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汤岗子温泉:章致中谈《富春山居图》与苏州的渊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8:20:26

章致中谈《富春山居图》与苏州的渊缘

 



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

  

  本报讯 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记者招待会上的一段妙喻,让分居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幅传世名作与苏州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她的创作者是苏州人,临摹者中也至少有两位苏州人,而目前存留大陆的那部分 (《剩山图》)的收藏者、捐赠者还是苏州人。昨天,苏州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知名画家章致中为商报读者讲述了这一曲折的故事。

  660年前出于苏州画家笔下

  历时四年画成的《富春山居图》高一尺余,原先长两丈多。这幅画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全图用墨淡雅,山水布局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被誉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因此,自问世之日起,这幅画就受到众多藏家的追捧,其中还包括家喻户晓的乾隆皇帝。

  说起《富春山居图》跟苏州的关系,对苏州籍书画家有着深到研究的章致中说,《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元代的黄公望。这位著名画家是苏州常熟人,擅长画山水,与倪瓒、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而且是“元四家”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公元1347年,黄公望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但他在创作的同时还潜心观察、揣摩,直到1350年才完全画好。从这一年算起到现在,这幅画已经有660年的历史了。

  沈周王翚都摹过这幅画

  《富春山居图》完成后,黄公望把她送给了一位和尚——无用师 (无用上人)。到明朝中期,这幅名作再次与苏州挂起钩来——传到了著名画家、吴门画派“开山鼻祖”沈周手里。章致中介绍,沈周也是苏州人,世居相城里,也就是今天的相城区湘城镇一带。

  遗憾的是,这幅画沈周还没焐热就不翼而飞了。原来,沈周发现画上没有名人题跋,就想请朋友题一题,不料朋友的儿子把这幅画偷偷卖掉了,对外声称是“被偷”,沈周不好意思计较,只好作罢。后来这幅图又出现在市场上,但开价非常高,沈周一时买不起,只好根据记忆“背摹”了一幅安慰自己。

  由于《富春山居图》太出名了,除沈周进行临摹外,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还有十多幅。章致中介绍,其中有一幅是清初画圣王翚 (字石谷)所摹。王翚也是苏州常熟人,他临摹的画卷现在已流传到了海外。

  《剩山图》最终由吴湖帆捐出

  到清朝初年,《富春山居图》开始变成两幅画。

  章致中说,那时候,这幅画传到宜兴收藏家吴洪裕手里,吴洪裕非常喜爱这幅画,临死前还关照要把这幅画焚烧殉葬。画已经被丢进火堆,幸亏被吴洪裕的侄子抢了出来,但此时画面已经被烧坏了一部分,最后被分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长度只有半米,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长六米多,称“无用师卷”,后被乾隆收藏,最后流入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剩山图》怎么会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呢?章致中笑着回答:这里又跟苏州人有关。

  原来,1938年秋,有位古董商带了《剩山图》去看望苏州著名画家吴湖帆。吴湖帆从画风、笔意、火烧痕迹等处反复研究,断定《剩山图》就是《富春山居图》的前一部分,当即想买下来。古董商不肯转手,几经交涉,吴湖帆拿出了家中珍藏的商周青铜器,才把这幅残卷换到了手,最后还从卖主的废纸篓里找到了被割下的题跋,进一步证实了《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的关系。

  “再后来,这一消息传到了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的耳朵里,沙孟海觉得个人收藏难保不损坏、丢失,不如捐给国家”。章致中说,经反复做工作,吴湖帆终于答应捐出。于是,1956年《剩山图》藏进了浙江省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作为吴湖帆世交之子吴养木的弟子,章致中对《剩山图》的这段经历耳熟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