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制备原料:吕祖《百字碑》注解汇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10:28

非非人整理

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附:吕仙翁百字碑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酒不何曾饮,色欲己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不在人壳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评:正气浩然,则身体得力。忘言止灭,截断有为,逆常情(常人惯于为)而能不为。动静之间,平衡把握,可知相对诸法之机关。既持朴素觉性,又能应物恰好,此巧妙无漏慧也。常不迷于外,则精华澄清于心灵。一念净意配命根,色空一如做新人。阴阳相对,反复磨练,精益求精,一点灵光耀大千。妙手在握如意珠,世出世间任遨游。喧嚣尘寰叹寂寞,于无声处听惊雷。纯阳百字碑,婆心何悲切。

注吕祖《百字碑》

养炁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炁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化也。一身上下,乾坤大卦,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炁,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贷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惩忿,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目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目炼炁。炼炁则龙吟,元炁存守;意不动,名目炼神,炼神则二炁交,三元混,元炁自回矣。三元者,精、炁、神也;二炁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屯先天之炁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炁自回,将见二宠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杰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炁絪缦,结成丹质,而龙穴中水火棚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炁、炁留形,不必杂术白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炁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驰,炁不外泄,神归炁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澜心五以神助之,则其笨如火遍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一团和炁,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姤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炁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日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炁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炁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曰: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炁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炁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决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百字碑》注解

明·张三丰

养炁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炁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炁,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贯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微忿则火降;真寡欲则火升。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炁,炼炁则龙吟,元炁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炁交。三元混,元炁自回矣。三元者精炁神也,二炁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中先天之炁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阳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炁自回。将见二炁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炁,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炁氤氲。结成丹质,而炁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炁,炁留形,不必杂本自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炁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

工夫到此,神不外驰,炁不外泄.神归炁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甘之笃,身静于香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则其炁如火,逼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送,默默举:一团和炁,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炁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淤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炁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炁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炁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曰:流珠浓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工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炁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过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炁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诀。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迫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吕祖抱度人洪愿而传此《百字碑》,张祖抱度人大愿而注此《百字碑》,张祖之心,卽吕祖之心也。故曰:纯阳、三丰,乃神仙中耳目。酉月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炁。可惜流年,忧愁风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纯阳吕公百字碑测疏

陆西星注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夫学道修真之子,进步入门,先须理会性命二字。性有性源,命有命蒂;性源要清净,命蒂要坚固。命蒂固则元气充,气充而精自盈矣;性源清则元神定,神定而气自灵矣。何谓命蒂?真息是也。何谓性源?心地是也。我师教人有法,开口便说养气降心,而养气降心自有真诀,故曰“养气忘言守”。“忘言守”,养气之真诀也。五字之中,“忘”字、“守”字要有下落。盖忘言者,非缄闭其口而使之不言也。涵固精神,沉潜内守,情境两忘,无心于言,而言自不出也。若存心缄默,固闭深藏,反成心病。守之云者,守此气也。守之者谁?神守之也。守于何处?《道德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者,神气归复之处,人之大中极也。《参同契》云:“闭塞其兑,筑固灵株。”闭兑者,即忘言之义;灵株者,即神气之根。盖能常守于此,则心息相依,子母相见,神气混融,打成一片,绵绵迤迤,久之而成大定。少焉静极生动,真火熏蒸,金精吐华,冲关透顶,灌注上下。气得其养,其妙用有如此者。《道德经》云: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要知人身中之气,即天地之冲气也尔,其升降阖辟,常与天地之气相为流通。医书谓此气周流人身,随呼吸以往来,昼夜八百一十丈,一呼一吸为一息,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而息息各归于其根。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以踵者,心息相依,归乎其根也。古仙有云:“昔日逢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忘言守中,非凝神入气穴而何?此之谓归根,此之谓复命,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端在于此。夫养气之诀,既已直露于前,故此下复说降心之诀。盖降心者,降伏妄心,非真心也。夫人之一心,本来无二,但以迷觉而分真妄。《金刚经》云:“云何降伏其心?”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既有欲矣,则情随境转,真以妄迷,纷然而起欲作之心。故《道德经》云:“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今夫众人皆欲为,而我独镇之以不为,则妄念息而此心将自降矣。妄本无体,皆因真心迷惑而然,今而不为,则必有以真见夫一切有为之法,皆如梦幻泡影,虚妄不常,是以忘机绝虑,将此希求贪着之心,裂教粉碎。是谓以真销妄,妄尽真存,正觉现前,方名见性。如此则言不期忘而自忘,守不期固而自固。是知了命之宗,关于性地。我师十字之中,千古内炼之丹诀,无出于此。直至采药行火,抱元守一,彻始彻终,无过此诀。妙哉!妙哉!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上言养气降心,静守内炼,乃无为之道,复恐世人不知此外复有有作之基,乃高真上仙以术延命之事,故吃紧提出“动静”二字,要人知宗认祖。盖金丹之道,无为为体,有为为用,动中采,静中炼,二者不可偏废。故知动而不知静,则基址不立,而无积精累气之功;知静而不知动,则天机不合,而失临炉采药之旨。要之,动其宗也,静其祖也。祖者性祖,静则得之;宗者命宗,非动不立也。知性祖,故修定于离宫;知命宗,故求玄于水府。如是双修,方为究竟。然方其无事之时,忘言默守,屏事息机,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泰然大定,斯已矣,更俟寻谁?何以学道之人,寻铅觅地,结侣求财,种种外求,席不暇暖?此中正好参详,方见良工心苦。我师说到此地,已将肝胆照人,分明指出修行门径,奈何世人不能领悟,直将容易读过,良可惜哉!

真常要应物,应物要不迷。

何谓真常?性祖是也。何以明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会有变灭,而不能久。故佛经云:万法无性,惟此一真法界方为实相。故曰真常。然所谓真常者,非与物即,非与物离,要在能静能应,常应常静,而常不迷。能不迷则应物无迹,而真性见矣。是谓炼己纯熟,而有为之道始可行也。二“要”字,上不要断灭,下不要着相,皆吃紧醒人之辞。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对境忘情,方云大定,故曰不迷性自住,性住则己汞住矣。己汞既住,方可求铅,故曰性住气自回。回者,来归之义。《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曰归曰还,回之义备矣。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气自外回,丹从中结。壶中者,大丹凝结之处也。坎离者,阴阳互藏之卦象,铅汞、水火之异名。丹法以乌兔为药材,必须取坎填离,以铅投汞,二者匀平配合,混入中宫,然后龙吟虎啸,而产玄珠于正位。其言自住、自回、自结者,要皆自然之妙用,所谓有为中之无为,一有安排布置,则涉于邪伪之私,而去道远矣。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此十字者,妙不可言。盖阴阳反复,乃作丹之大旨;普化雷声,乃作丹之秘诀。所谓天机閟密,正在于此。夫神仙丹法,皆以阴阳反复而成。故以药材而言,则阴中用阳,阳中用阴,此阴阳之反复一也;以交媾而言,则女居日位,男配蟾宫,此阴阳之反复二也;以合丹而言,则举水以灭火,以金而伐木,此阴阳之反复三也。如此颠倒异常,大类可见。至其天机玄妙,则在“普化”句中。邵子之诗有云:“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识得无中含有意,许君亲见伏羲来。”盖地中有雷,于卦为复,一阳来复,所谓爻动之时,身中冬至,正好寻铅,得诀修之,则大地山河皆成七宝,故云“普化”。言“一声”者,重始炁也,此中别有单符单诀,贵在师传,学人更当洁己虚心,以期际遇可也。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此十字,言气回之征验。盖先天之炁,生于爻动之期,此时运剑追来,度鹊桥、贯尾闾,循督脉而上通于泥丸,但觉油然滃然,如白云之朝于顶上者。顷之化为玉浆,味如甘露,洒于须弥,降于重楼,入于中宫,所谓气回丹结,其象如此。须弥,山名,佛语须弥,此云妙高,即顶上之义。《紫庭经》云:“采之服之未片饷,一道白脉冲泥丸;化为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意盖本此。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气化为水,甘美莫加,故玉液琼浆,随宜立号。《悟真篇》云:“长男乍饮西方酒”,此长生酒也;“雪山一味好醍醐”,此长生酒也;“壶内旋斟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此长生酒也。是皆己所独得,无人与共,故曰自饮。逍遥,快乐自得之义。夫此酒既不能与人共,此乐又能与人知耶?

静听无弦曲,潜通造化机。

《太上日用经》云:“无弦之曲,不言而自声,不鼓而自鸣。”盖丹在身中,太和充溢,是以目有神光,耳有灵响,口有甘津,鼻有异香,理所必至,无足异者。吾师意在简文,聊举其一,即其余可推也。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吾师百字灵文,乃千圣登真之梯筏,学人谁不知诵?求其融会贯通,以得夫立言之意者,盖亦尠矣。星谫劣不文,蒙师提挈有年,金丹大道,尝窃与闻。考之此篇,若合符节,乃敢僭为测疏,作济度之津梁,开时人之眼目。极知狂诞,无所逃罪,然使好道之伦,玩索而有得焉,庶几不负吾师之教乎。

时隆庆辛未五月十有一日

百字碑注

清·刘一明

纯阳吕祖,乃道门中第一慈悲圣贤也,自唐至今,千年有余,或隐或显,隐显不测,警愚化贤,诗词歌赋流传於世者,不可枚举;其专言修真次序、药物火候,无一不备者,莫若《敲爻歌》、《百字碑》。而其言简理明,易足开人茅塞者,又莫若《百字碑》;其字仅一百,其句仅二十,丹法有为无为,了命了性,始终全谈,谓之上天梯,真天梯也。然为天梯,而世之修真者,不以为天梯者,每多求奇好异,以其此文无奇无异而弃之;殊不知金丹之道,真常之道,不奇之中而有最奇者存,不异之中而有大异者在,时人未之深思耳;如此文始言者,不过养炁降心住性耳,有何奇异乎?其行持之效,能结丹,能服丹,能逍遥,能通造化,岂不最奇大异乎?咦!不奇而奇,不异而异,学者能於祖师法言,极深研几,循序渐进,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予读是文,多有受益,因叹有此天梯而人不识,大负祖师度世之苦心,爰是於每句之下,注解数语,以阐其微,愿结知音,同上天梯,以报祖师之恩可也。

时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三月三日素朴散人自序於自在窝中

养炁忘言守,

性命之道,始终修养先天虚无真一之炁而已,别无他物。采药采者是此;炼药炼者是此;还丹还者是此;脱丹脱者是此;服丹服者是此;结胎结者是此;脱胎脱者是此;以术延命,延者是此;以道全形,全者是此;始而有为,有为者是此;终而无为,无为者是此;长生长者是此;无生无者是此。古经云:知得一,万事毕。此语可了千经万卷矣。但此炁,非色非空,无形无象,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不可形容。强而图之,O这个而已;强而名之,儒曰太极,道曰金丹,释曰圆觉;本无可言,有何可守?如其可言可守,则非先天虚无之炁,乃是后天呼吸之炁。先天之炁,历万劫而不坏;后天之炁,随幻身而有无。世间未得真传之流,不知先天之炁为何物,误认后天有形之炁,或言在炁海,或言在丹田,或言在黄庭,或言在任督二脉,或言在两肾中间,或闭口调呼吸以匀炁,或闭息定胎息以藏炁,或搬运后升前降於黄庭以聚炁,或守或运,等等不一,皆欲妄想结丹。试问将此有形之炁,终久凝结於何处?凝结作甚模样?其必凝结成炁块乎?每见世之守上者,多得脑漏;守下者,多得底漏;守中者,多得膨胀;守明堂者失明,守顽心者得癫症,欲求长生,反而促死,哀哉!殊不知先天虚无之炁,包罗天地,生育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仅可知,不可言,仅可养,不可守,无言无守,言守两忘,不养而养,入於养炁之三昧矣。夫大道活活泼泼,不落於有无边界;落於有则着相,落於无则着空,着相着空皆非天地造化流行之道,亦非圣贤真空妙有之道。曰养炁,则必有所养者在,不着於空也;曰忘言守,则必无方所、无定位,不着於相也。不着空,不着相,则必有不空不相之养者在,不空不相之养,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养炁之道在是矣。

降心为不为。

上言养炁无言无守,似乎一无所为矣,夫人有生以后,先天之炁充足,阳极必阴,於此而能保全先天之炁不失者,其惟上德之圣人乎?其次中下之人,一交后天,先天之炁潜藏,后天之炁用事,阳渐消,阴渐长,历劫根尘俱发,一身炁质俱动,识神张狂,客邪作乱,当此之时,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虽欲养炁,无处可养,而亦不得其养,祖师黄鹤赋云: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是其纯乾之未破;下德者以术延其命,乃配坎离而方成。以道全形者,无为之事;以术延命者,有为之事。上德之人,先天之炁未失,纯阳之体,守中抱一,即可全其本来之真形;中下之人,先天之炁已伤,阳为阴陷,必须窃阴阳,夺造化,先固命基,从有为而入无为,方能成真。又古仙云:还丹最易,炼己最难。又沁园春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炼己之功,莫先於降心,但降心须要识得心,心有人心、道心之分,有真心、假心之别。道心者,本来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心,为真心;人心者,后起有识有知、七情六欲之心,为假心。真心益人性命,假心伤人性命。降心者,降其人心之假也。然降人心,非是守心空心,亦非是强制定心,须要顺其自然。悟真云:顺其所欲,渐次导之。只此二语,便是降心妙诀。故曰降心为不为。曰为者,心必降也;曰不为者,不强降也。降而不降,不降而降,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矣。盖人之顽心,积习成性,如火炼成顽铁一块,至坚至固,牢不可破。若束之太急,是以心制心,心愈多而块愈坚,反起心病,阴符经云:火生於木,祸发必克者是也。故降心必用渐修之功,方能济事,渐修之功,无伤於彼,有益於我,为而不为矣。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先天真一之炁,为生天生地生人之祖炁,无理不具,无时不在,所谓性命之宗祖,存此者圣,昧此者凡,但此炁落於后天,隐而不现,即或一现,人为名利所牵,私欲所扰,当面错过,旋有而旋失。欲寻此炁,先要认得道心。盖先天之炁,藏於道心也。道心为体,先天之炁为用,同出异名,道心即修道之宗祖。夫道心者,主人也;人心者,奴仆也。认得道心为宗祖,以主人而使奴仆,奴仆听命於主人,不降而自降,一动一静,皆是道心运用,即人心亦化为道心,内无妄念,外无妄事,内外安静,客炁难入,处於无事之境矣。能至无事,空空洞洞,只有道心,别无他物,此外更寻谁耶?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既知宗祖,处於无事,则真者可以能常矣。真者能常,一切外假不得而伤,但真常之道,不是避世离俗,亦非静坐止念,须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从大造炉中煅炼出来,方为真,方是常,若知真而不知行真,虽能无事,如同木雕泥塑之物,外虽无事,而内难免有事,所谓禅机本静,静生妖也。此乃闭门捉贼,假者不能去,而真者必受伤,何能真常乎?故曰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曰真常应物者,以真应假也;曰应物不迷者,借假修真也。盖真藏於假之中,假不在真之外,无假不能成真,无真不能化假,只在常应常静,於杀机中盗生机,於波浪里稳舵槁耳。果能不迷,即是真常,果能真常,虽终日应物,未曾应物,处於无事之境,而不为万物所移,何碍於应乎?

不迷性自住,

应物不迷,则道心之真常存矣。道心之真常存,则人心之假不生;人心之假不生,则炁质之性不发;炁质之性不发,则天赋之性明明朗朗,如水晶塔子一般,无染无着,不动不摇,而自住矣。总之,性住之效,全在应物不迷功夫,迷则人心用事,真性昧而假性发;不迷则道心用事,假性化而真性现;住性之道,不迷尽之矣。祖师黄鹤赋云: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旨哉言乎!

性住炁自回。

性者,理也,在天为理,赋之於人为性,故名其性曰天性;炁者,命也,在天为炁,受之於人为命,故名其命曰天命。人生之初,理不离炁,炁不离理,命不离性,性不离命,理炁一家,性命一事,因交后天,理炁不连,性命各别矣。若能性住,不为客炁所移,而正炁自回,无命者而仍有命,性命仍是一事,理炁原不相背,所谓尽性至命者是也。大抵炁回之要,总在性住,果能性住,则炁自然而回,无容强作也。

炁回丹自结,

丹者,圆明之物,系阴阳二炁交合而成。当性住之时,万虑俱息,是谓真静真虚,静极则动,虚极生白,先天之炁自虚无中来,片刻之间,凝而成丹,所谓一时辰内管丹成也。大抵还丹之要,在乎炁回;炁回之要,在乎性住;性住之要,在乎不迷;不迷之要,在乎降心;降心之要,在乎知宗祖;知得宗祖,降心应物,不为物迷,性自住,炁自回,丹自结。三“自”字在应物不迷处来。应物不迷,即是炼己之功;所谓炼己纯熟,还丹自结也。了道歌云: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性定自然丹信至,心静然后药苗生。特以还丹最易,炼己最难。若炼己不炼到无己时,则性不定,心不静,丹何能还乎?然炼己若不知宗祖,其功莫施。三丰翁云:筑基时须用槖籥,炼己时还要真铅。真铅即宗祖。若不遇真师诀破真铅一味大药,谁敢下手?

壶中配坎离。

炁回丹结,真种到手,仅还得娘生本来面目,谓之还丹,又谓之小还丹。此丹犹未经真水火煅炼,尚是生丹,未成熟丹,不堪吞服济命,必须将此丹煅成一个至阳之物,方能延得年,益得寿。坎外阴而内阳,其中之阳为真,为中正之阳,非幻身肾中之浊精,乃先天真一之神水;离外阳而内阴,其中之阴为真,为中正之阴,非幻身心中之血液,乃先天虚灵之真火。此水此火,乃虚空天然之水火,非一切有形有象之水火。用此水火,烹煎灵药,十二时中,不使间断,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入药镜云:水怕乾,火怕寒者是也。曰壶中配者,天然水火,不假外求,神明默运,药物老嫩,火候进退,随时加减,消息於宥密之中,不使有一毫渗漏也。

阴阳生返覆,普化一声雷。

水火烹炼之功,即朝屯暮蒙之功。朝屯者,进阳火也;暮蒙者,运阴符也。时阳则进阳,时阴则运阴。阴而阳,阳而阴,阴阳搏聚,自生反覆。返覆者,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返之覆之,阴阳混化,先天灵苗,由嫩而坚,自生而熟,自渐而顿,忽的造化炉中,迸出一粒至阳之丹,如空中乍雷一声,惊醒梦里人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当阳丹出鼎,吞而服之,点一己之阴汞,如猫捕鼠。白云朝顶上者,冲和清炁上升,五炁朝元也;甘露洒须弥者,华池神水下降,万病回春也。须弥山在天地之正中,即人中有一宝之象。中之一宝,即是圣胎,又名黄芽,祖师示张珍奴词云:地雷震动山头雨,要洗濯黄芽出土。正是此义。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当圣胎凝结,神水流通,浇灌丹田,自然无质生质,无形生形,而一切勉强之功无所用矣。故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也。曰自饮、曰谁得知者,盖以长生逍遥之事,乃窃阴阳,夺造化,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之事,虽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人能知之乎?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庄子云: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长生者,有为了命之道;无生者,无为了性之道。了性之道,即九年面壁之功,面壁之功,即十月温养之功。九年之说,非实有九年之期,九为纯阳之数,即金液九还,阴尽阳纯之义。所谓一毫阴炁不尽不仙也。十月之说,圣胎成就,脱化之期,如妇怀孕,十月婴儿出胞,亦法象也。十月温养之功,防危虑险,万有皆空,不使有一毫客炁入於胎元之中,如壁列万仞,一无所见也。十月温养,九年面壁,二者是一义,非是两件,皆古人取其义而象之耳,惟其温养面壁,故曰坐听无弦曲。坐非身坐,乃心清意静,不动不摇之坐。有弦曲则有声有音,无弦曲则无声无音矣。无声无音,一空而已。既云无声无音,听个甚的?曰听,则是空而又不空,不空而又空,非顽空,乃真空也。曰坐听者,离却见之一边,绝不着於色矣。曰听无弦曲,听而不听,已是离却听之一边,又不着于声矣。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如来者,如有所来,而实无来,此真空本来面目,即超脱圣胎之大法门,成全法身之真口诀。要之,无为之功,总在坐之一字,坐则止於其所,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於空。空无所空,无无亦无,无无既无,名为照了。打破虚空,独露全身。不生不灭,方为了当。有生者,所以脱幻身而固命基,还丹之道,从无而造於有也;无生者,所以脱法身而了性宗,大丹之道,从有而化於无也。有生无生,即造化之机。知此道者,始而从无造有以长生,终而从有归无以无生,有无不立,性命双修,明通天地造化之机,而与天地为一矣。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炁忘言守一句,统言修道之全体大用也。降心为不为一句,言炼己筑基也。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二句,言炼己筑基,须要识得心也。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二句,言炼己之实功也。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结三句,言炼己功勤,还丹自结也。壶中配坎离一句,言丹还后,内炉之功也。阴阳生返覆一句,言阴阳变化,由嫩而坚也。普化一声雷一句,言脱丹法象也。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二句,言服丹后之法象也。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二句,言服丹结胎之法象也。坐听无弦曲一句,言十月温养之功也。明通造化机一句,是总结了性了命大义也。以前十八句,还丹大丹,始终次序,火候工程,悉皆吐露。至简至易,约而不繁,依法行持,自卑登高,由近达远,端的为修道者上天梯也。曰二十句者,并结尾二句言之耳。

风来疏竹,风去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百字碑注释

民国·魏尧注释

思隐子按:本文根据西蜀后觉道人魏尧《一贯天机直讲》录入。

注释者考略:师承西派汪东亭,曾数度在北京传教,讲学,著有《一贯天机直讲》,《大道真传》等等。

养炁忘言守,

注释:养气为一事,而须忘言,忘守。忘言者,塞兑也;忘守者,不守之守也:是应知而不守。若“守”字看重,真去守窍、守气,即不合矣,故曰“忘守”。言,守俱忘,方能养气也。忘言不动,忘守清净,亦即“勿忘勿助”之意。气与神相因而至,所以不说须以神守,盖归窍即守也,不必别有所守。神居之地有三:天谷,应谷,灵谷是也。天谷即泥丸;应谷即绛宫,有感即应是为应谷;灵谷即谷道也,亦即阴跷一窍是也。归于天谷,寂然不动;归于应谷,可以外驰;归于灵谷,即事潜藏矣。元神返天谷,识神归灵谷,即潜藏而归于无矣。应谷者,内外相应,与气相合之地也,是为绛宫。修道者应在绛宫下手也。

降心为不为。

注释:“降心”者,“降服其心”之谓也。泯去识神,是为降服其心。“为而不为者”,以无为为有为,于有意无意间为而不为,以降服其心。盖若为即着有,不为即落空。为而不为,即是一意不散,一念不起,亦即“绵绵若存”,“勿忘勿住”之意也,降心到此,因而生动静工夫矣。

动静知宗祖,

注释:“祖”者,乾元祖炁,在人为性;“宗”者,坤元元气,在人为命。祖为元神,宗即元气,两者同出异名,分而为铅汞,但汞实在气中也。祖为先天太极之理气也,宗则父母精神凝合而生出之一气也。后天身上之宗祖,祖是元神,宗为有情识之命根,亦即外来之气也。宗祖全在动静上分,动知宗而静知祖,知即“活子”,“活午”时也。身心两静,元神出现,即性也,祖也;静极生动,空中真阳收归身上即命也,宗也。动极而静,静极又生动,循环转辗,周而复始。静为神,动为气,神气相合,方知动静。静极而动,一阳来复,元气到身,即须进阳火;动极而静,一阴来媾,凉液下降,即须退阴符。而知动知静,即是知宗知祖;有此二者,方成人道,而可进修仙道。其进修途程,即在“知”字之中。盖此中有息息归根,心息相依之理在内也。

无事更寻谁。

注释:仅仅以上三句而修道之要,已发挥无余蕴矣。照此行功,即可转凡为圣,无事它求也。若以为不足,而更寻它道,即是“外道”矣。以不守之守养气,以不为之为养心。动者气也。静者神也,养气养心,方知动静有宗有祖。备言火候,大道简易,本无它事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注释:此道为“真常”之道,能养心养气,即得“真常”,而保其元神,元气矣。然一面仍须应物,能扩然大公,物来顺应,事事物物,顺其理而应之,即是“应物不迷”也。物中有六根,六尘。内而六根,外而六尘。根尘相接之时,应即物付物,而不为所炫惑。譬如见财物,女色等等,能处之有道,而不为所诱惑。是即能保住元神。元气而不失,即是真常之道也。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注释:不迷于物,性能自住。性住天谷,原为天谷元神,自能“明心见性”矣。元神既住而真息即回。“回”字两口,即“口对口”,“窍对窍”之意也。性命二者,本不可分。学者能炼性坚固,元神为其主宰而得自然神觉,则命功亦随性功而进步。凡息为真息,而玄关成象矣。盖元神与真息相依,神定气住,即息息归根。《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蹱,其息深深,若存若亡。”此即性住气回之情状也。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注释:性住气回,则一神一气,自结丹而成丹。盖元神,元气,真性,真息,相依相抱。神驰外,气亦驰外:性归根,气自归根。故曰“尽性以至于命”。佛书专说性理而不至于命,及以性功既到,命功自随,为自然之结果,而可必得者也。上两句及本句之三“自”字,即透此中消息之语,学者可以知所用力矣。“壶中”即状若蓬壶之一窍,亦即丹鼎之意。水火既济,坎离相配,此结丹之现象也,既已性住气回,自然于丹鼎中结丹矣。坎,月也;离,日也,日月相配而成“丹”字也。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注释:配合坎离,即是取坎填离;取坎中之一阳,返之于离,而复其乾健之体;降离中之一阴,还之于坎,以复其纯坤之象,此即阴阳反复之事也。修道作用,全在反复阴阳。人生自破体以后,阴日盛阳日衰,阳尽则死,此即顺行行之,有生有死也。修道者反之,自还虚,筑基,炼己已至小周天,大周天,其作用全在采取空中之真阳,返还于吾身,以炼化吾身之浊阴,所谓“逆而修之,成仙成佛”是也。故“反覆阴阳”一语,已将作丹之全体大用,包括无疑矣。然欲行此道,其下手应候“地雷复”之时。《易-复卦》之辞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当天心发现,活子时到,应聚火载金,驾动河车,以行周天,由小周天至大周天,其道同也,必候“一阳来复”,子时到来,方可下手,做返还炼化之功。吕祖曰:“地雷震动山头雨,袋洗濯黄芽出土。”此时阳火阴符,周流上下,无中生有,由由返无,升降进退,而阴尽阳纯,化作一气之阳气,此即黄芽出土时也。学者得诀修之,则虽草野愚氓,亦可超凡入圣,脱胎而仙也。《易》曰:“帝出乎《震》”,震木为东三之祖性,“先天而天弗违”,故曰:“普化一声雷”也。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虚弥。

注释:“白云朝顶上”者,大药成熟,一阳来复,阳气缘督上升,到于乾顶。此即《悟真篇》所谓“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也;“甘露洒虚弥”者,阳气到顶,一阴来媾,化为凉液,由顶下降,如一滴甘露,经重楼而归黄庭。此为服食而得丹,大周天之事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注释:甘露入口,香味异常,服食得丹,而能长生久视,故曰“长生酒”也。《悟真篇》曰“长男咋饮西方酒”,《无根树》曰“醍醐酒,返魂浆,起死回生是药王”,即此是也。此为自酿自饮之长生酒,非能与与他人共之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甘露服下,遍体清凉,心中快乐,无可比拟,儒家魏“真乐”,顏子之“不改”者是也。此乐只我自知,亦唯我本性虚明与太虚同体,逍遥自在,实有非语言可以形容者也。

静听无弦曲,潜通造化机。

注释:此二句总结言之,最初下手,自还虚始吹无孔之笛,听无弦之曲,而“性自住”,“气自回”,“丹自结”。三“自”字,便是“潜通”,末后还虚之一着,又以我之虚空,通天地之虚空,久久行持,自然粉碎虚空,人但见我无为,而不知我已参赞天地之化育,故曰,“潜通造化机”也。

都来二十句,端得上天梯。

注释:此章仅仅二十句而已,依次说尽修道之功夫矣。照此下功,则上天有梯,可循序而至矣。

唐朝纯阳帝君全真教开山祖师吕祖着《百字碑》

妙光道人注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修炼者;首重于“养气”的功夫.如何养?只有“忘言”时,口不散气,方能聚气而守气。守气;方能蓄精炼气!下一步的功夫;就是“降心”与“为不为”的实证。如何“降心”?金刚经云:菩萨应如是降伏其心!---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一切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如何“为不为”?“不为”;即是“不住”。菩萨应不住相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为不为”;乃六祖慧能云:“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乃“飞四相,去三心”的清静大功夫啊!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降心为不为”的清静心方能显“如来性”的妙用!宗祖“如来”的妙用;一动与一静,体内变化,深不可识...此时;“如来”本清静。当下悟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本来面目!人人皆有佛性;你还要找谁呢?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如来的真常;是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祂”是真我的宗祖!非色非空?祂亦须应物“非空”,应物要不迷“非色”啊!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应万物能不迷时;“佛性”常住而显妙用,此妙用---佛曰:“法轮常转”、道曰:“紫车运转”、儒曰:“元亨利贞”性住则“卍”自转;体内的先天之气,自动打通任督脉,行“河车运转”之功,则通三关九窍矣!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气回”;运转全身,腹内温暖,丹结仙胎.肚内真气发动,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抽坎“水”填离“火”。使后天息改为先天息,谓之“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体内的阴阳之气,一上一下,九转返复,炼退识神。浊精、游魂、鬼魄、妄意...突然间;一道金光射入玄关,呼吸顿断,若恍若惚....一声雷响,玄关并出,法身自现.此乃“身外有身”啊!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婴儿法身出现,站在头顶上,足踏白云;法身具足,千变万化,遍洒甘露于须弥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此时;仙胎产婴儿,已是不生不灭金刚不坏之身!故谓:“自饮长生酒”

婴儿法身,来去自如,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往来仙岛,逍遥自在,又有谁知呢?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再经过面壁九年的功夫,人在闭关房禅坐,法身已在天外之天...听到的是无弦曲的“天乐”啊!真人成道;已经具备了“五明六通”,宇宙造化的玄机,亦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全部只有100字的二十句,句句都能融会贯通,再加以修炼印证的话.你们也会好端端的上天梯成仙成佛啊!

吕洞宾《百字碑》

汪洋

苏州虎丘山上,过去有一专讲炁功的石刻碑文——唐·吕洞宾《百字碑》。文字简炼,说理明了,深为炁功爱好者欢迎,常争相背诵、按碑练习。现介绍如下:

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练习炁功养生的方法,在于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忘记一切。入静时,要眼观鼻、脐,心息相依,这样便可降伏思想上的一切杂念。待真炁发动之后,就会知道全身炁脉会聚之处(祖宗);养炁达到神归炁穴,日久功深,自然就有体会。应事接物,要光明正大,空寂虚无,不要有所迷恋,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清静。要保持性情经常平静,切忌过度喜怒哀乐,否则感情激动,就难以入静;只有入静才能神归炁穴,元炁自回。元炁回到炁穴丹田以后,随之有一团热炁自背脊上升,此时水火相交,则炁脉循环不已。当上升到泥丸时,如雷之震,似甘露从天空白云中洒下,无休无息。当练功到这一功夫时,上下畅通,周流不息,在此之时,津液源源而来,周身舒适轻松,性情舒畅,似听仙乐钟鼓之音;心田开朗,练功的奥妙也就豁然明白了。这二十句是练功要诀,若能认真按此锻炼,就能达到健康长寿。

摘自(《气功》第三卷1982年第2期Ρ96)

《百字碑》直解

韩秋生

《百字碑》相传为唐代道人吕洞宾所著。全文为五言诗的体裁,计二十句。共一百字。把修炼尽性至命工夫的炁功,从筑基、炼己到金液大还丹,自始至终的全部火候过程,尽述无遗。但全篇文辞简略,义理深奥,难窥门径。《炁功》杂志三卷二期曾作介绍,但未作详细注释。今试以现代语言直解之,以助练功有志深求者。

养炁忘言守,

炁功的修炼目的,是要蓄养先天虚无真一之炁。此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形、无象、无声、无臭。因此,在练炁功时不要着意在锻炼有形有象的后天之炁,或调息以匀炁,或闭息以藏炁,或升降搬运以聚炁,或守窍以凝炁等等,甚或想将此后天之炁炼结成丹。这不是练炁功的真谛。因而,练功养炁,必须忘言忘守。练功家曰:忘言炁不散,忘守神自安。言守两忘,先天之炁不养而自养。

降心为不为;

练炁功之所以能宝健祛病、延年益寿,依赖于降心。降心的方法是:“顺其所欲,渐次寻之”,即按每一练功者的不同状况,采用不同的“有为”功法,从有为逐步寻至“无为”。这就是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宗祖指主宰身心活动的先天元神,藉此以指挥和协调人体的动和静,而这种主宰功能必须在后天之心“内无妄念,外无妄劳”的无事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要达到这种无事状态,不必去寻求另外的什么来指挥机体。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练炁功亦有人称作“真常之道”,人必须接触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纷乱事端、喜怒哀乐、爱恶欲憎。但练功者必须锻炼出不被这些七情六欲情志活动所干扰的本领,事来则应,事去不留。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结。

练功者锻炼出应物不迷工夫之后,练功中就可以排除干扰,由先天元神自然地主宰生命,此所谓性;使先天正炁回复到正常自然的运行,此所谓命。性命相合即谓之“结丹”。

壶中配坎离。

结成上述的丹,尚未经真水真火的锤炼,还是初步未熟之生丹,故称“小还丹”。尚须用先天真水(坎)和先天真火(离),在人体这个壶中予以不断地熬炼。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坎离烹炼,进阳火运阴符,不断反复阴阳抟聚,坎离交媾,恍惚变化,使丹由嫩至坚、由生臻熟。当烹炼到纯阳丹成之阳,腹内就能出现如同震雷之声,从而周天开始运行。再经周天烹炼,丹便可出鼎。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至此,练功已到达具有延年益寿作用的阶段,全身灵窍开通,真炁周流畅达,冲和清炁上升,华池神水下降,天地人已溶为一体,脑窍清朗,如白云兰天,洁净无染;口中津洒落于须弥山(须弥山是古印度传说中之名山,梵文snmern,意译为妙高,为人们所住世界的中心。这里可解释为中央己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此两句描绘练功已达美妙境界,如饮长生仙酿,如入逍遥仙境,无挂无碍,无识无忧,若非练功透彻者,谁也领略不到其中奥妙。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此时功夫已臻清净无为境地,不需再进阳火退阴符。但还需严防七情六欲之侵袭,心静意宁,静坐如聆听无弦之曲,不着于声,不着于色,致虚极,守静笃,直到造化之机圆明通灵,达到尽性至命之地步,即所谓金液大还丹。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以上二十句五言诗歌,包括“练精化炁,练炁化神,练神还虚”的全过程,如依此练成,就可以达到如道佛家登仙成佛的目的。

摘自:《气功》1983年第5期Ρ234~235

百字碑

吕洞宾

其实因为我没有真正练功到一定程度,我对百字碑的理解只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上。我感觉把能把前两句理解了,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百字碑是为修道提出了指导思想。也要配合具体功法才能成功。

养炁忘言守,修行先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之妙,乃为真境。清静其心,可用内观法去游思。

降心为不为。心中杂念,游思亦无难降伏除去。随起随灭,一刀截断。静坐时此心不可执著。若为游思之故,束缚大苦,性地安得圆通?灵光何由透发?反要潇洒自如,旷旷荡荡。浑然太虚之体,不为物累。故昔人参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执守一中。便为非中,以此故也。游思之不能无,如浮云之不足以累天。久久窘境,自然拔本绝源,空灵无有。前以游思喻浮云,此确论也。

动静知宗祖,动静者,一阴一阳(见《常清静经》),命宗性祖。世间万物,无非是道!宗祖也可说是道心。动处炼神,静处炼命。可在动处练闻见之心,与静处练无闻无见之心也。则动处之炼,与静处之炼,总一炼心。

无事更寻谁?只有道心,别无他物,更寻何物作何用?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炼丹之法,不必出世。古之成仙者,岂尽入林,杜人事,而后得跨鸾乘鹤,逍遥紫府哉?至于日间应酬,非山中习静羽流,岂能免此?吾亦有法嘱子。任他可喜可怒可哀可乐之事,随时应付,过即不留。譬如风雷电雾,天所不能无,而不可谓风雷电雾之即天。喜怒哀乐,心所不能无,而不可谓喜怒哀乐之即心。天有真天体,心有真心体,由我应酬,不迷于此,而湛然空寂,常惺惺存,活泼泼地。此为要诀。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不迷恋外界,无思无念之时,则真息绵绵,元神见而元炁生矣。(我想以后所说是修仙的不同阶段,我而还没练到那里,对所说的现象只是综合别人的解释所作的一些猜测。)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炁凝则精固。三元互见。三元合一结为丹,筑基,药材炉鼎铅汞龙虎日月坎离。再配以相应火候。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功夫到此,神不外驰,炁不外泄,坎离相交愈加猛烈精进,身静于杳冥之境,心澄于无何有之乡。静极生动,即产“大药”(真性)。“大药”初产,卦象如震卦(天根),震卦代表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好象是周天时大药生,从口过的时候象甘露一样。

至此得药,二炁结刀圭(“刀圭”古人盛药之皿,很多人也许会理解,但它还有一层寓意,知者无几,“刀”字取“戊”、“己”两字的第一笔,戊己属中央土,圭又两土,乃示人打合离己坎戊之意。仙家隐语往往如此),关窍开通,火(心)水(炁)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名曰“甘露”。“须弥”:意指中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口内的津液(也许是指大药)就是长生酒,甘美,益处无人能知。功夫到此耳如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炁朝元(与“六根清净”联系起来理解。五炁:五行炁,人五官分属五行),三花(精炁神)聚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总共是二十句,所说的确实是登天之梯。

《百字碑》浅注

匡常修

《百字碑》是我教吕祖所著,原载《吕祖全书》第三卷。吕祖名嵓,字洞宾。唐代河中永乐县人氏。《百字碑》全文二十句,共一百字,论述了道家炁功修练过程、方法和景象。全文比喻较多,今人对它的解释不一。现据我自身体会浅注如下,与同道者探究。

1、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这两句概述了道家练功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即忘言忘守,就是在练功时做到不守而守,只有用不守而守的方法练功,才能达到炁不聚而聚的要求。

在练功中要达到忘言守,往往并不容易做到,要降服练功中的心猿意马状态,但不能用强制的手段,而是要练心,但是要用无为自然方法去练它,这样练起来就自然而然了,一自然就能达到养炁的目的。

2、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动”即炁之动,“静”即心神之静,“事”即炁也。

当练功时意念达到无为的状态,即入静时,炁就产生,静极必生动,所以静为动之宗祖。相反动极复静,动又为静之宗祖。故动与静是练功中的自然之道;而且它们互为宗祖。如果没有炁机发生又谈何动和静乎。

3、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静极生动,动极生静谓之常道,又谓真常。“应物”即采炁也。静到极处,必然产生炁,有了炁就要采练。在产炁和采练时,心神不能昏迷,昏迷炁就散了。

4、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性即先天元神。练功入静时,心不昏迷,神就不散乱。性不散乱,产出的炁自然而然就回到丹田。

5、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壶“即坤炉丹田是也。炁回到丹田就要操炼成丹。操炼方法是在丹田内匹配阴阳,其法如同将坎中之阳填补离中之虚(阴也),复还乾坤的要求。

6、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在丹田中不断进行阴阳匹配,丹田炁越来越足,炁足欲动时,用真意领之,过尾闾、夹脊、玉枕背后关,直撞乾顶(泥丸),炁化为甘露下降,过十二重楼时雷声隆隆。

7、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白云”即炁也。“须弥”借用须弥山之名比喻人体最高点即头也。炁足后沿督脉上冲乾顶,炁化甘露从头向下降,复回丹田。

8、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甘露从头而降,如饮使人长生不老的美酒,其景极其舒服,这种自饮既可长生又其乐无穷的美酒的快活情景,如果没有练到这一步功的人怎能知晓。

9、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练到以上功时,有时静到极处,从脑中可以发出一种极其美妙难言的琴声,此后灵机逐步自开。

10、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做到这二十句,可以达到一定的功夫,继续修练就可以达到上乘功夫,即按道教所说的,修成道果登天成仙(延年益寿)的目的。

摘自:丘陵编《中国流行炁功选》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年3月版Ρ201~203

《百字碑》浅解

曲祖贻

《百字碑》是唐代吕纯阳先生留下的养生口诀,只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碑》。它是继东汉魏伯阳的《参同契》后,又一重要养生专著。不要小看这二十句,百字里面包罗万象,内藏无限妙机。《百字碑》主要谈的是古代养生核心,以及炼功经验。今将全文录下:

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以上二十句,说的是古代炁功练功时的全部过程。其中首谈炼性以养炁,降心以炼己。次谈筑基以结丹,得丹以防护,以及阴阳显示造化之功。最后总结,《百字碑》是研究性命双修的重要口诀,从修心炼性到采药得丹,次序井然,步骤分明。文字不多,却将养生练功之火候吐露至尽。《百字碑》文字通畅,简而不繁,从初步功法到高级功法,都包括在全文里。对于研究养生,特别是对炁功有一定基础者,为不可多得的一份丹书。浅解:

养炁忘言守。

这是《百字碑》的第一句。文内重点指出,要学养生,必学养炁。注意:这里说的炁,并非后天呼吸之炁,乃丹田产生的先天元炁,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炁”。此炁对于学习炁功十分重要,炼功从开始到终期都不能离开。此炁只可养之,却不可死守之。保养之,显出无限生机;死守之,则生机熄灭矣。那么何为“养”呢?“养”,即勿忘勿助,时时不要忘记养生之机,徒然发现阳生,知而采之,采而蓄之,再采再蓄,达到蓄精累炁,作为将来炁通督任和结丹之基础。必须指出的是,此炁乃自然而生。养之,则是自然之事;死死守之,乃是后天用意念强制之炁。丹田基础不牢,功法次序不清,但靠后天意识死守此炁,守之聚之,日久聚在一起,岂不凝结成块?造成医药难治之疾。

古代养生书十分庞杂,令人无所适从,为此,纯阳先生撰此《百字碑》并提醒大家,只有首先学会养炁,以下功夫才能顺序炼好,在没有弄懂养生功法以前,万万不可用后天意念强制死守此炁,以免自灭生机。

降心为不为。

功夫好练,心意难驯。古人把心意比作心猿意马,就是为了说明心意二者难以制伏。要完成养生大道,首先必须加强炼己之功,而作好炼己,重在降心,即指降伏危害身心及一切的私欲贪心。降心有成,才能进行以术延命有为之道,有为之道有成,命功基础已牢,然后再进行以道全形无为之道。先是有为,后是不为,故曰“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丹田储藏之炁曰祖炁,又叫先天之炁。胸中之炁曰宗炁,又叫后天之炁或水谷之炁。二炁都很重要。祖炁旺,宗炁必然旺,宗炁足,祖炁方能足,宗祖二炁足者长寿,亏者短命。作为养生家,应该知道宗炁之要,更应知道祖炁比宗炁更为重要。“静,有益祖炁;动,有益宗炁。”一动一静,影响宗祖二炁。只要二炁充足,阳生之机日益旺盛,则阳生关键已经得到,再去寻找什么呢?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研究养生真常之道,不是叫人避世离俗,也不是叫人枯坐死修,只求自己解脱,安逸享受,而是告诉人们,炁功一有成就,应该混俗和光,或隐身于医、工,或劳动于园林,广行方便造福于人民,做些有益于社会之事。从养生目的来看,这些正是真常现象,只有练到真常能应物,又不为外界一切杂务所迷恋,自然达到应物而不迷。

不迷性自住。

迷,是私心用事;不迷,是道心用事。只有道心用事,则天赋之性,明明朗朗,处污泥而不染,无染无着,不动不摇,则真性自然稳定而自住矣。

性住炁自回。

性是本性,来自先天,所以古人称性曰“天性”。果能性功炼纯,不为私欲所侵,则真炁日积月累,自然回聚于丹田,为结丹作准备,故曰:“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结。

炁功高深功夫,在于结丹,那么丹是实有之物,还是想象的东西?二者全非。所谓丹者,乃精炁神为基础,由阴阳二炁相感而成,是聚则成形,散则成炁之圆明之体,所以名之曰丹。但结丹之关键,在于炁回;炁回之要,在于性住;性住之要,在于不迷;不迷之要,在于降心;降心之要,在于保护宗祖二炁。能知爱护宗祖二炁,不为物迷,不为私欲所蔽,则性定炁回而还丹自结。古代养生家有言:“未炼还丹先炼性,性定自然丹信至。”即此义也。

壶中配坎离。

坎属水,离属火,坎离代表水火。壶中,指的是阴阳二炁相感之造化壶中。至于炁回丹结,也只是初步结丹功夫。必须再经火功锻炼,将土坯变成钢砖,则命基才能日渐坚固。此为“壶中配坎离”之深意。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具有相生相成,相互转化之功。它的妙用,在于阴阳互根,阴阳制约,阴阳化聚,而自生反复。可见阴阳是从不断反复之中而生变化的。这一变化之快,犹如迅雷一声,顷刻之间耳。正是在这顷刻之间,终于完成结丹之功。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白云朝顶上”,形容得丹时,眼前阵阵白炁上升,同时好像醍醐由顶上而涓涓下降,滋润脏腑,灌溉全身,直如枯木逢春,好似甘露洒遍须弥山之景象,故曰:“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得丹后,丹田长期温暖,体健身轻,行步如飞,百体舒畅,如饮琼浆,如沐春风,此乃阴阳造化之功,这种逍遥景象,难以言传,更难测度,如非过来人,睡能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坐”,非空坐,更非枯坐,乃内视内听,如鸡抱卵,温养丹田、巩固丹基之坐。“有弦曲”,有声有音,无弦曲则无声无音。无声无音,听个什么?听个真空和忘我,真空方有大用,忘我则“本来无一物,焉能惹尘埃”。进一步再行苦修,则还丹有成而真我自生。到此,方显示出造化之奇观,可进行向上功法炼神还虚矣。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所谓上天梯,是说有志研究炁功者,依照《百字碑》二十句功法作去,再能有始有终,循序渐进,比如登梯一步一步往上登,必能获得最高的成就。至于年老体弱,坚持用功者,到头也定见功效。《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于真诚学习炁功者,以上《老子》讲的四句话,应该永远作为座右铭。

摘自:曲祖贻编著《炁功十六讲》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11月版Ρ85~89

百字碑注

集自吕纯阳全书

中炷薰再拜谨题

东湖郭绍仪注解

养炁忘言守。

神仙以精、炁、神为三宝,而秘密处则专以养炁为主。炁聚则生,炁散则死;炁长则生,炁短则死;炁缓则生,炁促则死;此炁难聚易散,六欲七情刻刻消耗。非虚极静笃,必不能守。守者,守之使不散也。守到内不出,外不入,还归胎中一息,则氤氲变化,关节自透。所谓炁归元海寿无穷,神仙谓炁是添年药,道人无别事,养炁是工夫。坐忘铭曰:常默元炁不伤,多言损炁,故贵忘言。陈养晦曰:终日不开口,阎王难下手。忘言乃养炁之妙诀也。接炁布炁之术,皆祖于此。

降心为不为。

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也徒然。止念者,降心也。心如生龙活虎,最难降伏。万缘放下,死心塌地,为而不为。终日睹,终日不睹。终日闻,终日不闻。行乎千军万马之场,如入无人之境。孟子之不动心,曾子之守约,皆得力于此。愚闻之师曰:不如槁木死灰不可,真如槁木死灰又不可。心死则神活,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动静知宗祖。

功夫不离动静二境,动者炁也,炁欲其畅。静者神也,神欲其凝。至静之极,神凝而炁自和。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翕,如百虫蛰。神炁浑合,俱在性根命蒂上讨分晓。老子曰: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呼为玄,上接天根。吸为牝,下接地根。天根在泥丸,地根在脐内一寸三分,此元炁所由生。真息所由起,乃凝结圣胎之地,所谓生身受炁初也。谭真人曰:得灏炁之门,所以归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经云:性在泥丸命在脐,天魂地魄坎交离,命蒂由来在真息,多所修行人不知。

无事更寻谁。

人生那一刻无事?扫除万缘,胸中不留一事,如明镜无尘,止水不波,自然元炁不散,灵光自现,不必更寻长生门路矣。然无事甚难。入山欲深,入林欲密,旧缘渐断,新缘莫结,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无事不生事,有事如无事,庶几近之矣。

真常须应物。

真对妄言,去妄则全真。常者,历万劫而不坏,便去应物亦何妨。须字甚妙。不试烈火,怎识真金?正阳帝君十试祖师,所谓对境不动难。悟真之士,若勤修炼,何妨在市居朝。

应物要不迷。

世间之物总是空花泡影,若一贪恋,心必乱动。元炁耗散,皆因染着,应物不迷。居尘出尘,在欲无欲。马真人曰:时人欲觅长生药,对境无心是大还。种种荆棘,须以慧剑斩之。一灵烛炳,群魔自然却走。

不迷性自住。

自古神仙跳不过澄湛二字。尘多则水浊,心多则性昏。能澄心省事,应物不迷,则清明在躬。志炁如神,如秋月寒谭,谁能点染?人有智愚,性有巧拙,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可以伏藏。住者,亦阴符经伏藏之义也。

性住炁自回。

世人只因神明无主,一任此炁奔溃四溢,关锁不住。先天一炁,如明窗尘、太素烟,片片浮动,最易飞去,最难结聚。性住则神凝,此炁渐回生。回者还返丹田,所谓神入炁中,炁归元海,太阳移照月明宫也。

炁回丹自结。

神仙无别诀,只要凝神入炁穴。脐内一寸三分为炁穴,即下丹田也。真炁凝聚于此,宜常伏炁于脐中。神炁相合,先天一炁不散,即是内丹。时节若至,不知所以然而然,故曰息息归根,金丹之母。昔日有一道人,以手覆丹田数十年,声如洪钟,九十岁,面如桃花。

壶中配坎离。

壶中,指身言。人身上圆下方,有似壶形。参同契云,状如蓬壶。坎属肾,水润下。离属心,火炎上。人身谁无心肾?水火不相见,心肾不交,则坎离不配。配者,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古诀云,起水中之火,以炼鼎中之药,一呼一吸,相吞相咽,打成一片,如夫妇之匹配然。

阴阳生返复。

心汞炎上易飞,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必须升肾中之铅,以制伏其飞性,所谓金华转而相因也。取坎中一阳,补离中之虚,是为颠倒阴阳生返复。橐蘥歌曰:天上日头地下转,海底婵娟天上飞,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

普化一声雷。

此言阳炁震发之象,三岔口炁足,机动籁鸣,腹中訇然,声如雷震。所谓拨开顶门关捩子,须臾海峤起云雷,乃阴阳升降自然反复之象。康节邵氏云: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

白云朝顶上。

白云,喻身中元炁,坎中一点真阳之炁,滃聚如云,充满五脏,上冲泥丸,是谓水腾浮作离中汞。翠虚翁云:青龙把镜照泥丸,五脏祥云在上关。神仙妙诀,只要真炁熏蒸。黄庭经云:九炁映明出霄间。又云:紫烟上下三素云。兴云致雨,山泽之炁相通,此义殊不浅。

甘露洒须弥。

天地布氤氲之炁,甘露自降。人身真炁既足,灵液自顶而下浇灌一身,犹如天地之甘露,洒自须弥,遍洒天下,无不沾濡。悟真篇云:甘露降时天地合。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经谓火从脐下发,水向顶中生。此水得天地正阳之炁,饮之可以长生。

自饮长生酒。

长生酒,即甘露也。古歌云:长生酒一壶,东君不用沽,太仓粟米瑶池做,银河倒转玉浆流。遍乾坤,滴滴如甘露,下重楼,饮上数瓯。

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隽语: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摘自:汪忠长著《易与道》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6月版Ρ155~160

内丹功之真诀——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张苏辰

我读了《吕祖百字碑》后,按照此文说的程序练内丹功,很有功效,未出过偏差,实为内丹功的要诀。下面结合自己的练功实践详细加以解说,给练内丹功的人作些参考,使他们能得到炼内丹的正途。

养气忘言守,

练内丹功主要养先天真一之气,不是鼻孔出入之气,而是未生天地之先、无边无涯的源气。《周易》中称为无极之气。此气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本源之气,是我们人类真正的宗祖。怎样养这个本源气呢?具体练法:入坐后,闭口舌抵上腭,使双目半睁半闭,双眼珠交并着看守祖窍穴,看祖窍穴里如天空一样,把日常生活中一切语言事物都忘掉它,专心一致地看守祖窍穴里虚空形象。看守的时间以达到静笃为标准,就觉祖窍穴里有先天真一之气,发胀发满,有个圆形之物。为什么看守祖窍穴里天空形象呢?《周易》中说:人首是乾为天。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祖窍穴是天上日月对照的中心,从此穴养先天真一之气,才能恢复宗祖气的本来真面目。

降心为不为。

祖窍穴里含有宗祖气,是天空的形象。把心意降到脐下气穴中,炼肾脏之精,以固命中之宝。此穴是生精之处,生出来的是精,炼化成气,与天上宗祖气,合成太极式的上下天地阴阳气的整体,才能出现阴阳气的相交,产生金丹。怎样炼才能生精呢?具体练法:入坐后,使双目珠交并着观祖窍穴,生出宗祖气来,用心意指挥宗祖气降到脐下气穴中,永久觉照此穴不离不散,先用有为的照视,而后变成无为的照视。这样练功,气穴里得到阳气温暖,血液流到此处,就化成精液,精积盈满,外阳勃举,就用采精化气功练之。其练法是:入坐后,使心意达到静笃时,忽觉阳物勃举,就坐着炼它;如在睡眠中感觉阳举,就卧着炼它。用右手中指刺入会阴穴里,左手捂在肚脐上,闭口舌顶上腭,闭目鼻孔吸气,用真意将阳物往回一缩,右手中指向上一托,左手从肚脐向下一压。再吸气意引气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眼往上看。鼻孔呼气,用意引气从百会穴下来,向右侧身外边走空间,降到会阴穴一停,眼向下看。身左边升身右边降,为1周。如此转9周一停,用意将阳物向上提缩,连提6下,提到气穴中,右手中指遂向上托6下,左手向下压6下。共转36周,阳物缩回后,再意守丹田15分钟收功。为什么降心向下照视气穴生精炼精呢?《周易》云:气穴在小腹中心,是为坤为地,属于纯阴之区,用宗祖气照视阴地,能化阴生阳气,阳气有热力,能生精炼精,才能产生肾中命气,就是坤地之气。如是练功,就形成上天下地状态,产生太极式的阴阳相交,产生金丹,环绕着天心转了。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练内丹功,不知养先天无极本源之气,就没有无极的动静出现,就不产生阴阳气,阴阳气不相交,就不产生元神主宰力量。如果没有元神主宰练功,必定出现杂念丛生,于扰入静,那么寻谁来制止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动一静,必须时刻知道养宗祖气,不能忘掉涵养宗祖气的存在。如果不依靠宗祖气练功,则金丹很难成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

在日常生活中,须要应付一切事物,不要迷恋性欲生活,必须认识过度纵欲的害处,把性欲止住,不消耗精液,进行炼精化气,精气自然回到宗祖气上来,真一之气得到补足,自然结成丹苗,再进行温养,养到丹光第一次现于目前,是丹苗养到旺盛的标准。然后,从丹田里上冲于心,又降入会阴,当用真意引过尾闾,由夹脊透玉枕入泥丸。如有物触脑,自上腭颗颗降入口中,状如雀卵,又化成玉液,沥沥如淋水之状,味是甘露,徐徐咽下重楼,以目送之。于丹炉之内,美快之极,一连九日咽纳不绝,如此一回,即行卯酉周天一遍,收之。收取净尽,速以凝神入定,静养寂灭,此是玉液小还丹之景。

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

壶中指心肾之间,坎卦指肾中之气,离卦指心中之气。这两种气在心肾之间,配合成心肾气的相交,自然产生阳气,沿督脉后升于脑,遇脑中阴气,又化出玉液,沿任脉降到心中。这是阳升阴降,抽坎填离,反复运转**法**轮,炼元精结成金丹。

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炼玉液小还丹,达到入小定,有时停止转**法**轮,炼到丹光第二次现于目前,就止住转**法**轮之火,进行温养大丹,达到杳冥混之极,忽觉丹田里有热气团,震动很大,在腹中上下冲动,肾脏火炽,身涌鼻搐,热气团飞上泥丸,祖窍穴里涌出圆光,又化为金液,降入口中,如冰片之香,似薄荷之凉,随觉随咽,淋沥不断,降下重楼,急用真意送入中宫。如此七日咽纳不完,如此每次下坐,必须运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存炉中。再凝神入定。感觉中丹田里有一圆形之物,要守中抱一15分钟,再下坐活动。此是金液大还丹之景,千万不可错过封炉收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练到口中金液咽纳不完,如同自己饮香甜的长生酒。这种美妙快乐,只有自己知道,外人是觉不到的。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从此静坐入静中,只听没有弹弦的声音,感觉慧光通明,照耀全身,能现万事万物造化之机了。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热爱练内丹功之人,都来学习研究这二十句的真口诀,按照此文程序,诚心练功,便能得到上天的梯子。

《气功》杂志1994年12月号(第15卷第12期)

《吕祖百字碑》新解

海咸河淡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序言:先生只写一百个字,仁、义、道、德、情、真、意、切天天谈,其实做人一生也做不一个字。还因为大道至简至易,简则易知,易则易行,虽愚夫愚妇皆能行之,但真的实践起来,即使圣人也有所不及。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一百个字足以囊括金丹妙旨,因指见月,受用终身。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修行只炼精、气、神,精伏藏于地,神来源于天,只有气介乎二者之间的气,推动着精神和肉体变化。修行以养气入手,降心继之。气定虎伏,神闲龙降。佛戒口乱说,道戒乱谈是非,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此中要害,学人如果只知道“为”则落于后天血心,一念才起,多念继之,胡思乱想,用尽心机,偷鸡不着,反失一把米。如果只知道“不为”,则心若死灰,身若枯骨,毫无生气,沦为枯空外道。

只有仔细琢磨,得到观音大士点化,心猿才能戴上紧箍,意马才能套上缰辔,不然如何能保护你唐三藏取得真经。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天地之初,混沌归一,无动无静,顺帝之则,穆穆默默,如此景象便是万物宗祖。

静极思动,冬至一阳生而梅花开;动极思静,夏至一阴降而旱莲旺。梅子性动,能蚀腐肉而生津液,旱莲性静,能降心火而解血热。

太阳只照亮半个地球,人的大脑永远只醒一半。醒来的一半做自己的事,沉睡的一半做自己的梦,其实,人根本不知道那一半是醒,那一半是睡,难怪所谓科学要说是“黑箱”。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与静,同出而异名,二者归宗,何必再去兔子头上找角?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道不远人,人自为道而远人者,非道也。真常之道,如盐在菜中,光在空中,空气出入于鼻孔中,日常生活之外,没有一个“道”等人去修,不然,修道就成了上山采蘑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生焉,人赖之得以生,又因为处理不当而早夭。饮食得当则面色润,男女之事,顺则生人,逆则成仙。

打起精神,一灵不昧,静以养之,动以炼之,静处安心,动处炼心,久久自见功效。否则,昏睡到天荒地老也养不足精神,忙得个头痛脑裂也理不出做事的头绪。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狼批羊皮,见狼则惊慌失措,只因为未经生死磨炼。不迷是人生最大的关口,阿难闻经第一,但到关键时候还中了美人计,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心地不迷自性慧,手持慧剑,自然斩除三尸九虫。心为君,气为臣,性住则气回。

不迷是性功入门,气回是命功入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是人一生的实践追求,但只有到了下面的才是神仙功夫。未学修仙,先学做人,其实做一个成功的人已经不错了,但人生不应就此止步。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只修性,不修命,万载阴魂难入圣。只有气回丹结,才能做到我命在我不在天,才能即身成就,出离生死苦海。

回风混合,定气结丹,全从性功完成后于虚灵不昧中一念生起,不是妄心强求。

人的根本只是混然一气,凝聚则成精,化散则成气,运用则为神。神与气相依,神住即气住,气回即神回,精、气、神三家相见,才能于无中养就婴儿。

三家相见之地只能在玄关,玄关所在,世人往往指鹿为马。人死则四大解散,人身三百六十窍,玄关不在此窍中,但三百六十窍离开玄关即化为虚无。

天地是一个长大了的人,人是一个缩小了的天地。天地以水火交合生化万物,人以水火造就养身菜肴,人体以坎离升降推动来完成生命的整个过程。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此个玄,原非玄,只在其中颠倒颠。所谓玄,只是人固执己见,凡事不肯颠倒。反者道之动,试问几人能反,弱者道之用,试问谁又愿意做弱者。众人熙熙,东山头上不见一人宴居超然。

产在坤,种在乾,颠倒宾主,天地之气交合则万物生生不息,人身阴阳交合则身心安。难就难在人笈笈于名利,劳尽心机,头重脚轻,心实腹虚,那里生出个反复来。

迦叶一句把门前竹竿子倒过来,阿难刹那与佛心心相印,传至东土,中华始有大乘生机。

睡着不等于死了,寒冬时节,阳气蛰伏,春季阳气充足,自然一声雷惊万物醒。修行者如母鸡抱蛋,非醒非睡,小鸡出壳,众人始知是巧夺天工。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以下是吕祖描述修证妙用:

山无雨露滋润则草木不生,泽无草木则雨水不留,舜开荒于南亩,观此变化悟造化之奇,后世隐者,择地而居,不超其理,风水先生故作神秘而迷惑众生,实际上也是众生迷失大道而自迷。

以人身比喻,思虑神识属阳而居顶,生理变化属阴而居于下,大地之上,上者为山,下者为泽。最上者为须弥山,乃天帝所居,日月出焉。在人,最上者为脑,元神所居,神明出焉。最下者为大海,龙王居焉。在人,最下者为膀胱,欲望出焉。

阴中有阳谓之真阳,阳中有阴谓之真阴。日光收海泽之水则为白云,凝集精华则为甘露。人身神明下降,收取神水而凝练则为玉液。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五谷之精,蒸馏后为酒,五脏之气,修炼后为丹。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唯天地之甘露,天地自酿自饮而造万物,故天地得以长生。人情以美丑为取舍,唯人情之冷暖,人情自作自受而生是非,故人情堪叹炎凉。

张公饮酒李公醉是笑话,酒不醉人人自醉,自家饮酒自家知。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一粒灵丹吞入腹,如人饮水,冷暖自之,告知旁人,如癫如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游戏人间,随意去来,到此方是丈夫本色。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十为天地极数,先生二十句,一半人伦说完,夫子读了点头。留一半给好学后生,只为人间苦难太多,只愿苦海中人体悟大道,超出流浪生死,互为舟楫。

但人心险恶,苦海中,唯恐他人之舟先上岸,唯恐他人之舟不解散。苦海中,拉他人上船,马上要人家做奴仆。奴仆不够,舟楫间及舟楫中便互相厮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征服(政府)的肉食,被征服的草食。

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一道天梯不够这么多的人爬。上天梯是草民的修行,比上天梯难的是众生知理重情,先生大笔一挥,人间早已经找不到字迹,为了愚弄百姓,人家故意说您只是传说中的人物。惟愿先生常驻人间,善护念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