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产品:《易经》智慧:恭谦礼让 放眼远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07:04

《易经》智慧:恭谦礼让 放眼远处

发布: 2010-8-11 10:07 | 作者: 张国明 | 来源: 辽沈晚报 | 查看: 9902次

打印 | 收藏此页 | 推荐给好友 | 举报

摘要

亲近固然是好的。但从周易的观点看,亲近中也包含着矛盾和不安。以高远的眼光,开阔的心态劝说家人退让为先。这种看似违背常态的观念蕴含着更高的智慧,更远的眼光。

“万里比邻”这个成语大家不常见,但容易理解。比,连在一起,融合在一块的意思。“万里比邻”比喻大家虽然相隔遥远,但关系就如同邻居们一样亲近。它出自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向上追溯,比邻一词,源于《周易》的“比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下卦为坤卦,代表大地、黄土;上卦为坎卦,代表水泽、江河。卦象显示地上之水向下渗透,土中有水,水中有土,水土交融,难分彼此。正是人际交往,彼此亲近得像邻居一样。
  
  从六爻来看,只有上卦的五爻是阳爻,五阳爻处于“九五之尊”的尊位,代表国王有中正的德行。不论是贤者还是百姓都真心悦服。正是国泰民安,君臣和睦之象。
  
  它是《周易》第8卦,排在“师卦”之后,与“师卦”相反。“不打不相识”,激烈的战争过后,出现了“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状态。
  
  亲近固然是好的。但从周易的观点看,亲近中也包含着矛盾和不安。
  
  “比卦”卦辞说:“亲近他人是吉利的,亲近应该永远坚持正道。没有灾祸。但不安定的因素也在亲近的关系中增长着,最后来亲附的人不吉利”.
  
  康熙年间,官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生活在桐城老家的家人要整修府第,但因宅基地界不清,与邻居屋老吴家出现争执。双方互不相让,闹到官府。家里人写信将此事告诉张英,希望张英利用官威、权势施加影响,打赢官司。
  
  张英得知事情原委,赋诗一首,以诗代信,送回家中,诗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垒建院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
  
  “六尺巷”由此而来。这条巷子现存于桐城市城内,作为中国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现在“六尺巷”已成为桐城古城的旅游景点,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还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对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来说更是这样。张英在涉及自己家人切身利益的时候,没有利用手中权势压服对方。而是以高远的眼光,开阔的心态劝说家人退让为先。这种看似违背常态的观念蕴含着更高的智慧,更远的眼光。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欲横流、钱、权当头的今天,提倡这种美德,似乎更为必要。“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是因为人们敬佩张英的胸襟气度。它让后人懂得了谦让不仅是美德,更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