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新论文:“调节心理 把握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7:14:07

“调节心理 把握人生”

    专家介绍:卢家楣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研究领域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并获得学术理论及其教育实践应用两方面的突出成果,在全国学术界和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曾获全国首届曾宪梓优秀教育奖、全国首届宝钢优秀教师奖和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活动简介

  本期主题为“调节生理 把握人生”,为广大学生解答心理疑难问题。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在线的网友们、以及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为了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央文明办秘书组、中央文明办未成年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心理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心理专家讲坛活动,我们今天的讲座是全国巡讲的第四场。 

    [主持人] 首先我们有请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陈振民先生致欢迎词。

    [张英伟] 今天如同振民同志讲的,是我们本次讲座的第四场讲座,我们非常高兴和荣幸的请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卢家楣先生为我们做学会心理调节、促进身心健康的专题讲座。卢教授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厚、造诣很深,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奉上一堂精采、生动的讲座,我们大家期待着!

    [卢家楣] 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今天非常高兴能来到《心理专家讲坛》,和大家沟通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调节心理 把握人生》。我的讲座从两个故事开始。

    [卢家楣] 第一个故事“从无手硕士考上北大博士”。

    [卢家楣] 原是浙江大学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周月峰。他是一位特殊的研究生,他的特殊在于身体残疾,没有双手;但是更在于他能够很好的进行心理调节,始终保持健康心理,脸上闪着阳光和帅气。他曾在校园里担任过各种行政的班长、分团委书记助理、党支部副书记等工作,活跃于讲坛、辩论等各种社会团体。从初三开始,他就住校自理,尽管他没有双手,但是他能够自己洗衣服、自己洗澡,考试时他用嘴衔着笔写字,还能够用断臂准确地敲击键盘、打字,一边聊天,速度比一般人还快。他给自己规定每天看书3-5小时,每天要精读至少100页书,这样几年下来,他比别人要多出整整一书架的书,也比别人有更多的科研成果。 2006年他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专业的博士,正在把握着精彩的人生。

    [卢家楣] 第二个故事就是“齐达内失态犯规”。

    [卢家楣] 大家知道2006年世界杯足球决赛中,仅剩最后一次佩挂上阵为法国队夺冠机会的34岁的队长、世界著名球星齐达内,最为人们关注和看好。在与意大利队决赛时,进入加时赛第18分钟,法国队完成一次进攻后,齐达内从前场向后撤过程中与意大利中后卫马特拉齐发生了口角。据说当时马特拉齐用非常难听的字眼侮辱了齐达内的母亲和姐姐,齐达内曾试图置之不理,但马特拉齐反复出言不逊,终于激怒了齐达内,他再也无法调控自己的心理,全然不顾行为后果、国家利益和个人的声誉,据说他是这次最佳球员的强有力竞争者,在全场比赛一直表现十分精彩的齐达内竟然用头去撞倒了马特拉齐。结果是齐达内被主裁判掏出红牌罚出场外,导致法国队在最后的10分钟只得以少一名的球员的情况下应战,并且最后在点球大战中失利,与冠军无缘,而齐达内也就在自己足球生涯的最后时刻没能划上完美的句号,留下了一连串的遗憾。 

    [卢家楣] 从上面两个正反事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心理调节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可见,心理调节对于我们学习、事业、乃至人生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关系。而我们今天在座的青少年更是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来适应生活,和谐社会,保持良好的心态,把握自己的人生。

[卢家楣] 下面我就展开我今天讲座的具体内容。

    [卢家楣] 一、何谓心理调节、为何心理调节、如何心理调节。

    何谓心理调节呢?我叫心理调节(mental adjustment),又称心理调适,是指用心理的技巧来改变个体的心理状态。

    [卢家楣] 心理调节有不同的种类,从心理调节的目标上划分,有强度调节就是由某种情绪状态调节为另一种情绪状态和性质调节就是对同一种情绪状态改变它的强度大小;有一种兴许调节违令一种情绪,本来是愤怒的,后来发生调节了,不是愤怒的。从心理调节的场合上划分,有临时调节和平时调节,所谓临时调节指在某一特定时刻对心理的调节,像刚才齐达内那就是属于临时调节。而平时调节指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的调节,周月峰就属于平时的调节;

    [卢家楣] 从心理调节的主体上划分,有自我调节和他人调节,自我调节就是对自己心理的调节,他人调节是指对别人心理的调节;从心理调节的对象上划分,可分为对各种心理状态的调节,如对情绪状态的调节、对注意状态的调节等,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多涉及的是情绪状态的调节。而情绪状态的调节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各种各样的情节调节,而我今天主要讲的是针对挫折感的调节,如何来调节。刚才我讲了一点那就是何谓心理调节,从两个方面,一讲它的内涵、它是什么,二讲它的种类,也就是它的外延,包括的那些。 

    [卢家楣] 我们紧接着第二个问题,今天为什么讲心理调节呢?

    [卢家楣] 二、为何心理调节

    首先要知道心理调节的目标是什么。心理调节的目标就是使个体面对客观事物和周围环境将其心理状态调节在最佳状况。

    [卢家楣] 这里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前面讲过更多的是涉及情绪状态,因此我们所说的心理调节也就更多涉及对情绪状态的调节。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功能,并且具有两重性: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发挥情绪功能的积极作用,而不良的情绪状态则会产生情绪功能的消极影响。因此个体是否能通过心理调节而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个体当时状况和随后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卢家楣] 刚才提到的齐达内当时的心理调节失调,使愤怒情绪无法克制,导致冲动行为,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周月峰平时的心理调节成功,克服自卑心理,使自己始终保持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社会,把握精彩人生。对处在心身和社会化不断发展而逐渐走向成熟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由于青少年期也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又是一生发展中最充满冲突、矛盾阶段,加上正面临社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心理的良好调节无论在当时还是在随后的发展中更凸显其现实的价值和长远的意义。

     下面我们再具体谈心理调节的意义,以引起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对这方面的高度重视,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分别说。

    [卢家楣] 1、良好的心理调节有利于避免矛盾激化。当青少年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临时的心理调节能避免事态的恶化,化险为夷。这在自尊感强烈而敏感、过敏,往往会因一件“小事”而爆发冲突,直至酿成悲剧的青少年来说,十分有意义。这里的小事我特意用引号,这个小事是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小事,在他们看来不是小事,这往往涉及到个人的自尊、尊严、人格,必须要捍卫,由此导致一系列尖锐的冲突乃至对决。

    [卢家楣] 有兄弟俩两个人很好,下象棋,说明关系不错,下了一半,母亲说吃饭,吃饭了就封局,等吃了饭再下。谁知哥哥吃饭一看发现弟弟的一个小卒怎么过河了,吃饭前没过河,大家知道小卒过河势不可当,哥哥说弟弟是偷偷过河的,弟弟说我没有必要偷偷过河的。弟弟认为这涉及人格问题、尊严问题,弟弟气氛难当,就拿了一把切菜刀,激情下难以克制,一冲动将哥哥的一个耳朵砍了下来。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卢家楣] 2、良好的心理调节有利于为他人所悦纳。一个善于平时心理调节,能使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况,表现出一种乐观、开朗、阳光的人,易为周围人所接纳。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中间发现,热情、开朗的学生的人缘指数达92%,就是大家都喜欢他;而对人淡漠、孤僻的学生遭人嫌弃的指数达81%。由此可见阳光型的人是深受大家喜欢的,容易为周围人所拥戴。

    [卢家楣] 3、有利于发挥自身的潜力。情绪具有动力功能和调节功能,所谓的动力功能就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和减力的效能,搞的好增加你的力量,搞的不好减少你的力量。我想大家有体会,在你高兴的时候同样干一个事情干劲就大,不高兴的时候干劲就少。

    [卢家楣] 调节功能是指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调节活动有组织和瓦解的效能。比如说情绪好的时候看书特别能看的进,解题特别有办法。情绪暴躁的时候思路没有,考虑问题比较呆板,记东西记不住,等等,这就影响的一个人的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现在研究发现说愉快的状态是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这是我们北京大学的教授研究以后得出这个结论,为我们大家所公认。

    [卢家楣]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我们连续做两个实验,就是愉快情绪有助于提高创造性思维中的流畅性和变通性,而难过、焦虑情绪则会使流畅性和变通性降低,两者相差悬殊,就是一句话,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又在一个记忆实验中发现,同样一批学生记外语单词,在情绪好的时候能够记住220句,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还是这一批学生只记住48句。

    [卢家楣] 美国对4000名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平均智商为105分,我们大家知道智商在人的一生中很少变化,智力会变,智商不大会变。只有受到特殊的教育,比如说高等教育,那么智商会有所提高,实验测下来高等教育对学生的智商也只能提高10分。没过多久,让这批儿童在紧张气氛下测试,智商只有平均91分,竟下落14分!14分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四年大学白读不算,还要倒贴四年。所以有的同学不懂,我明明准备好了考试为什么考不好,原来是因为一紧张你的智商就下去了,你自己还没有感觉。

    [卢家楣] 运动比赛更是如此,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能多讲,但是我想不讲也不好,我就举个例子告诉大家,现在的运动比赛已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叫三分靠技术、七分靠心理,就是心理状态的好坏占了7分。为什么?心理状态好他的水平就充分的发挥,心理状态不好明明有这个水平也发挥不上去。

    [卢家楣] 就上次奥运会射击比赛,大家知道有一个美国人,打最后一枪,之前已经遥遥领先,超过了中国选手三环。三环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我们说一枪出去10环、9.9环,他超过我们3环,胜利在望了。他只要打好最后一枪,随便打都可以是冠军了。但是他一枪出去打在人家靶上,解说员是这样说的,这是学生军训时才可能出现的如此低的错误。由此冠军,本来是第二名,肯定是第二名的中国选手拿走了,那个被这枪打上靶的这个人,没想到他成为了第三名,这一枪打上去几环?10环。后来记者问他,你经过这样的比赛以后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呢?他说我的体会和感受就是今后打枪一定要先看看是谁的靶子。我们运动员心理素质调节好,比赛时就能超水平发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金牌往往比银牌多,银牌比铜牌多,为什么?就是我们运动员的心理调节做的好。

    [卢家楣] 4、良好的心理调节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关于这一点现在是越来越强调,情绪和我们的健康紧密相连。北京也一个专家叫洪昭光,他写了一篇文章,《怎样活到一百岁》,翻开一看里面讲的全部是心理。里面有一句话非常好,我告诉大家,对大家有启发,他说现在我们的毛病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遗传,二是后天生活方式。那么遗传当然没法改变,后天生活方式我们还有主动权。但是他说这样一句话,你把所有的后天的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说酗酒、抽烟、不足休息、缺少睡眠、高度疲劳、喜欢吃动物的内脏等等,把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体的伤害加在一起,不如一个你说是什么?是不良的情绪对我们带来的伤害。这句话就足够了。

    [卢家楣] 所以马克斯说了一句话,他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好解除身体上的痛楚。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新的内涵,所谓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的状态。这么一来,我想有一个观念要改变,我提出这个想法,那就是以前我们一直说的,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现在来说不够了,现代观点则认为:身心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为即便身体残疾了,只要心理健康,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而心理不健康,使原本健康的身体也会垮掉。特奥会运动员就以残疾之躯,努力拼搏,为国争光,树立了精神的丰碑。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却最终将自己健康的身体断送。

    [卢家楣] 大家看这个图上的一个少女,这个少女是湖南岳阳人,因为参加超女不满自己身材,心理失调而盲目节食,患上厌食症。她的大腿只有成人的小臂粗,而手臂只有两根手指粗。最后一天晚上给她一碗馄钝,她吃的很费劲。问她想吃什么呢?她说青苹果。最后买了青苹果弄成糊状吃下去,她笑了。这是他入院以后第一次笑。最后她将馄钝和青苹果全部吐出来。最后医院诊断她因饥饿过度致使内脏器官衰竭而亡。

    [卢家楣] 5、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把握人生。西方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困难面前调节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人格特性,最终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张海迪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个典例。国外也有类似的代表人物,大家看的出来吗?霍金,是当代继爱因斯坦后最受关注的科学家,最著名的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史蒂芬.霍金就是其中之一。在22岁时他就被诊断为患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目前缩在轮椅里,靠三个指按动音合成器“说话”,这个说话是打引号的,说出来的是他的意思但不是他的声音。可是他仍然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没有被疾病阻碍自己向物理世界的顶峰冲刺和挑战,其思想在宇宙驰骋,在统一20世纪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论”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宇宙起源和归宿,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他写的科普读物《时间简史》,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畅销2500多万册,实现了精彩的人生。

  [卢家楣] 讲到这里,我想在座的各位青少年朋友们尤其想知道,既然心理调节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怎么调节呢?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具体地调节。调节心理有各种方法及其相应的理论,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更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并且对青少年价值观和思想方法发展和提高也有促进作用的一种方法,就称为叫认知调节法。调节的原理,先讲一点原理,情绪发生的机制。

    [卢家楣]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受什么影响呢?我们说不仅受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关系的影响,不是客观事务本身,比如说我有一块手表,一块手表是客观事物,它能引起什么感情?说不准。当我需要追求时髦的时候,发现这块手表不能满足我时髦的需要,我感到不愉快,但是对于准确控制我上课的时间来说这块表非常准、非常好,我感到满意,所以客观事物本身并不能够立即决定我们的情绪,往往是客观事物和我们需要之间关系的变化。但是现在又进一步研究发现,光这关系还不够,还要有一个对这个关系的认知评价。可以这么说同一事物,由于个体的需要不同,引发的情绪不一样。即便同一事物,同样的需要,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评价不同,其在个体身上产生的情绪还是不一样。

    [卢家楣]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看看同学能不能回答,如果你有获得好成绩的需要,这个大家都有。而且现在说你得了85分,你说高兴不高兴?我随便请哪个同学?举手最好?你考试得了85分,你高兴还是不高兴?学生甲:蛮平静的。卢家楣:为什么平静?学生甲: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卢家楣:请这位同学来回答?学生乙:高兴。卢家楣:为什么高兴?学生乙:平时考不到。

    [卢家楣] 就是这样的。同样一个85分,一个同学高兴、一个同学平静,这说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还是不能决定你的情绪。这叫认知评价。我们看如果从纵向看,在自己的学习中不算好的一次成绩,就像刚才那位男同学就是这样,纵向一看我平时考的也蛮好的,85分没有什么高兴。横向看,这次考试比较难,真正考的好的人寥寥无几,85分属于全年级排名靠前的,这么一看高兴了。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85分还有很多的知识没有掌握,又不高兴了。所以真正决定一个人情绪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也不是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个体的认知评价。

    [卢家楣] 我们说人身的道路是坎坷的、曲折的,生活的航程总会遇到风暴和逆流的。处于花样年华的青少年,纵然憧憬美好的生活,编织理想的蓝图,但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仍不免遭到种种挫折。挫折对青少年来说,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若能正确的对待挫折,那么挫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汲取经验教训,是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是青少年走向成功、走向成熟的洗礼;另一方面,如果处理得不好,挫折也往往会使一些青少年心理失调,导致种种不良的后果,成为梦魇的起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从积极方面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对待挫折,在急流险滩中把握成就精彩人生的航程。

    [卢家楣] 这里有一个传统观点要加以改变,这对我们非常有用,什么传统观念呢?以前我们往往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挫折感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所致,因此当有青少年遇到挫折后产生挫折感,出现心理失常乃至自杀行为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认为挫折事件本身是导致那个青少年心理失常乃至于自杀行为的直接原因。这上面写的,事件A导致后果C。是直接原因。所以我们经常会这样议论,私下里,某某同学自杀了,为什么自杀?考试不及格。某某同学疯了。为什么疯了?谈恋爱失败了。会不会这样说?会的。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考试不及格的人多着呢?为什么就是他死。谈恋爱失败的人多了,为什么就他精神不正常。原来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新的观念。新的观念认为真正引起挫折感或者相应行为后果的不是挫折事件的本身,而是青少年对挫折的看法。也就是对挫折的认知评价,才是导致消极后果的真实原因。这里我们看到事件A导致观念B,最后是后果C。

    [卢家楣] A就叫activating events,叫诱发事件,即挫折事件,B叫beliefs,对事件的看法。C是叫,consequences,对个体情绪行为的结果。知道这一点以后我们马上了解到了,调节的关键在哪里?在于改变认知评价。及时纠正在青少年阶段最常出现的三种不合理的认知。而这与青少年辩证思维相对薄弱有关系。这里我稍微做一个解释,国外调查下来,说青少年在对错误事件认知评价过程中间,最容易犯的错误,智力错误,但是他没有想到错误的根源,根源在哪里?错在青少年辩证思维能力相对滞后。

    [卢家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有4万名学生参加的对思维发展的研究。国外的研究也就是到行事思维为止。我们中学生高度重视,已经很好的发展。但是国外没有研究,而我们中国人研究了,因为什么呢?我们中国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检查下来了。那么辩证思维观点怎么样?不行,大学也没有很好的发展好。那么什么叫辩证思维呢?我举个例子,大家体会一下,时间的关系不能展开。比如说我们经常思维判断是三段论,我锻炼身体所以我健康。这个三段论是行事逻辑思维,是静态的、没有矛盾的。行事逻辑思维不是的,它充满着矛盾,从概念开始充满着矛盾,是这样推理的。锻炼身体不一定有助于健康。正确的锻炼身体可以有助于健康,不正确的锻炼身体不能有助于健康。第二点我正确的锻炼身体,所以我健康。反过来说如果我不正确的锻炼身体我就不健康。你们说行事逻辑势力和辩证逻辑势力谁正确? 

    [卢家楣]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真正引起挫折感或相应行为后果的不是挫折事件本身,而是青少年对挫折的看法,也就是对挫折的认知评价,才是导致消极后果的真实原因。 

    [卢家楣] 我这里特意给大家讲。这个是有些误区的,第一误区是绝对化要求,事实不是的,青少年往往不是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比如说我们认为,大家对我应该是热情友好的,自己做出的努力不一定会成功的,殊不知客观性是复杂的,多变的,不可能按照主观意志发展的,因为有这种思维方式的青少年由于缺乏事变的思想准备,遇到挫折容易导致心理失调。

    [卢家楣] 这方面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同学他是班长,是初中生,各方面表现不错,后来班级改选了,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连任,结果一选举他被选下来了,回去以后自杀,就是班长没选上想不开自杀。还有个同学人际关系不好,也是一怒之下自杀,跳湖,这个湖还是人工湖。他跳下去又爬上来了,觉得水太冷了。

    [卢家楣] 像这种情况很多。我再讲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这是谁呀。大家一起回答?杨丽娟,从1994年辍学,在家专职迷恋刘德华,三顾香港要见刘德华,弄的母亲骨折,父亲卖肾,支持女儿要去见刘德华,后来医院知道这个情况,坚决不同意这样卖肾的。最后没有卖成功。三人到了香港,当时刘德华和她拍了一次照,单独的照,应该说她的愿望实现了,可她不满足,她认为我付出了那么多,从1994年开始,一直到2007年这样专职搞下来只有这么一个回报,她要求为她签名,还要求单独会见。要求未满足,其父投海自杀,抗议。杨丽娟父亲去世以后,她说我要再见刘德华一个小时,否则父亲的死就没有意义了,我相信自己能够熬下去。这就是典型的绝对型。

    [卢家楣] 第二个误区是概括化。有的青少年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常以一时一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或整个他人,乃至自己或他人的整个价值:或因自己的一次失败而全面否定自己;或因他人的一事差错而全面否定他人, 以点概面,以片概全,有片面化倾向。有这种思维方式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容易导致因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而心理失调。这里也有例子,有一个初中生,是初中的三好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样样都好,无可挑剔。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她向父亲借一辆自行车,父亲觉得她车技还不怎么成熟,就没有借给她。她就偷偷骑了父亲去学校去了。但是不慎在路上撞伤了一位老太。她回家偷偷取钱送老太到医院看病,什么都安排好了,扶送老太回家,一切安排就绪,谁知全部结束以后,这个孩子自杀身亡。在座同学觉得奇怪了,她这样做为什么还自杀?撞了人逃掉了都还心安理得,甚至有的报上说撞了一次没死,开过来再撞,直到死为止,报纸上都有。她做到这样,原因是她过分的概括化,认为自己不能有“污点”,偷了父亲的自行车是污点,撞了老太是污点,接下来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就这么走了。

    [卢家楣] 第三个误区是糟糕至极。有的青少年对事情的后果想得过分严重、可怕,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有夸大化倾向。例如对一点小小的挫折会想得很多、很坏,甚至会想象出一连串的不良后果的连锁反应,就越想越恐惧、越想越悲观而不能自拔。有这种思维方式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而导致心理失调,甚至自寻绝路。有一个学生,他们在班级里开联欢会,他要求唱歌,同学们都劝他不要唱,估计唱的不大好,但他最后还是硬着要唱,结果一唱果然走调,一走调,大家知道,青年人有谁犯错了,有谁走调了,那是最好不过了,那接下来起哄,喝倒彩了,这位同学无地自容、羞辱万分,回到家,因为他是北方人,回到家拿了一把打猎的枪自杀。用打猎的枪自杀比较难,他把枪柄放在脚上,把枪头放在嘴里,这样自杀了。

    [卢家楣] 好,现在就说下我们刚刚结束的高考。应该说今天凌点可以查分数成绩了,很多同学忐忑不安,成功的有、失败的自然也不可避免。因此总有一部分学生落榜了或者没有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学校,遇到了挫折。面对这个挫折我们如何看呢?如果也是产生不合理的认知评价,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不良的后果。这方面的前车之鉴已经有了。某地的一个农村有个高中生曾经有过远大的理想,渴望走进神圣的大学殿堂。几经努力,无情的现实击碎他心中的梦想之后,他的思维方式进入了我们上述的三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读上大学,怎么会没法成功呢?并把后果看得十分严重,以致精神崩溃,成了一名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了防止他出手伤人,无奈的父母只好用铁链将他锁在院子里的石柱上,一锁锁了整整3年!直到社会上发现了,大家出钱送他到医院去。

    [卢家楣] 大家看到。我们应该从调整对考试挫折这一事件的认知评价上入手,这里的关键就是对不合理的观念要进行辩论、反驳,使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产生积极的调节的效果。也就是说一旦产生了不合理的想法怎么办,有办法了,就想方设法自己反驳自己,用正确的观念来反驳不正确的观念,要进行逻辑推理。我们可以这样问,我做出了努力就一定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吗?不一定。我的努力也不可能一定那么有效啊。考不上大学就这么一片漆黑了吗?还有很多路可以走,甚至没有读过大学的本还不少呢。有很多人没有读过大学。

    [卢家楣] 钱伟长,科学家、泰斗,他自己不说,别人不好意思说。他自己说了,那就可以所了。他小时候语文好,数理化不行,他说他自己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是当教师的,别的路没有,读书的后门有的,这个算开后门开的比较早的。他一路开上去,开到最后读到清华大学。人家一听清华大学厉害,但他读的不是清华大学的强项——工科。他读的是清华大学的文学院。后来“九一八”抗战了,他激情来了,要弃文从理,要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于是他找当时物理系的系主任,跟他讲,我要学物理,我不要学语文了。系主任说你当时考试的成绩怎么样呢?成绩拿出来看下。成绩总分是27分还是28分,原来我以为是物理一门功课是27分,后来钱伟长自己说的是三门功课加在一起27分。后来他说的慷慨陈词、要抗日救国,系主任被感动了。说你去吧。但是一去不复返,越念越好。那个时候大学里哪个地方晚上都亮灯的啊?厕所!他都躲在厕所里面念。学出来以后出类拔萃,然后再进一步出国深造,现在是著名的科学家。 

    [卢家楣] 还有失败了,难道就不能再成功吗?历史上也有多次考试成功的,所以这样想就想通了,想通了以后目标明确了,用积极的态度去争取。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前面讲的故事也是真实的。这里讲的是特别真实的。

    [卢家楣] 我们知道浙江省很富裕,但是也有贫困的,有的地方称之为浙江的西藏,磐安县,有一个大磐村。那里的人以上山砍柴为生。有一个学生,读初中的时候跟英语老师闹矛盾,他恨英语,最差的就是英语。高考落榜就是败在英语上。但是他可以正确的对待自己,又回到自己的母校去进行复读,结果来年高考又失败了。他又调整自己的心态,进母校再继续读书,但是还是没有考上。他连续四年没有考上。这个时候他的一个老师对他说了一句话,他说范进中举是考三回,你考四回还没有考上。你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啊!就是这一句话,他对自己彻底否认了,对高考的前途彻底否认了,背起背包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浙江的西藏,磐安县大磐村,不读书了,回家上山砍柴。

    [卢家楣] 这件事被他班主任知道了,班主任连夜翻山越岭去找他。这个班主任觉得老师不对,这个考生屡战屡败,应该鼓励他才好。这个班主任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山上路滑,班主任跌倒了又爬起来,又继续走。等到了那里以后,不仅出汗还出血了。这个学生打开门没有想到班主任会百里迢迢来到这里看他。最后好不容易憋出来一句话“老师我跟你回学校,我一定要把外语学好”。这下不得了,发奋拼搏,第五次高考成功了。我们很多同学都是一次成功的,他五次。原来外语弱?现在外语成为强项。现在在哪里工作?现在是以外语为主要工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越南大使馆的参赞,一名名符其实的人民外交家。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特别真实的呢?因为这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我的学生。

    [卢家楣] 外部的诱引劝说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说法,去劝劝他,想开些。这是什么意思呢?从我们学术上讲就是通过诱导、劝说来改变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上面的例子很巧,正好有两个例子评价在里面起作用,一个是外部的老师给他打击,后面又有班主任给他正确的引导。循循善诱,重新树立了信心的风范,使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所以这里面评价很要紧,外部的影响非常要紧。当一个学生在这方面产生某种想法以后我们可以改变他,通过外部的诱导和劝说。这就为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及时的、积极有效的做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从挫折中走出来,振作精神、重塑信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这是从外部讲、从客观讲。

    [卢家楣] 从主观上说,这种认知评价,合理、正确、明智与否,还和个体自己的思想方法、思维的辨证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前面提到的青少年思维误区涉及的就是这方面问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辨证思维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卢家楣] 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但不是发生在中国,是在英国。英国的一个登山俱乐部里有两个好朋友辛普逊和耶茨,是登山队员,好朋友。有一次登山中天气恶劣,发生了雪崩现象,登山最怕的就是这个。其中辛普逊突然一脚踏空,往下滑了出去,左膝盖敲打在突出的岩石上,膝盖骨粉碎,仅靠一根绳让耶茨拉着,也就是说耶茨不仅自己的重量还要他的朋友,辛普逊的重量。然后这时候发现他自己的位置也移动了,情况万分危急,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两个人逼死无疑,在这个紧急关头,耶茨拿出了小刀把绳子割断了,辛普逊掉下去了,耶茨得救了。在下山回去的路上耶茨发现了辛普逊,严重受伤但还活着,于是就把辛普逊背了出去。这件事实也许就在舆论界传开了,大家纷纷指着耶茨的背脊,说这就是割断绳子的人。就像我们说是在关键时候出卖朋友的人。耶茨再也不能够在社会上正常生活,他过起隐居的生活来。辛普逊知道这件事以后他写了一本书《感受空旷》。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往往写书是一个角度,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都可以,而他用了两种人称,既写了自己掉在下面当时的情景,又写耶茨在上面当时的处境,两个人都写,时空转换,然而读者知道事情的真相,也就是说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耶茨拿出小刀把绳子割断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他甚至说了这样的话,如果当初换了我,我也会把绳子割断。别人说话都没用,被割了绳子掉下去的人来说这个话,这些舆论还有什么话说呢?一下子舆论转过来。辛普逊已经完全瘫痪了,靠着轮椅到耶茨那个地方,要他继续完成两个人的事业,说我已经不行了,你一定要继续登山。最后耶茨被他感动了,当然他自己不登山了,他就在俱乐部里面培养孩子登山,他俩仍然是好朋友。这个例子给我们一个启发:当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后,如何换位思考,调节心理,宽恕对方,也正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青少年所应面对的现实问题。

    [卢家楣] 从主观上讲,这个问题认知的评价合理、正确、明智与否,还和个体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状况有着深刻的关系。刚才一开始提到的那个例子叫周月峰,为什么没了双手还可以乐观的面对人生、积极的调节自己的心态。而这种调节心态、调节认知评价的背后又有着他的人生观、人生态度的指导。周月峰是这样说出自己的人生这里的,他说:“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是不公平的。所以,对不能够改变的现实,我要去适应,然后努力在现实中成长。” 这话讲的何等好。也就是说他之所以能够正确的认知评价自己的残疾,是因为他有比较端正的人生态度。

  [卢家楣] 然而,我们有的青少年一遇到挫折就自杀轻生。我顺便告诉大家,北京前不久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调查,涉及到13省市,15000名学生,调查的结果有20%的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这个比例不得了,其中6.5%的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的计划,这很具体了。这是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我认为两者都有。从调节心理的技巧上讲,从对挫折的承受力上讲是心理问题,而从认知评价背后的制约因素——价值观、人生观上讲,从对生命的轻慢,对人生的消极态度上讲是思想道德问题。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心理调节水平,必须要求对青少年加强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提高人生修养。在前一段时间在中小学中流传的《死亡笔记》,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本身并不可怕,但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青少年自身的重视,全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各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上海市推出的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正是这方面教育的及时雨。

    [卢家楣] 请大家注意,她是这样看的“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特点。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愈是残缺,愈要美丽!” ,她是这样的认知评价对待自己的挫折,为什么呢?因为她建立在自己的人生感悟上,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她说:“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 有圆有缺, 这是你不能选择的。 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中的不圆满。这就是我所领悟的生活真谛。”这是全国人民都感到震撼的节目,《千手观音》我想再给大家看看。23个女孩全部是聋哑人,舞台4个角上有4个老师在进行指导,演员听不到音乐、听不到声音,她们只能看,只能在舞台的地板上感受到音乐,但是她们创造出来的是何等美妙的舞姿,这是她们真正的奉献,人生价值的追求。

    [直播员] 现场播放《千手观音》。

    [卢家楣] 讲到这里我就把今天讲的主要观点,重要的观点总结一下。

    [卢家楣] 诱发事件,对诱发事件的不合理看法导致了消极的后果,这就是ABC。而这个从哪里来?受到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外部是劝说诱导,所以刚才那个老师说了一句话,你考了四次还想再高考,你实在不是读书的料,这话出去把自尊心、自信心一扫而光,引入了错误的评价区。然而对于诱发事件的合理看法出来,怎么出来呢?那就是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方法,还有他人的正确劝说。重新树立,那么在那个例子里面是很典型,那就是班主任老师的劝说,最后导致积极的情绪。这个理论在西方就是ABCDE,后面加上D和E,D是辩论和辩驳,E是效果。我在这里用我们理念、我们的方法解释,使大家更好的把握住这里面的关键点。

    [卢家楣] 下面我们一句话概括一下,这句话是法国艺术家罗丹的一句话,我们应该有怎么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今天,他这句话说的非常好,“世间的活动虽缺点很多,但仍是美好的,”这体现了他积极的一种生态。现在西方提出了一种叫积极性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叫西格玛,他说在战争年代,他说我们社会工作者关心的是治疗创伤,而在一个和平的社会环境中间,我们更关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笑对人生,包括积极的态度,来克服我们所遇到的种种挫折,这就是我们今天社会所要倡导的。

    [卢家楣] 最后,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也就能够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卢家楣] 下面的话我与大家共勉: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可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卢家楣] 换一副“眼镜”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烦恼与忧愁,多些开心与快乐!其实质就是改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评价。 最后我提出,我的心理我调节,我的人生我把握。

    青少年朋友们,从现在做起,遇到失败、碰到问题,不要消极悲观,而要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振作精神,迎接挑战,珍惜生命,把握人生。青春是灿烂的,生活是美好的,挫折是难免的,前程是锦绣的,愿大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青少年心理与生涯设计

 [吴昌顺]: 2004年12月26号,10岁的英国女孩史密斯和妈妈度假,忽然海啸要来了,母女二人迅速到了饭店,大家撤离以后这个饭店已经一片废墟了。10岁的小孩挽救了100位欧洲成人的生命,被誉为“海啸天使”,为什么呢?小学四年级参加地理科学应急项目,有海啸的知识。15:11

[吴昌顺]: 无独有偶,孔庆东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工作,但特别喜欢心理学,慕名北大心理系,当了小他30岁的王登封教授的博士生,所以我们中学生脑海之中、心灵之上要牢牢铭刻以下三大理念才是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要奠定这个基础:
第一,300年前英国哲学家培根讲的,“知识就是力量”;
第二,“教育就是财富”,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15:13

[吴昌顺]: 各位知道,科技巨子微软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上个世纪预言,未来衡量社会的尺度将是教育;江泽民也说教育扶贫是根本的扶贫。昨天《北京晚报》整版是“著名中国中年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和王乐对话”,我最佩服一句话“心灵不快乐的人,不管有多少钱,一生注定是贫穷的”。 15:15

[吴昌顺]: 第三,古往今来,一些学者用他们必胜经历告诉我们,学习是与生俱来的第一生命——精神生命,《创业史》大家很多人都没有看过,里面有一句话,“人生道路漫长,但是紧要处只有几步,就是人年轻的时候。你只要走好了这一步,那你的前途无限、光芒四射。”怎么走好这第一步呢?15:17

[吴昌顺]: 我给大家谈三点意见:
第一、立志。有志者要立长志、立大志、立百年之志。怎么立志呢?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大家看,一个人有长远发展区、有最近发展区,长远发展区就是你一辈子要做什么、要做得怎么样;最近发展区就是你是高一学生,这一年怎么过,或者高三这一年怎么过,长期打算与短期安排。15:18

[吴昌顺]: 有一个作家说“不知道明天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短期安排到什么时候呢?今天,24小时。人的理想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生活理想,我长大了,要生活得好,家庭要改变一下。那你只要知道刚才我说的三句话,知识、教育、学习,小可以改变个人情况,大可以使民族兴旺发达、人类和平进步。你怎么能生活得好、改变个人命运、家庭情况呢?必须上升到职业理想。我国有八大行业、66个种类、1388种职业,你干什么呢?近期人事部、劳动部连续公布七次上百个新职业,将近2000个职业,你从事一种工作才能够使你实现生活理想,比如高三的同学要考大学,考哪一类呢?到什么地方上大学呢?15:20

[吴昌顺]: 这基本上决定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你当教师是个好教师,你当大夫是个好大夫,你当工人是个好工人,怎么样?你就是为国家、民族、社会做了贡献。所以大家不用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你要把自己的社会理想落实到职业理想之中,让你的理想从天上走到地上来。这才是具体的“志”。我们国家正处在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别的不说,我提一下教育,正在由“学历”社会经历向“学力”社会转化,人事制度正在向“人市制度”转型,两年前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以后的新闻记者会上提到“穷人经济学”,这是1976年美国教授舒尔茨提的,他早年就提出来中学生是小学生智力活动能量的7倍,大学生是25倍。15:23

[吴昌顺]: 所以宁可借钱,也要上好大学。 世界银行2001年的报告是30个中国人才顶一个美国人,45个中国人才顶一个德国人,因为劳动生产率太低。为什么呢?受教育水平太差。劳动力每多受一年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9%。每个人有三种能:体能、技能、智能,投入3倍之比,你从小投入1万块钱你长大只能挣1万块钱,如果家长投入3万块钱,你长大了就挣10万块钱;如果家长还有战略眼光,让你读完高中,上大学,读研攻博,投入9万块钱,你长大了会挣100万,这是中科院建立的数学模型。15:25

[吴昌顺]: 怎么样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呢?这个理想怎么由生活理想提高到职业理想,进而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呢?你要知道,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第二生长高峰,可惜我们中学生现在很多人正处在生理发展超前、心理发展滞后的时期。现在第一生长高峰是幼儿,第二生长高峰就是中学生,所以现在正处在生长的心理断乳期、第二次诞生期,要特别关注心理健康。WHO世卫组织1999年发布了第四次健康定义,第一是躯体健康,第二是心理健康;第三是社交健康。15:27

[吴昌顺]: SARS期间,我到处宣传六个字:让我们青少年处处怀有“敬畏”之心,时时充满“感恩”之念,常常表达“祝福”之情,这才是心理健康、社交健康;最后,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道德健康。“人”一撇就是躯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它们互相支撑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道德、健全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等。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或者心理健康身体不健康你这个人都站立不起来。15:29

[吴昌顺]: 在座同学扪心自问,这六条有一条不太行那你就是准健康,两条做不到是亚健康,三条就是不太健康,四条做不到就是有病。我举个小例子,我国有2350万青少年网民,很多人都有网络成瘾综合症,大家看过《网络少年》吗?

[吴昌顺]: 有一个孩子从高楼跳下;有一个孩子也是上网成瘾改不了,喝农药死了,死的时候写了一个条:“老天也救不了我”,所以大家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如果有点不舒服,心里有点郁闷,有点焦躁,有点苦恼,干什么呢?要发泄出来。北京有个知心姐姐叫卢勤,他就举了个例子,这个气球天天吹,它肯定要爆炸,怎么办呢?扎一个眼儿。15:31

[吴昌顺]: 我这个斜线下方是教育,斜线上方是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医疗,得懂点教育。我到很多学校去,结果一看挂了一个“心理咨询室”,我跟校长说摘牌子吧,换成“心理辅导室”,因为心理咨询师那是要持证的。WHO上世纪80年代预言,“从现在到下世纪中叶,人类没有任何一种苦痛比心理危机带给人们更加深刻而持久的苦难”,心理危机如影随形,伴随终身。我从教几十年,最佩服爱因斯坦。2005年叫“爱因斯坦年”,因为它是相对论提出100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15:33

[吴昌顺]: 爱因斯坦的教育是“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这个思想太了不起了,和谐有五大档次,中小学就是奠定第一块和谐的基石,什么东西呢?自身的身心发展和谐,然后你才可能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你在中小学身心发展就不是和谐的,何来的其他和谐呢?那是不可能的。15:34

[吴昌顺]: 所以大家要多吃维生素,维生素A就是归属感,维生素B就是独立感,维生素C就是承认感,D是成就感,E是愉悦感。心理不愉快的人是做不出什么成就来的。 我立了志了,有了理想了,可是就是不好好干,这也是不行的。什么叫“愤”?愤者,心中不平之气也。怎么发愤呢?“国耻泯,而后国从之”,现在很多报纸,新闻媒体宣传要振国威、扬国魂,我说且慢,先要知国耻,懂国史,懂国情。15:36

[吴昌顺]: 第二个,哲学上的摩尔定律就是你在学习上永远不能休息,否则就永远休息,学习的步伐永远不能停止。世界教改大潮的二大潮流是全民进行教育,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什么时候你能学习完呢?按北京话说到八宝山火葬场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所以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就永远休息了,这辈子就没戏了。15:38

[吴昌顺]: 过去我们有一个误会,谁考上清华北大就是“神童”,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去年的此刻,中国科技大学18岁的一名学生大四毕业了,被开除了,为什么呢?他不是一个身心发展和谐的人,他已经接近“专家”,偷了别人的录取通知书。

[吴昌顺]: 所以成功公式A等于fI.N),A是成功,f是函数,I是智力,N是非智力。什么是非智力呢?我借用综合国力说明学习能力有三级:15:41

[吴昌顺]: 第一级叫基础学力,第二级叫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第三级叫创造性学力,核心因素是智力因素,但是这个智力因素并不是IQ,关键是四大非智力因素:第一就是个性心理因素,就是包括需要、理想、态度、情感、性格、气质、信仰等等,有人问爱因斯坦怎么发现的相对论,他说依赖的是性格的伟大。15:42

[吴昌顺]: 性格就是个人心理因素、身心健康因素、策略方法因素、人迹关系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如果你这些因素都很棒,你在高考考场上能发挥到120,心情好的时候智力可以超常发挥,心情不好的时候脑子会闭塞。15:43

[吴昌顺]: 我给我们学校开过一个“心情策略选修课”,我问他们说:“同学们,世界上有好多‘盲’哪种盲最可怕呢”?他们说文盲最可怕。我说错了,文盲不可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第一个在人类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会生存宣言”是:世界最可怕的忙不是文盲,是学盲。你大学毕业后即使你是博士,你不会学习了,你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新文盲,你是学盲。里面有三个小点给大家说一说:15:45

[吴昌顺]: 第一个,学习效率等于单位时间获取的有效知识量。1908年西方的两位哲人耶基斯·多德森有个倒U型法则,过了若干年,皮尔逊也提出了一条曲线,完全是倒U型发展的扩大化,比如你每天学习一小时不及格,两小时凑合及格,四小时就是很棒,但是如果你24小时不睡觉都学习的话,那你在地底下爬着。所以要以单位时间取得的有效知识量来衡量你。15:46

[吴昌顺]: 我当校长期间我们学校有一个外号,“考不倒”,不管什么考试都轻松愉快、名列前茅。没有什么高招,下课以后把上课时做的笔记快速地过一遍,这和欧洲爱宾浩斯曲线是一样的。所以希望各位要克服以往训练记忆,新华书店有一套丛书,你可以随便选一本,是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丛书。15:47

[吴昌顺]: 第三,自信者成功。杜丽在雅典奥运会上拿到了中国的第一块金牌,记者采访她时,她说了三条:第一条:自信,第二条才是实力、技术水平;第三条是机遇。居里夫人说“自信成功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同学们要学会SIC理论,S是系统论,I是信息论,C是控制论,信息输入主要靠五大感官,最重要的是视觉和听觉,然后贮存、处理、加工,在大脑里面;然后作业、练习、考试,乃至升学就是信息输出。15:52

[吴昌顺]: 信息反馈以后再去输入,鲁迅说“输出多而输入少是要枯竭的”,所以要多读有用的信息,没用的信息要忘却它,所以忘却是一个很好的法宝,该忘的就得忘。 怎么建立自信呢?最核心的是尊重你自己,把你自己当个人看待,我是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中国人,大写的中国好人、大写的中国现代好人。如果你连自己都不尊重,怎么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呢?别做梦了。你越尊重自己,越能够建立信心。从哪儿开始呢?三部曲: 你干不干家务活?从小不干家务活的人20年以后的患病率、离婚率、失业率是干家务活的3倍。从小干家务活就是培养你的好习惯,做中培养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成功”,强者让自己支配习惯,弱者让习惯支配自己。15:58

[吴昌顺]: 心理怎么就是健康呢?心理健康是练出来的。同学们年轻的时候多经历一点风雨冲刷绝对是好事,所以你要到社会上去、到大自然当中去经风雨、见世面,不要在猪圈里呆着,不要在花盆里养着。当然具体的学习方面很多,我举一个小例子,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怎么办呢?我说关键是听什么样的音乐,你要巴洛克音乐,这是超级学习法.16:00

[吴昌顺]: 李政道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可惜我们很多学生就是学答案,你这样就惨了,没有学问。所以各位要想长学问必须“学”和“问”结合起来。 在结束以前我给大家提两点小建议:第一点是我50多年前当中学生的时候养的一个习惯,50年代我们最佩服的人是老托尔斯泰,他说“随身带着铅笔和笔记本,遇见一切美妙的地方就把它记下来”,这是一笔财富。16:02

[吴昌顺]: 第二个小建议,天天写日记,收获在心里,伴着你远航,前程很辉煌,谢谢!

 

调试心态、轻松应考、快乐成长

今天讲座的是全国著名心理学家、陕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淑兰同志,现在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教授进行讲座。

王淑兰: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调试心态、轻松应考、快乐成长”。

王淑兰:在今天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讲一讲考试是一场心理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的心理几乎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我们从出生到老死,每天24小时,随时随地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包括晚上做梦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有的同学说做完梦就忘掉了,是因为没有复习。既然我们的心理随时都在发生,因此它和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息息相关。尤其在现代社会,我们从事着很多竞争性很强的活动,心理在其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比如战场上在打心理战,商场上在打心理战,运动场上也在打心理战,每次的奥运会,集中了全世界的运动员在那个地方打着最严峻的心理战。08年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参与心理战,而且直接地间接地大家都会参与进来。大家是否记得,悉尼奥运会开始几天我们都没有得到金牌,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姑娘拿了金牌,她就是射击运动员陶璐娜,记者问她你现在最想和谁说一句话,她说最想和心理师刘老师说一句话,因为接受了她的心理训练,在比赛中保持了最好的心理状态。考场上的心理战有特殊性,特殊在什么地方呢?

王淑兰:考场上的心理战和其他场合的心理战是不一样的,因为是自己和自己打心理战。有五大因素在影响我们考试,第一是环境因素,第二是身体因素,第三是思想品德因素,第四是科学文化因素,第五我们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身体因素对考生来说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大家在身体发育方面是相似的,所处的环境也是相似的,同时其可控程度是比较低的,比如说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你的身高、长相、你的发育状况,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你的生长环境条件呢?另外两个因素,思想品德因素和科学文化因素是一个人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里面发生质的变化。这个时候,考生的心理因素就显得特别重要。考生的心理因素的特点是个体性和高可控性,我们每个人都跟别人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有自己智力和非智力上的特点,可控程度也比较高,我要开发我的智力,我要陶冶我的情操,我要锻炼我,提升、提高我的人格品质,使我的行为更加符合规范,其他人很难干涉我,它在很大程度上把握在自己手里。因此在面临考试的时候,特别是很多重大的考试,比如说当前的中考和高考,在这个时候,心理因素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王淑兰:那么,影响考试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至少可以说有这么几个心理因素在影响考生的考试,一个是考试动机与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而强度适当的考试动机和积极的考试态度。二是考生中对考试中有关问题的认知评价,发生在自身、环境及方方面面的事情怎么去认识。三是智力活动的特点,如考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能力怎么样。四是考生的情绪状态,是不是有稳定的积极的情绪。五是坚韧和耐心的程度。六是自信心如何。七是应变能力怎样,因为考试前后必定会发生一些特殊的意想不到的事情,能不能有很好的应变能力。此外还有人际关系,比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最后我特别要强调,因为我做性别心理研究,所以在考试过程中发现性别心理和行为特征对考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女生和男生各自的心理都有一些优势和弱点,在考试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很重要。

王淑兰: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考试前后,既然有那么多的心理因素在影响考试,那么是怎么样影响考试的?考试前后考生的心态如何,首先会影响个人潜能的开发,我们大家的智力都差不多,智力水平和潜能都差不多,心理因素关系到它能不能开发出来,在考试中发挥的更好。第二是提高复习和作题的效率,即复习和做题效率高不高,人家都做完了,你还没有做完与心理因素有关。三是如何应对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因为考试前后的这段时间,来自客观的、自身的、社会的、自然的等方面,可能会出现很多压力事件,能不能很好应对,做到预防身心问题、身心障碍就很重要。如果心理状态不好,可能会出现躯体化障碍,如头疼头晕、血压不稳、消化系统紊乱,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良感觉,身体不舒服及饮食、睡眠障碍等等。还会出现其他有关的心理问题,以至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再有一个影响是能不能及时重建心理平衡,从心理学的研究里看,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健康的人,时不时的心理失衡常会发生,心态好的同学在考试过程中能及时把平衡找回来,比如遇到苦恼,可以先想通,想不通就转移,转移不了就宣泄或行为上升华,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事,就像我们常说的“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最终实现正常和超常的发挥。

王淑兰:因此考生在考试前后心态如何关系非常重大。我有一个朋友,夫妇俩人都是大学教师,老大心理状态没有保持好,心理准备过度,人家不害怕,不紧张,他就特别害怕紧张,平时学习不错,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有发挥不好,只考上了专科,老二缺乏紧张,父亲批评他,他说放心吧,本人历来有惊无险,结果老师寄希望于他考上清华、北大,他只考上本省师范学院。老三的老师找家长谈话,说你的孩子属于可考上也可能考不上之列,家长在跟孩子商量,孩子保持了最好的心态,考试结果比一本分数线高出18分。

王淑兰:面临重大考试的同学们心理准备状况如何,我们要分析一下,一般的中国同学,特别是在我们这一类重点中学里面,大多数同学在多数情况下对考试已有基本的心理准备,它来源于自身的努力、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帮助监护等等。从另外一方面看,又有准备不足的情况。以高三为例,有的同学开始拿时间拼,最近有位重点中学的高三女同学告诉我,她要2点钟睡觉5点起床;有的信心不足;有的感叹,有一个班的同学用《祝你平安》这首歌的曲子填上自己的词在唱:“我的付出已经很多,我得分数还是太少,升学的路为什么这么窄,让我怎么过的好?”有的开始抱怨:“我为什么生在这个家庭”,“爸爸为什么不能给我提供什么”;有的幻想,要是那天天气不冷不热就好了,作文题是我练过的就好了;有的出现了一些躯体状况;个别同学已出现了心理或行为障碍。更多的同学头脑中出现的是许许多多的“怎么办?”我到户县、周至的学校稍作了解,归纳一下就有40多个问题,如自信不足怎么办,情绪低落怎么办,感到自己孤独,好像被人遗忘了,想找一个人陪伴陪伴,安慰安慰,又找不到怎么办?父母那么关心,自己考不上怎么对得起他们。有的郁闷,压抑、想和人打一架,问题非常之多,可见我们同学虽然对考试心理已有很好的准备,但是还有不够的方面,会影响我们的考试。

高新一中的学生们聚精会神的听取心理专家的讲座

 王淑兰:所以下面我要讲第一个问题,即以科学的对策进行自我调适,首先我想给大家提一条对策:采取积极的考试态度,防止消极的考试态度。

王淑兰:什么叫态度,态度在心理学上指一种心理倾向,包括一个人对人对事的认知、情感和意向,对人、对事的态度如何决定人的行为如何。考试是一个行为过程,于是,我们的考试态度就决定着我们的考试行为,考试态度一共有3种类型,一是积极主动型,二是被动压抑型,不得已而为之,第三种是放任自我型,我们希望大家采取积极主动的考试态度,积极主动的考试态度,即对考试有正确明确的认识,能认识到考试是对自己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直接间接的评价,是一个自我检验的过程、一次成长的过程和向家长、老师、社会汇报的过程,爱考试,喜欢考试,并且愿意积极的参加考试。积极的考试态度有什么好处? 

    王淑兰: 第一个好处是使我们在复习考试过程中做到努力程度高;第二个好处是能坚持到底,如果是另外两类消极态度,被动压抑或者放任自我,就很难做到很高程度的努力和坚持到底。举个例子,有一位高中生,他说“我在给我爸我妈考大学,高考前3个月给父母留了一个条子说:感谢你对我的抚养,我不想考大学,你们硬要我考大学,但是我还是不想考大学,我出去了,到外面去创世界,求求你们了,你们别再找我,你们也找不到我,我不混出个人模人样不会回来见你们。 

  王淑兰: 第二项对策是保持良好的心境,消除考试焦虑。 

  王淑兰: 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境,良好心境指稳定积极的心境,稳定即相当一段时间之内,你的心境是平稳的,而不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积极是对各种事物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愉快的、高兴的、心旷神怡的、乐观的等等,如果哪位同学说我情绪挺稳定,好几个月都郁闷,这不叫良好心境。我们要防止的是考试中最易发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那就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指一个人面临考试或者想到考试的时候,出现的过度的紧张、恐惧、担忧和不安,这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因为适度的焦虑和紧张是需要的,如果缺乏应有的焦虑紧张,人的行为效果反而不好。中学生的考试焦虑现状如何?根据研究,面临重大考试的时候约70%到80%的同学会出现考试焦虑。是什么原因呢?有的是考生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有环境方面的原因,比如学校的影响、同学压力、家庭环境等等。考试焦虑的危害是什么呢?至少它首先会危害到我们的潜能的开发,降低复习效率,如果长期发生考试焦虑的话,还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和人格,对什么都会焦虑,以至干扰自己的人生、人际关系,将来的事业、婚姻生活、教育子女等等。同学们肯定比较关心:“我有考试焦虑吗?”在这里大家先考虑一下自己有考试焦虑的症状吗?一般来说,考试焦虑的症状刚刚开始的时候,表现为心跳有点加快,血压有点升高,呼吸有点急促,出汗手脚容易发凉,心理上感觉到一种无助、孤独,以至于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感觉,如果进一步发展严重,则可能坐立不安、头晕头痛、无法专注、思维僵滞,最严重的时候会逃避考试,也可能晕倒在考场上。看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类症状?再一个办法是上网打开一个比较权威的心理咨询网测试一下,看自己有没有考试焦虑?程度如何?然后去防止和消除。这里简单的介绍几种防止和消除考试焦虑的办法。第一,和家长、老师、同学一起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精神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教室、宿舍等环境。第二,不可过分注意考试焦虑。有的同学特别在意自己有焦虑没有,有一点点紧张就觉得自己是不是不正常了?不断地感知——注意,再感知再注意,等于今天你在为明天的再次和多次出现焦虑做好准备,这叫精神交互现象。第三个办法,改变对考试的不合理的认知评价。为什么有的同学会焦虑?他是对自己、对考试前后很多很多的事情的看法有问题,怎么办?你就把自己为什么焦虑的原因写在一张纸上,换个角度看问题,把这个看法加以批驳,跟自己进行一个辩论,如果辩论不过,再跟老师、家长、同学交流一下,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认真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第四个办法是克服盲目焦虑。有的同学属盲目焦虑,看到人家焦虑,自己也焦虑,为了克服盲目焦虑怎么办?请同学把最近几次考试,尤其是高三和初三的同学,把卷子找出来,找出一份真正考好的和一份真正没考好的试卷彻底研究一下,情况明了就会心平气和了。第五个办法是进行松弛练习。即学会放松,最浅层的放松就是聊聊天,听听音乐,散散步等,还有一个叫精神小憩,躺在自己床上打一个滚,看看窗外绿色的景物,伸个懒腰等等都行。最好的放松是深度放松,当你高考、中考复习特别紧张疲劳的时候,你得学会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躺着或坐着,采取最能放松的姿势轻轻地闭上眼睛,慢慢地呼吸,内心用不出声的语言指导自己,从头到脚一步步放松,体会一下,自己的肌肉完完全全的放松了的感受,一遍做下来,你会感觉到从来没有的那么的舒适和惬意。好多同学连睡觉都没有放松过,以冰棍式的姿势睡觉或握拳弓身皱眉地睡觉。第六个办法就是合理释放紧张情绪。如打球、爬山、向人倾诉,高声尖叫,采取原始人尖叫法,当然在课堂上及不允许的场合不应该这么做,选好场合即可。

     心理专家讲坛现场

王淑兰: 如属于过度疲劳,请适当增加休息和睡眠。如果属于严重的考试焦虑怎么办?建议你尽快寻求专业帮助。

王淑兰:第三项对策是肯定自我,增强自信。

王淑兰:影响考生考试的又一个特别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自信心如何。自信心指的什么?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信念,即我相信我这个人是有价值的,是独特的、有尊严、有前途、有能力的人,我能行。自信从哪里来?从心理学角度,再加上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判断,它从两个方面来。

王淑兰:一是从实力来,二是从自我发现中来。大家都已很有实力,这是不断积累的结果。但是有的同学已经有实力,还不自信。比如我接触到一个学生,自己很不自信,谈话的过程中及写的书面自我报告的材料里面重复率最高的四句话是:第一句,我呆头呆脑;第二句,我没有独立性和主见;第三句,我看到同学都比我强,我处处不如人;第四句话,我看同学一眼可能会对同学造成伤害。实际上她不是这样的,她身高1.65米,身材匀称、白里透红、高鼻梁双眼皮,头发黑中发一点黄,极富文采,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关心家人。

王淑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自信从大家的眼睛里来,自信在哪里,在同学们的眼睛里。要慧眼识英雄,看到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在高考的时候,同学们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如过去积累的原因而缺乏自信。如何肯定自我,增强自信?自信心需要长期很好的训练和塑造,临时跟大家说几个办法试一试。第一个办法是调整期望值,争取肯定的明天。未来的计划,各种期望,必须高于自己的现实,但是不能过于高,而使自己实现不了,增加挫折感。第二个办法是进行合理的社会比较,客观的认识自己。很多学生不善于比较,总是拿对自己的态度不好的人和自己比,拿自己的缺点和所有人的优点比,这样比不出来一个客观的实实在在的自我,反而比出一个否定的自我,所以我们要和各种关系和各类人比,多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比。第三个办法是积极的自我暗示,防止夸大自己的缺点。好多同学在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如“我不行”,“你们都行”,同学们一定要把消极暗示改成积极暗示,要暗示自己很聪明,自己正处于人生中智力发展的成熟期,记忆力发展的高峰期、成熟期和黄金期,自己大脑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来暗示自己。“我方方面面都行”,“你行我也行”,“即使你们有人不行我也行”,千万不能暗示自己不行。暗示的力量非常之大,它可以让你聪明、让你愚笨;可以让你健康、让你患病;让你长寿、让你短命,千万不要消极暗示。

  王淑兰:第四个办法是扬长补短,或者避短。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所长所短,在考试过程中要用自己的长处打心理战,短处能弥补就弥补,弥补不了就避开。例如外向性格同学的优势是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反应敏捷、效率高等等,不足的地方是坐不住,粗心大意等等,这个短处要克服一下。内向性格同学的长处是认真、思维的深刻性,办事情,实行计划的严密,不足之处是刻板、效率低等。还有男同学、女同学各自从智力到非智力到行为上都有各自的种种优势和各种不足,到高中,男女分化差不多了,男同学,女同学都完了第一性和第二性的转变,在这个情况下心理和行为已经有了明显分化,也要重视分析和把握,找到各自的长处来互相学习,永远局限在同性别里,发展过程会受到限制。

王淑兰:还要提到的第五点是如果有的同学有些自卑怎么办?办法是发现自我,欣赏自我,认同自我。怎么发现?最简单的办法是今天回去做三个作业,第一个作业拿一张纸来,标题是“我的优点”,一一罗列、搜肠刮肚,不管这个优点多么微不足道都写上去。第二个作业标题是“我的成功愉快的经验”,不管它发生在哪个年龄阶段,把这些经验想起来,一一罗列。第三个作业标题是“我的幸运之处”,有的同学说我倒霉呀,列不出来幸运,我先帮你列一下试试:1.我有幸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多好!我自己不幸生长在战争年代,不好。2.我有幸上了高新一中,多幸运。3.我有善良的母亲。4.我有许多优秀的教师。5.我有对我严格要求的父亲。6.我是个男生(我是个女生)。7.我英俊高大(矮个),矮个不幸运吗?短小精悍呀!这三个作业完成之后,每天用最少10分钟的时间饱含感情、加强想像地朗读,如果可能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不仅可发现新的自我,多次重复以后,就会欣赏自己,产生对自己认同,加深头脑深处的对肯定性自我的认同和接纳。

王淑兰:第四项对策是提高应试技能,掌握应试心理技巧。

王淑兰:这里主要讲心理技巧,至于答卷技巧、学习习惯等等,我不讲了,我想讲两点,一是定期检测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做针对性调适,二是把握临场心理状态,做到正常发挥。 

 王淑兰: 先看第一点,根据我今天讲的和自己的经验,回去以后同学们可给自己列一个自我检测表,你有几个心理上不太合适的、不太积极的影响你的考试的问题都列上去,比如自信心不足,写上“自信心增加了吗?”睡眠不好,写上“睡眠改善了吗?”如果说对家长的态度有压力,写上“能接受妈妈的唠叨吗?”“能接受家长百般的呵护吗?”包括各种想不通的问题,影响你考试的心态一一列上,每过一段时间检测一遍进行调适,临时发生的问题再补充列上去。第二点,是把握临场心态,做到正常发挥。临场是什么?拿高考做例子,咱们把它确定在6月6日下午开始,注意千万不要在4点钟以后喝刺激性饮料,晚上睡觉以前洗个温水澡,至少要擦身或热水泡脚,睡前可喝一杯牛奶加糖或一杯糖水,躺在床上慢慢放松,不要睡的过早或过晚,临睡觉之前不要做激动人心的事情,躺在床上暗示自己“睡吧!睡吧!做个好梦吧!”暂时睡不着也不必急躁。第二天起床怎么起?快速起床,冷水洗脸,合理进餐,适当增加蛋白,不要吃太饱或喝水太多。临出门之前穿上最合适、舒适的干干净净的衣服,临出发之前照照镜子,给自己最好的愉快、轻松的自信的表情和目光,给自己默默说两句话,给自己一个激励,然后迈着轻快自信的步伐就出发了。防止到考场太早或太晚,不要听小道消息或解难题,进了考场都会紧张,可转移注意力,有许多办法主要是注视单调刺激。接着转移不了怎么办?慢呼吸,放松,还不行怎么办?默默地数数儿或趴在那儿休息片刻,注意不要睡着,还紧张怎么办?自我挖苦和嘲讽或采取对抗冲击。如果遇到个别题不会做怎么办呢?不要着急,等一会慢慢联想。监考老师走来走去看你完全属于正常现象,考场上发生意外的事情不要管,听从指挥就行了。

王淑兰:第五项对策是实施伙伴关怀,在快乐中学习考试。

王淑兰:伙伴指的是参与同一组织从事同样活动的人,我们同学们都是伙伴。一个团队、一个班级、一个宿舍的同学都是伙伴,伙伴关怀不是受罪、受苦、吃亏,是心理互动,可创造快乐的心情。有一故事说有一个人不快乐,他找到上帝请教,上帝说我领你到地狱参观,到地狱看到人们个人愁眉苦脸,因为他们围着一锅肉用长把勺子舀上肉无法喂到自己嘴里,上帝又带他到天堂,看见人们个个都十分快乐,因为他们围着一锅肉还是用那长把勺子相互给别人喂。所以在考试过程中,要来个心灵互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伙伴之间心灵互动具体作用不可忽视。伙伴的关怀可起到相互间取长补短,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分享,相互分忧,相互提供其他帮助,这些帮助在考试过程中能帮助彼此学习、提高,适应环境,平静心情,增加生命的动力。有效实现伙伴关怀,不要光想着把自己的事情先解决好,不要怕吃亏,要关怀所有的伙伴,对需要帮助的有心理难题的伙伴更加关怀。关怀中注意不要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比如伙伴给你说一些秘密的话你给人家泄密。

王淑兰:最后我想讲的是:增强心理弹性,提高对考试结果的心理承受力。

王淑兰:心理承受力指的是什么?指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我们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什么样的承受力?双重的,既能承受失败,也能承受成功。任何一次大考、小考,特别是中考和高考,考成功了要能承受,考失败了也要能承受。考不好并不意味着人生的一切奋斗都停止了,自己的价值、生存发展条件和前途都没有了,考好了也要做好尽快投入到大学的生活的准备,使下一阶段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王淑兰: 我今天就讲到这儿,愿每位同学主动调试心态、快乐学习、轻松应考、快乐成长。特别要祝愿即将参加高考和中考的同学,带着良好的心态,考出应有的好成绩!谢谢! 

    主持人: 谢谢王教授风趣幽默并且富有激情的讲座,现场的好多同学和家长都很认真,还拿着笔来记。接下来今天大家来到这里,不仅仅是想听讲座,更多有一种交流和互动。这种机会特别难得,下面把时间留给现场的同学跟家长,有问题可以问,当然机会有,想问?由我来点吧,这位女同学吧第一排的这个。

    女同学: 王教授你好,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每当看到别的同学学的快,效率高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的紧张,自己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结果适得其反,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我每每想解决它,觉得力不从心,受阻不错,在这里非常的诚恳请您为我指点,谢谢您!

 

学生教授提问

教授:这位同学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实际上是一个注意力的问题,本来要讲,因时间很短,没有讲,其实同学们在复习考试中注意力集中非常重要,注意力难以集中来源于有些同学学习很好、求职欲望上进心特别强,特紧张,有些同学是由于长期的学习习惯不良包括性格的问题。你想集中注意力吗,简单的办法是你虽然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和欲望,比如交友、玩、休息、娱乐等。但当你学习的时候,把学习的任务放在第一需求上,需求决定你在诸多的刺激中会作对应的选择。再就是不要过分在意小小的分神,越在意越有问题,你越暗示自己,问题越严重,其实我给你们做报告的时候也分过神,分神是正常的,你持续长时间紧张地注视也不一定就好。

  王教授:还有一个办法是什么?现在给大家先看一张图,同学们请看我这儿这张图,画了两个方块,用四条线连接起来,你使劲去看会怎么样?中间这个方块怎么样?凹进去还是突出来?是不是一会儿凹进去一会儿突出来?这是注意力的不稳定现象。刚才让大家看,大家只是这样楞楞地看,再看这张图,现在改变一下条件,这是一张没有设计完的房间图,准备将来做你的起居室,请你设计完,开始处理地板、天棚、粉刷墙壁、按壁灯,还有如何布置等。中间的方块始终没出来,什么原因,因为有了任务目标。所以,当你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时候,大家怎么办?把学习的最终目的变成一个阶段的计划,把计划变成每个单位时间学习过程中的目标,比如今晚7点到8点学什么、学多少、学成什么样?如学外语,记单词,记多少?记到何种程度,把目标任务确定后就可开始。如果你完全能集中注意力,错误不超过多少就给自己一点奖励,不要给太大的奖赏,如果没有完全实现,检查一下原因,再来一个计划。如果说个别的同学确确实实由于学习长期的疲劳、紧张而难以注意力集中,适当地休息一下也可以,其他的办法还很多,大家在网上查一查。

教授:还有哪位同学有问题,给男同学。

男同学:我的问题是,我们有很多同学在平常的学习中态度比较认真,方法比较得当,并且在课堂上思维比较活跃,反应比较快,但是总是在考试之前出现一种忙乱,学的知识突然忘记了,拿出来复习的时候觉得很陌生,短暂的记忆缺失,影响到考试成绩,这种情况应该怎样?

教授:你说的这种现象在重大考试中比较容易发生,尤其是越接近重大考试越容易发生,心理学上称之为遗忘错觉,有两个原因,你针对这两个原因去解决吧。第一个是情绪紧张,太紧张,皮下中枢高度兴奋,抑制了你的记忆力,那就请放松精神;第二个原因是同学们不太清楚我们人脑活动的规律,人脑跟电脑有一个共同规律,必须打开、激活,必须输入一个指令,才能打开这个层、那个层。一紧张,想到外语,所有的知识都要想起来,一想到语文,所有的课文内容都想起来了,没有那个事儿。办法是可以自问自答,或者同学之间互问互答,从易到难,慢慢你会相信,我学的知识全在这儿,一点儿也没丢,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学生向教授提问

主持人:教授说的很具体,下面有两个题目留给家长。

学生家长:你好,教授,我是一位学生家长,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在复习会考期间,孩子思想情绪比较波动。作为学生家长而言,如果过问孩子的情况,担心给孩子增加压力,如果若无其事不问,让孩子觉得不关心它的学习,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再一个如何来把握说话的轻重?谢谢!

教授:作为家长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孩子在大考前后的心态特别是情绪波动烦躁,使得家长不知道怎么办?很多孩子在大考前后在家里情绪不良,郁闷、苦恼,把门关上不出来,家长稍微说一说,就烦了。作为家长,首先建议您理解孩子,他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理解就可以接纳。孩子面临大考的时候,他自己可能比较紧张,环境气氛、许多压力导致他比较紧张。

  王教授:按您刚才说的情况,您的孩子估计可能属于学习动机过强,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倾向,于是他自己给自己强加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他希望竞争,以至于把竞争作为一种目的,在这样过程中我建议您怎么办呢?一个是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下,他为什么在考试前后一段时间情绪不稳定,有时候烦燥、郁闷、不愉快等等,对考试的名次为什么在乎?把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写出来,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它的不合理性在什么地方;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考试前后这段时间尽可能不给孩子施加压力,有的家长说是呀,我是不给孩子施加压力,我每天都跟他说别紧张、别紧张,你越说别紧张,孩子越觉得紧张,而且现在很多的调查说明,在面临重大考试的时候,家长比孩子还紧张,焦虑的比例比孩子还要大。

  教授:所以你们全家都放松一下,让孩子也松驰一下,休息休息,娱乐娱乐,同时让孩子宣泄一下这些紧张。我们为什么和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在考试过程中凡是出现这类情况的,一个是自我观问题,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自我,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自我,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仅仅是考试和名次而已;还要建立一个明确的观点是什么呢?就是个性观,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还有一个竞争和合作观,第一名就这一个,考不了第一就难受,第一只能是自己的怎么行。还有建议您和您的爱人是否反思一下?有没有在家里对孩子过分的激励、过分期望和要求,过分的唠叨,以至于在无形之中造成了一种消极暗示的气氛,一种“心理场”使孩子压力感加大,不知道这样能不能回答你的问题。 

家长提问

  主持人:还有一位家长的提问的机会。

  家长:王教授你好,我有一个问题,孩子学习比较被动,自控能力差,爱浪费时间,习惯于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意愿,谢谢!

  王教授:这位家长也说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很多家长苦于这个问题,为此在学校旁边租房子,监督呵护孩子,包括大学里面也有。我想这位家长您首先要理解一下孩子,理解以后就可以接纳,将心比心,假如我是他。其实孩子完全让他主动不一定能够做到,有时候他管不住自己,玩一下,打打球,唱唱歌,都是很自然的。根据您说的这个情况,您的孩子主要是学习习惯的问题,不良习惯,自控能力太差,被动,必须在别人的监督之下学习,其中也包含学习动机,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给您的建议是,我想首先要找原因,每个孩子原因不一样,有的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是学习基础差,有的学习方法不对头,有的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有的有心理问题或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问题等等,分析一下孩子不专心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在这个中间,像您的孩子不专心学习、被动学习,肯定经常有学习过程中中断的情况,比如说他拖了很长时间,晚上应该11点完成任务,1点还没完成,看他中断的过程中干什么?可能去写什么、玩什么、吃点什么、喝点什么还是找借口上厕所?或者心中想着崇拜的什么星。然后我想给您题几条一般化的建议,一是让孩子经常不懂的时候及时提问,不懂的和同学研究也好;二是引导孩子认真的分析他经常学习过程中成败的原因,一次考试、一次作业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接着是不是这样子,你是一位母亲,你们家里经常和孩子接触的是妈妈还是爸爸?

  王教授: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家长: 男孩。

  王教授:孩子缺乏一个男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您可否适当地淡出一下,让爸爸出场一下?让男子汉和男子汉对话,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责任心,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出场率太低,中学生中70%缺少与父亲沟通,这不是好事。还有是不是改变一下父母家庭教育的教养方式,看看自己教育方式是不是也有问题,有没有过分的呵护,随时随地爸爸妈妈做决定,自己没有作主权,是不是有父母把自己的想法或梦想转嫁到孩子身上?有两个操作性建议供您参考,一个是咱们今天回去以后,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先把他的被动学习的现象先列出来,把那些行为列出清单,先让他列,不够的你帮助列,双方经过讨论认定这个清单。然后和孩子订一个计划,这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叫自我管理疗法,这个计划不要大,要具体让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一周之内解决一个。例如遇到难题不做的问题,不知道您的孩子有没有?第一周先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时候用什么办法,在计划里写上,如果做到了,怎么自我奖励,做不到怎么自我惩罚?您或者是他爸爸、同学、班干部中可有1-2人作为监督人在这个计划上签字、盖章,一个一个慢慢改正这些问题。

  主持人:现在这个讲座正在进行网络直播,网友非常关注,提了不少问题。工作人员递上来三个问题,代表网友问一个问题,他说我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我想问考试的时候应该兴奋起来还是平静下来?如果兴奋更好,我就早上喝咖啡,如果平静,我就是喝牛奶。 
 

 

中央文明办秘书组组长张英伟向王淑兰教授颁发荣誉证书

  王教授:这个问题问的非常有意思。青少年时代本来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他们的心目中无论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有好多好多的矛盾,包括每个孩子都是强烈地在内心痛苦地渴望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我这个人怎样”“我的理想在哪里?”“如何改善自我?”这位同学的问题恰恰在这个心理背景上出现的。那么要兴奋还是要抑制呢,我的回答就是该兴奋要兴奋,该抑制要抑制。什么时候该喝咖啡就喝咖啡,在白天任务比较复杂的时候需要兴奋,休息的时候需要安静,睡眠的时候要喝点牛奶,加点糖。所有的同学大脑活动和别人不一样,强度不一样,灵活性平衡性也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有人叫生物钟的特点,也不完全是这样,不管怎么样,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去把握自己,哪一段时间学习效率高,抓紧时间,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把自己尽可能想办法激活一下。

  主持人: 一个小时根本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时间的关系,必须告一段落,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王教授。有请学生代表为王教授献花。

  张英伟: 敬聘王淑兰教授为心理专家讲坛活动主讲专家。

  主持人: 我想全国的这些讲座可能真的也许不能满足全国青少年的需求,我想可能更多的需要生活中老师、同学、家长对学生的和风细雨的渗透,以及同学们自我的建设,让同学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主持人: 本次讲座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

 

 

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

著名心理学专家王登峰教授做“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的主题讲座。 王登峰原是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今天的讲座是青少年如何能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保持身心健康,这也是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在我开始讲座之前,给大家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洪战辉背着妹妹上学。他上高中的时候开始一个人独立奋斗,开始带着一个捡来的妹妹上学,这向大家传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洪战辉的表达是非常自信的表达。不管他面对一种什么样的处境,不管是多么的困难,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就是要主动承担责任,努力向上,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这是最近在美国发生校园枪击案凶手赵承熙,这个案子正在侦破过程中。从他个人的发展经历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这样的一种屠杀,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象征呢?从今天的角度来讲,反映了当一个人内心有很多想法,却又没有办法去交流和沟通的时候,他会采取极端的做法,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和其他人交流,怎么样交流呢?一种是平等交流。所谓的平等交流是不管交流的对象是谁,我首先是尊重他,我尊重他有尊严,然后我们在交流的过程里面,我们要表达,我们要倾听别人的想法,可能我会为此调整自己。而另外一种表达就是要让别人接受自己,这种接受看上去是非常强势的表现,但什么样的人才最怕别人不接受自己呢?是没有自信的人,一个有自信的人他会坚持自己认准的方向往下走,即使有人反对,也只会把它当做一种劝告,不一定非得大家接受自己才相信自己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两个例子,在我们个人的发展中,有两件事情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第一是怎么样看待自己,第二是怎么和别人交流,这两件事能否理顺,是人格是否健全的表现,这也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在讲之前,来看一下青少年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点,我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的阶段,第二是工作的阶段,第三是生命的终点。学习阶段分成四种不同的学习,我们在上小学之前--幼儿阶段是游戏式的学习,就是指没有人给我们规定必须在哪一堂课学习什么东西,只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社会的规则,每个人的角色。比如我们都看到过小朋友在玩过家家的时候,如果布娃娃生病了,就会自己扮作护士给它打针,通过这个游戏他获得了一个认知——护士是帮助病人的。上小学以后通过正规的学习,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去学习相对比较一致的内容,而且学习的效果也有一个相对的考核标准。一直到中学都是正规的学习,我们在座的各位青少年正处于正规的学习阶段。到了大学虽然是在学习,但是变成了自主学习,学到什么程度,有更大的自主性。我们青少年阶段处在正规学习的阶段,即将成为进入大学,进入自主学习的阶段,这更是我们在为将来为社会建功立业奠定基础的非常关键的时期。而且我们正规的学习是有督导的,我们今天在座的朋友都是穿着校服,穿校服有什么好处,走出校门以后有很多人关心你们,特别是要限制你们。这种限制不光是来自学校,也包括家庭和社会。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非常强的时候,而且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感觉到不自由。还有一个特点,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青少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第一,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剧烈变化。从刚刚开始上学,到现在积累一定的知识进入中学以后,我们的知识在不断的增加,我们所认识的社会也在给我们提供各式各样的信息,同时在生理上也进入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青春发育期。

    在青少年阶段保持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健全的发展核心就在于我讲的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自己,首先介绍一个概念叫做自我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成熟与否,就是自我认识的程度,对自己的认识越清楚就越成熟,但是我们现在面临很大的问题,怎么样才能够认清自我?实际上每个人认清自我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认识我们自己的过程,并不是开发和挖掘我们的潜力和优势的过程,而是正好相反。有一个理论认为,一个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对自己的看法叫做万能的自我,小孩子刚刚生下来,饿的时候不光是认为自己饿,他认为全世界都饿了。小孩子哭的含义非常多,有的时候是因为冷了、热了……当小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会提供各式各样的满足,他有任何需要的时候马上得到满足,这是一种万能的自我。随着时间的发展,做父母的再细心也不会在他刚刚感到饿的时候就给他吃的和喝的,他开始遭遇一些挫折,由万能变成9999能,再经历一次挫折就是9998能,从万能认识到自我的认识,从无所不能到有所不能。

    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很强的万能的自我,这样的一种愿望,或是这样的感受。但事实上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同时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多重约束和要求,因此我们感觉到我们有一个很强大的自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我们感觉到我们能够做好我们一切的事情,但是老师说这个不能做,家长说那个也不能做。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万能的自我和外界约束之间的冲突最尖锐的时候,在西方的青年学理念中叫做“疾风暴雨”的时期,就是指这种冲突是非常强烈的。中国的一句古话“三伏天,孩子面”,如果你仔细的看一下,小孩子的表情只要不饿着、不冻着他,他的表情是比较一致的,这个说法不是特别的准确。三伏天是青少年的脸,这个时候我们经历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非常大,这是一个减法的过程,才使得我们在面对我们的局限,我们不能做的事情的时候,万般不情愿。

    大家不要觉得只有你们才这样,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所有的人到老了以后也会有认不清自己的局限。有一个电影叫《飘》,主人翁斯佳丽有一句名言:“我明天再想这件事情”。这反映人们普通的心态,当人们面对困难和困境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绕过去,而要认清自我也是这样,但是一个成熟的自我,必须要克服这样的一个困难。一个人的成熟就意味着他对自我的看法,第一是符合实际。实际是什么?你是什么样子,你对你自己的看法就要一致。第二是乐于接受,乐于接受比符合实际还要难。为什么?因为符合实际我发现我身上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这是符合实际,要乐于接受,我很高兴告诉你们,我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这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你有缺点和不足怎么还那么的高兴。这是我们在青少年阶段内心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在不断的发现我们有很多做不好的事情,但同时我们内心又有一种很强的观念,就是我不是这个样子的。

    (PPT演示)怎么看待自己的不足,当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可能是你自己意识到的,但有些可能是别人要求你这么做的。这个时候差不多有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后果是不一样的。

    首先,一种态度叫做接受,彻底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所谓的接受就是,举一个例子来讲。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绝顶的聪明,什么事都可以做好,突然有一次发现自己考试不理想,这个时候第一种判断是接受结果。彻底改变是指从此以后就什么都不是了。为什么会有些人遇到一点点的挫折会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一点挫折在他看来使他不完美了,他改变了过去的信念,他没有办法活下去。

    我有一次去外地,有一名著名高校的大学生跳楼自杀,有很多人痛惜地讲为什么大学生遇到一点挫折就要自杀?有些人做梦都想上大学,而这个大学生却因为有点不足就采取了极端的手段。

    第二种是否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防御反映。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这样的想法表明,这个事情是没有考好,但是和我自己没有关系。这个态度时间长了以后,对自我的认识永远停留在很刻板的水平上,能力肯定会受到局限。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的时候最积极的态度应该是接受,但是调整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彻底改变。调整和彻底改变的差别在什么地方?调整是指我们对自己的看法,由原来认为是一个万能,现在我还可能是9999能,这个调整以后,能够把新出现的问题处理掉,使我们的看法随着经验的增加而进一步的深化。

    这张图左边的是代表我们自己的看法,右边是我们实际的表现,中间重合的部分是我们所说的,我们看到我们的实际表现,和我们期望我们认为的自己是一致的。右边深蓝的部分是我们自己表现出来,但是我们不认为自己是这样。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也可以扩大一点,如何看待自己表现中和自己的期望不一致的地方,这些就是需要我们用下面的一种积极的方式去面对众多的问题。这是在看待自己不足的时候一个基本的态度。

    当我们接受了自己有差距以后,怎么样看待这个差距?(PPT演示)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特点,有人概括为越来越少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的时代,我们在哪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把这个方面之外的其他兴趣放弃,我们在这个方面的造诣越深,也就是在其他方面的造诣越来越少。我们把这个话反过来讲,我们表述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对越来越多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少的时代。这个时候很多人不太好接受,这个是我们时代的特点,这是我们从生下来必须面对的困境,我们希望在所有的方面都做的非常优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做好的事情其实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做得不好的事情是数不胜数。当我们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时,首先把这个差距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我们必须要改变。如果我们发现学习成绩和别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是第一类差距。第二类的差距就是属于越来越多的事情的范畴。我们不一定非在这些方面下太多的工夫,如果学习比别人差,要允许自己有一个改变的过程。什么是改变的过程?比如一次考试不及格,非常的伤心,于是我们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一次就上去,但是这基本上不太可能,第一次考58分,第二次就想考了95分,解决困难的时间太短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对自己稍稍大方点,多给自己留点改变的时间。当我们面对自己的一个差距,而且又必须改变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真正的自信,不是说当我一切都做得非常好的时候,我相信把事情做好,这不是真正的自信。真正的自信是我现在有困难,但是我相信我能把他做好所以我不会在乎我这一段时间里面没有达到目标,因为我相信最终能达到目标。

    这里有一句话,是一个口诀:“我知道我笨,但我不在乎。”这是我在带一个研究生,他非常笨,后来这个学生说他知道自己笨,但是他不在乎。在北京大学有1万多名研究生,被自己的导师当场骂了笨,而且自己还不在乎,我非常的佩服。而这个学生的意思是,王老师你敢再讲一次,我就能听懂。我可以去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再来问你,我一定能把这个问题搞懂,我不在乎是因为我自信,我知道我笨,我只是知道我现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自信。当我们每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可能一下子解决不了,但是要相信持之以恒后,这个困难我们一定会改变,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必须改变的时候,我们要有这样的一种心态。

    第二类我们要承认现实生活谁都不够完美。(PPT演示)也就是我说的第二类的差距。第二类的差距是别人的书包里面课外书封面比我的漂亮,别人的喝水杯子比我的贵……但是我不知道,当然如果能知道更好,对这类的差距叫做能够改变,叫做锦上添花,改变不了也无伤大雅。当我们看待我们自身和周围的同学相比的差距,我们自身的状况和期望的状况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首先要区分的两类,然后对每一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当我们差距必须改变的时候,我们要相信自己。当我们发现的差距其实并无伤大雅的时候,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地告诉大家,那些歌星的名字统统都不知道。

    我们做了一个研究,访问了一些青少年的朋友,有青少年的家长,还有中学的老师,我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理想中青少年的理想是什么?由四个方面来构成,一个是人格的发展。第二是知识和能力方面。第三人际关系方面。第四是身体外貌。

    在这三组人的期望值中最低的,都是对身体外貌的期望,也就是说青少年自己、老师和家长对身体外貌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不一定非长的像歌星,但是在对知识能力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要求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我们再来看知识和能力方面,父母的要求是最高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最低。我们再来看人际关系,投入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力应该占多少?青少年的期望最高,老师的期望最低,老师和家长希望我们青少年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学生则希望多与别人交流沟通。首先我们要了解体谅老师和家长为什么强调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因为这是为我们的将来发展着想。当然作为老师和家长来讲,应该注意到知识和能力与人际关系一样,也是需要同等重视的,在这方面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应该更多地听听青少年的心声,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青少年要多听听老师和家长的意见。这就引出我们第二个问题。

    如何看待其他人,包括我们的父母、同学、老师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独生子女到底有没有问题?或者说独生子女的特点是什么?我今天只讲缺点,缺点有两方面,其一是自我中心;其二是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不是你们青少年的责任呢?

    首先我们面临学会分享的问题,过去家里孩子多,家长拿回来的东西一定要分成几份,我小时候生长在大家庭里,我是最小的,被分到的东西自然是最大的那一块。如果父母特别宠爱我,看别人不在的时候还会再给我,如果被哥哥看见他是会打我的。但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讲却没有这样的概念,或者说很少有这样的概念。我们在家吃饭时,如果祖父母和一个小孩坐在一起,祖父母一定会把第一筷子夹的东西给小孩。最后造成给我们独生子女一种错觉:我们有愿望的时候很难会被延迟满足。

    所谓延迟满足,我记得天津有一个相声,有一个小孩子晚上吃冰棍,但是晚上买不到,那个时候就要延迟满足,就是明天给他买两个冰棍。能不能够接受延迟满足,是一个人从儿童走向成年的很重要的标志。当我们有了某些需要之后,我们不但能够承受,能够马上实现这样的结果,我们还应该承受不能够马上实现的结果,也可能十年、二十年,这是成年人的理论,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得我们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可能需要去重新认识我们过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对待人际关系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怎么去看待别人?这里面有三个方面需要我们注意。

    人际交往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还是个人的爱好?在座的各位青少年朋友你们一会有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一定是自己愿意的。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交往对象,还是根据生存需要呢?

    平等的交流就是说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别人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如果两个人的意见不一致,我们可以继续协商,最后达成一致,所以在这个时候都需要做出让步和调整,才能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在一个宿舍里面,有的人可能喜欢晚睡,有的人则喜欢早睡,但是宿舍总是要关灯的,大家要互相协商一下,然后达成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但是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面,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作息时间,大家要平等地尊重每一个人才能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在这里面排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有明确的是非对错标准的,但在我们生活中,更多的时候并不是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是一个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际交往中交互性的原则,当我们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肯定会反过来尊重我们,当我们不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尊重我们。

    我们对待老师和父母的时候,尊重是前提,当我们的观点与他们的不一样时,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但是我们不要一听到老师和家长讲话就心生反感,这是我们要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的一个问题。

    最后来谈一下,怎样培养健全的人格。在这里有四个建议。

    第一,建立有是非和道德观念的行为模式。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是在尊重和强化每个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种基本的是非和道德的观念。行为模式的象征是,它的行为方式符合他的年龄阶段。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六十岁的老人穿着破了洞的裤子,肯定不符合行为模式。第二是遵守有关的约束要求。有些东西可以不高兴,可以不满意,但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我们调整自己来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能够独立地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首先就是提高素质和学习知识这两大任务。第三就是学会灵活处理问题。青少年现在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怎么与父母交流和沟通,怎么和同学、老师交流与沟通,也可能是其他的问题。所谓的灵活处理就是我们既要尊重别人,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尊重别人和坚持自我之间,找到一个点,力求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再有一个就是人际上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别人都知道,但是事实并尽然。所以想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沟通。

    第三个方面要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这个方面是比较的难,难在我们会有不同的观点。怎么样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包含三个含义。第一是友好和谐的同伴关系。友好和和谐是两个概念,友好更多是友谊,而和谐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甚至会有一些冲突的想法,但是大家还能够和平共处,这是人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二个是与家人和朋友的密切关系。这个密切关系比友好更进一步,我刚才特别提到我们怎么对待父母和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光是尊重他们。老师和家长他们的出发点一定是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全面的成长与发展。在接受这样的前提情况下,我们再看老师和家长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我们的态度可能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不要认为老师和家长只是在约束我们,实际上正好相反,正是因为想让你们过得好,才去约束你们。密切关系怎么体现?就是当我们有了困惑和想法时,能够主动地和他们进行交流。老师和家长不会害你的,他们只会帮助你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关系不是见面就要拥抱,而是能够有深层次情感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这种交流和沟通不光是对青少年的发展是重要,对于老师和家长也是非常重要。
    第三是文明礼貌的行为模式。我们对这个问题通常会忽视。有一次我看电视,一个工厂的厂长跟外商谈判要建立一个外资企业,在谈判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在进会议室的时候,厂长往地上吐了一口痰,后来人家就走了。外商写了一封信“我们对工厂设施非常满意,但是对厂长你的行为非常不满意”。厂长“吐”掉了一个很大的机遇。每个人都有长处和局限,当面临一个同等竞争的时候,当人们差距不大的时候,人们更愿意用懂礼貌和懂规矩的人。作为一个基本礼貌的行为模式,如果能够建立起来,将会是我们受益终身的的事情。在养成礼貌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会变得非常的充满希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不仅仅包括同伴关系,和密切的关系,也包括一种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而且所有的这一切的共同基础是对他人的尊重要目中有人。美国校园事件的枪手,他开枪杀人正是因为他目中无人。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够意识到沉甸甸的责任,我要拜托大家做好这件事情。怎么样做好这些很简单、很小的事情,这可能是我们个人成长中一个宝贵的财富。

    最后一个方面是有一个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不是最不重要的,而是我们把学习知识放在太重要的地位上,作为青少年学习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进行正规的学习,有督导的学习。学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的要求,现在我们是大学的准备阶段,我们要学会与人相处,要学会学习。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把学习的范围看得要更广一些,我们的心胸要更宽广一些,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最后祝愿青少年行为文明,行为高尚,最后成为栋梁之材。

    主持人:王司长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如何看待自己的差距,最后讲到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刚才有很多同学都在记这些的热点,有很多同学也希望和王司长的交流的意见。好这位同学,

    (现场提问环节)

    学生:我是耀华高一年级的学生,青少年有一个人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现代中学生年健全人格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努力?

    王登峰:我努力回答一下,现在中学生健全人格的特点是什么样子,画一个图谱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一个核心的内容是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而且在面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要么有一个逐渐改进的过程,要么是比较宽和的面对这个问题。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成熟的人际交往的模式。在人的一生里面肯定会遇到不称心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些事情到底是是属于哪一个方面,有些是我们通过简单的努力实现,有些重要的方面,最看中的方面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这里面我们要带着不满足,带着不满意去健康的生活,这是健全人格非常重要的标志,包括和同学、父母、老师的关系,这些健全人格的特征。

    主持人:还有哪一位同学,好的,由你来。

    学生:我在书上看到,人的性格和他的先天因素有关,比如黏液质的人沉默寡言,如果这样的人遇到压力的时不会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样长久以往下去,会不会形成人格的障碍呢?

    王登峰: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实际上人的个性的形成确实有先天的生物学的基础,但是人格的发展主要是后天环境塑造出来的。这里面又分不同的情况,黏液质和胆汁质气质类型,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有活泼的性格,有安静的性格,并没有哪一个更好, 哪一个更差,只是不同气质的类型的人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有些职业,有些专业适合比较活跃的人做,另外一些职业,外向的人很难成功,相对内向一点的人可以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同的气质类型是活跃一点还是安静一点,外向一点,还是内向一点,没有好与不好。而只能说可能会由于他个人的爱好和特点的不同,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心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学科是职业心理学,它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他的兴趣,它的价值观给他做一个建议,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学某个专业是比较容易成功的,从事某一项工作是可以成功的,可以让一个人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择最容易成功的职业和专业,这样各种不同个性的人可以各得其所。

    主持人:谢谢王教授。听王教授讲完之后,我要重新定位我个人的职业生涯。家长和老师也可以提问题。

    家长:我是耀华中学一个学生的家长,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听到王教授的讲座非常的感动,也学到很多。身为一名家长,通过您的讲座感到身为父母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影响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作为家长也真正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我们同时也有一个担心,如果我们对孩子过于的民主,我们的孩子自制能力不强就耽误他们的学习,我代表家长请教王教授我们在日常生活应该怎么做更好一些?谢谢您!

    王登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现在很多的家长都希望和孩子有一个交流和沟通,能够民主协商,民主并不意味着放任和惩罚,为什么要惩罚你?如果学校组织去一个地方,其中有100个人同意去,1个人不同意去,但是这1个人必须遵守,服从于另外99个人的意见,这是在民主协商之后形成的协议必须遵守。家长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民主协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这种交流和沟通家长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看待他所面临的环境,而不是简单地说不对。即使不对,也要让他充分地表达他的想法,在这样的民主气氛里面进行交流,告诉他各种各样的后果,这样的话家长要做出一些让步,而青少年朋友,在和家长平等民主交流过程所形成的要求,学生也会执行的。并不等于放任民主就是尊重孩子每一个想法,尊重的民主是和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如果掌握这个原则,父母和学生的关系沟通会有很大的改善。

        

  主持人:这里还有很多的老师,看哪位老师有问题请王教授回答。?有请这位。

    教师:我是耀华中学的心理教师,听了您的讲座非常的高兴,我非常荣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代表全校的师生向您表示感谢。在您整个讲座当中,我听到关于健康人格方面的叙述,其中您提到如何培养一个学生的健康人格,在仍有一些应试教育色彩的今天,作为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有很大的压力,如何培养新一代青年,能不能说一些更细致的措施,也帮助指导我们的工作。谢谢。

    王登峰: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最大的困境,现在是青少年受教育阶段,每个人在健康发展上都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力。当我们在生活中有一个非常强势的目标的时候,而这个目标很多情况下又成为衡量一个人唯一的标准的时候,要想让他形成更加广泛地兴趣,培养全面的能力是非常困难的。也就是说,如果是在一个社会家庭里面,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只有一条:学习成绩好就行。这样的话呢,无论从孩子本身来讲,还是从学校、家长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其他的方面都替他做了,当他完成学习以后再去补。这个想法是否正确?由于现实问题很难说清楚对错,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面临一个很强的升学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就是要求我们学习知识,不但课堂要学,课外还要学,不但课外学,还要把用于人际交往的、用于想表现自己才艺的时间和精力,绝大部分都转移用到学习知识上,这样的后果实际上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就是考试制度的改革,在没有改革之前我们能做的是什么,今天这样的活动就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让老师们更多地认识到,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来讲,他们需要什么。第二使所有的家长对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需要什么有一个认识。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朋友在这个年龄段所要承担的主要任务,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方面,即使我们没有时间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但是在意识里要形成一个健全的概念,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是一个人毕生要做的事情,这时候我们要做一个权衡,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权衡,我们是为了一个目标付出全部的精力,还是我们除了在这方面付出主要精力以外,还要兼顾其他方面呢。当我们青少年走向社会后,你们会发现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面临一个权衡的问题,生活是由一系列的机遇组成,意味着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做决策,决策是什么?就是我决定是去上课,或者是去不上课。这都是需要我们决策的,是提前进场,还是最后进场,这就是权衡。在个人全面的发展和在学业成绩上我们也需要权衡,这个题目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

    主持人:今天我们中国文明网、北方网现场直播,有很多网友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请工作人员选出两个问题,有代表的问题向王教授咨询一下。

    网友:为什么孩子在自己父母面前总是没有健全的人格时。我经常为如何有助于家庭和睦,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是他却把妈妈说他的肺腑之言视为不入耳,拒绝接受,如此这样就只能在不和谐的氛围中交流问题,王教授,请问孩子在父母眼里还有没有人格和尊严了?我做错了什么?父母做错了什么?

    王登峰:这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从家长的角度来讲,更多是希望学生能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家长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第二个方面,每个人的行为方式,比如说我们的同学认为,父母跟我们讲话应该是比较和气的,父母之间也应该和气。但是我们要记住一个事实,每个人的行为方式,特别是父母的行为方式,他的形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通过我们跟他讲一次话,就希望他做出彻底的改变这是不现实的,甚至我们可以做更悲观的推论,即使你每天都在努力希望父母改变的话,也不是一定能改变得了的。适应有三种能力,一种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很多情况下都要这么做,今天我来讲座,我的穿衣打扮符合这个场合。第二种能力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想实现这是需要能力的,也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多种办法都不能奏效,第三种办法就是选择环境。如果发现这里不适合自己,就要去重新选择一个环境。当我们能够改变别人的时候,当然是最好,另外一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是对的,又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当父母和孩子的希望发生比较大的冲突时,双方都不能说谁对谁错。网友的想法非常好,希望家庭能够和睦,希望表达和交流方式得到改变,如果父母没有这个意识。这个时候我们这个同学要更多地从父母积极的方面看待问题,在中国家庭观念中,夫妻两个人是非常的密切,不需要太讲究文明礼貌。所以我们青少年要慢慢地学会适应,作出一些调整,在你反复劝说父母的时候,没准这个时候你的父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里没有对错的问题,而是一个相互宽容的问题。对方是为我们着想的,是一种爱我们的表现。

  主持人:今天王教授带我们深入探讨了有关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的话题和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讲座先进行到这里,随着时代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于21世纪的人才标准会更高,如果单单凭文凭学历,扣开成功的大门是远远不够的,今天在讲座当中我们认识到21世纪青少年应当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任重而道远,这个不仅仅是家长、教师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向全社会的朋友呼吁一声,为可爱的青少年营造一个宽容、理解、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健康的、快乐的氛围当中,成长、成材、成功,我代表主办单位衷心地祝愿朋友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幸福,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