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对冲基金:过度医疗折射中国医学之痛:医生成开"大处方"机器——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11:21
编辑视线:一位医学专家,看病不问诊,埋头开“大处方”,甚至自己给患者备好拿药的塑料袋;另一位医学专家兼院领导,违反本院宣传橱窗里介绍的医学常识,频繁给患者开检查单,患者难以承受拒绝频繁检查后,“指标”立马出“问题”,橱窗里的宣传材料也被莫名其妙地更换,到其它大医院检查却发现指标正常……看到本期读者来信披露的就医亲历,我不仅感到震惊,而且感到心痛,真不知在医院这一救死扶伤的圣洁之地,还有多少令人拍案惊奇、痛心疾首的事情发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许多医生包括一些医学专家,成了开“大处方”的机器,甚至充当过度医疗的操纵者?

  医学是干什么用的?简言之是救死扶伤,医治病痛,维护、促进生命健康的。人作为一种生命体,抗拒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在生老病死中,人唯一可以有所作为的就是治病。而治病救人这一神圣使命是由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来承担的。正所谓“医者仁术”。难怪我国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学生誓言的开头语。的确,因职务而可直接对人的健康、生命的掌控,无人可与医生比肩。

  治病治病,顾名思义有病才治,且应对症下药。可目前我国的医疗市场日益突显之怪现状是:小病大治,大病贵治,无病哪怕制造疾病也要治。没完没了的检查,越开越贵的药方,泛滥成灾的抗生素使用,操控无度的输液与住院及手术治疗,使医院更像药品与医疗器械的大卖场,医生则成了医药产品的推销员,医患关系也从原来的共同体变成了“对抗体”,你受益我吃亏,你得意我难受。医学、医疗的目标从治病救人向治病(查病甚至造病)赚钱的角色转变,需要拯救、治疗、帮助的患者成了牟利的工具,医生与患者的交流越来越少,给患者开药、开化验单越来越多,医疗仪器代替医生成了医疗市场的“主角”,这种异化带给患者、带给医务工作者、带给社会的又是什么?患者的医疗负担日益沉重难以承受,医疗领域的贪腐之风愈演愈烈,社保资源的浪费越来越大,国民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仅以抗生素的滥用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人均年消费抗生素138克左右,而美国仅为13克。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仅为22%—25%。我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约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一群家长守着那些脑门上扎针输液的孩子们几乎成为我国儿童医院或儿科门诊的独特景观。

  看病贵只不过是表象,它折射出的是现行医疗体制的种种弊端。当医生最关注的不是患者的病患而是“公费还是自费”、“带了多少钱”,当医学专家专注的不是如何用自己医术治病救人而是如何多开“大处方”赚回扣,医学也就丧失了其“仁术”的核心而沦落为“钱术”了。

  所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保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及医疗卫生保障机制的普惠性,如何重塑医院的圣洁及医生的尊严,如何维护患者的尊严与权益,如何让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医改的制度设计者和执行者必须细致考虑、审慎解决的问题。因为,医学的直接对象是生命与健康,而生命只有一次。(赵蓓蓓)

  拍案惊奇一 频繁化验被拒绝 指标立马出“问题”

  我是一个老乙肝了,自从2005年以来,我一直进行抗病毒治疗,服用拉米夫定片以及硫普罗宁肠溶片,肝功能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也一直低于检测限。我是在某专家门诊看病的,过去该专家总是让我3个月做一次全面化验,包括肝肾功能、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这与我在这家医院宣传窗里看到的宣传资料相符。这家医院宣传窗里贴的宣传资料明确写明病人肝功能稳定期可以3个月化验一次肝功能。但不知为何,后来该专家给我开肝功能化验单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先是两个月化验一次,后是一个月化验一次。我的病情在该专家医生治疗下控制得比较理想,所以虽然最初与我同时到该专家医生处看病的病人知道吃什么药可以控制住乙肝病情以后,都花1元钱挂号费到普通医生处开药了,我出于感激之情还是一直花9元钱挂号费在该专家处看病。可该专家如此频繁地让我做化验却让我越来越吃不消,花费大不说,毕竟抽血也是一件不大舒服的事情,于是我小心翼翼对这位专家说,医院的宣传窗里不是贴了宣传资料,病人肝功能稳定期可以3个月化验一次肝功能吗?为什么现在我要一个月化验一次呢?这位专家马上不客气地对我说:“宣传资料你也能相信吗?每个人病情不同,化验时间间隔当然不一样了,要不,要我们医生干什么,你们自己给自己看病好了!”我真是不明白,病人肝功能稳定期可以3个月化验一次肝功能是这家医院自己宣传的,我怎能不相信呢?我实在承受不了这样频繁的化验,最后只好改到该医院普通医生处开药了。

  令我吃惊的是,3个月后即今年9月15日我做了一次化验,一直低于检测限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是1.77E+003,超出了参考值;肝功能化验结果总胆红素为20.0,而参考值是5.1—19.0;直接胆红素化验结果为8.1,而参考值是1.7—6.8;过去一直没有超标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指标也超出了参考值。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就于当月26日又去该医院做了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的化验,这次化验结果为6.20E+003,比15日的检测结果1.77E+003又高出了不少。多年看病的经验使我马上以为,我的乙肝病毒已经对拉米夫定片以及硫普罗宁肠溶片产生了耐药性。可就在这时,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一直贴在这家医院宣传窗里明确写明病人肝功能稳定期可以3个月化验一次肝功能的宣传资料换成了其它资料。在我不再到该专家处看病后,第一次化验结果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病人肝功能稳定期可以3个月化验一次肝功能的宣传资料也马上消失了,这使我对这家医院产生了怀疑。一般来说,专家医生是不可能左右病人化验结果的,尽管该专家医生是这家医院的负责人之一。于是我决定到其它医院做个化验,看看化验结果再决定下一步我要不要换药。10月8日,我到另外一家知名医院做了肝功能和乙型肝炎DNA测定,10月12日我取出化验单一看,肝功能化验完全正常,总胆红素为10.8,直接胆红素为4.1(而原来医院这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分别为20.0和8.1),结果小于最低检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