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问题有哪些:中国云计算调查:无核心技术仅两公司做商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12:36
 ▲中国云计算调查:无核心技术仅两公司做商用2010-02-01       云计算,这个让很多人感到云里雾里的新名词正在成为自物联网之后资本市场最受瞩目的炒作主题。
1月份有关云计算的消息频出。22日,业界权威的ICT研究机构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联合业内50余家知名的云计算概念厂商,共同发布了促进中国SaaS与云计算健康发展倡议书,认为云计算是我国IT产业引领全球创新、发展软件与服务业的重大机遇,也将成为推动我国信息化普及的主流模式。
会上成立了云集计世资讯曹开彬、中国联通康楠、浪潮集团李凯、网动Live UC朱云等60多名业内知名专家的第三届中国SaaS与云计算专家顾问团。
一波云旋风顷刻刮来,但掀起的狂沙也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中国的云计算到底存在多少价值?机构热炒云计算,忽悠的成分又有多少?
走中国特色云计算道路:只有联想与浪潮在做
从学术上来说,云计算仅意味着云计算基础构架这一核心技术,但资本市场上所谓的云计算,事实上是一个广义的云计算应用概念。即只要通过借用云计算技术,来达到云计算效果的一切应用领域,都可以戴上云计算概念这顶帽子。
理财周报记者日前对话上海著名高校一计算机系云计算研究领域教授,他向记者表示,中国目前在学术领域研究云计算的高校和机构有很多,像华师大、交大和中科院都有。但说真正运用到商业的,恐怕只有浪潮集团和联想集团。
在联想和浪潮之间,联想目前处于领头。但即使是中国最好的联想,其云计算研究成果也只是在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之后做的一些改进,而没有真正的自主创新。
国内在这个领域的差距和国外太大了。他解释说,Google是全球做云计算的先锋,百度现在提出框计算概念来和Google相抗衡。但事实上这两者在搭建框架上的差异是,Google已经把房子都建好了,百度还没有开始搭。
既然中国没有核心云计算技术,那中国的云计算发展遵循的是什么道路呢?
所谓中国特色的云计算道路,就是一家本身拥有庞大用户群的企业,借助一些云计算的技术,或者只是把以前的技术包装一下,达到云计算的效果,然后发展一系列服务,把它作为一个云计算概念来炒作。
记者调查发现,浪潮集团下有两家上市公司浪潮软件和浪潮信息,而真正在做核心服务器的其实只有浪潮信息一家。
湘财证券研究员李元博向记者透露,浪潮信息自2007年四季度以来,已经累积销售4路服务器1万台,并计划向8路服务器进军。1月14日,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袁谊生在北京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今年浪潮在云计算方面有两方面动作,第一是要自主研发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第二是与VMware等云计算软件技术供应商联手开发,着重于解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
受云计算概念炒作,浪潮信息从年初开始,股价一路飙升,从1月4日的10元,一度上涨到1月14日时的最高价15.28元,涨幅超过50%。
会下雨的云
可以看出,云计算的炒作有两个核心:第一,在中国,能从云计算中获益的公司,用户群越大的越受益;第二,中国发展云计算,核心技术的比拼根本不存在,拼得只是包装能力。
似乎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服务提供商将是云计算产业链中最大的获益者。
太平洋证券研究员于英仪表示,因为对于云计算的构架,每个公司提供的版本不同,服务商最终选择哪一家不能确定,所以他们的获利不是那么直观。但是服务提供商的获利却是很直接的。
于英仪认为可以长期关注那些以云计算提供在线服务的小企业,比如神州泰岳。神州泰岳的主营业务中国移动飞信就是一项云计算服务,这也是神州泰岳被归类为云计算概念股的原因。因为大公司开发一个新业务,收益占比很小,但对小公司来说,对利润的贡献却是巨大的。
但是,整个漫长的云计算产业链中,硬件获益还是先于软件的。中银国际分析师查一亮这样告诉记者。
云计算带来的机会,并不是开发新一代的计算机,也不是服务器的数量有爆发式的增长,而是在整个连接方式上的转变。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部刘南杰也这样认为,云计算发展过程,最先受益的肯定是硬件生产商,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服务器和存储器生产商最先受益。
但云计算时代,硬件方面的变化不大。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研究云计算领域的一位教授也向记者透露。主要的突破是在软件方面,整个平台的架构是最有挑战的。这也同时意味着尽管硬件会先从云计算中获益,但不会带来爆发式的增长。软件企业方面的增值是最大的,远远要大于硬件制造商。
云绯闻考察
目前中国的云计算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四大类。其中基础设施如前所述有浪潮信息与联想,以及方正科技;提供搭建平台服务的公司中,鹏博士与网宿科技受益较为明显;东软集团与中国软件则是提供基础软件的翘楚;应用软件当面,用友、金蝶、焦点科技是主力,但用友软件真正的收益还要等待前面3大步骤的完成。对于前端的耗时,大概5、6年。
至于最终的用户端炒得比较热的就是三家移动通信公司,包括中国移动的大云系统,联通的互联云系统,以及电信紧跟着推出的e云系统。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支撑所副所长孙少陵曾公开表示,中国移动的大云项目是利用开源Hadoop系统搭建云计算研究环境。预计中移动不久将会把实验室云计算平台扩容到1024个节点,并计划在今年发布大云1.0版本。
其余运营商紧随其后,中国电信的e云是和EMC携手推出;中国联通的互联云项目,计划打造成一个集成了硬件、软件、网络、应用和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但据理财周报记者从某中央职能部门权威人士处了解到的信息,三家电信的云计划基本上都是举大旗,在5到6年内不可能投入到实际应用。他们自己3G和TD都已经来不及应付了,哪还有工夫去做云计算。该权威人士说到。
除了移动通信领域外,办公领域涉及到云计算的典型是清华同方最近推出的云终端项目。清华同方旗下有上市公司同方股份,但与之关联不大。该项目是通过用一台云终端代替几十台呼叫中心的PC,来实现节约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的目的。但某高校计算机系教授表示,这个云终端事实上只是新瓶装旧酒而已。

        ▲所谓中国特色的云计算道路,就是一家本身拥有庞大用户群的企业,借助一些云计算的技术,或者只是把以前的技术包装一下,达到云计算的效果,然后发展一系列服务,把它作为一个云计算概念来炒作。只要能一直保持达到云计算的效果,那就可以提自己的新概念,走新路。 最怕的是技术花样玩了一大堆,没有效果。
只保证效果是不够的,安全性,性能,扩展性……等等都需要考虑。仅仅改造或者“拿来主义”或许能实现功能,但其他的一切都无法达到。中国需要自己的自由研究机构。可没有利益的事,中国会做吗?无法保证一定会有结果的东西,或者无法保证会创收的东西,据我所知,天朝是不会做的。只有四个字来形容现在的情况:“鼠目寸光”。

其实结合中国的国情有好多问题可以做,比如云计算、病毒主动防御、核心嵌入式操作系统、3d引擎等等问题,都需要政府和企业联合投入财力物力大力支持,同时积极培育市场,急功近利是做不好的,大环境所致~

我也讲句实际的话。。从参加工作以来,我感觉自己渐渐的没有了激情;我不知道是我没激情,还是这个世道没激情。我心里只有想着怎么捞钱,我才不管什么创意,什么脚踏实地呢。。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杯具。。。。。

再将句得罪人的话 中国自古就这样 文化也是这样 自称什么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还不是靠山寨 就是山寨别人的东西 而自己本身是虚无的 甚至从中国的图腾——龙 都可以看出一斑 蛇的身体 鹰的爪子 鹿的角 鱼的鳞 ……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东西 龙就是一种山寨大集成 中国文化所谓的包容性 也是一种山寨的大集成 中国就懂得用计谋 剽窃别人 占为己有 争夺已有的资源 但不会创造 不会开拓新的领域新的资源 至于四×发明 那是偶然性 而且自己也不知道 等到别人把这东西发展成新资源新领域了 才说 这东西原来我就有了 
龙就是一种山寨大集成 中国文化所谓的包容性 也是一种山寨的大集成
      ▲在线备份与云计算恢复哪个更适合企业应用?2010-01-31 
0点击分享云计算恢复能够提供更好的水平的保护的下一个方面是配置。即使使用在线备份系统,机构也必须要使用替代的服务器以防止万一出现中断事故。  云计算恢复能够提供更好的水平的保护的下一个方面是配置。即使使用在线备份系统,机构也必须要使用替代的服务器以防止万一出现中断事故。云计算恢复的整个要点是他们已经有许多服务器和可利用的额外容量。
  在线备份文件和数据的相关技术已经出现很长时间了,但是,在线备份文件和数据从来没有真正地在企业大规模应用。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使用云计算备份和恢复企业的数据(“the cloud” for backup and recovery)。虽然这两种方法对于灾难恢复来说似乎是一样的,但是,它们有一些重要的区别。那么,哪一种方法适合你呢?
  “云计算恢复”是一个朦胧的词汇。我可以根据这个解决方案定义这个它具有如下功能:
  1.能够在云计算中恢复工作量
  2.以很少的或者没有提前配置的有效地没有限制的伸缩性
  3.按使用付费的计费模式
  4.比你自己建造的更安全和更可靠的基础设施
  4.全面的保护,也就是说,在默认设置中,非专家用户应该能够恢复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
  如果一个解决方案不能满足这五项原则,这个解决方案应该称作在线备份产品。这也许适合你的企业。但是,这种解决方案需要更多的IT知识并且是以具体的资源为基础的。
  在数据保护中有一种老的说法:备份的全部要点是准备进行恢复。拥有你的数据的一个备份的副本是重要的,但是,它需要一大堆磁带(或者一个在线账户)去进行恢复。根据出现故障的东西的不同,你也许需要一个替换的服务器、新的存储,甚至可能需要一个新的数据中心。过去,你可以在一个灾难恢复数据中心保持一台备份的服务器,否则,在你订购和配置新的设备的时候就会遭受一段时间的关机时间。采用云计算恢复解决方案,你不要仅让你的数据在云计算中,你要无论你自己的环境出现什么故障都能够启动和使用应用程序的能力。
  云计算恢复能够提供更好的水平的保护的下一个方面是配置。即使使用在线备份系统,机构也必须要使用替代的服务器以防止万一出现中断事故。云计算恢复的整个要点是他们已经有许多服务器和可利用的额外容量。如果你需要更多的空间应对灾难恢复事件,那么,你可以把云计算恢复加到你的账户上。根据这个模式,你的成本低于你自己建造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因为你没有前期的资本成本就得到了你的环境的复制的好处。
  没有前期的投入并且把长期承担的风险从客户那里转移到厂商。厂商为了保持客户的忠诚度必须要不断提高质量。这需要更好的服务和效率来处理客户的账户。云计算恢复提供商将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并且不断地改善需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内部没有配备熟悉业务持续性计划人员的企业最好每个月付费给这个领域的专业厂商使用这种服务。
  云计算提供商也许要承担责任的一个方面是安全和可靠性。但是,我认为,提供商要受到错误的标准的影响。最终,你必须要把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能够达到的结果、他们提供的服务水平和做这件事情的成本与你自己做这些事情的结果进行比较。关键是安全和可靠性是硬指标。但在,这些指标很容易对比。亚马逊和 Rackspace等公司靠制造基础设施生存,并且制造大型的基础设施。亚马逊的中断事故在新闻中已经有了报道,但是,这与单个企业能够达到的水平如何进行比较呢?
  云计算恢复能够提供更好的结果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可用性和保护企业需要的一切东西。虽然一些企业现在确切地知道应该保护什么文件,但是,大多数企业没有这种程度的控制或者让用户适应遵守标准格式的习惯或者把文件存储在具体的地方。人们通常遭到打击的问题是数据库、配置变化和一个机构中只有几个人使用的怪异的应用程序。全面的保护意味着所有这些东西都得到保护,不需要你自己的机构中的专家,或者采用云计算恢复解决方案。
  云计算对许多人意味着许多不同的事情,有时候它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要依靠云计算保护你的数据,它最好有一些特殊的意义。上述五点也许不能涵盖每一个可能的保护目标,但是,这五点建立了一个最低的标准。
      ▲云计算应用发展趋势:愈开放,愈“下沉”2010-02-01 22:11 
“ 云”已经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并且在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蔓延,开始变成一种思路,一种潮流。  “ 云”已经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并且在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蔓延,开始变成一种思路,一种潮流。云计算、云服务、云安全等等,简言之,就是把计算能力、服务和运营能力、安全能力如此种种,都作为像水和电那样可以由一个中央水厂和电厂来集中供给,成为千千万万的企业和个人随需索取的东西。
  云的下一步会如何变化?先来看几家“云先驱”的最新动向。
  Force.com是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巨头Salesforce建立的企业级的云计算平台,允许其客户在 Force.com上开发用于内部使用的应用。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末,Force.com新推出了一个新的分销途径:增值零售商(ValueAdded Reseller,VAR)。这些VAR 通常是为大公司做IT咨询的顾问和系统集成公司,它们现在可以基于Force.com开发应用,并且把这些应用连同Force.com的基础数据库打包销售给这些大公司。比如,一个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可以基于Force.com数据开发一套招聘应用,卖给财富500强。
  这些VAR 伙伴不仅能够分销Force.com的云计算平台,也能分销诸如移动能力、存储、建站、开发沙箱(sandbox)等附加功能。为Force.com平台开发企业级应用的可能性非常多。目前,有超过12 万个围绕Force.com开发的应用,比如供应链管理、货物跟踪、品牌管理、应收账款、投诉处理等等。Salesforce的VAR目前包括比如 Appiphony, American Data Company,EDL Consulting, Lexnet Consulting Group, MK Partners, Reside,Silver Tree Systems 以及Sundog.
  抽象一下,这个举动之中包含了怎样的趋势?
  第一是开放。Salesforce通过将其企业级的云计算平台开放给外部伙伴,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 Force平台的应用,另一方面,为自己赢得了强劲的分销渠道:所有VAR 的客户也都成为了Salesforce的客户。接下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来使用Force.com平台和Salesforce的CRM系统。开放的好处毋庸置疑。
  第二是下沉,这是开放的代价,或者说是互为因果。当越来越多的VAR 围绕Force.com开发应用之后,Salesforce就必然更加注重于底层计算平台的架构,而把中间层的各种应用的空间充分留给VAR 伙伴。其实,众多VAR的加入,必定会给Force.com平台的底层带来更多的要求和挑战,Force.com越壮,就越有承载的能力。这是个正向反馈,最终导致生态共生链越发强大。
  再来看看谷歌的做法。
  同样是刚刚过去的8月底,谷歌表示要开放AdSense系统。也就是,让第三方的广告中介把它们所代理的广告通过AdSense这个竞价系统,投放到谷歌的伙伴网站上来。
  之前, 如果你的网站上运行了AdSense,那么就会出现那些通过Google AdWords成功竞拍成功的广告。这些广告,谷歌是它们的代理商。但如果AdSense 开放,那么你网站上出现的广告将有可能是与Google AdWords没有关系的第三方中介的广告。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它的出价是最高的。
  同样,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开放“:谷歌把自己为小网站提供适宜广告的能力”开放“给了所有广告代理商;随之而来的,是谷歌地位的下沉: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广告代理者,而是一个广告竞价和匹配机制的标准制定者;之前,谷歌为广告主服务,现在,谷歌再下蹲半截,为广告中介服务。正如一家科技博客所评论的:”谷歌打算把自己的广告体系进一步扩展,以完全统治互联网。“
  是的,开放和下沉将给拥有”云能力“的公司带来更多的客户,更强的伙伴,更有利的产业链位置。谁做谁得利。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国内。
  腾讯公司的QQ邮箱在9月初推出了一项”域名邮箱“的服务:任何域名的拥有者,都可以申请得到以自己域名为后缀的邮箱。比如IT经理世界网(Ceocio.com.cn)的各位记者,都可以免费获得一个i@ceocio.com.cn的邮箱地址以及相应的服务。换句话说,QQ邮箱把自己的邮箱能力,其包含了比如存储空间、垃圾拦截技术、邮箱内RSS等等能力,都开放给了第三方网站。我们可以生造一个大家一听就能明白的词语:云邮箱。然后,所有网站主人都可以向其用户提供以自己域名为后缀的2G空间的免费邮箱。比如 @ctrip.com,@dangdang.com,@shanda.com.
  腾讯通过开放邮箱能力得到了一大群会卖力为它推销邮箱服务的网站,这就很像Salesforce的 VAR伙伴们。有了这一大群网站以及这些网站的忠诚用户,腾讯就可以极速地扩大用户群。Salesforce向其VAR伙伴收取月费。而深谙赚钱之道的腾讯没必要这样做,它甚至可以把从邮箱用户身上赚到的广告费分一部分给这些网站。加盟的网站越多,QQ的威力越大。
  这个时候,腾讯下沉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从一个@QQ.com邮箱的提供者,下沉到一个让每个网站都能提供 @XX.com邮箱的能力提供者,以及通过邮箱流量套现收入的能力提供者。越在底层,就越能承载更多的伙伴和一个生态体系,越不可能被后来的对手瓦解掉。所谓“上善若水”。
  回到根本的问题:云计算为什么要开放?因为通常而言,云的能力通常都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就像水和电一样,是最颗粒化的基本粒子,能够生化出千百种的形态和应用。基本的能力就比如Force.com的数据库,谷歌的广告匹配和竞价机制,QQ的邮箱能力,以及淘宝上交易和交流的标准。
  而相应的多样化的形态和应用,就是比如根据Force.com的数据库做出来的人力资源应用,围绕谷歌的AdSense所匹配上的不同来源的广告,依据QQ技术内核做出来的叫@XX.com或者@yy.com 的邮箱以及淘宝上各式的网店和各式的功能。
  正因为基本的能力是最颗粒化最本质的能量,所以才可能被各种不同的需求方加工,形成不同的结果。一如电可以发动汽车,也可以启动剃须刀一样。
  最后,云的能力为什么终究会下沉?因为云的能力必须要能够承载,就像水去承载各式轮船、电去驱动各种电器一样,云的能力必须足够的低,才能承载万物。反过来,如果一种目前被暂时定义为”云“的某种能力,不能开放、不能承载,那就表明这可能是一种中间形态的应用,很可能遇到来自更为底层能力的挑战。
      ▲框计算:中国工程师的热门理念  自从2009年8月百度技术创新大会,推出“框计算”以来,有人如此戏说:百度是个框什么都往里装。
  框本来是个frame,circle,有边界,有事先划定的范围的组织和结构,一经百度的“计算”便无限了。它为此设立的广告词是——框广天地,创新无限。
  框计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抽象的概念,按照李彦宏的解释是,以后只要用户有任何需求的时候,只要在百度的框计算中搜索就行,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良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
  与“云计算”分庭抗礼?
  有人说,百度在google推出了云计算、sitemap之后,推出了阿拉丁平台和框计算的概念来应对来自google的竞争,所谓的“框计算”也只不过是一场“商业阴谋”而已。
  李彦宏的框计算的目标就是用户输入任何信息都能返回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框计算本质上是服务商提供一个应用接口,让用户可以直接在搜索结果页面实现需要的操作。这听起来是个挺美好的愿望。
  云计算是指利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集群,通过互联网将计算资源按需租用方式提供给使用者的方式。例如目前我们的个人电脑在硬盘上处理文档、存储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U盘与他人分享信息;而云计算时代,电脑可以不装、不运行任何系统和软件,只要连在互联网上,就能从后端的超级计算机——“云”上找到各种资源。
  云计算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整个世界,它既是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的发展,又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甲骨文、IBM、微软、Google、亚马逊等世界IT巨都是近年来积极推动“云计算”的核心力量。他们纷纷插足云计算,试图抢占影响未来的行业制高点。华为公司,也从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角度看好云计算,认为未来5年,云计算将超越概念和技术探讨,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有网友调侃,框计算、云计算,其实就是—-暗算,就是人越来越“傻”之后,只需要付钱就行了。贪图方便,就别怪人家要“暗算”你。似乎也一语道破了真谛。
  回顾互联网发展史,除了云计算大概还没有第二个因为一个响亮的名字而迅速引起广泛关注的技术。很多人除了对云计算、云安全感到云里雾里,对框计算的感觉也是找不着北,有人认为框计算也是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那么框计算究竟是商业炒作还是技术创新呢?
  事实上,百度“框计算”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用户各种奇怪的搜索想法,例如“现在几点了”、“什么口味的肯德基最好吃”等,必须通过语义分析,才能理解用户需求,给予用户满意答案。所以百度花了很大精力去研究包括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等的需求识别技术。
  但总体来说,“云计算”即使在国际上也仍处于探索之中,今年7月,IBM宣布为中国中化集团成功打造企业“云计算”平台,IBM方面称,这是中国首个企业“云计算”平台,在全球也是领先的“云计算”实施案例。从目前看,百度“框计算”从构想到最终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现实产品,同样需要经过一个深入的探索期。
  不可否认,未来网络竞争实际上是以平台为核心的竞争,这种平台能够控制价值链形成难以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云计算”和“框计算”都是IT企业提出的战略,本质上正是为了打造竞争平台,从而凝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并通过提供一切所需的信息和服务吸纳庞大的用户资源,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基于搜索引擎的营销?
  天使面孔的背后,依然离不开商业的潜规则。对于百度来说,赚钱和搜索是件两不误的事情。
  “李彦宏提出一个框计算的概念,我们希望把搜索引擎的概念更为宽泛化。框计算是一个平台,网民通过框计算的平台告诉我们他们需要什么,我们任何一个第三方厂家,无论是内容服务商还是服务提供商,把应用和服务挂这个平台上,我们希望跟整个行业一起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百度COO叶朋在2009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搜索引擎盈利模式永远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这样的营销平台实际上更符合中国中小企业的行为,他们对于搜索引擎的理解和满足于他们的需求。我们商业模式、商业核心价值也是相当明确,就是基于搜索引擎的营销。
  有网友调侃,搜索引擎已经成为大多数用户上网的入口,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是很多用户是打开搜狗搜索的是百度,然后在百度里面搜索谷歌,然后去谷歌资讯看财经新闻。并告诫他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既然百度的框计算营销已经是无可避免,那么大家不妨未雨绸缪,谋划一下自己是否需要框一下。
  “我们目标是做整个亚洲最大的媒体平台,在媒体平台上我们有最多的网民数,我们也有最多的客户数,是我们整个的平台应该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定义是相当明确的。”
  叶朋指出,框计算强调开放性,任何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新技术、新应用,都能在被框计算整合之后推送给网民,发挥出最大价值,为更多网民提供服务。百度将秉承“开放融合”的合作态度,为广大应用、内容服务商搭建合作平台,积极促进技术产业化。
  而另一方面,叶朋也强调,但框计算并非百度的专利。事实上,很多SNS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的最近的改版和改革,都体现了框计算的思路,未来,更多网站会像百度一样,拥有自己系统的框计算解决方案。
  “未来,用户会变得越来越‘傻瓜’,而网站则会变得越来越‘聪明’,通过技术手段来为用户提供尽可能简单的一站式解决方案。”2009互联网大会上一位专家表示,框计算的预示着新的一场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即将兴起,如能把握好机遇,百度应有参与互联网变革的基础与条件。
  框计算的各方评价
  推出框计算之后,百度也第一时间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的高度评价。他认为,“框计算”将为振兴民族产业做出贡献。“百度提出了‘框计算’的新学术理念,为互联网服务的全面改进提供新的平台。从历史上看,几乎每一次对于经济危机的成功应对,都成为重要技术突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导。反过来说,能不能实现技术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又是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稳定复苏的基本前提。这一次经济危机也会是如此。
  目前在电信、广播、互联三网融合基础上日新月异地出现的种种新技术,不仅预示着IT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而且可能使全部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吴敬琏说:“中国增长模式陈旧,不可持续,在当前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寄望于‘框计算’ 能在振兴我国产业和实现新的产业革命中崭露头角,做出贡献。”
  微软亚洲搜索技术中心工程总监刘激扬说,框计算将为技术开发者提供更广阔的互联网技术开发舞台。框计算强调开放性,鼓励平台上的各个应用服务商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基于框计算平台,任何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新技术、新应用都能在被框计算整合之后,立即发挥价值。对于技术开发者而言,无疑能更多的了解需求,更准确的把握需求,从而锁定开发方向,提供更好的技术应用。”
  祝宝良作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商务部特聘专家。他说,中国互联网行业需要有一个由中国人自己提出的技术理念来指引方向。比如百度‘框计算’的提出。“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有了近20年的发展历史,回顾一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思路,始终是在追随国外的脚步。无论是WEB2.0,还是一些常常挂在中国技术工程师的热门理念,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