵、门槛较高的问题,省城生鲜超市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记者发现许多生鲜超市出现了扎堆开店、面对面经营的状况,这就导致几家超市争抢顾客、压价经销,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这是我们同行都不想看到的后果,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我们会严密考察市场,制定科学的布局计划,与周围的生鲜超市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美特好SPAR生鲜便利店在太原的负责人说。
  在这个问题上,山西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生鲜超市也是如此,而在将太原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大都市的要求之下,生鲜超市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必将被赋予更加重大的责任。但就目前来看,生鲜超市经营过于单一化,未能充分发挥超市的规模优势,对经营主体来讲,还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否则,生鲜超市仅仅只能是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一种'补充’,并不能担当起'主力军’的地位。”商报记者 梁丹见习记者 殷雪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