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爱是一种选择》--朱虹推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29:22

《爱是一种选择》


作者:〔美〕汉姆菲特、米勒、米尔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内容及推荐理由:
       世界上有一些东西和事情,能帮人找到短暂或虚假的控制感,降低那种挥之不去的莫名焦虑,这些东西包括金钱、权力、性、工作、食物、化学物质等等。心理学家为这种“对人、行为、事物的沉溺”起了个名,叫做Codependency ,在本书中,它被翻译为“拖累症”。广义的拖累症患者,包括酒鬼、赌徒、吸毒者、性成瘾者、恋爱狂、工作狂、购物狂、厌食或暴食者、挥霍成性者、无比吝啬者、极端的完美主义者,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企图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控制”和“失控”是他们生活的全部重心。当一个拖累症患者的沉溺对象是一个人时,他们之间就形成一种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比如酒鬼的老婆通常喜欢扮演救援者、殉难者的角色,潜意识中,她需要这样一个角色来肯定自己的价值。所以许多酗酒者在戒酒成功后一年左右,家庭特别容易破裂,因为酗酒者依赖酒精,其家人受其影响和拖累,也与酗酒怪圈互相依存。
       最令人不安是的,心理治疗家们发现,拖累症患者常常是世代相传,而且他们彼此之间还强烈地相互吸引。比如一个酗酒的父亲养出一个工作狂儿子,这个儿子又养出一个挥霍无度的女儿。我接待过一个因婚姻问题来做咨询的女士,她的丈夫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用书中的话说叫做“上班就等于注射毒品”),她常常觉得非常寂寞。咨询中发现,原来她完全Copy了父母的婚姻模式:她自己的父亲就是整天工作,把她的母亲冷落在一边。据说,这是因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有着顽强的“返家本能”——在自己的婚姻中重建原生家庭熟悉的生活模式,哪怕它是不健康的。拖累症患者还可能对悲剧上瘾,他们极可能沉迷在痛苦的感情中,因为无论多么悲惨,多么痛苦,至少“那感觉很熟悉”。
       相信很多人读此书都会深感痛苦,因为他们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烦恼并不是因为找错了人(那些埋藏在潜意识中的需要,使他们注定会找错人),因此即使找N个新的爱恋对象都不管用,还会重新跳进那个先让人意乱情迷、后让人苦不堪言的怪圈!
       那些自以为自己是“受害者”、“拯救者”的人也会痛苦,因为此书让他们面对一个真实的自我:自己高尚的解救行为,其实强化了对方的沉溺行为。而这种“高尚行为”来源于自己强烈的“被人需要的需要”,也是不健康的。
       这种种沉溺—拖累症状,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在周围的人,甚至我们自己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作者用了一个直观的比喻“储爱槽”:当父母的储爱槽枯竭的时候,他们也无法满足孩子被爱的需要,或者虽然有爱,但爱的流动被限制住了(比如父母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或专横、严厉)。这样,孩子虽然长大了,“储爱槽”却是空荡荡的。这样的孩子,特别渴望浪漫理想的爱情,他们以为得到了另一个人的爱,自己的储爱槽就能注满。殊不知婚姻是乘法而不是加法,0.5×0.5=0.25!所以,他们需要用别的东西来填满自己的情感空洞。
       拖累症是可以被治愈的,虽然这很艰难。本书作者在他们的心理诊所中发展出了一个“十阶段康复过程”,他们形容它就像坐过山车,先要“进入最深的痛苦”中(这些痛苦往往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带来的),然后才能从底部上升。但是,为了让悲剧不再在孩子身上重演,也许所有父母真得鼓起勇气来![德育部 朱虹]

TAG: 读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