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飞车第二季24集:中国人已经进入金牌审美疲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6:48:09

亚运会金牌之战从1990年起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在中国举办就更加没有悬念。一块块金牌终于使得中国观众不那么兴奋了,当获得中国亚运会第1000枚金牌的时候,人们更多的反应是,拿了这么多金牌也该想点别的了,比如让更多的老百姓有健身的场所,让体育更全面地介入学校,让体育提升人们的素质,让体育使老百姓有更多的欢乐和参与权……

看着亚运会上很多国家派出的业余运动员(不少国家很少或根本没有专业运动员),想到中国每个省都有五脏俱全的专业运动队,中国竞技体育没有不一览众山小的理由。任何一个领导来中国体育系统都不难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就像中石化、中移动,垄断着那么多资源,与其说能力超群,不如说国家给他们创造了太好的条件。

金牌的确在历史上有过不凡的功绩,在一个饱受屈辱的国家,在一个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度,急需向世界展示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但是对金牌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那个时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经济体,列强对中国已经从鄙视变为某种警惕,金牌的作用已经起了非同小可的变化,我们不能再让金牌掩盖着一切,忽略了体育其实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也许有个数据同样值得体育界深思,教育部体育司负责人周士君几年前透露,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的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20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表现为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同时,随着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的持续增长,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却在持续下降。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捷报频传,奥运金牌直线飙升。为何青少年的体质却持续下降?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指标——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论述。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各国健康寿命做过调查,位居第一的是日本,中国位列第81。当然这不能都怪罪于全民健身的差距,这里有环境、医疗条件、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但如果全民健身做好了,成为41、31是完全可能的。而日本的体育战略发展应该给我们启示和借鉴。日本的东京奥运会比中国北京奥运会早了44年,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选手的金牌数从过去最高时候的4块,猛然提升到16块,并将自己的名次也拉升到第三位,这曾被视为亚洲人的奇迹。但日本没有在竞技体育这条路上执意前行,相反,他们的体育战略在悄然调整。在东京奥运会后日本国民体育观念就逐渐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提高,日本国民也开始对本国的竞技运动进行重新审视。此后日本大众体育的蓬勃兴起:体育人口大大增加,其比率远远高于我国;体育俱乐部快速稳定发展,公共体育设施和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十多年前就达到已达37万个;还有学校体育纳入制度,日本文部科学省也在10多年前提出在全国建立《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模式》。当然,其代价是不小的,曾经牢牢占据着亚洲竞技体育头把交椅的日本每况愈下。到90年代以后,日本在亚运会上金牌数能达到中国的一半都很困难。这种反差固然与中国的大投入和良好的训练体制有关,也与日本对竞技体育态度的转变有关。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日本大幅度反弹,获得16枚金牌,位居世界第五,2008年虽有下降,也位居奥运金牌第8。日本普及国民体育的方向终于度过阵痛,走向了全民健身基础上的“金牌战略”(在这方面最成功的是美国)。这在足球方面体现的更明显,上世纪中国足球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让日本足球蒙受了失败的痛楚。但是今天日本的足球基础雄厚,全国足球小选手达到100万名。日本把28212支登记在册的球队分成成人、18岁、15岁、12岁以下四个档次管理,小学、初中、高中队的年度、每周训练计划表是由日本足协制定后下达到市、道足协。这种高度的普及使得日本足球已经明显超越了我们。日本曾经悉心研究中国竞技体育的体制,现在也该我们更多地研究日本的全民体育了。

体育主管部门高唱“举国体制”也可以理解,只有“举国体制”可以使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保持更多的金牌,也保证了他们的“政绩”。但是,我们不能不指出,“举国体制”未必是最合理的体制,所谓“为其他国家所学习和效仿”也未必真实,学习和效仿的有,但毕竟没有成为主要潮流。同时,“金牌战略”也要讲究成本。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1670万人口的民主德国居然取得102块奖牌,其中金牌达到37枚。而中国对金牌的投入,不知是民主德国的多少倍。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中国的举国体制不能说是完美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地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财政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投入也要增大。在特定历史时期,体育曾经担负了过多的职能,尽管金牌让国人兴奋和鼓舞,但也占据了惊人的财政资源,影响了民众体育。对于一个追求和谐的国家,有更多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至少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强化大众体育建设,让体育更多的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