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t 1:【你“通透”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14:45
【分享探讨】你“通透”了吗?
“通透”一词早已被视为摄影界的经典形容词。每当一组片子或者一个器材能够用得上“通透”2字,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你又明白这2字底下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吗?有人给片子磨了皮就觉得片子很通透,有人加大对比度又觉得片子很通透……可以看得出大家对“通透”一词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误解,希望通过下面一个文章能够让人了解这词语背后的正确含义。

主讲人介绍:

太大犬雄 (广东)
太大犬雄
设计师+摄影师的双重身份让他融合了影像与设计的双重概念,严谨的摄影态度使得作品之中无处不拥有细节,由于设计工作需要的缘故,对色彩的良好掌控能力。
“通透”是什么意思?
通透,这个词语常见于许多摄影论坛与社区。网友点评常引用“通透”来对作品进行褒奖,卖家也用成相“通透”来形容自己的镜头。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算得上是通透呢?这个问题恐怕许多人都没办法清楚的回答。就连汉语词典,也难见“通透”该词在摄影方面的专业解释。
实际上“通透”在摄影领域的通俗解读应该是:细节细腻、解析度高,既能够保留丰富的细节。接下来我们用一个常见的实例来进一步解释这个概念。
--------------------------------------------------------------------------------------------------
暴光不足的“不通透”影象(阴影部分细节缺失)

由于暴光不足,照片中的暗部细节缺失了,前景植物的阴影部分已经是全黑的色块。主体的头发以及背景远处的树干,也都缺失了细节,出现了的实黑色块。
明度分布直方图的左侧(阴影部分)溢出
---------------------------------------------------------------------------------------------------------
暴光过度的“不通透”影象(高光部分细节缺失)

照片中的暗部细节丰富,前景植物的细节清晰可见,但主体的背部,地面,及远处的楼房及天空均出现了暴光过度,显示出整片的白色。明度分布直方图的右侧(高光部分)溢出
--------------------------------------------------------------------------------------------------
合理暴光的“通透”影象

照片中的暗部细节丰富,前景植物的阴影部分也保留了足够的细节,主体的颜色过渡连贯,唯一的遗憾是背景的楼房及天空出现轻微的暴光过度,缺失了一点细节。
明度分布直方图的右侧(高光部分)轻微溢出
通过上述图示意,相信大家都对“通透”有了一定的感性了解。
客观上来说,只要照片中的阴影和高光部分不存在太多溢出(既没有出现全黑或者全白的色块),理论上讲既可称为“通透”。
我们接这用几个明度分布图来分析一下常见的几种情况。
理想的全图“通透”影象 明度分布直方图

这些明度分布图显示的情况,在阴影及高光部分均没有溢出,是理想情况下的通透影象。
A. 中间调影象
B. 中间调影象
C. 中间偏低调影象(暗位的象素较多)
D. 中间偏高调影象(高光的象素较多)
局部“不通透”影象 明度分布直方图

这些明度分布显示的情况,在阴影或者高光部分出现了溢出,理论上是“不通透”的影象。
E. 低调影象(暴光不足)的影象
F. 高调影象(暴光过度)的影象
G. 高反差影象(过暴与欠暴同时存在)
H. 高反差影象(过暴与欠暴同时存在)
该如何“通透”?
通过上述的描写,大家对“通透”的概念,应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了解大师们对“通透”的更深层次理解。
--------------------------------------------------------------------------------------------------

作者 Peterghov Fortress, Saint Petersburg, Russia
中间偏低调的影象。
背景及主体保留了非常多的细节,全图都非常“通透”,主体国旗在背景云朵的反差烘托下非常的醒目。
--------------------------------------------------------------------------------------------------
作者 Jared Martin NAPP获奖作品
中间调的影象
高光部分的天空以及阴影部分的地面细节都很好的保留了,属于完全“通透”的影象。画面中各个部分都有许多细节,耐人寻味,是非常好的风光作品。
以上两张为影象“通透”的佳例。是不是所有时候影象都以完全的“通透”为好呢?
下面就我们可以参考另外三张不完全“通透”的片子。
--------------------------------------------------------------------------------------------------
作者 Tokyo Eight / Japan
高调影象
全画面都处在过度暴光之中,即使如此主体人物及与及前景物件细节丰富,没有因暴光过度损失细节,非常“通透”。背景的高光部分由于暴光过度损失了细节,呈现了大面积的全白色块(局部的“不通透”),正好把前景和主体反衬出来。
画面整体和谐,安静,温暖,过暴的运用由于神来之笔,明暗的反衬让主体跃出画面,背景细节的缺失,让读者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体和前景上,同时也读懂作者的意图。
--------------------------------------------------------------------------------------------------
作者 Andrew Peacock  / International Travel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2008获奖作品
剪影风格的影象
客观来讲,此图在阴影部分并不通透。明度分布直方图可见左侧的阴影部分有严重的溢出。但这种阴影部分细节的缺失,恰恰是剪影风格摄影的特色。主体处于阴影中被平面化,在高光背景的衬托下轮廓非常生动。由于暴光控制得恰到好处,背景高亮区域(天空及云朵)的细节得到了保留,增强了图象的可耐看性,让图片不至于全无细节。
--------------------------------------------------------------------------------------------------

作者 Shiho Fukada / 《未成年童工》 / NPPA获奖作品
非常低调的影象
作者很大程度还原了当时的环境,但背景由于暴光不足,几乎淹没在一片漆黑之中,最醒目的高光部分是主体的双眼,其次是主体的轮廓的细节。背景的“不通透”,让主体得以突出地呈现,既避免了背景细节分散读者注意力的内容,让读者在一瞬间捕捉到了主体的眼神,同时也反映了未成年童工的工作环境漆黑与恶劣。
--------------------------------------------------------------------------------------------------
透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可以发现,好的作品并不一定要全图都通透,通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让图片耐看,感动读者,更好表现影象的主题。就应该理解什么时候通透,哪些部分应该通透(保留细节),哪些部分应该不需要通透(忽略细节)……
艺术从没有固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