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杂谈最新文章:张大千十大杰作及艺术人生探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2:09:25

【编语】笔者儿时习画,10岁时曾临摹过张大千先生荷花四条屏。所摹拙作被大人们竞相索取后,换回几块糖果则高兴不已,由此对张大千也产生了好奇。但当时因条件所限无法了解更多张大千信息,加之后来恢复高考制度弃画从学,也便转移了兴趣,直至近日才想起借助网络以圆儿时梦想。不料,大师的艺术人生、传奇经历和精彩画作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别是大师一生几度变法均获成功,晚年突患眼疾又独创出泼墨泼彩山水,其执着的艺术创新精神,令人十分敬仰。故在海量搜集网上资料基础上,根据个人理解,特编此册以记之。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有“五百年来一大千”、“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等美誉,也有很多轶事和风流韵事被传为佳话。了解张大千的艺术表现,总结其成长背景和动因,对赏析张大千作品乃至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张大千的艺术表现

张大千一生创作了四万幅中国画,涉及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和走兽,涵盖白描、工笔、写意和泼墨泼彩,而且数次变法均有建树,特别是晚年独创的泼墨泼彩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开创中国绘画新风,令人敬佩。同时,他自费考察与发掘敦煌艺术,收藏保护一批国宝文物,已远远超出绘画范畴,堪称一代艺术大师。

1、一代摹古高手

  临摹是公认且是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张大千学画也是从临摹入手。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曾先后拜名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由于曾和李收藏历代名画甚丰,使大千有机会饱览众多古代名迹,以古为师,进而开始了以石涛艺术为中心,旁及八大山人、渐江、石溪、唐寅,徐渭、陈淳等人的研习,涵泳了唐宋元明百家之长,获得了"石涛专家"的美誉。他临摹水平极高,进而到作伪,很多大收藏家、鉴赏家都难以辨认。目前,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巨然茂林叠嶂图》、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二十一观音》、《罗释迦牟尼造像》隋唐的佛画等。虽然作伪手段不足取,但也说明张大千传统绘画功力深厚,为成为一代大师奠定了基础。

1941年,张大千率门人弟子一行,赴敦煌考察研究石窟壁画,面壁两年七个月,临摹了自十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两夏、元等历朝历代的壁画作品达276幅,敦煌石窟艺术从此走向世界,也为其以后的绘画创作,尤其是人物画创作奠定了基础。为此,他历经千辛万苦,举债黄金5000两。陈寅恪说:"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画,介绍于世人,使得窥国宝之一斑,其成绩已超出以前研究之范围,何况其人才特具,虽为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民族艺术上别开一新界境。"

2、一代国画大师

  张大千临摹功力深厚,但他摹古不崇古,而是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拓展自己的技法画路与艺术风格。30岁以前画风“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绘画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呈现不同的风格。

初期,即1940年以前。上世纪二十年代,张大千就以画水仙花见长,人称"张水仙"。20年代后期,张大千发扬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精神。开始以自然为师,三上黄山,两登华岳,居青城,攀峨嵋,凡名山大川,幽谷绝壑无所不涉。后在国内画坛叱咤风云,山水画有"南张北博"(溥指溥儒)之称;花鸟画有"南张北齐"(齐指齐白石)之誉;人物画则有"南张北徐"(徐指徐燕荪)之说。在国际上,30年代曾赴西欧各国举办作品展览,《荷花》、《江南山水》分别被巴黎和莫斯科博物馆收藏。徐悲鸿在1936年《张大千画集》作序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溥儒则题诗赞誉"宇宙难容一大千"。徐、溥分别从时空角度给当时的张大千以高度评价和概括,不得不令人折服。

中期,即1941至1957年期间。敦煌面壁三年后,张大千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创作进入十年黄金时期,人物造型由病态之美演变为健康之美,并取盛唐壁画雍容丰腴特征,设色明显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影响,参考了藏传佛教施用矿物质颜料的技艺,所以作品显得华彩富丽,最终形成工笔重彩的人物画风格,堪称张大千人物画中最精彩的题材。山水画除在皴法、设色上仍然有石涛的影子外,创作手法丰富多彩,用笔圆润简洁,设色明快清丽。这时期的工笔青绿或金碧山水作品也有所增多,风格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鸟画则一度由水墨写意转向金碧辉煌,并以最擅长的画荷为代表,之后多见较为清丽淡雅的粉荷。1956年,张大千与毕加索在法国戛纳会晤,被新闻界誉为"东西方艺术的高峰会晤"。1957年,巴黎展出《秋海棠》,并荣获纽约“国际艺术协会”金奖,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

后期,即1957年后。张大千突患眼疾,不得不将细笔改粗笔,画风趋向写意,但泼墨泼彩的荷花已经出现。1963年,他的巨幅《荷花》被美国著名刊物《读者文摘》用6万美元买下创下当时国画的最高价。1965年,大千在巴黎举办的画展上,他的六幅泼墨荷花通景屏曾被美国藏家以14万美元购得,再创中国画最高价。63岁以后,张大千的山水画创作逐渐进入晚期,也是集传统大成之后走向个人创新巅峰时期,并开创了泼墨泼彩新画风,代表了张大千最高的艺术成就。这个阶段是张大千其山水画构图新颖,大气磅礴,不拘一格。无论全景式、局部式,或一水两山式的自然分疆法他都采用。在墨色的运用上,以设色居多,往往多是工笔重彩,大红大绿,泥金铺底,灿烂夺目,与一般文人画崇尚淡雅明显不同。杰作有《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和《庐山图》。

3、一代鉴藏大家

  张大千不仅是一位名画家,也是一位鉴藏大家。1925年,他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举办画展获得二千大洋巨款,从此开始大量收购古代字画。1921年至1930年间,收藏石涛真迹最多时约500幅。据此,他先后出版了《石涛和尚、八大山人山水精品》、《仿石涛山水金陵胜景》、《仿石涛山水册页》和《大风堂藏画》等画册。1944年在成都展出收藏的历代精品170余件。冯若飞曾以"富可敌国,贫无立锥"赠大千,大千观后又加八字"一身是债,满架皆宝",一时传为美谈。

民国时期,他曾用500两黄金、20幅明代字画换回董源代表作《江堤晚景图》;用700两黄金(一说500两)购得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人《溪山无尽图》等名作,还用数百两黄金收购了董源力作《潇湘图》。50年代,张大千因移居南美营建“八德园”所需,便向国家低价出售了《潇湘图》和《韩熙载夜宴图》及一宋人画册等国宝。1955年,他在日本出版《大风堂名迹》四集,收集了历代名家字画珍品,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博物馆必要的参考画册和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资料。他去世后,根据大千遗愿,向台湾博物院捐献了历代名画69件,书法6件,其中隋唐6件、五代8件、宋代23件均为稀世珍品。包括董源《江堤晚景图》、宋徽宗赵佶《鹰犬图》、梁楷《寒山拾得》、《山居图》、元黄公望《元池石壁图》以及明代沈周、唐寅等人的名作。

张大千看得多、临摹得多、收藏得多,故对历代名家笔墨技法了如指掌,造就了他过硬的鉴别本领。1931年,张大千被聘为中国古代书画出国画展的审查委员,负责审定赴日展出的宋、元、明、清展品。抗日战争爆发后,故宫博物院专门成立古物鉴定委员会,张大千又被聘为鉴定委员。至此,张大千已成近现代中国书画鉴定界"鉴定权威",而他对自己的鉴定能力也十分自信,自称"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


二、张大千十大杰出代表作

  根据网上所搜集到的资料,笔者首先精选出300余幅精品画作,并逐一分类,图文对号,然后依据大师每一时期的艺术表现和画法特征,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的代表作,并逐一比较,得出笔者喜爱的十大杰作。它们分别是庐山图、长江万里图、苏花揽胜图、华山云海图、水殿暗香、大墨荷通屏、泼彩朱荷金屏、天女散花、初唐观音图和仿巨然晴峰图。另外,黄山前后懈图等不少佳作,因无法看到完整的扫描图片,故暂未与十大杰作进行比较研究。


庐山图.jpg (1981-1983年巨幅泼彩画 点击另开窗口,下同)
长江万里图.jpg (1968年巨幅泼彩画)

苏花揽胜图.jpg (1965年泼墨设色山水画)

华山云海图.jpg (1936年没骨青绿金碧山水画)

水殿暗香.jpg (1962水墨花鸟画)

大墨荷通屏.jpg (1945水墨设色花鸟画)

泼彩朱荷金屏.jpg (1975年泼墨花鸟画)

天女散花.jpg 1935年仕女人物画
初唐观音图.jpg 摹壁画
仿巨然晴峰图.jpg 1946年摹古画

三、张大千艺术人生探源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张正权,出生于四川内江书香门第家庭,7岁启蒙课读,9岁习画,12岁能画山水、花鸟和人物,19岁时随二哥张善子赴日本学习染织兼习绘画。可以说,19岁前的张大千与其他名家或有相似,但之后辉煌成就能够伴随其一生,则与他的个人背景、成长环境、家人牺牲和艰辛付出密不可分。

(一)张善子的帮扶

  张善子(1882~1940年)以画虎名于世,曾豢虎以供写生,别号虎痴。在兄弟十人中张善子排第二,张大千(1899~1983年)排行老八,兄弟相差17岁,是一个辈份的年龄。1917年,36岁的张善子东渡日本并带上八弟,则是张大千人生的新起点。张善子回国后任上海美专教授,张大千却因恋爱受挫,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并取法名“大千”。张善子不得不将其骗出法门回乡成亲。1924年,张善子调北京任总统府咨议,又带张大千一同前往。1925年,张善子弃政专攻书画,并与张大千一起创办“大风堂”,至此张大千才有一个稳定职业。1938年,在周恩来等人的赞助下,张善子带着自己和张大千的作品共180多件先后到法国、美国画展,募集抗日捐款。1940年,画《飞虎图》赠美国空军志愿队援华上校陈纳德,故志愿队改名为“飞虎队”,并按《飞虎图》做了旗帜和徽章。同年,张善子去逝。由此可见,张大千从学画到进京,从创办“大风堂”到出国办画展,都是在张善子精心帮扶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张善子则没有后来张大千。相比之下,早两年闹荡大上海的徐悲鸿则没有这样幸运。

(二)石涛的启蒙

  张大千年轻时就有"石涛专家"美誉。综观他的艺术人生,我们也不难发现张大千与石涛如出一辙。一是石涛是僧人画家,性喜漫游,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南京和扬州等地,绘画名扬四海。张大千则为僧人还俗,秉性崇尚自由,曾先后移居上海、苏州、北京、成都,游览中国名山大川。1949年开始云游世界,先后移居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晚年定居台湾营建“摩耶精舍”。二是石涛善结权贵,曾两次到扬州接驾南巡的康熙,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密切。而大千与张群、何香凝及一批文化名流结交甚密,与政治领袖毛泽东和蒋介石也有过情结。三是石涛主张“借古以开今”、“搜尽奇峰打草稿”和“我用我法”,而大千则总结为“师古”、“师自然”和“师心”,并提出“画家就是上帝,不为万物所驱”。可以说,张大千是石涛艺术主张的践行者和生活方式的追随者。当然,张大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民间画派与佛教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绘画史上,民间画派一直卧虎藏龙、人才辈出,元有黄公望、明有仇英、清有“四僧”、“金陵八家”和“扬州八怪”等一批名家。张大千的生存环境与他们或有相似,是一位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职业艺术家,且已长期形成了参佛重禅心理。他晚年泼墨泼彩山水则源自于南宋梁楷等名家。梁楷虽是宫廷画师但特擅禅画与泼墨,其行迳特异,不拘法度,放浪形骸,自称“梁疯子”。所以,欣赏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实际上是一种笔墨、心境和禅意的体验。而历代中国绘画均以画院派和文人画为主流,近现代凡有成就的艺术家均紧随时代,创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佳作,特别是写实性画作更受百姓喜爱,如抗战期间张善子的《怒吼吧,中国!》、徐悲鸿的《负伤之狮》、《巴人汲水图》和《愚公移山》等激发抗战斗志的优秀国画。但我们似乎难觅张大千紧随时代主题的作品,这也是张大千艺术的一个缺憾,也可以说是他独特的一面。

(四)十个女人的影响

张大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国画家,也是一位风趣洒脱,重情重义之人。他的艺术人生包含着很多轶事和风流韵事,其中与十个女人的故事更增添了传奇色彩,不可回避。这十个女人分别是:一个红粉知己李秋君,两个婚前恋人谢舜华和倪氏,三个魂断情人池春红、李怀玉和山田喜美子,四房正式夫人曾正蓉、黄凝素、杨婉君和徐鸿宾。她们或影响大千人生轨迹,或给大千带来创作灵感与体验,或陪伴大千度过艰苦时光与漫漫人生,或给大千增添创新活力与动力,故另作《张大千与十个女人新考》,以解大千艺术人生中的情感世界


【主要参考文章】

行走的画帝——张大千漂泊的后半生

张大千前妻杨宛君叙述的故事 (1991)

1949,张大千为毛泽东作画

自古才子多风流

沉重的历史——张大千和徐雯波的长子张心健之死(转帖)

电视剧《张大千》亵渎了张大千

女儿笔下的张大千

江南望族小港李家风云录 第九回金奖女画家李秋君李名邺以李秋君侄儿身份指正这一点

张大千和徐雯波

红颜翩翩娇柔浓 张大千的日本情缘与朝鲜韵事

张大千:大千的世界,世界的大千

一代大师张大千

敦煌艺术从重庆走向世界的内幕(组图)

张大千为何选择去台湾而不留在大陆

【图片主要来源】

大汉艺术画廊拍卖

卓克艺术 张大千官方网站

张大千书画艺术(台湾网站)

华声论坛 张大千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