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斯下课: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2:27:25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二)2010-05-24 19:01
秦代
秦代虽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兵马俑,但是秦人的玉器遗物发现的数量比较有限,其面貌特征不很鲜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玉器与山东诸国玉器,秦代玉器与战国、汉初玉器都难以清楚地区分,这在玉器研究界是有共识的。
秦代玉器



说道秦,不讲和氏璧说不过去。和氏璧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玉器,秦赵和氏璧之争可以看作两种玉文化的激烈冲突,故将罗列如下。
卞和的故事尽人皆知,他冒着生命危险所要保守的是对真玉的忠贞,各国对和氏璧的珍视主要是因为其上凝结的忠信仁义种种道德意义。秦昭王闻赵得和氏璧,派人致书赵惠文王愿以15城易璧,赵国蔺相如的第一个反应是:“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又责问秦王:“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是典型的尚礼义的关东思维方式。在秦国方面,一开始就是打算以“空言求璧”的,秦王拿到璧之后“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意甚轻慢,不过将之作为一件稀罕物罢了,远没有对这一玉文化精髓重器的应有尊重,所以面对蔺相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也”的指责也无言以对。后来秦王眼见得璧无望,倒也想得开,厚礼送相如,并说:“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20]。他不理解对于关东诸国来说,象和氏璧这样的玉宝重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守金玉之重”为人主之责,以之换土地倒也罢了,要是被骗去则大丢面子,是君辱臣死的严重事件,岂止“一璧之故”这样简单。不过和氏璧最后还是落在了强秦手里,始皇剖璧治“传国玉玺”,一代名器就此而毁。就结果而言秦人胜利了,但“完璧归赵”的故事传颂千古,文化的不朽使政治的短暂得失相形见绌。有的研究者指责蔺相如以一件珍宝而得罪强秦甚为不智,这是对当时文化背不够了解的缘故。
秦人的民族性格中,既有原始的戎文化因素,也有春秋战国时代华夏礼仪文化的影响,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商鞅变法之后的功利主义。约之以峻法,诱之以重利,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对于军国固然不失为富强之道,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则是灭项之灾。整体文化的外倾和个体的保守内倾成为国秦民族性格中的到一对矛盾,法家政治之下,人的个性是被压抑的,所以比赋个人品德的玉器是不能发展的。建阙于终南,立表于东海,铸巨型铜人,塑八千秦俑,张扬的是国家权力而不是艺术个性。关东则相反,整体文化是尚礼的,内倾的,但却强调人性,精美的佩玉无疑是个人品格的标榜与个性之张扬,所以才会有艺术上百花齐放和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秦人依靠军事上的胜利统一天下后感到的是文化上的巨大压力,焚书坑儒是秦文化对山东文化的激烈反抗。实际上早在商鞅变法之初就有人认识到这一问题,商鞅自己就认为以法家之术强国“难以比德于殷、周矣”,赵良更以“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劝谏商鞅[21]。果为赵良所言中,不仅商鞅身死家灭,强大势盛无以复加的秦帝国也存在不过数年即烟消云散。汉人总结秦人所失,弘扬山东先进的文化传统,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玉器艺术这一曲折经历充分显示了文化力量的强大。
汉代
汉代是我国大一统的封建盛世,强大的国力促使其手工业生产亦相当繁盛,玉器在当时也攀上了古代玉器发展前期的最高水平。
汉代玉器的材质主要是软玉。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遐迩闻名的“丝绸之路”,新疆和田美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使得玉器制作业得到极大的物质保证,开创了和田玉主导后代玉器材质的历史潮流;同时,也改变了汉代以前玉器不少就地取材、使用当地较次玉材的境况,从而使得汉代玉器的质量有了根本提高。
汉代出现了玉衣、玉握、玉枕、玉剑,此类玉剑有剑首、剑格、剑 心、剑、佩玉中出现玉舞人、玉鹰、玉熊、玉仙人、骑马、玉避邪、玉玺印、玉鸠首杖、“九窍”玉器(眼盖、鼻塞、耳塞、口含、肛门塞、生殖器塞)、仕女形在汉代佩玉俱多。玉雕动物在汉代也常见。汉代玉器写实,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体圆雕,雕琢手法突出的是“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汉八刀”反映的汉代玉雕的简洁明快。
辟邪是传说中的神兽,汉代始流行于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前常有大型石刻辟邪守护,汉代玉器中也出现了辟邪形象。展品中的东汉青玉辟邪来自陕西宝鸡,它举首怒吼,挺胸突臀,两翼内合,前足直伸,后足直立,威武凶猛,似有拔天撼地的驱邪逐魅之气概,将大汉帝国气宇轩昂的一代精神本质表露无遗。

汉代 玉仙人奔马



白如凝脂的和田玉精心打造而成,它昂首张口,竖耳挺胸,飞翼扬鬃,四蹄高抬,踏云乘风遨游于太空之中,马背上骑一戴巾生翅的仙人,手持灵芝,似正欲追寻极乐的天国仙界,充满奇幻迷离的浪漫气息。汉代曾从西域大宛获得汗血马,据说日行千里,号称天马,而两汉羽化登仙观念弥漫,仙人骑天马正是当时特定历史背景的如实写照。

汉八刀



魏晋南北朝玉器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起,处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玉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抑制。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仅为趋向写实而又简括的玉豚、玉蝉之类的玉雕,在有限的范围内流行。此时佛教乘战火烽起、生灵涂炭之机,深入民间,扩大影响,促使玉工艺转向新领域,以和田玉雕造佛像或引进玉佛,在民间以曲阳白石和黄花石替代和田玉造“玉佛”供养。总而言之,在这一时期,玉器工艺比两汉显得萧条,传世或出土玉器也寥若晨星,做工也显得简略朴素,精工者极少。表明古代玉器史已由高度发达的、处于巅峰地位的两汉玉器工艺,渐渐向它的低谷滑落。同时又出现了向新功能、新领域转化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玉器的总体面貌及格局,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当时是介於以传统风格为主的汉代玉器辉煌期,至开放的唐代玉器高峰期的中
    间低谷期。
(2) 当时从商周、秦汉以来,中国玉器以礼仪用玉和丧葬玉为主的古典玉器传统,
至唐宋玉器逐渐以装饰玉、实用鉴赏玉为主的中古风格的过渡时期。
其玉器的风格特点是简单,用途简化,装饰简。汉代以前盛行的礼仪玉,魏晋南北几乎不见,偶尔所见琮璧礼玉,或是前代旧玉,或是仿摹,没有创新。丧葬玉在此时期,也大为减少,不受重视。魏晋南北朝玉器,有所创新并打上时代特点的,要推日用玉和装饰玉。当时日用玉有玉杯、玉带具和玉印等。玉带钓的特色在当时:器型一般较小,钩首多作龙首形,变厚变宽。当时的装饰玉承袭汉代风格,有衣着饰玉和剑具饰玉两类,但品类、造型及雕琢风格,均逊於汉代。玉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玉佩,多数作如意云头状。
当时的玉剑饰,也已是风烛残年,自西汉达到顶盛时期以来,逐渐走下坡,至魏晋时期仅见剑首、剑等零星饰玉。当时的鉴赏陈设玉,有玉辟邪、玉瑞兽等,目前所见多为传世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其用途主要有三类:
(1) 生活用具~有玉杯、玉带钩、玉印等。
(2) 装饰呈美用~主要是玉珩及其他佩。
(3) 陈设鉴赏用~多为玉辟邪玉瑞兽。
当时玉器的装饰风格有三个特点:
(1) 是汉代玉器装饰风格的沿袭。
(2) 是唐代粗阴线装饰的肇始。
(3) 是玉器总体装饰格以素面为主。




隋朝
隋朝历史很短,不足40年,但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她为大唐帝国的创建铺平了根基。在玉器史上,隋代陶玉器工艺也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可她却为一个新的玉器时代拉开了序幕。
著名的镶金边白玉杯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
此杯为直口平唇,深腹,下有假圈足,平底实足。口部内外镶金一周,金沿宽0.6厘米。杯用白玉制成,保存完整,造型、制作均很精美。从这件镶金边白玉杯看,隋代已有了很精湛的玉器制作技术。
唐代
唐代玉器有显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玉料的精美化,工用的文玩上,装饰鉴赏化。
唐代玉料以和阗青白玉为主,其它玉料少见。除此之外,大量的杂玛瑙、透明水晶等,多数不见於国内矿藏,可能从西域输入。功用文玩化,是说唐代玉器比起周汉玉器更亲切可爱,更具玩赏性。周代玉器以礼仪玉器为主,不能随便玩瓮。汉代丧葬、辟邪玉主宰世界,把玩受到限制。唐代以前玉器装饰有的也相当精美,但神味太浓,礼性太足。然而,唐代则摆脱此,在装饰上鉴赏化。
导致唐代玉器从上古风格向中古时期转变,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原因为何?
(1) 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玉器发展。
(2)朝廷对玉器需求日益增长的依赖程度,促进了唐代朝庭玉器的发展。
(3) 唐代文化艺术的繁荣,是唐代玉器得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
a.唐代玉器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虽是一个小小的艺术门类,但同样得到了发展,并且受其它艺术门类的影响。
b.唐代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再度凿通和繁荣不仅确保隋唐五代玉料的输入而且使唐代玉器染上了异域文化的情调。
c.长安当时是一国际商业大都会。
唐代朝廷玉器有祭祀及礼仪两大系列,前者主要是封禅用玉册,帝王盖棺论定
的玉哀册;後者有玉带板,玉步摇等。
唐代玉器造型与用途的新特点:
(1)其玉器造型与用途趋於统一,功能明显,这与早期玉器造型与用途有时相脱
离,一器多用明显不同。
(2)唐代玉器旧的礼仪玉退出舞台,出现新的礼仪玉,丧葬玉几乎绝迹,佛教玉
器、实用玉器皿、摆饰玉大行其道。
唐五代的礼仪玉,已不用周代的琮、璧等“元器” ,目前所知只有禅地玉册与哀册两种。
禅地玉册,呈简牍状,多五简为一排,以银丝连贯,册文作隶书。玉哀册是帝王下葬时的最後一篇悼文,是称颂帝王功绩的文辞。玉哀册呈扁平片状,但均较宽长,表面磨平,正面刻楷书文字,字内填金,背後顺序编号。唐代佛教玉器主要有玉佛和玉飞天两种。玉飞天在传世玉中较多,多作女性形象,其形体可与敦煌壁画飞天相媲美。
唐代宫廷用玉实际都是装饰玉,不过这种高贵的装饰玉不流行於民间,而在宫廷使用,所以我们归入宫廷玉器类,主要有玉带板和玉首饰两大类。器皿玉器始见於商代,由於社会及技术方面的原因,直到唐代才有长足发展。唐代的摆饰玉器,实际多半是肖生玉器,形象多为动物形象,其用途则为摆饰用。唐代摆饰玉以人物、动物居多,既有中原人、中原物,更有西域人、西域物。

唐代玉器常见的装饰手法有:
   (1)隋唐玉器在装饰材料上,金玉并用,色泽互补,金相玉质,形成隋唐玉器绚丽
      多彩的面貌。在玉器上出现黄金饰件,始见於战国至汉代,当时的黄金饰件主
      要起垂勾之用,如金链串玉佩金玉带钩等。隋唐用黄金饰玉,虽亦起特殊的功
      能作用,但主要起装饰之用。
   (2)唐代玉器在装饰图案纹样上,广泛采用花卉纹,这要比绘画先行一步,因为绘
      画史上花鸟科的形成要在元代以後。花卉图案非常完整,花蕾、花叶、花茎一
      应俱全。唐代玉器装饰样的花卉形,有造型与装饰两种形式。与花卉纹同时流
      行的还有如意云纹,常饰於人体、花、鸟旁
   (3)唐代玉器在装饰手法上,主要采用细密阴线与网状细阴线,表现图案的方法。    唐以前的玉器装饰,主要通过线条来展示纹样,表达艺术主题。                     
特点:
(1)衣纹、发丝、花叶、羽翎均用平行细阴线。花蕾、动物鳞衣,均用网状细阴线绘就。
(2)所有线纹均用铊琢出,落脚深,中间粗直,收笔细尖,线纹走向非常明显。常见的人纹、花纹图像外缘,都有一条粗弦纹边框,框内地子内凹,在内凹的地子上用浮突及阴线描绘的手法,琢出人纹、花纹、禽鸟纹等图案。

唐龙纹璧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
宋宋辽金玉器为何能高度发展?
a.宋代文化艺术高度繁荣,雕版活字印刷普遍,理学、书法、制银、瓷器……
b.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爱玉如命。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艺术
c.宋代出土古玉增多,滋长了仿制古玉之风,周汉间的古物大量出土,包括良渚文化,朝廷及士大夫热中於集、整理研究古物,形成一个新的学门金石学。金石学的形成,兴起了集古玉的热潮,为满足社会需要,宋代访古玉大量涌现
d.玉器作为特殊商品,进入流通市场,促进宋代玉器像世俗化方向发展
e.玉器商品的出现,刺激民间琢玉业的发展,也因此促进了玉器市场的繁荣
宋代由於重视传统文化,加上地下出土的古物增多,兴起了一股复古思潮。金石学的兴起也是促使之一。
宋待玉器世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琢玉的勃兴,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民间琢玉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宫廷高官贵族,也不是文人雅士,而是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因此,宋代出现了能满足平民需要的世俗化题材玉器。访古玉的渊源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代也有仿制同代其他质地器形的玉器,但基本上是仿摹同代器形,大量访琢远古时代造型的玉器皿,始见宋代,因此,严格意义上的仿古玉应从宋代开始。宋代玉器艺术化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
 a.是从唐代开始的花卉纹玉器到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几可说当时形成一门专琢花鸟形玉器的玉作。宋代花鸟形玉器与当时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共同谱写宋代艺术篇章。宋代的花鸟形玉器多呈写实风格,花朵、花板、花茎一应俱全
   b. 图画玉雕的出现。玉图画包括有背景的隆起和立体的图画玉器。由背景和画面两部分组成。这种绘画性玉器使见於宋代,至清代达到他辉煌的顶峰。是绘画艺术与雕塑完美的组合。最能反映宋代佩饰玉水平的要推各种雕工精细、形态优美的花鸟形玉佩。
   c. 宋代实用玉器皿不仅比唐代品种多,数量也多。文房玉具,已不在仅仅是文人把玩的玉件、而是有可供文人书写的实用具。
在中國玉雕史上,花卉形玉器以宋代最為精美。



高14.9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目前所知,这是立体镂雕玉器最早的一件,极为罕见。



一套八块,纹饰各自不同。宋、辽、金各朝皆用玉带,这是迄今唯一一套完整保留下来的实物。

辽代是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由契丹建立的地方政权。916年由耶律阿保机创建。其疆域控制整个东北及西北部分地区。辽代是由一个较为落後的边疆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政治、文化较为低落,但长期与汉族比邻,并受先进中原文化的影响,故在文化及用玉制度上,均受宋堂文化的影响,玉也不例外。朝廷用玉,广於唐宋。规定皇帝系玉束带,五品以上官吏服金玉带。
辽代玉器制度,除脱始於唐风外,其自身特点:
a. 用玉上,崇尚白玉,尤其推崇和阗白玉
b. 契丹贵族金银玉互用
~ 契丹贵族把这些价值连城的佳材融为一体,制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既反映契
丹族的工艺水准,同时又折射出契丹贵族奢侈的生活
c. 契丹贵族真玉宝石兼用
辽代玉器具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玉代版是辽代重要的朝廷用玉,其特色是定数不一,厚薄略有出入,多光束无纹,四角常以铜钉铆在草带上。辽代肖生玉器以动物造型为主,植物和几何造型很少,这可能与契丹以游牧经济为主,长期与动物为伍有关。
金代
金代所处的年代是和南宋相对峙的特殊年代,同时又是北方少数民族所为,因此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与民族风格。
金代玉器繁荣的原因:
a. 女真族在契丹辽代及北宋地区大量掠夺珍宝,刺激了金代玉器的发展
b. 其统治区域包括今之东北三省、河北、西、山东以及河南、安徽、江苏一部份的广大地区
c. 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金代玉器的发展
d. 金代有较为充足的玉料、玉匠,加速了玉器的发展。金代玉以回鹘贡进或通过西夏转手得到新疆玉。为了确保玉材的使用,金规定朝廷愈多用和阗玉琢制,祀天地之玉皆以次玉代之。金在扩张过程中,俘虏的大批玉匠,有的原在辽境内,有的直接从北宋境内掳掠而来。
3.“春水玉”、“秋山玉”是金的代表作。
契丹、女真均是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经济站主导地位,春水、秋山员为契丹族春、秋两季的渔猎捺钵活动。所谓捺钵,即契丹族本无定所,一年之中依牧草生长及水源供给情况而迁居,所迁之地设有行营,谓之捺钵。
女真族建立新政权後,承袭了契丹的旧俗,狩猎於春秋的娱乐活动,并将捺钵渔猎活动改称为「春水」、「秋山」。
4. 常见的「春水玉」表现为残忍场面,通常是海东青促天鹅图。
5. 海东青是一种神鸟,又名鹰鹘、吐鹰鹘,主要生长於黑龙江流域。它体小机敏,疾飞如电,勇猛非凡,自古以来深得我国东北各民族的喜爱,有专人进行驯养,用以捕杀大雁及天鹅。
6. 秋山玉是表现女真族秋季狩猎,射杀鹿的情景。在金代,秋捺钵也称伏虎林。在雕琢技法上,常留色玉皮作秋色。在表现手法上,秋山玉有繁、简、粗、细之分。场面不像春水域残酷无情,而是兽畜共处山林,相安无事,一副世外桃源的北国秋景。嘎拉哈玉玩具,也是一种充满女真民族情趣的玉具。玉嘎哈拉,是女真贵族儿童的玩具,中间有穿孔,可随身佩带。玉形似羊或狗子的髌骨。类似汉族童子玉坠,似有希冀少年福祉不断之意。因是羊或狗子之骨,是北方主要供食用动物之骨,长年佩带,具兆祥之瑞
金人常服玉带为上,庶人禁用玉。
金代女真族佩带玉较为发达,其时称作「列」,多作腰佩。
金代佩饰玉以花鸟纹为主。
金代花鸟形玉佩,多作绶带鸟衔花卉纹。
~ 因「绶」自与「寿」字谐音,故寿带鸟是福寿的象徵。绶带鸟衔花卉纹,寓意春光长寿,勃勃生机
龟巢荷叶,是金代另一重要玉佩。是寿意类。
金代玉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艺术,不是孤零零的表现一个物体或一件动物;而是花与鸟、龟与荷叶、鱼与水草相辅相成,动静结合,表现出周围的环境特点,富有生活气息。
元代
蒙古灭金以前,几乎没有琢玉业。灭金後,特别是建立元朝,将首都迁至大都入主中原後,由於受金代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元朝琢玉业得到很大发展。
元朝琢玉业有很大发展,其特点为:
a.接受汉族传统的爱玉风上,近取金宋、远法汉唐
b.继承宋金传统琢法技艺。元朝政府网罗掌握了大量的工匠,使之官办手工业生产
c.沿用宋金玉器传统题材:花卉纹的延续,螭虎纹的再兴,春水玉、秋山玉的进一步世俗化,虎纹是龙子之一,始见西汉,历代虽有雕琢,但运得均不多,元代螭虎纹不仅应用得多,而且非常成功,并创造元代的风格。江春水玉逐渐演化为鹰击天鹅、芦雁荷藕图;将秋山玉逐渐衍变为福鹿图案。其影响一直波及明清。史书记载看,元明清三代,宫廷玉器匠前期得到更大的发展。元代玉带钩曲线较为平缓,但玉器增大,多成琵琶形。
元代朝廷对朝廷用玉倍加重视,一方面为了便於在汉族地区统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的需要,具体表现有:
a.朝廷控制玉料、玉砂
~ 元代玉产地有和阗及匪力沙两地,官办玉作坊利用和阗、匪力沙所出玉材辗
玉。辗玉砂亦称「磨玉下水砂」
b.朝廷专设琢玉机构
~ 元代官办手工业很发达,元朝政府设有许多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和官办手工业作

~ 元朝的官办手工业玉作坊,始终以元大都为主,那里有金代的琢玉传统。另一
个设在杭州,因有南宋良好的琢玉基础
c.朝廷琢制巨型玉器
~ 由於受玉材及雕琢技艺的限制,中国玉器一向以小巧玲珑着称,因而常被划入
古玩类,其科学艺术及历史价值常被研究者忽视
~ 中国玉雕史上,第一件真正的巨型玉雕应为元「渎山大欲海」(此为金代玉匠
雕琢的)
~ 蒙古、元代朝廷有琢至大件玉器的爱好
d.有专门的朝廷用玉
~ 蒙古、元代朝廷用玉主要在生活用玉,佩玉及处理公文用玉等方面
~ 元代处理公文的玉器要属国玺及玉押
~ 玉押始於五代,但实物始见於元,元代百官多不能执笔画押,就以象牙、木刻而印之。而玉押只有一品以上高官由朝廷特赐方可使用
元代玉器之艺术特点
a. 玉器形体气势较大
b. 雕琢技艺炉火纯青
c. 装饰技巧新颍别致
~ 花卉纹、螭虎纹装饰应用得非常成功
~ 倭角的处理非常得体。元代玉匠在方形玉器的处理上,硬挺挺的直角,为流动的倭角,刚柔并济,同时在边框内外缘刻两条粗阴线,更使元代玉器的线角显得十分优美
~ 玉器的搭配技巧十分熟练
d. 仿古玉在唱主角
~ 元代最明显的仿古玉实物,要算玉瓶与玉尊,而仿摹的对象或是周代青铜尊,或是早期陶瓷贯耳瓶,为清玉器大量摹青铜器、陶瓷器开了先河
e. 新颍玉器展示风采
~ 元代新款玉器除玉押、帽钮外,还有玉带环、玉带扣等



元海東青攫大雁玉飾
1.此件玉器高约八公分,以海东青鹊捕大雁为主题,旁底以云水为衬。大雁翅巳垂,颈巳弯曲,海东青距雁首而立,描写的正是鹊擒鹅坠剎那间情景,生动而传神。云水及鹊、雁,皆以极深的鏤雕法处理,加强了玉雕的深厚度,使得主题及旁衬凸显有立体感。
2.原件以白玉雕琢,经过细心地拋光打磨,整件器显得光润晶莹。表面上的疏浅黄斑为烧烤而成,是元、明以来玉雕的一种装饰手法。这件精美的玉饰,显示著元朝玉雕的高超水準。
3.海东青攫鹅雁的母题,与北方民族的春猎活动有关。当初春冰雪未融之际,即住扎冰河之畔,鹅雁未至,先凿冰垂钓,待天候稍暖,雁踪初现,即可展开放鹊的猎捕活动。《金史》中的「如春水」和《辽史》中的「春捺钵」所描述的就是这种景緻。对游牧民族而言,春猎非但是关係饱暖和生存的大事,且在一年起始,若能满载而归,也是桓鼍 谜淄贰R虼肆缘猛范欤 堑 雒恚 錾搅辏 鹾统剂牛 宕艘怨 苹堆缁ズ亍2抖煨卸 械木热等苏绽 鸵 ⒕睿 领恫兜猛范斓暮6 嘣虮甘芎腔ぁK 健竿范煅纭梗 κ羌婢呤抵市院拖筢缧缘囊庖濉?
4.金人称东带为吐鹊,最贵重者以玉来装饰,玉上的纹饰亦多採「如春水」和「如秋山」的景緻。因此有学者将海东青捕鹅雁的玉饰,称为春水玉饰。辽、金、元皆喜以「春水」来装点器物,宣示的正是其不忘游猎的本色。
5.元代是由蒙古人所建立的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蒙古本是塞外游牧民族,射猎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习武、更是获取生活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即使在其统治了中国之后,王室依旧保持其其狩猎的传统;一方面以打猎取乐、君臣同欢,另一方面则示其不忘本。
6.元代一年有两次重要的狩猎季节:春天与秋天。春天到水滨去猎大、秋天时则到山林间猎鹿。以此春秋渔猎活动为母题的玉雕称为「春水珮」或「秋山珮」。



炉顶系用多层透雕镂刻而成。由莲叶、莲瓣、莲篷、苇叶、水草、鹭鸶组成。整体造型似馒头状高高隆起,表面雕饰起伏,手摸立面有高低不平、参差不齐的感觉,这是元代炉顶制作风格上的重要特征。
类别:默认分类 |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198) | 评论 (0) 上一篇: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一)    下一篇: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三) 已有2人分享了这篇文章: GAODYJ Ta的转贴 古泉堂 Ta的转贴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玉器奇趣发展史          • 中国玉器发展史 • 中国玉器的发展史-中国工艺美术...          • 转: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全) • 中国玉器发展史(三)          • 中国玉器发展史(一) •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四)          • 中华玉器发展-玉器交易的发展史 • 玉器知识:玉器在中国发展史中的...          • 玉器的发展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