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8恢复出厂设置:《佛教是什麼(續)》修學報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25:14
《佛教是什麼(續)》修學報告

  通過溫習《佛教是什麼》教程,反復閱讀《看破放下》和《認識佛法》,反復學習《佛教是什麼(續)》教程後,認識到佛教實施的是藝術化的教學,末法時期唯有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容易成就,而淨宗法門的特色是把實行擺在第一位。

(一)

  幾千年來,佛教實施的是藝術化的教學。譬如我們聽到釋迦牟尼這個名號,或者見到釋迦牟尼佛的形像,就要知道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仁慈,對自己要清淨,以清淨心對待自己,以慈悲心對待別人。我們在寺院、庵堂之中,所看到的佛菩薩的形像,種類甚多。佛用這種方式,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性德不斷向外流露。

  寺院裏供奉的佛菩薩的塑像一般要舉行開光儀式。開光是宣說佛菩薩代表的意義,是藉佛菩薩名號,藉佛菩薩的形像,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譬如說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這個本願宣說出來。我們就要效法佛菩薩,見到觀音菩薩的形像,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就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愛護、關懷、幫助,這是這一尊名號,這一尊形像開發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這叫做開光。

  佛像前面供養鮮花水果。供花是代表修因,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叫六度之花,花好我們就能夠預想到果會結得好。見到花,就要想到我們要修善因,將來才能夠得好的果報。離開佛堂之後,只要看到花,就提起自己一定要修善因,要修好的因。乃至於身上穿的衣服,印上這些花紋的時候,看到花就知道自己要修行,用這個方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修好因,要修善因,才能夠得好的果,得善果。供果就是代表修果報,是我們所希求的。這是供養鮮花、水果的意義。

  燒香與燃燭。燒香,代表我們跟諸佛菩薩傳遞消息。我們看到煙,聞到香味,就想到自己要修戒定慧,要修解脫和解脫知見。燈的意義是象徵著智慧象徵光明。古時候用油燈、用蠟燭,是燃燒自己,照耀別人,蠟燭是特別的明顯。這是教給我們,我們要求智慧,要能夠捨己為人,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體力,以自己的技能,服務社會,幫助一切眾生,而不求報酬。

  最簡單的供養就是一杯水。水代表心,水要清淨,表清淨心。水不起波浪是平的,代表平等。供養這杯水,看到水就想到清淨、平等,這是供養具裡頭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甚至於不燒香、不點蠟燭,也沒有香花、水果供養,但是不能不供養一杯水。這是供養品裡頭最重要的,它代表的是清淨心、平等心,看到水就想到自己在一切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當中,要知道修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

  拜佛與勞動。拜佛是一種運動,每一天拜幾百拜,甚至於拜幾千拜,每一個部位都運動到,特別養身!勞動也是養身。通過拜彿或者勞動,使心清淨,心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憂慮、牽掛,這個人自然是幸福、健康、長壽。

(二)

  現代社會上密宗、禪宗很盛行,但修學都很困難。禪宗所接引的對象是上上根人,妄想、分別、執著很少,六根聰利,眼一看、耳一聽、身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而且沒有錯誤,這樣的根性才有資格接受禪宗修學這樣的法門。密宗的條件那就更高,什麼時候正式來開始學密?在大乘法裡面講八地菩薩。八地菩薩他修行已經進入第三個阿僧祇劫的初期,才正式學密,我們沒有份!不能說傳幾個咒語,天天持咒,學幾個手印,這就叫學密,那是密的形式、密的樣子,不是真的。

  密宗不能成就,禪宗同樣的困難,所以佛在《大集經》裡面告訴我們,末法時期唯有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容易成就,而且是穩穩當當的成就。我們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就是佛的好學生,認真努力的去念佛,依照淨土三經一論去修學,將來一定能得殊勝的結果。

  西方世界去的條件是心淨則土淨,念佛是一種方法,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往生。標準是什麼?標準是心清淨,用念佛的方法修清淨心。清淨心得到了,這才有能力、有資格往生淨土。《彌陀經》上的標準是一心不亂。我們用什麼方法達到一心不亂?用執持名號的方法,《彌陀經》跟《無量壽經》都提倡執持名號,用這個方法達到一心不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求學,那個地方是學校,到那個地方去完成學業,到那個地方去作佛,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學到一身的本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然後我們才能夠在盡虛空、遍法界,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一生就過得非常充實。

(三)

  我們供養佛菩薩形像,一是紀念,返本報始,二是要向佛學習,見賢思齊。通常我們供奉一佛兩菩薩,因為性德只有一個,而修德則是解行兩門。修淨土多半供養西方三聖,佛是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意思是無量覺。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樣不覺悟,這是究竟圓滿的性德。而菩薩表修德是觀音勢至,觀音菩薩代表實行,代表行;大勢至菩薩代表解,代表智慧。但是淨宗法門是把行擺在前面,解擺在後面,這是跟供養一般佛像不相同的地方,我們注重在實行,把實行擺在第一。

  一部《華嚴經》自始至終說的菩薩道與菩薩行,讓我們一接觸就要明瞭自利利他。自利跟利他是一不是二,首先我們要建立這個觀念。真正利己就是利人,我們能夠利益眾生越多,對我們自己的自利也就越大。所以聰明人、有智慧的人,真正求自利的人,自利的方法就是全心全力的利益眾生、利益社會,這是真理。所以妙善法師講,我們要相信業,不要去考慮命運的問題。有人看相算命看風水,這是迷信。佛教人是教人頂天立地,教人自作主宰,不要聽人擺佈。所以這些陋習、這些迷信一定要破除。

  我們沒出離六道輪迴的人天天在造業受報,沒有辦法超越三界六道,受報就造業,永遠在這裡循環。業指事業,造作的時候叫做事,事情做完之後那個結果,就叫業。我們一般人起心動念都是造作,佛把它歸納為三大類:我們心裡面的思想、起心動念叫意業,我們的言語叫口業,我們身體的造作叫身業。我們對於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講法、錯誤的作法,這些業障礙了我們的清淨心,障礙了我們的自性覺,這就叫業障。業產生障礙,障礙什麼?障礙我們的定、障礙我們的慧。我們本來是慈悲的,是大慈大悲,現在我們對人、對物一點慈悲心都沒有。我們自性本來是清淨的,現在一天到晚是妄想紛飛,妄念不斷,帶來了無盡的煩惱,這就是我們性德喪失了、迷失了,使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就有苦。有人認爲接受密宗灌頂就能夠消除業障,是一個錯誤的作法。而消除業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破放下,一切諸佛如來從初發心到究竟果地,所用的功夫就是這四個字。看破放下永遠在循環,相輔相成。

  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就是萬法如露亦如電。法就是指世出世間一切法,佛是將世出世間一切複雜的理事現象,無量無邊,用一個總代名詞來稱說,這一個字就叫做法。有為法就是因緣生法,因緣生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這叫看破。現在世間人貪的是財色名食睡,關鍵在于我執,把身體當成了我。我是什麼?是識,是心的作用,所以身體不是我。身體不是自己的,這個東西是什麼?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我們這個眾生相跟盡虛空遍法界,上至圓滿佛,下至阿鼻地獄眾生,俱為一體,這一個眾生跟十法界所有一切眾生無二無別。既然無二無別,一切眾生就是這個眾生,這個眾生就是一切眾生,其中沒有差別相,就跟所有一切菩薩就是一尊菩薩,所有一切諸佛如來就是一尊如來一樣。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為一切眾生才真正為自己。

  看破之後才真正放下,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真正覺悟六道不可以留戀,財色名食睡徹底放下。如果我們捨不得,不肯放下,那麽看破就受了限制,就有範圍,就不能夠突破。捨是什麼?心裡面沒有了,一切為眾生,一切為佛法,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無論是什麼樣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要從心地裡頭捨得乾乾淨淨,而不是不做工作。放下之後,我們的生活就自在了,隨緣度世,身心都沒有負擔,沒有壓力。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才真正發願利益眾生,給眾生最殊勝的利益,最圓滿的利益,幫助他了解事實真相,也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佛菩薩的事業。利益眾生這要靠緣分,緣分裡頭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己的願力,這是第一個因素,因為我們有願力,所以才得諸佛菩薩的加持,如果沒有願力,佛力就加持不上,在佛法裡叫感應道交,感不是有心去求,是自自然然的,是志同道合。

(四)

  佛這個字簡單的講就是明白、明瞭。佛法兩個字的意思,就是對於宇宙人生一切理事現象都能夠通達明瞭,換句話說,就是徹底究竟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修學佛法也就是要達到這個目的。

  李炳南老居士教導我們要學經教,文言文不能不學習。最好用《無量壽經》教誡子弟,把《無量壽經》當古文來讀,其實《無量壽經》的文字,雖然是文言文,確是最淺顯的文言文。它裡面一共有四十八品,也就是四十八章。過去李老師要求我們要熟讀五十篇,那這四十八篇大概就差不多了。

  學習佛法,學生的成就一定要超過老師,要踏著毗盧頂上行。老師們演講的東西裡面也有很多囉哩囉嗦的東西,我們要在裡面採取精華。開始不能超過這個範圍,不加自己的意見,這一條非常重要,這叫學一家之言,自己縱然有很好的見解也不加進去,這是訓練我們的耐心,忍辱波羅蜜,不要強著出頭,不要早出頭,在那裡修忍辱,我們要能忍得過,對我們決定有好處。我們現在有所發現,但是再過五年、十年之後,也許就覺得今天我們的發現並不圓滿。方東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都很謹慎,都厚積薄發,不希望強出頭,不希望早出頭,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幫助別人都要看緣分,無緣是他不能接受。什麼叫有緣?他能接受,歡喜接受。緣有淺深不同,淺的是聽了不反對,深一點的聽了能生歡喜心,更深一點的聽了之後他想學;最深的,那個緣真成熟的,他不但想學,他希望要在這一生成就,那個緣就熟了,我們要有這個能力觀察。沒有緣,等待,以善巧方便來培養,來促成,所以諸佛菩薩幫助這一切苦難眾生不著急,他慢慢來,隨緣盡分,功德就是圓滿的。度眾生這個事業長遠,盡未來際的,不是這一生的事情,我們發心也要發長遠心,不能懈怠,不能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