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管理的内容:宁波市区寺庙调研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37:10

宁波市区寺庙调研报

作者 : 不详

  宁波市区寺庙调研报
  重点摘要:
  1、写明调研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罗列宁波市区几个主要的寺庙及历史、所在地点,确立一个重点调查对象。
  2、主体部分:七塔寺的历史背景介绍,地理位置和建筑基本布局。并结合图像说明。其次简单介绍宁波的几个重要寺庙。最后理论讲述中国寺庙建筑的发展,从建筑到佛教文化。
  3、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提出设想建议。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不健全的民族,同时一个没有宗教建筑的城市也是一个不健全的城市。
  关键词:精舍式 宫殿形式 飞椽 斗拱 梁柱结构塔为中心 殿堂为主 塔移寺外 山门 天王殿 大雄宝殿 法堂 藏金阁
  参考书目:
  旅游网http://travel.tom.com/nbbaoguosi.html
  七塔寺主页http://www.qts.com.cn/text/index.htm
  中华古建筑http://www.tianjixing.com/gjz/
  一、 研究对象、研究办法和步骤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宁波市区的寺庙,整个大市范围内有相当多的佛寺和庙宇,溪口的雪窦寺,佛教圣地普陀山的宝陀寺,慈溪的五磊寺等。就宁波市区范围内有阿育王寺、天童寺、五磊寺、保国寺、七塔寺等。我通过资料查找、实地调查以及与当地居民交流等方式对市区内几所主要的寺庙做了一个简单的罗列与了解。然后根据多方因素,为方便研究我以“七塔寺”为重点考察对象进行调研。通过对寺庙建筑的布局、构造的研究进而与佛教文化的发展相联系,寺庙的现存状况与古建筑的保护和今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于重点研究对象的选择,为增强调研的针对性,避免过度扩大调研范围,在选取研究对象时,我们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因素:
  首先是选取与城市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对象;其次是选取在市区中心范围内或接近市中心的;三是选择可体现城市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四是交通方便距离相对较近的,方便调研采证的。
  二、主体部分
  首先说一点,“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则是朝廷所属政府机关的名称,“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汉书·元帝纪》注)。汉代中央各行政机关的九个官署,就合称为“九寺”。九寺中的“鸿胪寺”,即接待印度高僧居住的地方,类似现在接待国宾的礼宾司和国宾馆。因此,“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将称朝廷高级官署的“寺”,用来称呼佛教建筑,足可以说明统治者对佛教的敬重了。
  (一)重点调查对象七塔寺
  1、七塔禅寺
  七塔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南至百丈路,西靠箕漕街,北邻雷公巷,东近彩虹北路,历史上即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观宗寺)之一。(一九八三)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开放寺院。寺院殿堂结构典雅,古朴庄严,主要建筑有:七石塔、山门牌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玉佛阁、祖堂、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综合楼等。
  七塔禅寺自创建以来,屡经兴废,特别是十年动乱之际,更遭严重破坏,七塔道场名存实亡。1980年,党的宗教政策落实,成立七塔寺修复小组,由宁波市佛协会长月西大和尚任组长。在政府领导重视和四众弟子支持之下,月西大和尚经过10余年苦心经营,终于将寺院殿堂一一修复,使寺貌焕然一新,重现往日庄严恢宏气象,成为市区内唯一一所大型寺院。月西大和尚之功绩,诚堪与慈运长老相比肩而并垂不朽。
  一九九三年月西大和尚圆寂后,其高足可祥法师秉承师父遗训,带领全寺僧俗四众,重修了圆通宝殿、三圣殿、钟楼等,开辟了“栖心一览”文物陈列室,重建了东厢房,新建了鼓楼,改建了山门牌楼,创办了七塔佛学文化网站,编辑出版了《七塔禅寺五百罗汉图》、《月西大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集》、《七塔禅寺》、《七塔禅寺修复开放二十周年纪念集》、《七塔寺人物志》等书籍。在寺院各项管理中,坚持以城市作为依托、以制度加强管理、以经济促进发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确立品位、以道风赢取信众、以慈善回报社会的原则理念,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1994年8月23日,可祥法师接慈运长老法孙、圆瑛大师法子明旸大和尚所传之心法,使七塔禅寺法脉得以延续,祖庭得以重光。二零零三年3月25日,可祥法师荣膺七塔禅寺新一任方丈,寺院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七塔禅寺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除主要殿堂为古典建筑外,犹保存有一批珍贵文物:①寺院开山祖师心镜藏奂禅师舍利塔,上刻“唐敕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等字样。②宋代大铜钟两口,各重达七、八千斤,分别铸于南宋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年)和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年)。③清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刻印、光绪颁赐之《龙藏》一部。④梵文贝叶经一束。⑤清代所刻五百罗汉造像砖,工艺精妙,形神兼备,佛门珍品,海内无双。⑥“栖心一览”文物陈列室所藏各种珍贵文物等。
  2、七塔寺所在地理位置:
  3、七塔寺的平面布局情况:
  4七塔寺实地考察建筑图片
  5七塔寺的弘法与管理
  寺院常住以弘法为家务,发扬大乘佛教慈悲济世、利乐有情之精神,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佛法弘扬宣化。僧人坚持早晚课以自修,应信众所需开展佛事活动以利他,整肃僧纪,严格律仪,庄严身心,庄严道场。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大型佛事法务活动,如多次举办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放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法会,放生、祭幽法会,升座法会,示寂回向法会,佛像开光法会以及七塔禅寺修复开放二十周年纪念法会等,同时还成功举办了浙江省首届重点寺院规范化管理现场会,显示出寺院常住僧众的道风面貌,同时如法如仪的佛事活动成为接引众生进入寺院礼佛学佛的方便门径之一。并且举办僧伽培训班,学习佛学理论知识,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寺院规章制度。同时邀请教界大德,如重庆惟贤长老等来寺讲经说法。利用寺内环境,通过板报、专栏、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佛教宣传。以文化方式弘扬佛法。
  七塔禅寺自二零零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可祥大和尚升座,成为新住持后,管理模式采取方丈总负责。寺管会统筹,各大寮协作;各大执事分工负责的办法,上下协调,通力合作,引进现代管理模式,将传统理念与现代思维模式相结合。寺管会还设立接待、法物、修建、消防治安等办公室,制订出完备可行的规章制度,责任落实到人。财务管理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按照民主理财、独立核算、逐级审批、相互监督制约的原则运作。办公实行自动化,创立了七塔佛学文化网站,开展横向交流;导入“VI”视觉标识管理系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消防治安方面,建立了电视监控系统,对寺院各个角落实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监控;并成立了义务消防队,配备好消防器材,随时待命。基建方面实行市场化操作,市质监站和寺院所聘工程师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杜绝了“人情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的产生源头,确保了工程质量。使千年古刹在“整旧如旧”中有所创意,提高了建筑的文化品位和观瞻档次。在职工管理方面,建立新的用工制度,采取聘用合同制,与社会用工相接轨,工资实行按岗位工资加奖金的办法,按劳付酬,赏罚分明。
  6宁波其他主要寺庙的基本情况简介
  天童寺
  位于鄞县东部,太白山麓,距宁波市区26公里处,以“东南佛国”闻名海内外。建于唐代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天童寺建筑群山环抱,古林参天。寺内有居多珍贵文物,如宋代状元张孝祥的撰书碑,清带顺治帝的诏书,玉玺。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释迦牟尼,阿弥佛陀,药师佛。天王殿正中供奉着弥勒佛,两旁塑有四大天王。
  阿育王寺
  位于鄞县五乡镇宝幢,老市区东20公里,鄮山(阿育王山)西麓。面对玉几山,左璎路,右宝幢。山秀林茂、翠岗蜿蜒,群陵起伏,佛家称"六殊胜八吉祥地。"以珍藏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享誉中外的佛教胜地。
  阿育王寺座山鄮山主峰耸峙,石松密茂。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各类建筑600余间。此外寺旁还有佛足迹,佛道亭,七佛潭等。
  保国寺
  保国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江北区洪塘镇鞍山村境内,距离市中心13公里。始建于东汉,古称“灵山寺”,至唐僖宗广明元年重建并更名为“保国寺”。是江南较典型的寺庙建筑,整个建筑群座北向南略偏东,寺大门前有唐开成和大中年间的两座经幢。中轴线上沿山势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藏经楼,大殿左右对称地分布着钟楼和鼓楼、僧客及客房。大雄宝殿是保国寺建筑群中唯一的北宋建筑物,其余均为明、清、民国时重修。 保国寺是最好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二)寺庙建筑与文化
  1、佛教建筑的发展变化:
  在印度,早期佛教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坐在树下,专修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第一个寺院。印度人称佛寺院为“僧伽蓝摩”,略称“僧伽”。僧伽蓝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精舍式,一是支提式。精舍式的僧伽,设有殿堂、佛塔,殿堂内供奉佛像,周围建有僧房。支提式僧伽,是依山开凿的石窟,内有佛塔和僧侣居住处。这两种式样的僧伽,先后传人了我国。
  印度“精舍式”佛寺传人我国后,很快与我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成为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佛教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已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格局,院落重重,层层深入。到了隋唐时期,供奉佛像的佛殿,成为寺院的主体,塔被移到殿后,或另建塔院,这与印度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已有很大的不同。
  2、中国佛教建筑的特点: 宫殿形式、飞椽、斗拱、梁柱结构
  中国佛寺采用传统宫殿建筑形式。寺院一般以殿堂(又称正殿、大殿或大雄宝殿)为主体。殿堂建筑集中地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特点。
  殿堂的屋顶,较多地采用庑殿、歇山、重檐、悬山、硬山、卷棚等样式。屋顶,无疑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正视、侧视、俯视,它的立面平面都是曲线。曲线优美的屋顶,尤其翼状起翘的“飞椽”,轻巧活泼的动人形象,是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
  “斗拱”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奇特构件,常被用来代表中国建筑,兼具结构、造型、装饰多重功能,十分独特。斗拱由多种形状各异的木块重叠装配而成,位于柱顶、额枋、梁枋与屋顶之间,它的使用可增加屋檐伸出的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分散节点处的剪力,此外,还兼有装饰作用并表现尊贵等级。使用斗拱的木构架,是“中国建筑真髓所在”。
  大殿一般采用梁柱结构。其梁柱做法,是沿进深方向在石础立柱,柱上架梁;梁上又立短柱,上架一较短的梁。这样重叠数层短柱,架起逐层缩短的梁架。最上一层立一根顶脊柱,形成一组木构架。每两组平行的木构架之间,以横向的枋联结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顶脊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子;檩子上排列椽子,承载屋面荷载,联结横向构架。这种木构架,是用中国传统工艺做成,可抗地震的破坏。
  3、中国佛教建筑的平面布局特点与发展变化: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我国。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隋唐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殿是供奉佛、菩萨以及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中国佛寺一般格局是主要建筑安置在面南背北的中轴线上。附属设施设在东西两侧。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金阁。中轴线两侧有观音殿、低藏殿、伽蓝殿、祖师殿、药师殿、罗汉堂等。山门外常设一照壁上面有浮雕或题寺名,或书写“南无阿弥陀佛”。佛寺东面是僧人居住的地方,一般前半部分是僧房、厨房、斋堂(食堂)、茶堂、库房、延寿堂等。后半部分是方丈等高级僧人的住处。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佛门以慈悲为怀,提倡放生,所以一些大寺院,门前还有放生池。放生的目的在于积德,放生是佛教不杀生和普度众生思想的体现。
  从建筑格局上看,我国建筑群体的平面布局,多为均衡对称,设计时以纵轴为主,横轴线为辅,通过暗示、烘托、对比等手法,使建筑间含有微妙的虚实关系,从而体现了中国建筑“含蓄”的美学特征。一般佛寺的建筑,也以中间一条南北向纵轴线为主,主要建筑都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安排在轴线的东西两侧。
  唐宋时代,禅宗兴起后,提倡“七堂伽蓝”制,即建有七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到了明代以后,七堂伽蓝已有定式,即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东西配殿则为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 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茶堂(接待室)、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接待四海云游僧人居住。
  近代佛寺的基本部分,主要为两组建筑:山门和天王殿为一组,合称“前殿”,大雄宝殿为一组,为佛寺主体建筑。有了这两组建筑,方可称为“寺”。庭院布局以四合院最为典型,从表面看,四合院是一个封闭型较强的建筑空间,但实际上,宽大的庭院,使用中灵活多变,适应性很强。所以宫殿、衙署、佛寺、住宅等建筑,都普遍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还十分重视色彩,特别是重要建筑,往往是屋不呈材,墙不露形”,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建筑色彩艺术,这一特点在佛寺建筑上也同样得到体现。
  
  4、寺庙建筑的内设安排: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天王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潭柘寺一幅对联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身后为韦驮将军。
  韦驮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一般有两种塑像:一是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横杵于两腕间,表示该寺不接待外来云游僧人;二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脚略向前立,表示欢迎接待外来僧人(也有与此相反之说)。一般来说,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享受天下人的供奉。弥勒佛热情随和,笑脸常开,所以来的人非常多,香火也很旺盛,可是他生性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无法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却成天板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前来供拜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巡查天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生出一计,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接待,笑迎八方客,而韦陀则作为寺院护法,铁面无私,锱珠必较,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以后,庙里果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雄宝殿,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通常是三尊,称“三世佛”,有“横三世”与“竖三世”之分。此外,寺中常供奉的还有菩萨。天津独乐寺,供奉的观音达十六米。如此高大的泥塑立像,全国罕见。菩萨中,属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菩萨最为著名,其道场分别在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这四山并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河南洛阳白马寺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三、总结部分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不健全的民族,同时一个没有宗教建筑的城市也是一个不健全的城市。
  也许愚昧的迷信一度影响着我们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寺庙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个供市民化解心中积虑,寄托愿望的地方。
  对寺庙的保护不仅仅停留在对寺庙建筑的保存上,更应该的是对佛教文化的正确宣传,对信仰的尊重。
  寺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她既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社会经济的文化景观。随着城市发展的日益加快,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在不经意间毁于一旦,政府在决策上注重的往往只是短期利益,而城市规划管理侧重的又多是物质层面的管理,我们更多地缺少对建筑文化内涵的把握和理解。这一次的调研让我接受了一次佛教文化的熏陶,同时也认识到信仰建筑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寺庙调研,针对宁波市区寺庙建筑和运行情况我提出以下几点想法呼吁:
  1、管理手段可以多样化,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如七塔寺管理模式采取方丈总负责。寺管会统筹,各大寮协作;各大执事分工负责的办法,上下协调,通力合作,将传统理念与现代思维模式相结合,别具特色。
  2、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加强对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如加入现代化的内部设施提高僧人的生活居住品质。“老房子,要有新内容。”
  3、寺庙也可以产业化经营,规范管理,标准化收费。
  4、增加服务性项目。如心理咨询方面的服务,成为闹市中的一块净土,一个心灵永远的栖息地。
  最后我们要缜密的保护、细致的研究、审慎的加固、科学的维护,这些都是我们时时要着力而为的事情。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为这样一位沧桑老者多一份关怀,多一点呵护,多投入一点研究与保护的人力与物力;我们的人民,应该为这样一件稀世珍宝,多一份自豪,多一点责任,多一点爱护与宣传;我们的文物建筑研究保护工作者,更应该加倍小心、加倍努力,要审慎地保护它,要深入地研究它,要让这负载着丰富民族文化信息的历史瑰宝能够与世长存而奉献我们的知识与力量,要以甘心做一位历史建筑遗存的守望者为己任的心态,为我们的民族,也为人类呵护好这类的古代建筑物,以及其它许许多多珍贵的历史遗存。相关文章
  • 台湾寺庙彩画的维护及其文化向度之研究
  • 藏传佛教寺庙中的“欢喜佛”
  • 圆明园的寺庙建筑
  • 唐时寺庙的宣导与"三八"(图)
  • 西藏绒布寺:世界海拔最高寺庙
  • 南岳寺庙散文论
  • 永乐钦赐寺庙歌曲的划时代意义
  • 台湾地区系列专题:《监督寺庙条例》下的宗教行政
  • 甘孜州召开第三期藏传佛教寺庙民主管理研讨会
  • 西藏建筑——寺庙
  • 论寺庙经济
  • 西藏的宗教建筑:寺庙与佛塔
  • 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寺庙建筑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 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寺庙
  • 承德外八庙与西藏寺庙建筑
  • 西夏寺庙彩塑
  • 云林县寺庙观音造形之探讨
  • 人间佛教的制度变迁模式——当代中国四大寺庙的比较研究
  • 藏传佛教寺庙未成年阿卡监护问题调查概述
  • 藏传佛教的寺庙组织制度
  • 走进西藏的寺庙
  • 西藏的寺庙与藏传佛教文化 更多相关
Copyright 2004-2006 版权所有:香港宝莲禅寺
电子邮件:zhaoyue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