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plash 电影:论香山人文在近现代中国的先导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22:34

论香山人文在近现代中国的先导作用

尹绪忠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5日   07 版)郑观应雕像

    中山古称香山,南宋建县时还包括今天的珠海和澳门。晚清以降,香山声名鹊起,后来居上。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天空星光灿烂,名人辈出。孙中山和郑观应都是香山人,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思想的早期代表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山又因地理优势再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潮头。1988年中山开始举行慈善万人行,持续至今,风雨不辍。认真剖析《盛世危言》和中山慈善万人行的共同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之一:在开放改革的变局时代。《盛世危言》和中山慈善万人行相隔百年,却都是转型时期顺应潮流的先声和引导中国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

    近代中国转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起步的。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转型仍一波三折,步履蹒跚。费正清指出,“中国现代转型的根本基础是中国的传统核心文化……传统格局的惰性与顽固,以及物质和精神上的封闭自足,这一切都使得中国面对西方的挑战时反应迟钝、举步维艰”。虽然外来的力量很强大,但没有集中掌控国家权力的政府主导和强势推动,没有社会各界的主动参与和自觉支持,社会转型难以为继。洋务运动是一次社会转型实验,某种意义上,《盛世危言》就是对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系统反思。

    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于二元社会结构的近代中国来说,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异常艰难。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时刻限制中国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入侵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等边沿地区,没有动摇近代中国封建专制的经济基础。加上内源动力不足,中国社会转型“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还未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不得不继续进行这一历史遗留的庞大工程”。1949年至1952年三年过渡时期和1953年至1956年“一化三改”,是新中国社会转型的两个上升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扭转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中国重新进入了社会转型的良性轨道。中山慈善万人行是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解决现实问题的有益探索,也是经济快速增长形势下的必要而及时的补充,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盛世危言》。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洋务运动和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命运大相径庭。郑观应、孙中山和他们的后人,用《盛世危言》和慈善万人行,在沧海横流中书写了香山人文引领潮流、开风气之先的“本色”。

    之二:在经济发达的前沿地区。没有宽裕的物质生活,人文兴盛是纸上谈兵。在近代西方扩张、当代改革开放中,香山(中山)人淘得了“第一桶金”,为人文的先导夯实了物质基础。

    香山买办研究专家胡波认为,十九世纪50年代以后,香山买办遍布上海与外贸有关的洋行、商号和钱庄,如上海的宝顺、太古、怡和、琼记等大洋行的买办,主要是香山人。他们积极参与官办企业,有的主持业务工作,唐廷枢、徐润、郑观应先后在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担当大任。在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州造船厂、汉阳铁厂等民族企业,也可见香山买办的身影。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摸爬滚打的过程中,香山买办依托洋行的庇护和授予的特权,成立自己的企业,如唐廷枢与林钦合开茶栈,与徐润合伙开设仁和、济和保险公司,郑观应与卓子和一起承办和生祥茶栈。香山是个小地方,香山籍买办是近代中国最先致富的。作为香山买办的代表,郑观应经历起落沉浮,告老还乡,梳理人生旅途,汇编成不朽名著《盛世危言》。

    中山是改革开放的沃土。改革开放十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6.6倍、6倍、13.6倍,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分别提高79.7倍、6.5倍、37.6倍。中山属于“先富起来”的那“部分地区”,1989年,国家统计局确认全国首批36个城市达到小康,中山位列其中。中山1988年组织发起敬老万人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举措,在国内的类似活动起步不是最早的,但一路“行”到今天,是慈善事业的成功范例。

    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买办和华侨一起铸就了殷实的香山。改革开放年代,党的政策和区位优势让中山先富起来。没有香山人和中山的先富,肯定没有《盛世危言》和慈善万人行。

    之三:在屡经风雨的中山故里。香山是孙中山的故乡,民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决定将香山易名为中山,一直沿用此名至今。

    香山人群体是后形成的移民群体。移民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背井离乡,浪迹天涯,尽其所能保留中原的传统语言、服饰、饮食、风俗、教育习惯等;另一方面,他们“画地为牢”,“好勇斗狠”,对后来者“表现出强烈的憎恶”,蛮横、勤劳、务实。香山人文特质反映出中原文化精粹。如潮汕人、客家人和广府人至今还是男主外女主内;又如注重家族关系的作用,家族企业大量存在。时近晚年,幽居澳门的郑观应冷静分析,独立思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强烈主张“商战”,废八股兴格致分类施教,引进西方刑法制度,加强海防江防边防,熟悉并遵循国际公法,加强外事管理;引导社会舆论,等等。《盛世危言》表达了一个实业家、一个思想者忧国爱国的赤子情怀。

    中山毗邻港澳。1987年底,中山市委市政府发出“娱乐升平迎太岁,太平盛世敬老人”的号召,市文化局到光荣院、颐老院、福利院慰问,受到强烈震撼,提议借鉴香港和澳门公益金“百万行”形式,在春节期间组织一次活动,为老人们筹集善款。1988年(龙年)2月15日,以“娱乐升平贺龙年,万人敬老众心坚”为主题的万人行在岐江桥头如期举行。同年9月成立的中山市红十字会第一届理事会决定把“敬老万人行”改为“慈善万人行”。1990年,市红十字会宣布每年正月初七为中山的慈善日。2001年,市政府根据市民建议,把慈善万人行的日子改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寓意团团圆圆,吉祥美满,情满人间。

    辛亥革命研究专家章开沅认为,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关键,如果社会人文环境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则很难说是已经全面实现了现代化。因此,要领航中国社会转型,中山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之四:在转型路上的有益启示。中国社会转型远未结束。未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探索途中,从《盛世危言》和中山慈善万人行的对比中,我们也许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必须强化“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意识。《盛世危言》已经具有科学发展的影子。社会的转型要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协调进行。国民收入一次分配坚持效率优先,二次分配把公平放在首位,作为第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是必要而有效的补充。第二,必须强化“金钱仅仅是工具”的人生理念。洋务运动改变了中国,正当工业、武器、学校等都具近现代化雏形且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时,郑观应“不合时宜”地针砭时弊,表达理想,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金钱和物质是为人服务的,历年的慈善万人行,增强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第三,必须淡化“人文形象不重要”的错误观念。《盛世危言》是注重人文科学研究的。中山慈善万人行是一种怀着“为人”和“无我”的动机,“由民间团体、个人自愿组织和开展活动”,“不求回报实施救助的高尚无私的支持与奉献行为”(周秋光语)。与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一旦形成,就如江上清风、天上明月,对人的浸润和感染是无形的。

    在中国近现代化历史上,中山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盛世有危言,是民族成熟的强音;官民齐慈善,是城市转型的曙光。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如此。

    (作者系广东省中山市社科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