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和成型:90后道德模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46:22
         李庆丰,男,汉族,1992年4月生,贵州省经济学校茶叶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2010年10月,贵州省贵定县茶叶协会派代表赴台参加“名茶评比”颁奖大会, 李庆丰自费随团前往参会考察学习。21日,他们乘大巴自花莲沿苏花公路赶往宜兰,突遇暴雨。中午12时左右,驶至苏花公路114千米时,山腰道路已积水成河,山下就是汹涌的大海。

        无法通过的车辆刚刚停下,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山上瞬间滚下一块巨石,砸中车尾,将车打横过来,车头撞向岩壁,车轮被巨石卡住。随之而来的泥沙、石头直泻而下,冲击着大巴的挡风玻璃。车内乘客顿时惊慌失措,有人试图开门逃生,但车门已被泥石流堵死。

       “大家镇定,千万别慌!”慌乱之际,李庆丰挺身而出,用言语稳定了大家情绪后,迅速取出安全锤,奋力砸向车尾的逃生车窗。因用力过猛,安全锤的手柄被砸断,他只好手握安全锤锤头,一下一下砸车窗玻璃将玻璃砸裂后,他抬脚,踹出了一个逃生口。

        爬出车窗,李庆丰踩着车轮,第一个跳进水中。夹杂着大量泥沙和石头的山洪漫过了他的腰部,如果不逃走,很可能被冲下山下大海。
但李庆丰没有只顾自己逃生,而是站在湍急的水流中,用脚蹬住一块巨石,伸出双手,挨个帮助其他乘客爬出大巴。直到车内15名乘客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他才跟随导游离开。

       刚离开,山上又一阵泥石流急泻而下,将大巴完全吞没。“好险!从遇险到将一车乘客救出安全地带,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因为李庆丰的智勇,一车人得救了。”获救乘客事后感激地说。

       李庆丰砸窗救人的英雄事迹经大陆及港台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网友还为他写了一首赞歌“90后,你代言”。“在那样一个危急时刻,我不会一个人逃生。因为我一个人的生命与一车15个人的生命相比,是很轻的。”面对赞誉,李庆丰由衷地说。

       贵定县委、县政府授予李庆丰贵定县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县综治委授予他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共青团黔南州委、州文明办授予他见义勇为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责编:赵文        

     甘占恩,男, 汉族,1996年3月生,共青团员,生前系青海省湟中县羊圈中学初一(2)班学生。

       2010年8月15日下午,甘占恩和同伴到邻村阴山堂玩耍,在附近的铁路旁遇到同村的王建祥等人。大家在一起玩耍时,王建祥不慎失足掉入铁路旁一个深约2.6米的水潭,不会游泳的王建祥在水中一浮一沉,眼看就要沉下去了。甘占恩立即跳入水中向王建祥游去,用瘦弱的肩膀把在水中扑腾的王建祥顶出水面,奋力向潭边推了一把。原本就不太会游泳的甘占恩此时已经精疲力竭,呛了几口水后,再也无力浮出水面,渐渐沉入了水底。这时不远处的甘占恩的堂兄甘占祥听到呼救声也跑过来,跳入水中营救,他在水下摸到王建祥,便用头把王建祥顶向潭边,潭边的小伙伴们立刻把王建祥拉出了深水潭,他得救了。甘占祥在得知堂弟还在水中后,多次潜水寻找,但直到力气耗尽也未能找到堂弟,只得返回潭边。附近的村民闻讯赶来,想尽办法救人,两个小时后,才把甘占恩打捞上来,但这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甘占恩在家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伙伴。他很小就帮助父亲干农活,还跟母亲学会了做饭。出事的前一天,在西宁打工的甘生辉夫妇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占恩已经和好了面,还买了西红柿、甘蓝,预备给父母揪面片。

        59岁的洪秀兰的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她和5岁的孙子,甘占恩经常去帮助她,“恩恩这尕娃儿实在好,放假了经常帮我干活、带孩子。”

        甘占恩的同学甘生婷、王斌回忆说,甘占恩学习成绩很好,是个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人,班里的凳子、窗户坏了他会及时修理,同学病了他会组织大家去看望,他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大家心中特别有威信。

        甘占恩走了,在小伙伴落水的生死关头,这位少年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了同伴的重生。

        2010年5月,共青团中央追授甘占恩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并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责编:赵文
  

       旦增尼玛,男,藏族,1993年6月生,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学生。仁青达瓦,男,藏族,1992年8月生,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三学生。

       2009年7月22日晚上9点多,拉萨的太阳刚刚下山,仁青达瓦和旦增尼玛行至金珠西路立交桥附近时,突然听到有人呼喊“救命”。循声望去,他们心中不由一紧,不远处,3名手持匕首的男子正在围攻一名出租车司机。司机身中数刀,血流如注,眼看快不行了。

        不能见死不救!两位好伙伴对望一眼,义无反顾冲上前去,大声断喝:“住手,不准行凶!”杀红了眼的歹徒一看来的是两个少年,挥舞着匕首,气焰嚣张地喊道:“管什么闲事,滚开,不然老子连你们一起杀!”凶狠的歹徒没能吓退这两少年。旦增尼玛首先勇敢地冲上去,紧紧抱住一手持匕首的歹徒,立即遭至歹徒的一顿乱捅,肩膀、腹部、臀部接连中刀,鲜血直流。旦增尼玛脑顿时感觉身子发飘,站立不稳,但仍紧抓歹徒。看到这个少年如此不要命地抱着自己,歹徒慌神了,挣扎着左扭右扭,脱去衣服,光着上身仓皇而逃。与此同时,仁青达瓦也中了一记重刀,摔倒在地。看几名歹徒趁机逃脱,自己无力追赶,司机又危在旦夕,仁青达瓦拚尽力气,拨通了“120”。很快,他们3人在过路行人帮助下,被“120”送往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抢救。

       当晚,医院只有一名急诊医生值夜班。医生一看同时来了3名伤者,忙不过来,就问他们先救谁?仁青达瓦和旦增尼玛伤痛刺骨,汗珠像黄豆一样直往下滚,汗水、血水混合在一起,全身都湿透了,可他们仍然强忍说:“我们还挺得住,先救司机吧!”可惜的是,这两位少年放弃自己的最佳救治时机,仍然没能挽回司机的生命。旦增尼玛的抢救进行了6个多小时,手术台上多次休克,不醒人事。主治医生说,要不是小伙子身体结实,后果不堪设想。因伤情严重,仁青达瓦当晚就被转送到西藏军区总医院继续抢救。“仁青达瓦送来抢救的时候,由于胸腔积血太多,呼吸都十分困难。我们立即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导出大量气体和250毫升不凝血。”时隔一年,西藏军区总医院心胸外科的陈主任仍然对当时的抢救情景记忆犹新。
       5天后,拉萨市公安部门将这3名歹徒全部抓捕归案。
       旦增尼玛和仁青达瓦的英勇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相识的、不相识的人自发赶到医院看望他们。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为旦增尼玛和仁青达瓦一次性解决了两万元医疗费用,对他们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
责编:赵文
 

        李元娟,女,汉族,1990年8月生,广东省中山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仓库发料员。

        李元娟中专毕业后,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任中山市205路和210路公共汽车乘务员。2010年1月27日,在205路公共汽车上当班时,李元娟发现有个人上车后左顾右盼,眼睛总是盯着其他乘客的口袋。她马上意识到,这是个小偷。她大声提醒乘客:“车厢人多,请小心自己的钱物。”在她的提醒下,乘客都提高了警惕。男子看无机可乘便嚣张地大声警告李元娟:“不要多管闲事。”正义感强烈的李元娟见小偷恬不知耻的叫嚣,便回应道:“老天都知道你在做什么!”男子恼羞成怒指着小娟骂了两分多钟,并叫嚣:“你信不信我打你!”趁乘客下车、秩序混乱时对李元娟拳脚相加。李元娟不仅没有丝毫退缩,还同其他乘客一起把小偷抓住,扭送到派出所。
      2010年10月19日,李元娟在210路公共汽车当班时,有3个小偷同时上车,瞄上了在座位上打瞌睡的陈先生,并不停地更换座位靠近陈先生。李元娟见状机智地走到陈先生跟前使劲拉窗帘,以此提醒他。几分钟后,小偷离开陈先生,回到原来的座位。李元娟趁机提醒陈先生:“不要睡觉了!”但一直在打瞌睡的陈先生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偷趁李元娟到车后部售票时故意拦住她的去路,为另外两个人下手创造机会。但李元娟摆脱阻拦,不停地在车厢内走动,阻止小偷下手。最后,小偷见无法得逞只好下车。下车前,3个小偷对李元娟一阵拳打脚踢,她不顾危险,拼命拉住其中一名小偷不放,在司机及乘客的协助下,成功将其制服并交给随后赶来的警察。事后,陈先生才知道,李元娟被打是因为提醒自己而遭小偷报复。陈先生感动地说:“非常感谢乘务员!如果不是她,我这一万多块钱现金就没了,准备谈的生意也要泡汤了。”
       2009年,李元娟被中山市评为优秀团员,2010年11月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责编:赵文    

       朱汉卿,男,汉族,1992年12月生,生前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2师华山中学高一(17)班学生。

         2009年5月29日傍晚7时许,博湖县宝浪苏木大桥小河道通向中央水文观测点上,一名倚靠在铁栏杆上的少女不留神失去重心,掉进打着漩涡的湍急河水中。危急时刻,正在岸边的朱汉卿立刻脱掉外套,纵身跃入水中。他一次次潜入水中寻找,终于找到了落水少女。10米、15米、20米……朱汉卿拚尽全力将她向岸边推去,但由于衣服太重,阻力太大,朱汉卿的体力渐渐不支。在他奋力将落水少女推向岸边救援人员后,由于精疲力竭被湍急的水流卷走。

        被救的女孩叫咸姝卉,回族,14岁,初三学生。她的母亲孔雪花泪如雨下:“我还是从孩子的姑妈那里知道这件事的,听后都懵了。我们赶到博湖县医院时,孩子正在抢救。杨警官告诉我们,我们的孩子得救了,可救人的孩子还没找到。”

        朱汉卿被打捞上来已是次日下午16时,他“高高举着双手,呈托举状……”这是勇救素不相识落水者的朱汉卿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记忆。

        朱汉卿以舍己救人的壮举弹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陈新荣老师说:“我是朱汉卿中学毕业班的班主任老师,尽管带这个孩子也就一年多时间,但他品学兼优,从不让我操心,到现在我都无法接受这个孩子已经离我们远去!”中学校长田金玉眼含热泪说:“朱汉卿在危难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在下水救人的一念间,完成了生命价值与人性光辉的升华,完成了社会道德的完美示范!”兵团农2师25团党委书记、政委尤益民这样评价:“他的行为带来了一股清风,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当代青年报效家乡、报效人民的崇高理想。”

       朱汉卿牺牲后,四面八方的群众自发赶来为小汉卿送别。人们在吊唁簿上写道,“河中噩耗儿郎取义,虎渡呜咽英雄成仁”、“英勇救人壮举撼人间,博湖故里英名永流传”、“挺身而出英雄气概百年在,捐躯救人骄子义举万古存”。

       2010年7月,朱汉卿被评为新疆自治区民族团结好少年,同年12月被评为第二届新疆兵团道德模范。

责编:赵文   

        铁飞燕,女,回族,1992年8月生,中共预备党员,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昭通管理处职工。

        2010年5月6日,铁飞燕利用公休假陪父亲从昭通到四川绵阳旅游。下午6时许,父女俩走到南山大桥时,突然听到桥下传来呼救声。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架设在安昌河中维修大桥的支架倒塌,正在钢架上作业的 5名工人全部落入水中。

       “赶快救人!”铁飞燕边说边将手中的行李扔给身边的父亲,向出事地点跑去。到了桥中间,她看到有4个人正紧紧抓住倒在河中的架子,暂时已经安全了。但不远处有一人已被河水淹过头顶,大概因为不会游泳,只剩两只手在水面扑腾。 

       “再不救就来不及了!”说着,体校游泳专业毕业的铁飞燕扒开人群,没有多想,就飞身跃入水中。

       “在那里!在那里!”露出水面的铁飞燕,顺着抓住架子的4个人手指的方向,奋力向前游去,但此时,那人已经从水面消失。铁飞燕立即潜入水中,在附近搜索,但没有结果。浮出水面深吸一口气后,她又再次潜入水底,双手又不停划找,还没找到。接着又第三次潜入水底,她扩大了搜索范围。划着划着,她突然感觉右手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回手一抓,正是落水者。于是她用尽全力抓住落水者的胳膊,探出水面,向钢架靠拢。最终在大家的协助下,将这名落水者拉上了相对安全的钢架。由于溺水时间太长,落水者嘴唇发紫,已经没有呼吸。已经筋疲力尽的铁飞燕告诉大家:“这样不行,快把漂浮在水面的竹篾笆拿来放在钢架上,落水者需要抢救。”

       安排好后,铁飞燕开始为这名落水者翻身控水,但不起作用,情急之下,又为他做起人工呼吸。一会儿,落水男子吐出一口污浊的河水,恢复呼吸,铁飞燕这才松了一口气。随后,接到报警的急救人员赶到,大家忙于救助落水人员时,铁飞燕却悄悄回到父亲身边,准备离开。

      “姑娘,你真了不起!”看铁飞燕准备离开,市民和媒体记者一起围过来,一些市民还用手机抢拍下水淋淋的铁飞燕。“你们是绵阳本地人吗?住在哪里?”大家执意问个清楚。父亲铁顺银只好说:“我们是云南人,来绵阳旅游的。”说完父女俩就走开了。

       铁飞燕跳河救人后没有留下更多的身份信息,但媒体和热心人通过公安户籍部门终于查到了她。铁飞燕跳河救人的壮举以及她平时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诸多先进事迹被媒体报道出来,在社会上广为传颂。

责编:赵文
    

        蔡晓明,男,汉族,199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军区空军某部场站士官。

        2010年5月7日下午,在家休假的蔡晓明来到兰州市区探望姑姑。18时许,狂风大作,沙尘蔽日。当他和同伴途经东方红广场信生大厦时,突然听到“危险,快跑!”的喊叫声。蔡晓明凭着警卫战士的警觉抬头一看,一块30多平方米的大型广告牌正凌空坠落,向他和街上行人砸来。蔡晓明心头猛地一颤,本能地想要转身躲开,可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身旁有个女孩正低着头快步前行,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眼看广告牌就要砸到女孩身上,说时迟,那时快,蔡晓明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把将女孩向外推去。女孩得救了,而巨大的广告牌却重重砸在蔡晓明身上,他瞬间倒在了血泊之中。

        “赶紧救人!”亲眼目睹了这撼人心魄一幕的群众纷纷赶来。20分钟后,蔡晓明被紧急送到兰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救治。医生介绍,蔡晓明被广告牌砸倒后,前额磕碰到路旁道牙上,导致重度开放性颅脑外伤,颅骨骨折两处。由于伤势极为严重,抢救期间他3次停止呼吸,20多个小时处于昏迷状态, 9天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在蔡晓明的日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话:“热爱人民,不是喊在嘴上的四个字,而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那就是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样才能不愧为一名军人的光荣称号!”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蔡晓明从入伍第一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最优秀的士兵。入伍4年来,他先后在警卫连战斗班、基地油库、炊事班工作,屡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他所带的炊事班多次被部队授予“集体嘉奖”。

        蔡晓明来自农村,家庭生活拮据,可每次向困难群众和灾区捐款时,他都会慷慨解囊。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带头为灾区群众捐款200元;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中,他不仅自己捐了100元,还以休假战友的名义捐了100元。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了奉献祖国、热爱人民、英勇无畏的军人本色。

        蔡晓明勇救过路群众的壮举经多家媒体报道后,社会反响热烈。2010年,蔡晓明被评为第二届甘肃省道德模范。

责编:赵文     孟佩杰,女,汉族,1991年11月生,共青团员,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生。

  孟佩杰5岁那年,生父去世。迫于生活压力,母亲将她送给刘芳英夫妇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双拐勉强走路。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艰难的生活,悄悄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一年,孟佩杰只有8岁。

  从那时起,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北方的冬天要烧炉子,孟佩杰每天早早起来给炉子添炭、掏灰。身子小,够不着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摔伤、烧伤已记不得多少次;为娘俩洗衣服、为养母擦洗身子,手冻得又红又肿,膝盖不知磨破了几层皮;到市场上买菜,不认识葱姜蒜,她就按妈妈编着顺口溜记:“圆圆的是蒜、长长的是葱,扁扁的豆角绿茵茵……”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刘芳英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最终瘫痪并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未成年的孟佩杰主动选择了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就近照顾养母。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还必须到临汾(总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杰做出了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带上母亲去上学!

  为了及时照顾母亲,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孟佩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给她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每天就这样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

  养母久病卧床、大小便失禁,患上了褥疮,孟佩杰一天要帮其翻身擦身多次。为防止褥疮扩散,每天放学回来她都要给养母洗衣服和床单。她还专门跑去向老中医请教护理方法,天气暖和时,就抱母亲到窗前晒太阳。遇到母亲排便不畅时,她就用纤细的手指,帮母亲一点点抠出那些又黑又硬的粪便。刚强的母亲瘫痪后脾气也越来越大,孟佩杰就经常提醒自己,不能惹母亲生气,平日里功课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母亲聊天。懂事的孟佩杰从来不乱花钱,时刻惦记着家里卧床的养母,对养母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谐家庭荣誉称号;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
     杜威,男,汉族,1991年5月生,共青团员,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

  10年前,杜威的妈妈因为脑出血压迫脑干神经,导致全身瘫痪,丧失了自理能力,思想意识全无,近乎植物人。由于爸爸工作忙,7岁的杜威主动挑起了照顾母亲的担子。为了既照顾好妈妈,又不耽误学习,他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会了下胃管、插尿管、量血压、打针、按摩、营养配方等医学护理知识。每天早晨,他早早起床,先用导尿管帮妈妈小便,然后通过按摩帮助妈妈大便。之后就是给妈妈洗脸洗手漱口。等这些都做完后,再把爸爸买回的奶子、饼干、小米等熬成汤食,把胃管下下,用漏斗喂妈妈“吃”完早饭。杜威的学校离他家仅隔一堵墙,课外活动时,他不放心妈妈,总要回去看看,照料一遍,喂水、盖被子。中午,他同爸爸一起给妈妈熬肉粥,熬各种蔬菜合并的菜汤,用漏斗喂馒头、饼子等泡成的糊状主食。下午的课间时间,他也照例回去看妈妈,照例帮助她小便、喝水。晚上时间长,他不仅喂妈妈吃饭喝水,还给妈妈洗澡、捶背、做全身按摩,然后再完成家庭作业。一日三餐,他都是这样安排的进行的,时间长了,形成雷打不动的惯例。

  为了疗养好妈妈的病,杜威写了一本《妈妈日记》,总结和记录了妈妈吃什么饭香甜,吃什么饭身体好些,什么时候小便,什么时候大便,隔多长时间量血压,隔多长时间服药,每天分别服了哪些药,效果怎么样,有什么反应,以及妈妈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有什么预兆,需要提前应对和预防等等。有了《妈妈日记》,杜威照顾妈妈更周到了。

  在杜威的悉心照料下,妈妈卧床十年竟然没有长过一次褥疮。医生给妈妈配的各种药,服用后他都要认真记录、分析、对比。那种药效果一般,那种药效果明显,他都心中有数。时间长了,他成了妈妈最好的保健医生。杜威还买了不少诊治瘫痪病患者疾病的书籍,对症购买药品。同时加强对妈妈的康复训练。2010年,妈妈奇迹般的恢复了大脑思维,失去了近8年的记忆又回来了,用眼神和表情告诉人们她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冷了热了等等。有一侧肢体已能够轻微的活动,而且有明显痊愈的势头。

  杜威荣获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第二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乌兰察布市“孝星”等荣誉称号。
   

        沈桐,男,汉族,1994年5月生,共青团员,宁夏第一工业学校学生。孙志帅,男,1995年5月生,汉族,共青团员,宁夏第一工业学校学生。

        2011年3月12日下午4点半左右,沈桐和同班同学孙志帅步行返回校。行至石嘴山市星海湖南沙海景区时,忽然听到“救命”的呼喊声,他俩交换了一下眼神,毫不犹豫地朝着发出呼救声的方向跑去。原来,3个8岁左右的儿童在南沙海景区的冰湖中玩耍时,冰面突然破碎,3个孩子一起掉入冰窟。

        情势危急,3个孩子命悬一线。沈桐和孙志帅来不及多想,迅速脱下外衣,飞快地踩着湖冰向出事地点跑去。当他们跑到离落水儿童还有10米远时,突然传来一阵“咔嚓”声,冰面再次断裂,他俩也先后掉进冰冷的湖水中。从冰水中探出头来,他们试图爬上冰面,但由于太滑失败了,于是他俩不顾一切地用拳头砸着冰面,控制自己的身体向前面的冰层重重扑去,一下、两下、三下……带着道道血迹的冰面被一次次砸开,他俩也一次次没入水中。终于,他们来到了孩子身边,沈桐先伸手把两个孩子揽到自己怀里,接着孙志帅也把另一个孩子抱了起来,3个孩子暂时脱离了危险。沈桐让孙志帅先送一个孩子上岸,自己则试探着找到一处水面刚淹到自己胸部的地方,把两个孩子紧紧地抱在胸前,等待孙志帅返回相助。尽管没胸的冰水已使沈桐手脚麻木,但他依旧没有放松抱在怀里的孩子,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刺骨的冰水中,一直等到孙志帅返回。等将落水的孩子全部救上岸时,他俩也近乎虚脱,浑身冰凉,冻得瑟瑟发抖。眼看天色将黑,他俩不顾疲惫,捡起脱在湖边的外套裹到孩子身上,又步行3公里把他们分别送回家,此时已是晚上8点多。

       得知孩子刚和死神擦肩而过,3个孩子的父母喜极而泣,紧紧拉着沈桐和孙志帅的手:“你们为3个家庭挽回3条生命,我们怎么也报答不了你们的救命之恩……”沈桐和孙志帅连连摆手,一溜烟赶回学校。同宿舍的室友见他俩浑身透湿,冻得发抖,再三追问才得知事情经过。但他们要求同学:“不要声张这事。”

       一周后,沈桐父亲才得知儿子和孙志帅英勇救人的事迹。沈桐要求家人:“你们也不要对外人提这事,我们不要人家感激,做了好事自己满足就行。”

       可同学们还是将这件事“捅”出去了。他俩勇救3名落水儿童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沈桐、孙志帅荣获石嘴山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