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时间选择算法c语言:黄鳝的养殖技术资料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6:17:50

我的日记2010-05-09 08:57

 

第五章 黄鳝的疾病防治

  黄鳝本身是一种抗病力很强的鱼类,但在人工收购暂养野生黄鳝的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操作技术,故往往表现为容易发病,难以养殖。任何动物都有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只要我们注意黄鳝的有关生理特点,营造相应的环境,即可大幅度减少甚至避免黄鳝发病。

第一节 发病原因

92、黄鳝为何难养?
  影响黄鳝养殖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①来源复杂,不少黄鳝在养殖户收购到之前就已经发烧或感染其它疾病。②寄生虫多。据我们解剖观察,在200条黄鳝中,每条黄鳝的肠道中都程度不同地寄生着棘头虫,最少的有3条,最多的达122条。这些寄生虫寄生于黄鳝肠道,一方面吸取黄鳝的营养,同时也损伤黄鳝的肠壁,尤其在黄鳝的吃食季节,黄鳝因被人为捕捉储存,不能摄食到食物,营养供应严重不足,而寄生虫却变本加厉地吮吸黄鳝的肠壁,极易引发黄鳝的肠炎。加之人为储运的不科学,可同时引起发烧病等并发症。黄鳝的头部附近容易寄生一种个头很小的水蛭(蚂蟥),这种小个体的水蛭叫“缘拟扁蛭”。这些小水蛭一方面从鳝身上吸血,同时经常给黄鳝的体表造成严重伤害。黄鳝在超高密度储存的状况下,造成“发烧”而致使其体表起重要保护作用的粘液大量脱落,加之体表因水蛭寄生而造成的众多伤口,病菌极易侵入鳝体而导致鳝病爆发。③体质差。野生黄鳝由于受大量寄生虫的危害,加之饲料没有保证,通常饥一顿饱一顿,这也是野生黄鳝一般都很瘦弱而人工养殖黄鳝都很肥状的原因。由于营养不足致使野生黄鳝体质差,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一般均不如人工繁殖的黄鳝。

第二节 防治对策

93、如何减少黄鳝发病?
  根据我们的实践,我们认为预防黄鳝发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开展自繁自养。收购暂养的黄鳝来源复杂,极易带入各种病虫害,无疑给正常养殖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大家尽可能开展自繁自养。②严把引入关。对收购入场的野生鳝,要及早投喂饲料并拌加预防药物,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并对饲养环境采取药物泼洒等方式,对病菌进行杀灭。对引入的水草,应进行寄生虫杀灭及消毒杀菌后方可入池。对取用河水、池塘水等水体的,若对其质量存在怀疑,引入时,可采取挂小网箱等方式,用几尾小鱼试水,并对引入的水源进行投放适量的消毒杀菌药物进行处理,然后才予取用。③开展生态养殖。我公司养殖场使用动物粪便生产蚯蚓及蝇蛆,用于饲喂黄鳝。由于粪料在使用前均经堆垛发酵,其发酵温度高达70℃以上,再加之我们在取喂前对其进行药物消毒,完全可避免病从口入。我们在发酵粪料时采取泼洒EM生物菌液,不仅使粪料臭味大幅度降低甚至完全消除,还可使粪料发酵更充分。我们对鳝池泼洒EM菌液,促进了鳝池污物的分解,净化了水质。我们在黄鳝饲料中添加EM,不仅能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还能有效地防止黄鳝肠炎病的发生。开展生态养殖,黄鳝成活率高疾病少,养殖更容易,管理更轻松。

第三节 生态养殖

94、什么是EM有效微生物?
  EM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微生物菌剂,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系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醋酸杆菌5科10属共80多种有关的微生物组合而成。可广泛用于养殖、种植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能增强动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并且还可以消除畜禽粪便恶臭,改善水质,净化环境。江西天意生物公司等单位已大量生产投放市场,利用其中的部分菌群(如光合菌)生产的水质净化产品也大量涌现,市场售价每公斤高达20多元。其实,EM生物菌剂完全可以自行培育使用,自行培育的每公斤成本仅1角钱左右。

95、EM在黄鳝养殖中有何具体作用?
  EM渗入水体后,其群体作用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调整养殖环境,增加水中溶氧量,促进养殖生态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的活化生长,保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拌入饵料投喂,直接增强鱼类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进健壮生长。EM中的光合菌还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氢、有机酸、氨及氨基酸兼有的反硝化作用去消除水中的亚硝酸铵,因而能使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污染得到净化;改善水质,减少鱼病。

96、EM在黄鳝养殖中具体应如何使用?
  具体方法为:①在放鳝前,每100平方米鳝池用EM1公斤喷洒净化养鳝池。EM系微生物菌群,石灰、漂白粉等杀菌剂对其有杀灭作用,不可混用。②饲养期间,一般为隔15天左右全池泼洒EM菌液,用量为:每1立方米水体10毫升。污染较重的鳝池,应视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泼洒时间,以促使水中污物尽快分解。③EM饵料制作:由于制作黄鳝的软颗粒饵料需向干料中加水,则我们可以用EM液代替部分水而加入饲料中,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2-5%,对促进消化,预防肠炎很有作用。

97、EM在蚯蚓和蝇蛆的养殖中有何具体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在粪料发酵中,消除粪料臭味,促进粪料发酵。②在其饲料中添加EM,便于防止蚯蚓疾病。③提高产量。使用EM处理的粪料,1吨粪第一次利用,可产蝇蛆100-300公斤;第二次利用可产蚯蚓20-60公斤,还可将蚯蚓粪作为培育鳝苗培肥水质的底泥,还可将蚯蚓粪部份加入黄鳝饲料而用于饲养黄鳝。一些养殖户养殖蝇蛆未经EM发酵甚至根本就没有发酵,长出的蝇蛆带有大量的病菌,有的使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动物尸体直接生蛆甚至直接从粪坑中捞蛆养鳝。虽然在投喂前也曾使用药物消毒,但仅仅能杀灭一些表皮上的病菌,而位于蝇蛆体内的细菌是无法杀灭的。韩国、新加坡等养鳝技术发达的国家,是禁止向黄鳝投喂新鲜的蝇蛆、蚯蚓及动物内脏的,一方面容易污染水质,更容易将病虫带入。而全程使用EM生产的蝇蛆及蚯蚓则相对来说要安全得多。

98、水源不足时,如何利用EM进行废水利用?
  我公司第一养殖场在多年的养鳝过程中,其水源都是依靠井水,在井水不足时依靠自来水进行补充。在养鳝初期,不足1000平方米的鳝池,每年却需支付自来水水费上万元(一个月最多时交纳自来水水费达3000多元)。在使用EM对池水进行处理后,养鳝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也几乎没有使用自来水。其具体做法为:建一口能容装50立方米水的蓄水池。在全场废水的出口处建1口废水回收池。利用水泵把收集的废水抽到蓄水池,每天泼洒EM菌液约5公斤。第二天抽取部分蓄水池内经过处理的池水,进入水塔与当天抽起来的井水混合使用。

第四节 鳝病的诊治

99、如何识别黄鳝是否生病?
  处于正常养殖阶段的黄鳝,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初步判别是否发病:①摄食量。当气温、水温及养殖环境无任何改变,饲料的质量及加工、投喂等均无变化,而黄鳝的摄食量明显减少,可怀疑黄鳝已经生病。②看体表。黄鳝体表出现腐烂、白毛、异常斑块、寄生虫等,鳝体发红,非繁殖季节而肛门红肿,粘液脱落等,可怀疑已生病。③栖息地点。正常黄鳝平时应隐藏于草丛中或泥洞内。在池中没有青苔及杂草的情况下,发现黄鳝在白天的非吃食时间而不入洞不入草,或将头长时间伸出水面或爬到水草上面,这些异常的现象都可怀疑其已经生病。④运动方式。黄鳝在非吃食时间出现翻滚或螺旋形或突然性蹿跳,一般为其体表或体内寄生虫的寄生情况严重。⑤敏感程度。正常黄鳝对意外的声响、振动、水动等均会迅速作出反应。对反应迟钝者,应注意观察判别。⑥看肥瘦。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黄鳝应该是头小、体圆而短;对头大、体细、尾尖的黄鳝,不是营养不良就是患有疾病。

100、防治鳝病常见的用药方式有哪几种?
  ①泼洒法:全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的药液浓度,杀灭池水中及鱼体外的病原体及寄生虫。②浸洗法:即将黄鳝集中于容器内,进行较高浓度的短时间药浴。③口服法:将药物均匀拌入饲料中投喂,杀死黄鳝体内寄生虫或消炎。对于黄鳝的具体疾病种类及对应的治疗方法,由于正常养殖的黄鳝很少发病,加之篇幅所限,在此不作详述。我们将在学员培训时,作进一步的讲解。
黄鳝具有性逆转性 如何识别雌雄
黄鳝具有性逆转性,其初期为雌性,后期会转变为雄性。所以,对黄鳝进行准确的识别雌雄时,一般均需在繁殖季节到来之前。有经验的养殖人员也可利用其个体差别、生长周期、外形等进行较为准确的推断。
  
  一、在繁殖季节来临时,黄鳝均会显现出较易识别的特征:
  1、雌鳝特征:雌鳝的腹部膨大,鳝体腹部呈半透明粉红色,可见腹内的卵粒,生殖孔红肿,膨大。
  2、雄鳝特征:雄鳝腹部几乎无突出感觉,腹部有网状血丝分布,生殖孔红肿,稍突出。
  二、从个体差别推断黄鳝的雌雄。
  1、黄鳝全长24厘米以下的个体,均为雌性。  2、全长24~30厘米的个体,雄性占5。2%。
  3、全长30~36厘米的个体,雄性占41。3%。  4、全长36~42厘米的个体,雄性占90。7%。
  5、全长50厘米以上的则全为雄性。
  三、从生长周期推断黄鳝雌雄。
  1、其初期仔苗全为雌性。  2、体长24厘米时,开始性逆转,为雌雄同体。
  3、雌鳝产了卵后变为雄性。
  四、可从外形鉴别黄鳝的雌雄。
  1、黄鳝雌性个体头部细小不隆起。其性情温和,不善于跳跃。  2、黄鳝雄性个体头部较雌性大,稍隆起。性活泼善于活动,挣扎有力。
  
黄鳝春季的饲养和管理
1.建好黄缮养殖场。养殖场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水泥地、土地、稻田养殖都行。养殖黄鳝的池子面积的大小根据养殖规模大小而定,一般20~100平方米,池深7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约30厘米,以防黄鳝逃跑。池底放30厘米的肥泥,池塘水面面积的112种植水草,供黄鳝隐藏栖息。池塘建好后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消灭病原体,以免养殖黄鳝时传染疾病。
  2.黄鳝种苗放养。种苗来源采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最好。种苗规格:先选拔体质强壮,无损伤,规格整齐,大小均匀的种苗,每千克约60~100尾。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放黄鳝苗约1千克左右。
  3.饲养管理。黄鳝在野生状态下,以小鱼虾、蚯蚓等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用蚯蚓喂养效果较好。采用配合饲料喂养黄鳝,效果也很好。黄鳝的最佳投喂季节为4~9月,饵投量为鳝体重的3%~5%。随着黄鳝体重的增长,饵投量也要按比例增加。
  4.病害防治。春季黄鳝最容易发生的几种病害是:
  ①烂尾病。症状及危害:发病初,黄鳝尾部充血发炎,肌肉出现坏死溃烂,反应迟炖,严重时尾部烂掉,最后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防治方法:在运输黄鳝种苗时防止损伤种苗;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注意勤换清洁的水源。用鳝病灵全池泼洒可预防烂尾病。②腐皮病。症状及危害:发病初,黄鳝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病情严重时,表皮点状溃烂,鳝鱼体表有形状不规则小洞,并感染内脏而死亡。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灭病原体,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春季每立方米水体用鳝病灵5~10毫升全池泼洒,连续用3天为一个疗程。③感冒病。病因:因春天气温变化大,导致水温剧变,使黄鳝感冒。防治方法:换水时应注意温差不能过大。④肠炎病。症状及危害,病鳝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后肿,局部或全肠充血、发炎。防治方法:加强饲养,不投喂腐烂的饵料。用1~2毫克/千克漂白粉或10毫克/千克生石灰浸洗,时间5分钟。用鳝鱼转立停拌饲料投喂,连用3天。
黄鳝池的日常管理
黄鳝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除了前面所讲的投饵外,还有防水质、防暑、越冬、鳝病防治等。这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决定着全年的产量和效益。

    1.防逃。

    防逃工作是日常管理中首先应注意的一个方面。雨天,尤其连续大雨天气,应及时排水,防止逃鱼,要经常检查排水孔。排水孔应有可靠而坚实的拦鱼栅,以防鳝鱼从排水孔逃逸。

    2.水质管理。

    要保持池水稳定和水质清新。鳝池水深一般保持在15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每当天气由晴转雨或雨转晴,天气闷热时,水体往往容易缺氧,凡在这种天气的前夕都要灌注新水,以免黄鳝过多的将头伸出水层,露出水面呼吸,不利生长。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夏季高温,应每天换水,有时因残食变质,池水发臭,更需及时换水。气温正常,水质如无明显恶化,也可1—2天换1次水。

    3.防暑和越冬。

    水温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黄鳝的摄食和生长速度。通常水温在10℃以下,黄鳝处于休眠状态,不出洞也不吃食;当水温上升到12℃时,开始出洞觅食,但活动力弱。最适宜黄鳝生长的温度为15℃—28℃,当水温在28℃以上时,摄食量下降。因此在饲养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水温,以利黄鳝的摄食生长。

    在炎热的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0℃时,要勤换新鲜的清凉水,如发现黄鳝头部露出泥沙外或全身卧于泥上,反应迟钝,则需赶紧冲水或在泥里加清凉淤泥,一般可避免死亡。用井水、泉水冲凉时,进水速度不能过快。

    当气温下降到15左右时应投喂优质饵料育肥,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可将池水排干,为保持池泥湿润和温暖,可在上面覆盖少量稻草或草包,以避免结冰而使黄鳝冻伤致死。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老鼠和畜禽的危害。如能利用工厂余热水,使池温保持在25℃左右,则可延长黄鳝的生长期,加快鳝的生长,提高产量.
哪种养殖方式更好?
实践证明,生态小池密养是目前最佳的养殖方式。我们以目前最为流行的网箱养殖来比较其主要的优势即可明白:

1、适合全国所有的黄鳝出产区。采用网箱养殖必须有湖泊、水库、池塘等水量充足、水位平稳的条件,而采用水泥池养可以在坡地、庭院建造,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

2、用药准确、用药量小。水泥池内的水量很容易计算并准确用药,而网箱内外是相通的,池塘等安放网箱的深度不一,用药量很难准确把握。为了达到理想的用药效果,通常的办法是加大用药量,这样一方面增大了养殖成本,同时把握不好还容易产生药害。

3、观察、管理方便。水泥池内的黄鳝在驯食完成后都在没有水草的空白地方吃食,观察黄鳝的吃食及活动情况非常方便。平常的一般管理都在陆地上进行,操作非常容易。网箱一般都安放在水深1米以上的区域,箱内布满水草,观察非常不便,平时管理需下水或撑小船进行,操作极为不便。

4、彻底防逃。我公司的生态池养黄鳝,具有鳝池防逃、排水沟防逃,全场出口防逃多道关口,几乎没有一条黄鳝可以逃出场外。而网箱养鳝遇上大风刮倒网箱、老鼠咬破网箱,黄鳝顺着水草爬出网箱等都可能造成黄鳝逃跑。

    同时,随着野生鳝苗供应的日趋紧张,开展自繁苗种是我们迟早要进行的。使用水泥池可以很方便地开展鳝苗的繁育,而使用网箱等其它养殖方式,要开展鳝苗的繁殖都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使用水泥池养殖的最大缺点是建池投入较大。若养殖户有鱼塘、水库条件的,则完全可以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来开展黄鳝养殖。若有蓄水深度可以达到50厘米以上的稻田的,则完全可以稍加改造,使用土池养殖的方式来开展黄鳝养殖。

    实际一点说,应该是最适合你目前条件的养殖方式,就是最好的养殖方式。
可以人工繁殖小鳝鱼吗?
黄鳝由于具有性逆转、怀卵量少、催产剂用量大、卵化时间长、出膜时间不整齐等特性,人工繁殖难度较大。同时因为在自然水域中能够捕到大量的黄鳝苗种,尤其在夏秋季节能够捕到大量天然幼鳝,可以满足黄鳝养殖的苗种需求。因而,黄鳝人工繁殖起步较晚,至今尚未普及。小鳝苗的繁殖仍以自然繁殖为主。

黄鳝每年一般繁殖一次;也有产两次的:第一次产卵后约两个月后产第二次卵。产卵周期比较长。1龄性成熟,长江以南繁殖季节为4~10月,繁殖盛期在6~8月。但随着气温的高低变化而提前或推迟。产卵之前,雌雄亲鳝先钻洞吐泡沫筑巢,然后雌鳝将卵产于巢上或洞顶掉下的草根上,雄鳝在卵上排精,卵在泡沫上孵化发育。黄鳝的卵从受精到孵出仔鳝一般在水温28~38摄氏度,时需5~7天,水温25摄氏度左右时需9~11天,最适温度为21~28摄氏度。在自然环境下,黄鳝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为95%~100%。
鳝苗投放  刚孵出的鳝苗,还不能自行摄食,完全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维持生活。大约7天后,卵黄囊基本消失,此时可仿照四大家鱼苗的培育方法,把煮熟的蛋黄用纱布包好,放入水中轻轻搓揉,使流出的蛋黄液直接供鳝鱼摄取。鳝鱼在容器内培养3~5天后可移入室外培养池中饲养,此时鳝苗可自行摄取食物,但体质纤弱,游动能力较差,所以投放鳝苗时应谨慎操作。投放的鳝苗一定是同一批次孵化出膜的,避免大小不一、规格参差不齐,否则会影响饲养效果。投放鳝苗时还要特别注意孵化器和转移鳝苗的容器里的水温差不超过±5℃,如果温差过大,应调节水温,直至接近鳝池水温后再下池。投放方式为:先将鳝苗和容器一起放到水下2~3厘米处,待3~5分钟后,再把鳝苗轻轻倒入池中,随手引水让鳝苗渐渐分散到全池即可。


黄鳝养殖失败原因总结
    养黄鳝也是特种水产养殖之一,饲养得当经济效益收入要比养鱼的高,所以在农村水产养殖上,养黄鳝的户数,近年来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养黄鳝的农户中也有不少是失败的,查其原因有多方面的。但在技术问题上,主要存在以下八类。
    ①乱购苗种。许多养殖户外地购买的所谓“人工养殖”苗种或其它所谓“优质”苗种,实为收集的野生苗种,而且这些苗种因暂养和多环节贮存,运输等不科学操作,养殖中死亡率在90%--100%,所以购买苗种时,一定要认真考察辨别。一般人工养殖黄鳝,应该自己在本地选购优质苗种,既经济,质量又有保障。
    ②不择品种。从外观看黄鳝有深黄大斑,土红大斑、浅黄细斑、青灰细斑等类型,只有选择前二种才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人工养殖才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③大小混养。同一池中大小混养,小鳝不敢争食而体质衰弱甚至死亡。饵料不足时,大鳝吞食小鳝因此大小鳝混养,虽大鳝长速快,但池塘总产量低。
    ④池水过深。因黄鳝体内无鳔,不能在不同水层随意漂浮停留以露出水面呼吸空气。池水过深,黄鳝需频繁游至水面呼吸而消耗大量体能,影响正常生活生长。池养黄鳝根据鳝体大小水深宜在5--20厘米,而网箱养鳝水草应充满整个网箱,以便为黄鳝提供良好的栖息和呼吸条件。
    ⑤鳝池施粪肥。鳝池水体小,施粪肥极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如此“改良水质”是得不偿失。
    ⑥忽略培植水草。水草能为黄鳝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没有水草的鳝池无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黄鳝也难以成功,或难实现高产量高效益。
    ⑦喂“素”食。有的养殖者利用麦麸,菜饼,豆渣,米饭,青菜等植物性素食饲喂黄鳝,严重饥饿缺饵时,黄鳝也会少量吞食,营养却满足不了黄鳝生命活动的需要,更谈不上生长增重,久之引起黄鳝逐渐瘦弱和发病死亡。黄鳝属底栖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应投喂动物性饲料或全价配合饲料。
    ⑧频繁换料。常有养殖者因饵料无保障,常改换饵料种类投喂。黄鳝饲料应有一定的稳定性,突然改变饲料种类,黄鳝难以适应而拒食,会影响正常生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