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超赛季十佳球:【讨论】如何打造小公司竞争优势 - 管理 - 小木虫 - 学术 科研 第一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3:36:02
如何打造小公司竞争优势
作者: stred    收录日期: 2009-05-18    发布日期: 2009-05-18
现在,开始回想这段时间以来的历程,感慨良多。从开始时的负立云间、到现在的静水看水、潜藏天下,经历了许多的波澜曲折。一路走来,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也更要感谢遇到的困难,这是它们帮助我想的更多、看的更远、走得更长...

    现在来看,虽然当初的激动已不复存在,却留下了点点滴滴的思考脉络。它不像商业大亨那样字字珠玑、不像商业理论那样慷慨激昂、没有故事中的跌宕起伏,它有的只是一个小生意人的纯朴的思考、困惑中的权衡及艰难的行进。

    记述中情节,虽均来自于现实,却因为保密的缘故,均隐去了现实的相关信息,请谅。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家人和所有朋友。

    始记·走向何方

    当有一天,你开始创业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我不知道别人想什么,我只知道,我最想要的是对这个行业的信心。纵然有千百条理由,也敌不过自己心理的看法,或者也可以称做“莫名其秒”的信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关注的要点在于,我要怎么样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我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优势?万一失败的话,我要怎么解决收拾这一摊子,东山再起。我迫切的想了解这一切,于是,开始做了如下分析:

    能不能赢的首要问题在于,要怎样超越竞争对手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做一个假设,在同时面对客户的时候,如何让客户选择我,而不选择竞争对手?首先,我只有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才能战胜它。

    那么,竞争对手将竞争做到了那个水平,成了必须要了解的东西。当然,由于之前一直在这个行业,所以对竞争对手很了解。包括产品、服务、资产结构等,特别是行业竞争强度,这是关键的问题,也是我如何超越竞争对手的基石。

    通过前期的了解和调查,发现一个很意外的东西:有些竞争对手的优势,根本无法超越,其次就是,当我选择了任何一个起点的时候,我同时具备了对应的优势和劣势。

    SWOT机遇、威胁与挑战分析

    优势(strengths):我们接手的是一个原有的的企业,有好几年积累的客户规模。其次,这些客户会有一些固定的业务,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有收入。

    劣势(weaknesses):我们的劣势就是,没有做过企业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经验。其次,没有高层视野、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三,行业的许多老总,自己就有特别长处的地方,比如业务能力等等,而我们的能力仅仅是员工的技术与一点点的业务能力。

    机会(opportunities):说到机会,就是我们具有后发优势,可以重新塑造新的发展路径。其次,我们也可以照着成功企业的生意模式走,但是,这个是我最不愿意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具有创新意识,我从各个行业及其它企业中,学到、领悟到的营销能力。

    威胁(threats):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是,缺乏资本,所以,不得不把早上种的粮,省到下午来吃。这样的话,正应了那句俗话:没有隔夜粮,不敢玩得太深。

    超越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

    以正合,以奇胜。其实,就是两个半圆的组合,一半是与竞争对手一样的优势;另一样,则是差异化优势,我们以此来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强的优势。

    领先的客户价值体系&业务架构。这个结构,来源于我对电信行业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中国移动的运营模式。我所在的行业是网络信息门户建设,这个行业通常的模式是以人员销售为驱动的客户开发。这样的模式,每次都需要从头开发,致使开发成本高昂(相对于其它行业,已很低廉),产品性能不稳定。最重要的是,行业的主导权在于销售人员身上。

    所以,我们根据这个现实制定了一个业务模式,就是基本产品模块+增值服务模块。就是用基本产品模块,来顺应行业整体降价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扼制了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而我们则借此吸引顾客,并让顾客根据需要,灵活的选择增值服务模块。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捆绑客户及客户规模,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以交叉销售的方式,来持续产生利润。

    更低的开发成本,让我们具有竞争及降价空间。在前面,我们阐述了我们的战略业务架构,由这个架构所带来的好处,还体现在成本上,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混乱的初级开发模式,并且具有了持续的竞争力。在这个架构上,我们能够搭建一个平台,作为增值服务的基础,持续不断的为客户提供价值。

    对业务员的培训、管理及控制。体统的网络行业,销售是个很关键的步骤,处理不好,将很难获得赖以生存的合同。而我们的以往业务员管控的经验总结,使我们能够从更新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将从培训、行业资源整合及业务模式控制上,从全新的高度来尝试着开创着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业务管理体系。

    公司的战略定位

    在公司的战略定位上,如何选择一个点,这个点既能适合于公司现有的资源,又不失发展空间;既能突出竞争优势,又切实可行。在权衡了许多的方向之后,我选择了网站增值服务提供商。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定位,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突破白热化的竞争泥潭:

    从当前的竞争来看,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致使大家处在一个无序的竞争习惯之中。都是在做域名、空间、网站等等这样几类业务,每家公司都差不多。对于客户而言,它已经很明确,不在你家做,就在别家做,大家提供的产品都差不多。而基于这个原因,价格就成了竞争的关键,于是行业的价格就直线下掉。

    从顾客这一方面看,其实大多数的互联网应用提供商都是很懒的,非常不专业。为什么不专业,就是没有人去真正了解客户,大家在寻找客户的时候,都更多的去强调:你做网站吗?而没有问问客户,你需要什么?为什么要做网站?我怎样才能为你做得更好?这样的结果,就是销售代表在找客户之前,已经帮助客户罗列了一个需求。这个需求不是客户自己的,而是强加上去的。

    那么,了解客户,询问客户需求究竟有什么价值呢?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它是我们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基础。每个客户都是不同的,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并不是用一种产品就能够完全满足的。而对于我们,就是要从深层次去挖掘客户需求,真正的为客户提供具有独特价值的解决方案,去帮助客户打理生意,这样,我们就跳出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发现行业需求客户空白点:

    在以往的经历中,我们发现:软件公司往往很少做少于10万的网站项目,而网络公司的项目很少能上10万这个坎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坎,这是缘于两个行业的不同所决定的。软件公司的项目更多的是基于客户需求的高技术难度、定制的解决方案,而且它的周期、风险及成本要大得多。所以,对于软件公司而言,以它的行业模型做10万以下的网站,是不赚钱的。而对于网络公司而言,一切又不一样了。首先,它成本结构低,第二,它都是基于同一个信息发布门户来定做,因而它的成本结构决定了它做这种项目具有优势。

    在这两个行业的隔离带间,就有一个荒芜的地带没有人去开拓。客户的需求,有一部分可以用网络行业的通用模块来解决,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则需要软件模块来解决。能够具有解决这一需求的生意模型,就能开拓这一部分市场。

    既摆脱了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又开拓了高价值的客户群体。

    领先的电信增值服务模型:

    从前面的SWOT分析中,我们描述过电信行业模式,而这个模式就是我们公司战略定位的技术架构及生意基础。

    在开发不同的增值模块中,如何重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时也是有效降低成本的关键。我们通过基本产品模块+增值服务模块来,建立一整套的柔性架构体系,满足战略定位目标客户的需求。同时,又为代码重用建立的完整的框架。

    用人:使用、组合与资源分配

    不可能一个人做完团队所有的事情

    开始创业,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不可能一个人做完团队所有的事情。面对纷繁的公司事务时候,你将选择怎样的方式来配置你的资源呢?是采用基于资源的方式,由自己或者少数几个人做?还是找不同的人共同来做?

    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从经营公司的根本目的说起:经营公司的根本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以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大的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人做还是找不同的人来做,在固定利益面前,是没有区别的。问题在于,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市场竞争不可能说你能力有限就照顾你。

    所以,找不同的人来做不同的事,这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基本分工。当你的卖白菜的时候,你可能一个人去进货、运输、贩卖等等。但是,你经营跨国贸易,你就不可能同时在中国做销售、在美国做研发、在欧洲生产,这是不可能的。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点必须在经营企业之初就应该认识清楚。这样,我们就必须改变做员工时的心态,真实的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寻找各种资源和人才,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创造竞争优势,获取更大的利润。

    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是逐渐完善的。开始创业的时候,事情没有那么多,为了成本,你可以自己兼做好几个环节。但是,企业要发展壮大,你要更多的事情要做,就要逐渐将一些工作分给其它人来做。由一个、两个、三个直到更大的规模。反过来说,当企业发展不顺,或者是不需要的时候,也要反过来,裁掉多余的、效率不高的人。这一切,都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做的,不是死板不变的。

    用人的风险及防范

    通常来说,传统的生意人,都是精于技术、市场或者是关系的人,它们这样的人,喜欢自己把一切事情都掌握在手中,而将一些闲碎的事情,交给员工去做。这样,就像我们通常在私人公司常看见的一幕,老板忙了个底朝天,而员工通常都在聊天,无所事事。整成老板养着一大群员工的家长带小孩的模式。并且,时时不放心员工,而在需要用人的时候,又相恨找不到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这样的方式:将工作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找不同的人来做。比如,对于一些高技术、职业技能很强的工作,我会找一些专业人士来做,就像会计、高级技工等等。而一些常规的、具有很强的模式化的工作,我就做成模板,让一些能力差的人来做,持续培养人才;而对于一些关键的环节,我会让自己人做,当其它人的信用、能力、忠心都适当其材时,我就会让他们来做。

    对于这种分工,我称之为1/3式的人才平衡。自己人、忠诚度高的人,占1/3,日常事务、安全的人,再占1/3;剩下的1/3,由专业人士,担当。其实,这是一个个矛盾构成的复杂事情,不可能一刀切,只能以不同的方法,去处理不同的矛盾。有时,亲人不一定亲,外人不一定外,有能力的人,不一定就会背叛。这是一个利益体的管理,就像中医一样,要时时关注,思利及人、感同深受,许多事情,都不会是一夕之间发生的事情。

    就拿背叛来说,有人背叛你,在于有很大的利润驱动。而这种人,往往是掌握技术、市场等等很强能力的人,他们的背叛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的。通常来说,人一有了能力,就会有更大的梦想,谁都想飞得更高。而这样的人,随着工作经验的提高、能力的加强,就会有这个倾向,问题在于你感觉到了这个问题没有。如果,你感觉到了这个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调整利润分配体系;或加入竞争;或分拆工作等等,就会减少这种可能性,而不要期望别人有多么高的忠心。

    从根本上来说,我喜欢从制度框架来制约公司的各种力量。越是关键的职位,越是具有高风险,如果你不从制度上去防范这种风险,放谁在那里都会出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无非是以下几种:公司制度、流程审批、职位分拆、充分竞争、资源控制、利益分配、思想教育、培训体系及信用管理等。有些时候,可以单独使用一个,也可以交叉使用,这样就可以从更大的程度上去避免这种风险。

    老板的价值在于管理

    作为老板,你的应该基本什么,你的价值究竟在那里?像我们从专业岗位上来的人,均需要跨越自身的盲点:一方面,我们来自这些岗位领域,继续往前做,需要这些岗位能力的支持,它是现在立足的根本;另一方面,它又是未来发展的障碍,不放弃这些视角,就无法走得更远。我就有这样一个朋友,她在这中间无法找到自己,时而知道要放弃这种视角,时而又紧握住这种角色。这样,带给她的是在生存之间徘徊,既不会死亡,也没有发展,因为她不知道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你成为老板的那一刻,你就面临如何对待人才、对待自己的价值的问题。像上面说的那个例子,就存在找不清自己定位的问题。我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从根本上,我是一个企业主,这关系到以后的发展及整体定位。但是,现在我又是一个专业技能掌握者,这样我就具有两个属性。这两个属性,以企业主为框架,再赋予自己另外一个属性,就是专业接纳掌握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对待自己的双重属性及更多人才的容器,容纳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事业。

    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呢?首先,专业技术掌握者的能力是可以替换的,可以寻找其它人来替换自己的工作的。但是,企业主的视角、资源及能力是不可能让别人来替自己做的。这个时候,就要善于管理自己、管理别人,寻找自己的根本定位,逐渐将自己从专业技术掌握主的依赖中解脱出来。一开始的时候,我主要兼做技术,因为这让我支撑起公司生存的基本能力。但是,我又逐渐将技术工作规范化、模板化,并且找人来逐渐接替我的这部分工作,而我则专注其它更需要我的工作,比如管理。

    可能许多人认为,这样效率不够高,发展很慢。其实,我认为:在中国创业,最需要担心的不是企业发展慢,而且发展过快。现在发展慢点,但是只要建立起稳定的发展及治理框架,就会逐渐的走上正轨,企业主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处理管理上的事情,处理战略上的事情,去思索更多的几年、几十年以后的事情。

    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企业主做得越少、时间越多、效率越高,而员工就越能干。像我就喜欢在每天早上,让自己迟到一个小时,其实不是我起不来到公司。我早就起来了,只不过养养花草、喂喂鱼,想想公司的事情,去思索更多的东西。这样,可能开始的时候,公司会有点乱,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其实是好事。知道了公司会出现这些事情,就可以想办法去避免、解决,而且也培养了员工处理事情的能力。不仅如此,我还将一些问题故意放在员工面前,让他们去面对、去处理,而我即使知道答案,我也不说,相信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活力、让员工自动的做得更多、效率越高。

    不管公司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才,都只专注于管理。有时候,我经常这样想:公司的问题,全部都是人的问题,战略也罢、执行也罢等等,都是如此。而这些问题,最终又都归结于管理者本身,你经常关注那些事情,怎样的处理方法,是带来企业走得更远的基础。而不管企业发展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才,人才比你自己强多少,都在于你的管理。只有管理能力上去了,你才能找到更多的人才来帮助你发展,而不用惧怕人才。

    我觉得做企业的过程,就像是一颗种子变成一片森林的过程,而市场就像是抚育森林的土地。

    当我们准备投资一片市场的时间,就是在选择土地。自然,作为小公司,特别是初进入这个行业的新进入者,市场规则都是现在的强者制定的。当然不利于小公司,而小公司想要在这个行业里面生存,是没有选择权利的。

    暂时让我们忘记企业,回到自然世界。在北非干旱的沙漠里面,虽然几年都不下雨,但是仍然有动植物在生存;在南极,冰天雪地,却也有企鹅在存在;在亚马逊的雨林里面,到处都有各种凶猛的动物,却仍然有小动物生存下来……

    从以上这些自然画面里面,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这些地方,为什么生命能够存在?不同的土地,不同的环境孕育了不同的生命形式。而漫长的过程,让生命寻找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就像北非干旱的沙漠里面,仍然有一些小动物在存在:有些在地表深处,发现了潮湿的环境及植物球径,而且在地底生存,还能够躲避表层的热气及在表层活动的其它动物的袭击;而在表层,也有些生物喜欢在这里生存,寻找着可口的美餐,而表皮的沙子及热温也让它们躲避了许多天敌。

    可以做这样的分析,这些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在于寻找到了一块土地,根据土地的特性,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找到赖以为生的基础,并而最终立于这片土地。这也就像小公司一样,当你进入一个别人占据的区域,要迅速找到自己赖以为生的基础,改变自己,适应这种方式。

    而且,当你成功建立了这种适应土地的生存方式之后,它也将成为保护你生存的最佳武器。就像,老鹰虽然面对面的与老虎斗,斗不过老虎,但是,一旦它寻找到自己适合于在天上飞之后,它就能建立自己的生存优势,避开与老虎的正面冲突,成为专属领域的王者。
作者:stred
不仅如此,建立强大的企业,就要不断的优化生存环境。前面说的,只是自然世界的动物们的生存之道,我们人不一样,我们做企业,不能仅仅止于生存。我们在生存立足之后,除了要改变我们自己适应环境以外,还要改变土地,让土地也更适合我们生存。

    也许,园丁种植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这个过程。园丁在一块土地里面种植上了花和草以后,就开始观察它的长势。就像一片地里面的花草一样,有些地方长得好,有些地方长得不好。虽然,园丁无法选择最好的土地,但是它可以一点一点的改善。

    于是,园丁开始分析那些生长好的花草是因为什么。发现,不同的湿度、不同的浇水量、不同的日照,会对花草形成影响。于是,园丁就开始保持这种湿度、浇水量,使花草的长势逐渐向好的看齐。

    再经过一段时间,园丁发现施肥能够增加生长状况,园丁,又开始有意识的改善,推广这一个做法。

    第三,园丁发现经过几年的种植,有些种子长势很好。于是,园丁开始有意识的选择这种长势好的种子,通过优选,有了更多的好的植物品种。

    后来,园丁发现,土质里面的不同的含量能够对某些品种的花草有特别的用处。于是,记录下这一比例的园丁就开始增量的推广这种做法,将所有的种植这种花草的土壤里面,增加相同的含量。

    到了最后,花草的品种、种植方法及土壤结构已经改变得只适合它生长,其它的品种已经很难生长。

    到了这个时候,它就完成了让贫瘠的土壤生长出茂盛植物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经营企业,也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通常而又,就企业运营层面而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就可以改变环境:

    积累资源、优化人才、产品研发、品牌与营销、进入壁垒,其次要占据市场,还要建立自己的规则,让别人适应自己。西方公司在这方面,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很有启发。像国际品牌几乎都比较重视技术专利,他们将一系列的技术用专利覆盖,后来者,要想进入这个市场,根本就无法绕过,必须取得授权或是购买。

    最后,要就这个观点说的就是,让贫瘠的土地生长出庄稼来。首先是,要寻找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次是,漫长的优化过程,不断在各分方面进行努力...

    鱼龙混杂,灭于巧智

    在做生意的时候,我们经常遇见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你有实力、并且真的要为客户服务好,而客户却不相信你,反而一些没有信誉的人却受到信任。第二种是,你为员工好,为其规划发展、送其培训、教其方法,却不得要领,没有人领情不说,反而落个埋怨,最终回到终点。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种问题呢?

    首先,我们说客户不相信你的问题。很多时候,客户为什么相信你?其实是取决于他的出发点、立场,而你之所以不被相信,很多时候是出于方法问题。当然,客观上来说,现在经营商业的人有许多是那种卖菜的,一天坑蒙拐骗、目光短浅。这样,就是客户被骗多了,就成精了。而这个时候,信用对于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却无法一下子就拥有。

    做生意是要讲技巧,可是一味的讲巧就成了投机取巧,最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最生意除了巧字之外,还要讲究力,有了技巧,还有有力量去完成。这就像有了绝世武功的招术,却还需要深厚的内功来支持,二者缺一不可。对于生意人来说,巧可以比喻做知识、经验等等,而力则在于去实行,没有实行的力度,再巧妙的生意方法都成了空中楼阁。

    所以我们说,在大家都讲技巧的时候,你讲究真实的行动来打动客户,这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优势。

    再说到员工不相信你的问题,其实跟上面说的让顾客相信是一样的原因。作为一个员工,被不同类型、不同企业的老板的甜言蜜语骗多了,是很难再相信新老板的话的。而这样的时候,就需要实实际际的做出行动,才能让员工相信你,激发员工的热情。

    取信于顾客,以行感人

    要想取信于顾客,要怎么做呢?如何在不同竞争对手的甜言蜜语中脱颖而出,成为让客户深信的伙伴?在说这个方法之前,我们先回忆一段历史:

    当年,在中央苏区、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蒋介石一直有一个问题弄不清楚。为什么红军缺衣少穿,而士兵还是愿意跟着共产党走?为什么在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勇敢,而成为共产党士兵后,去作战勇敢?这就在于说到做到的问题。其实,当时国民党也有所谓的政工干部,那些干部基本都出自黄埔等名校。人才、口才一流,理论水平远远超出共产党的政委,但是为什么士兵却不听国民党政工干部的,而选择听从共产党政委的话,跟着党中央、跟着毛主席走?这是因为共产党政工干部真心关心士兵疾苦、说到做到,这样就能打动士兵的心。而打土豪、分田地也是一样,说的与做的一致,真心为老百姓谋利益,这就让人真的相信。

    反过来说,国民党政工干部虽然舌灿莲花,却不是出于真心,更不要说是说到做到。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只有说到做到,耐心细致,客户最终是会感知的。

    通过这一段对历史的回顾,我们的第一个策略就很清晰了:取信于顾客,在于说到、做到。

    建立信任,从信任他人开始

    许多老板一天到晚都在苦恼,没有可以相信的人。其实这个问题,在于你没有却先信任别人,没有体谅别人的处境,给别人时间。前面我们说过,作为顾客,特别是员工,被无数的人骗过以后,就会特别小心。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去做工作,去先信任他们。

    那么,具体要怎样做,别人才能相信你呢?我有以下两个方法:

    先信任他人

    要想让别人信任你,就要主动的找时机,去先相信别人。这样,虽然会有失望,但是却能获得别人的合作与全身心投入。这个时间怎么找呢,其实商鞅变法,徒木取金的故事已经很生动的说明了这个方法。在一些事情上来树立信任,让别人感受到你的信任,这样有了良好的开始,就容易进行往后的合作了。

    信任分等级:做好一元钱的生意,才会跟你做二元钱的生意

    无限制的信任一个人是有风险了,但是,我们可以将信任划分等级,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既然要先相信一个人,才能做好事情,但是,信任一个人又是有风险的。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解决方式是,将信任分等级。我可以先信任你,但是只会让你去做一些很小的、很不重要的事情。等你将这件事情做好了,再逐步跟你做更大的事情,这就像俗话书的的:做好一元钱的生意,才会跟你做二元钱的生意。

   建立信用银行,形成存储习惯

    虽然,我们在前面分享了商鞅变法、徒木取金以取信于民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其实远没有完。在你的生意生涯中,你不要期望一次做秀就让别人永远无限制的相信你,这是不可能的。其实,信任可以说就是一种储蓄习惯,在不同的事情上,漫长的时间中,慢慢的积累才行。我始终相信,在一个人的生意生涯中,信任就是力量、就是价值。

    而我们的类似商鞅变法、徒木取金的技巧,只是作为一个引子,一个建立储蓄的开端,而非本质。最终而言,储蓄需要像点滴雨水汇成溪流、溪流成河,最终形成长江大河,才能浩瀚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