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信用添利债券a:研经品典 启智取道——经典事件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3:14:46

研经品典  启智取道——经典事件篇

 同学们: 

仰首成春,俯首为秋。就在不经意的俯仰之间,我们又迎来了如期相约的日子。记得去年领军人才联合培训时,我曾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研品经典的问题。尽管篇幅不小,但仍觉意犹未尽。好在我们今天可以接着说!鉴于经典内涵的丰富性及多样性,我以为,世间可冠之以经典二字的,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经典著作、经典事件和经典人物。事有凑巧,当我正为这种划分的科学性寻找证据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提法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据此,我把2008年对经典著作的讨论称之为上篇,把今天对研品经典事件的讨论作为中篇,并在此基础上将对研品经典人物的讨论暂定为下篇!

一、为什么要研品经典事件

研品经典著作后,为什么还要研品经典事件呢?最简单也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向实践学习。

古今中外,事有所成的规律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什么呢?首先是读有字书,读经典著作,让它灌溉和滋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和情趣;让它给我们以指引,使我们不致陷入反复困惑和长久迷茫之中。其次,还要读无字书。《菜根谭》告诫人们: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 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不懂得领悟无形迹的神韵,将难以理解音乐和学问的真正乐趣的道理。所以,既要广泛阅读、品味有字的经典,也要尽可能经历、感悟无字的经典,并通过阅读与经历的双重积累、经典著作与经典事件的双翼互动,丰富我们的阅历。从这个意义上讲,阅历就等于阅读加经历。然而,值得强调的是:参加工作特别是步入不惑之年以后,我们每个个体的成长要素,越来越多地从主要来源于阅读和听取,转变为主要来源于直接或间接的经历和感悟。此时,上述成长公式可以扩展为:阅历=(阅读+感悟)+(经历+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研品经典事件。具体来讲,研品经典事件,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探经溯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典著作之源何在?经典著作之源就是客观现实特别是经典事件。经典著作往往是经典事件催生下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着经典事件的内涵和发展,决定着经典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一是经典著作直接记录和研究经典事件。比如,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就直接记录和思考了巴黎公社革命。二是经典事件作用于客观世界,从而最终作用于经典著作。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例如,与权威原理相适应的是11世纪,与个人主义原理相适应的是18世纪……。但是,如果为了顾全原理和历史我们再进一步自问一下,为什么该原理出现在11世纪或者18世纪而不出现在其他某一世纪,我们就必然要仔细研究一下:11世纪的人们是怎样的,18世纪的人们是怎样的。在每个世纪中,人们的需求、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是怎样的;最后,由这一切生存条件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是经典事件通过作用于作者心灵而产生经典著作。比如唐诗《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名句,就反映了初唐时期人们那种对未来充满期望憧憬以及幸福得甚至带有些许忧愁的心灵。仅仅研究经典著作而不探询背后的经典事件,难免有梦幻空花之感;如果对作品背后更丰厚、更广阔的客观世界、现实社会缺乏认知,也就难以更全面、更客观、更透彻地理解经典著作,评价经典著作。比如,要深刻领悟《邓小平文选》,就要对小平同志一生所经历的重大事件进行解析,同时更应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经济社会政治事件进行深入研品。如此,才能更好地领悟小平同志的光辉思想,更深刻地理解和认同改革开放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一部经典著作既可能是多个经典事件的抽象和综合,也可能只是一个经典事件挂一漏万的感悟和描绘。这说明经典著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典著作本身是作者自身对事物或事件的认识。这种认识可能代表了所处时代大众的认识,也可能仅代表少数人的认识,因而有可能存在偏颇。比如,康有为在其著名的变法理论著作《孔子改制考》一书中,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等的言论而亲自写成的作品。而事实上这些言论只是康有为的夫子自道,是为了维新变法而推出的创造之举。这表明,只有全面深入地研品康有为所处时代的经典事件,才有可能对《孔子改制考》描述的历史、阐述的观点有客观、准确的认识;进而也说明,不能满足于从一件事、一个方面的考察就下一个普遍的结论或判断。类似地,研品其他历史、哲学、文学经典著作也应从著作本身发散出去,寻求对著作背后相关经典事件、背景的全面认识。第二,经典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受译者所处的特定时代语境、译者意识和双语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国外经典著作中闪光的思想和内在的精华受损,甚至可能违背原作者的本意。比如,国内学者在研究德国交往行为理论时,其基础是国内某出版社组织翻译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代表、德国当代哲学家的著作《交往行为理论》。但是,据说该中译本翻译不到位、错误较多,根本不能准确而全面地表达原著者的思想观点,而且这本著作也无法全面代表作者的核心思想。若以此为依据开展研究甚至著述立说,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我们在研品国外经典著作时,视野还要更开阔一些,尽可能多地研究原著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相关经典事件,实现对相关经典著作的准确把握和理解。第三,经典著作涉及的年代离我们愈远,愈要同时研究那个时代的经典事件。只有这样,才可能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该著作的精髓;否则,仅以现代生活为背景揣摩过往经典之要义,有时可能相去远矣!

(二)启蒙人生

何为启蒙?按照康德的说法,启蒙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又是什么呢?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知性无能为力。何为自我招致呢?自我招致并非在于缺乏知性,而是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没有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知性又是什么呢?康德说,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由此而论,启蒙就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就社会个体而言,要寻求启蒙,须通过外因的作用,帮助除掉蒙蔽本真的错误观念,获得思想和心灵的自由,引导自己独立运用知性来思考和认识世界。人在年少时,需要启蒙。人值中年,更需启蒙,而且因为经历过、付出过、取舍过、爱恨过、欢笑过、失败过、收获过……也更有条件启蒙,真正做到孔子所说的四十而不惑。其实,不只是年少和中年,不惑之年的人也有惑的时候,也同样需要启蒙,需要开显知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劣,自胜者强。从一定意义上讲,启蒙过程就是持续认知世界、解放思想的过程。人生因为启蒙,才能从单纯到复杂,再复归成熟的单纯,才可以充裕智慧;人生因为启蒙,才能从混沌到清醒,再复归淡泊的混沌,才可以达致彻悟。研品经典事件,全面领悟事件背后的真实并挖掘对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就是为了不断开显并勇敢运用自己的知性,使当下的、特定的、思考着的,在处理今后的事件和工作时能够扬长避短,尽可能地摆脱不成熟状态,成就自我,精进人生。

(三)互动超越

人类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而社会性一定意义上是后天习得的结果。人要超越自我,既需要有自己内心向上提升的动力,又需要借助范例不断地互动和学习。互动,泛指各种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如果将摆进去、关联起来,互动便是我、他、事三者间的互动,在我的看法他人的看法、事物本身之间和光同尘,和合俱转。超越,就是冲破既有思想藩篱,在更大的空间和平台上自由舒展。只有互动,才能发现自己的长短优缺;只有超越,才能突破约定俗成的宿命。我们从小到大,有很多的我、他、事之间的互动关系,但往往挥之不去的是挫败之感,而且它总在一个节点上重复。比如,认命就是典型的表现之一。实际上,当我们有能力观察到自己生命的反复性时,就表明我们的知性已经觉醒,完全可以籍之提升自己。我们要发挥与生俱来的探测本能,逐渐改变自己习惯的运行轨迹,换一种方式来汲取生命经验。仔细品味我们熟知的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人生往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不向命运低头、不被磨难压垮。他们善于从他人、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吸取营养,修补自我,产生灵性互动。研品经典事件,就是要从与这些事件尤其是与有某种关联的事件的互动中,以另一种方式去触摸和感受事件自身所迸发的力透纸背的那份能量,去补充心灵深处长期缺乏的某些维生素,在人生选择和磨难乃至挫折面前表现出丰富的单纯而不是贫乏的复杂,超越事件、超越自我。

(四)证悟提升

经典事件之于历史和人生,像一记闪电和炸雷那么震烁人心。如果你认真想想,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数千年在大地上生产生活,或大喜或大悲,但写进历史、进入现代人记忆的经典事件能有几何?人生百年,做过的事情很多,但能让你刻骨铭心的事件又有多少呢?!思考经典事件,就是让你在某一个或几个点处开掘深挖,思考历史人生浓缩后的精华。这有点类似禅宗修行法门的参话头,要围绕几个经典事件、几个经典问题反复思考,以求证悟。芥子藏世界,经典事件中往往包含着社会人性的基本要素,蕴藏着人生兴衰、事业成败、国家兴亡、人类文明的诸多道理。参悟经典事件,从经典著作到经典事件,由有字无字,可能求得一花一世界之功效。

 

同学们:

会计领军人才承担着引领新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职责,肩负着让会计更好地服务受托人、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使命。要认清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把握会计发展及个人成长规律、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创造更加骄人的业绩,就应当经常持续地集中一些时间,聚焦经典事件,走进它们、融入其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最终在思想认识上乃至方位超越它们!

 

二、研品哪些经典事件

何为经典事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经典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影响大,即事件大到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有全面推动作用,小到对自己的进步成长有重大影响。简言之,具有标志意义。二是延展强,即事件不仅影响当时,而且在之后还会产生持续的作用或经久不衰。三是寓意深,即事件本身具有深厚的内涵,韵味无穷,无论有无文字记载,也不管别人如何定论,只要你去探究、去思考、去感悟,就必定会受到启发,就必定会体悟每一次流泪都会是新感觉

不难想象,若按照上述一般性特征去筛选经典事件,结果会数不胜数!我们会想到久远的商鞅变法,想到曾给人类带来重大创伤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想到噩梦一般的“9.11”事件,想到影响重塑世界版图的前苏联解体,想到传世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想到……。然而,为了研究问题之方便,我暂不打算去研品这些普遍意义的经典事件,而是想专门研品其中一小部分我在场,或能够合理假定我在场的经典事件,也就是能够让”“入经典事件中、在经典事件内,并籍此使能够超越的特殊经典事件。所谓在场,原本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后来逐渐被整个西方当代哲学所接受,意指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它主张面向事物本身,揭示世界的真实,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由此引申,在场就是去蔽,就是直接性的体验。我以为,在场经典事件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我知之经典事件

这类经典事件客观上与没有直接关联,但主观上会主动去认知,使之与产生关联。它们可以是辉煌史诗的鲜活再现,或者是不朽乐章的现代重诠,甚至是世态万象的舆论推演。只要通过主动去认知,不管它们以何种面貌出现,最终都能够让”“在场并产生丰富的联想,得到意想不到的拓展和收获。

比如,20059月初,在古城西安召开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中方作为东道主热情安排全体代表欣赏饱含中华文化风韵的大型诗乐舞剧《梦回大唐》。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整台舞剧共有六个章节,依次为:长袖善舞军威雄壮出水芙蓉繁荣开放江岸踏歌梦回大唐。最后的章节也可以说成是超越梦想一起飞。这些精彩的舞剧篇章和音乐旋律至今依稀绕耳。看完演出后,外方代表感觉“Very Good”,我也认为这场演出十分精彩,尤其对于当时正在探讨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很有启发。我想,会计是用“123456789、 0”十个数字来书写历史,音乐是用“1234567”七个数字来书写历史,会计与音乐有共通之处。首先,音乐是一种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可以达到国际趋同的艺术;会计也可以、也应当做到跨单位、跨行业、跨市场、跨国界,最终达到国际趋同。其次,我国唐朝的对外开放促成了贞观之治。当今之中国,更应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推动和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再者,在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道路上,虽然没有军威雄壮,但也绝对不是江岸踏歌,我们前面有着广阔、灿烂的风景,但却需要我们通过艰辛的努力去开拓、去创造。只要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真诚合作,从更高、更广的视野上把握会计国际趋同方向,制定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宏伟蓝图就能超越梦想一起飞!我在当天的晚宴致辞中把这些想法讲了出来,得到了参会的日本和韩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代表的广泛认同和热烈反响。一时间,大家都诗兴大发,意欲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这次会议对推动中日韩三国准则制定机构协调立场、谋划共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方代表愉快地共同签署了《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西安会议备忘录》,认可了中方提出的国际趋同四原则,明确把解决重要问题、协调共同立场、影响国际机构作为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的首要任务,并成立了由技术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为什么这次会议收到了如此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原因很多,其中无可否认的一点是,大家把自己进了《梦回大唐》的意境,融进了大家当下要做的事情;让那段历史在当下的联系中由全新诠释或理解,让无关变成有关并产生了新的意义和启迪,让自己对经典事件的感悟与大家对事件的感悟相匹配。共鸣形成了,共识还会远吗?

再如,2009526日,人民大会堂举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50周年纪念盛典音乐会。五代中外《梁祝》演奏家与作曲家共同登台献艺,意韵之深长让人越品越忘情。更难忘的是作曲家讲了一句很富哲理的话,他说:《梁祝》是让外国乐器中国语言,中国经典。因为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主旋律是战天斗地大炼钢铁,用小提琴演奏外国歌曲很难成为主旋律。上海音乐学院的艺术家没有言弃,硬是将中国文化的经典与外国乐器的经典有机结合形成了绝唱。以后几代艺术家们,更是像母亲保护婴儿那般,呵护着《梁祝》的成长,滋养着《梁祝》的发展。时至今日,美丽的蝴蝶已把中国人民的情和爱撒遍了世界,同时也使小提琴成为在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西洋乐器之一。联想到我国的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我以为事虽有异、理不相违。改革开放初期,为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一代中国会计人开始调整中国的会计制度,出台了中外合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顺应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又一代会计人前赴后继,大胆创新,全面改革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掀起了两则”“两制改革的浪潮…...当跨世纪的列车驶入2007年,又一代会计人将中国会计标准的时钟调到与国际标准同步。这与《梁祝》的创作者和一代一代的演奏家永不言弃、始终不渝地追求让外国乐器中国语言,中国经典,让世界先进的东西为国人享用、让中国音乐经典走向世界,是几近相通相同的啊!我相信,《梁祝》今后的弘扬之路还会继续下去,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全面趋同之路也会继续下去!

又如,今年上半年接连发生了湖北石首“6.17”青年厨师命案、成都“6.5”公交车燃烧、杭州“5.7”交通肇事等案件。从这些社会焦点事件的发生,到相关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种种做法之中,我感触很多:一是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风险有日益集聚加大的趋势。要建构和谐社会,就须充分认识当代世界的风险本性,深刻了解风险社会的运作逻辑,努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富有前瞻、全局性地制订合理的政策,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二是联系到我国财政、税收、社会保障、会计审计等,无论哪方面都是社会所关注的,其中的某些方面还可能既是焦点又是热点,需要积极应对。时光追溯到2007年初,当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市场上出现过不理解之音,如不对舆论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并对少数罔顾事实的评论予以坚决驳斥,历经艰辛制定完成的新会计审计准则,可能还未来得及发挥应有的规范市场的作用,就会中道崩殂,甚至还可能背上搞乱资本市场的骂名。当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到来时,会计又一次成为媒体的宠儿,国际上某些人为转移视线,坚持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国内也泛起了公允价值会计是危机之因的议论。如果不能基于事实、冷静分析、据理阐述、有力驳斥,那么,病人发烧应怪罪于体温计这个原本不成立的伪命题也就可能成为真天子。近两年财政部会计司组织专家逐日盯市、逐家分析上市公司年报,用大量事实说明了中国新会计准则从建立到实施,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原先资本市场上存在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三是在突发事件或敏感问题上缺语、失语、妄语、诳语,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还可能使事态更为恶化,更为不利。我们要弄清楚网络舆论内在的复杂性以及相关利益为自身利益引导和操纵网络舆论的特点,改变不加分析、简单凭网络舆论办事的思维,加强协同和深入分析,对制造、散布、传播谣言者依法予以惩处。四是要想引导舆论,就要熟悉事物本性,做过细的调查研究和方案设计,知民所想、应民所呼、释民所惑。

(二)我关之经典事件

这类经典事件客观上与有关联,可以是经济社会的危机事件,或者是经典赛事的完美收篇,甚至是反面事件的正面借鉴。总之,这些事件就发生在身边,关乎我生活,系着我情感, 希望再去认识、与之互动,使之变得更加相关,从而得到更为有用的启迪,受到更有针对性的教益。

比如,近百年来发生的三次重大经济危机,即1929年美国发生后又波及全球的重大经济危机、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以及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并于20088月全面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就属于与我有关的重大经典事件。这三次危机中,第一次和第三次都源于美国,它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差异在哪里,为什么?美国政府在救市方面运用的政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两次危机对美国以外的国家的影响路径是否相同,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政府又是如何联手狙击的?第二次金融危机即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先后发生的这两次重大经济金融危机在成因、机理和应对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美国为什么出手相救?凡此种种,都特别值得研品。在此过程中,若将摆进去,假定我在场,或许可以更进一步地问,遇到这样重大、复杂和具有广泛深刻影响的金融危机,能想出什么应对好主意;具体联系到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贸政策、产业政策、会计准则、金融监管,间或为了让自己所在公司走出经营危机困境,又能够提出什么好的措施和建议?会计行业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后,又该如何持续健康发展?总之,将自己与危机事件关联起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好主意,渐近之间,增长了丰富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化危为机了。

再如,2008年北京两个奥运也是与我有关的重要体育经典。每每回味起它,犹感兴奋与鼓舞。因为它不仅是一次引人入胜的体育盛事,更是一次内涵丰富的文化表达。奥运前,曾有人断言,这样一个源自于西方的竞技运动来到中国,其所承载的西方价值理念必将形成沉重的文化压力,让古老的东方文明难以承受,因而奥运必然是非中国的。但事实证明,中国和谐谦逊的文化精髓并没有在现代竞技文化中黯然失色,集体主义和个人价值表达得一样完美,和合竞争一道将奥林匹克精神推向了新的卓越,同时也再次诠释了只有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深刻哲理。由此,联想起我们提出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路线图。我把它概括为三句话:一是过去我们与国际实现了趋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二是我们高度赞赏和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落实G20峰会提出的创建一套高质量和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倡议所作出的努力;三是中国在坚持我们提出的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是一个过程、趋同是互动、趋同是没有既定的模式四原则)前提下,持续全面与国际趋同。我觉得,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世界会计审计国际趋同事业中发挥更大一些的作用,才能更为深刻地彰显中国会计审计的魅力!

又如三鹿奶粉这个经典事件。我在参与处理这件事中深刻认识到,一些企业有见利忘义的行为,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反面教材更具深刻的教育意味,更具警醒和鞭策作用。我们知晓,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联想起会计行业发展,得到的启示是:无论从何种高度强调会计诚信,都不过分,也不过时。会计师事务所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换取业务和利润,最终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更进一步从推动社会发展的层面去感悟,我以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诚信道德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所以,中注协将在近期发布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趋同的《职业道德守则》。

(三)我历之经典事件

这类经典事件是亲自参与或经历过的。在这些事件当中,并不是主角,只是其中一员,是配角甚至是群众演员。通过对我历之事件的总结和细品,不仅使我们对事件本身有了更透彻的认识,而且对如何更好地发挥的作用将会有更深刻的启迪;可以使我们得到比自己扮演的角色层次更高、认识更深、联系更广的收获。

自从进入财政部、成为财政系统的一员以来,我经历了不少财政、会计改革有影响的事件。因置身其中,亲身感受或目睹了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现在一旦再具体组织某项改革工作,我都会自觉地仔细研品以前参与过的经典改革事件,从中找寻宝贵的启迪。即使不是组织,而仅是参与某项改革工作,我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以过往的知性、经验,去研究如何更好推进手头的改革工作,或默默校正自己,或及时提出建议。

1.先从财政政策说起

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可以追溯到罗斯福新政时代。但在我国,直到1993年以后财政政策才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正式提出。1993年到1997年的上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是控制通货膨胀。为此,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996年国民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既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挤压了过热经济的泡沫成分,又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正当我国经济形势发生好转,前面提及我关的亚洲金融危机又波及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受到需求不足的制约,表现为通货紧缩趋向。1998年,中央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健货币政策配合下,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1998年至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保持在8%-10%之间。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出现了明显不同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走出通货紧缩阴影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由需求不足转向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但结构性问题突出,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与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展相对缓慢并存。因势而动,中央决定从2005年起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核心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并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此后,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企业经济效益较好、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良好局面。转眼到了200810月,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下行风险逐步加大的形势,中央再次决断,作出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型的重大决定。现在看来,又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积极因素越来越多。

作为这一系列财政政策经典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我感触很多。概括地讲,至少有三点:一是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在逐渐加大,形成并发挥着金融稳定器、经济稳定器、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二是要有缓冲区,不宜急转弯。以前是忽冷忽热,现在是由稳健转为积极。希望将来能够从积极转为稳健。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急转弯造成的剧烈波动和损失。三是要内外兼修,打好三套组合拳。首先,要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工具,打好财政内部的组合拳;其次,要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相协调,打好部门间的组合拳;再次,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态势、主要国家财政货币政策走向以及市场变化情况,打好国际间政策协调的组合拳

2.再细说一下税收制度改革

为什么讲是细说呢?因为前面说过的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中包含了税收政策工具,我参与具体工作多一些,感触也相对多一些,所以想再进一步作些讨论。现行税收制度主要是在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设计的框架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化程度的明显增强,以及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都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税制提出了要求。但税收制度改革关系众多利益调整,当问题和矛盾凑在一起时,是选择单拳出击,调整个别税收制度,还是打组合拳以求整体效果呢?结论是,应当选择组合拳。所以,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大幅减税,另一方面适当增税;一方面迅速出台措施解决当下的难题,另一方面又着眼长远在调整中注重制度创新推进改革;一方面正税清费、减免税费,另一方面又坚守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即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性产品)不予税收支持的原则。目前各方面的数据表明,一揽子税收制度改革调整已经取得明显效果或正在发生积极作用。历史地看待此次中国税收政策调整,它无疑又将是一个经典事件。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和经历者,有付出的艰辛,也有苦涩的无奈,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它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公共财政重要组成部分的税收,在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如何才能掌握和使用好这个好工具,使其在刀刃上发力、在关节上发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3.谈谈会计改革

浮现在我眼前的一个个会计经典事件中,有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第一部会计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有1991年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纲要(试行)》,有1992年颁布、1993年全面实施的两则”“两制,有1994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有2001年财政部适应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制定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经历这些会计经典事件后,我的感悟是:首先,会计改革应审时度势,服从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改革潮流。其次,会计事业要发展,需要制定战略、科学规划。试想,如果没有适时制订好不同时期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或许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开放事业不会那么富有逻辑地展开,也很难始终发挥好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为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研究起草了一个类似五年发展规划的文件,已由国办予以转发,相信必将起到很大很好的推动作用。再者,会计改革与发展目标一经确定,就应该真抓实干,毫不动摇地向前推进。

4.分析一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

2001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爆发了让世界震惊的安然事件。安然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和电讯公司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最大公司因财务造假和高管违规抛售股票丑闻,沦为美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破产企业。继安然公司后,美国世通等公司前赴后继,接连发生财务欺诈事件,直接导致美国《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简称萨奥法案)出台。该项法案中的404条款,要求在美上市公司CEOCFO在年报中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声明,同时强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由此,内部控制遂再次成为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人们就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切实维护公众权益形成了许多共识。顺应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财政部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联合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部委,共同制定并于2008522日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近期还将发布若干配套指引,连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111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11日起在全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施行。这一经典事件,不仅是我国内控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对推动国际内控理论与实践也会提供不少可借鉴的经验。回顾内部控制规范制定、会签和发布的全过程,回顾内控制度扬弃国外经验的全过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这让我感悟到:第一,诸如内部控制规范这样涉及多个主体、涉及多方利益的规范或制度,既要切合市场主体实际,又要兼顾各监管主体的职责。第二,采用联合制定发布方式,虽然增加了协调难度、加大了规范或制度的制定成本,但一旦形成一致意见并联合发布,将会形成合力,有利于提高实施和监管效能。第三,国外的东西再好也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中国的制度建设一定要符合本国的法律要求和文化背景。第四,要确保好的制度得以切实、平稳实施,应留有充分的时间开展培训及其他相关准备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无法将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总之,好事要多磨,多磨才能成好事。

5.感悟津贴补贴规范

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是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措施。但是,这项工作既关系公务员切身利益,又涉及多方利益格局调整,政策性强,敏感度高,难度比原先料想的大得多。从 20058月到2006年下半年,第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基本完成,运行平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被认为是做了一件过去多年来想做但没有做成的大事、难事和好事!我体会:一是这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顺利推进,必须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作为政治保障。二是规范方案设计必须合法又合情,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分步实施,避免过大过多的震动。三是要注重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四是工作中要十分注重统筹安排和综合平衡,方案实施要特别注意讲究政策操作的艺术性。比如,在规范中采取限高稳中托低的办法,对水平较高的部门实行限高,一步降至控制水平,对水平偏低的部门实行托低,分步提高到控制水平。五是要标本兼治,创新制度。既要采取措施看牢资金出口,又要通过大力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等措施,把住资金入口。六是参与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同志的那份激情、热情,以及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顽强、拼博的敬业精神,令我特别感动,并震撼了我的心灵。虽然我已不再分管这方面工作了,但在财政部新办公楼内标示“1546”、略带神秘色彩、经常是彻夜长明的会议室(即财政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班子集中办公所在地)里,那些充满朝气、早来晚走、行色匆匆的身影,仍时时在我眼前闪动。他们很不简单,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在短短500余天内,负责起草了60个政策方案性文件,组织或参与组织大型会议8次,召开小型座谈会60 次,编写工作简报55……从他们身上,我更深切地理解了何为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何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新开拓意识;何为舍小我、求大我的奉献精神。

6.回望三个有特别意义的十八天

每个人都在经历时间和生命,下面这三个十八天,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称得上经典事件。往事并不如烟,这些往事特别值得总结、提炼和升华。

第一个十八天是知青时当挖河工,在河南兰考县体验了十八天最艰苦的生活,并在火线考验后入党。这十八天里,我在脱了两层皮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经历的第一次升华,对农村的艰苦、农民的疾苦、农业的重要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思考并长久地影响着我:工作中谈及减免农业税问题时,我对农民收入概念的剖析和比较,让人觉得我有过农村的生活经历,对农村的情况相对较清楚一点;当曾有一段时间联系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时,我提出的一些建议较易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赞同;当三鹿奶粉事件造成部分奶农处理奶牛时,我以充分的理由建议和说服有关方面以贴息方式支持奶制品企业敞开收购鲜奶,而不是简单地对受害奶农实施补贴,结果花了较少的钱,解决了较大的问题;当讨论如何让社会保障走向农村时,我感觉像是在讨论如何为邻家老奶奶解决一桩长时以来萦绕在心头的伤神事,心里多了几分亲近,建议多了一些贴近。

第二个十八天19923月我陪部领导去上海就工业发展问题进行调研。这十八天里,对于生长在小县城、大学学会计、毕业后进机关、对大工业实践缺乏了解和没有感觉的我来说,确实收获不小。在这十八天里,我不仅真切地了解到当时工业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还较为直观地感受了工业化大生产的流程和运作方式,同时对钢铁、纺织、机械等工业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如何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如何迈出国门步入国际市场、如何兼并重组等都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还了解了一些部门为什么对同一问题有如此相左的意见。此外,还非常难得地学习到了如何深入、系统、真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这十八天里,我记的笔记较其他时候在内容上更实了、在感悟上更深了。因为白天调查研究接触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实实在在的问题,听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不同思路和方法的交锋,从而能够较深刻、较全面地理解事物,实现从不熟悉到较熟悉的发展和转变,实现从不相关到相关的转化。正是这个仿佛就在昨天的十八天,正是这种透过表里、深入其内的感化,让我今天在思考从政策上如何支持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做出去时不再茫然,让我在面对如何科学设计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个难题时不再盲目,让我在有关会议上就认定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发表意见时多了几许自信,让我在研究支持中国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税收扶持政策时能够有效地提出一些让人们接受的方案和建议。

第三个十八天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带财政保障组在四川前线指挥部工作。十八天特大地震灾难的实地触摸,让我在体会生命脆弱的同时,体会到处在灾难之中人的意志的坚强,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生命的关爱,体会到国际社会在人类遭遇灾难时所喷发出的无限真情,真可谓地动山摇房舍倾,残垣断壁血漫盈,天公无情拂民意,人间尚有万家亲!也正是这十八天里对特大灾难的实地触摸,让我从难得的视角了解到基层百姓的艰辛和疾苦,为自己如何进一步将财政社保工作做好一些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激励和鞭策我今后更应多想事、多干事、干成事!十八天特大地震灾难的洗礼,于我而言,可谓一生难遇、一生难忘、一生受益。它让我的灵魂得到一次彻底洗涤,让我有了一种浴火重生之感!我想,在河南兰考县做河工时十几条汉子睡过一个炕头,在上海了解国企改革时深入过老工人居住的弄巷、阁楼,现在又经历特大地震现场救灾,见到那么多艰辛困苦,那么多生生死死,那么多阴差阳错,那么多轮回流转,还有什么私利割舍不下,还有什么理由自我感觉高人一等呢?!

(四)我干之经典事件

这类经典事件是在个人生命历程中身体力行,独自干或领头干的。由于事件由独自或组织干,所以完全有条件从更为全面、更为宽广、更加深奥的角度与层次去整理整个事件,去挖掘整件事背后的本真,进而不断积累经验、升华智慧。

我干的经典事件,对社会或他人而言其重要性或影响力可能整体不如我知我关我历的经典事件,但与则更密切相关,对则更加重要,因此,能从中悟出的道理可能会特别多。比如,今年3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一个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临时接到通知让我出席。参加这个论坛的都是一些国际知名人物、大企业家、大银行家、经济学家和层次较高的政府官员,现场直播,翻译是同传而非交传。通知我时值周四下午,我正要率队赴新疆调研民生问题,而该论坛却安排在接下来的周日上午举行,也就是说只有两天的准备时间。问题是,我离开部里时,论坛的主旨和详细安排我并不清楚。在论坛上讲什么,以什么口吻和口径讲,刁钻的与会者会问哪些问题……一切都没有底数,压力确实大了点。当时,我带的调研小组,不仅有部里的同志,还有其他七个部委的司局级干部。也就是说,我不能一到新疆,就临阵脱逃。好在同志们及新疆的领导都体谅我,调整安排后,我在周六下午赶回了部里。那天的论坛是由财政部的老领导主持的,致辞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提问,第一个问题尽管在准备之列,又是中国记者提问,但我也有点紧张。答完后,一片掌声鼓舞了我,心情也舒缓了许多。我想:紧张没有用,随它去吧!接下来我一口气回答了6.5个问题,每次都能获得掌声,有时答一个问题能获得好几次掌声。其中还有这么两个小插曲:一是在连续提了三个问题之后,我即建议老领导见好就收,他根本不理我,还直点国际大腕问我,我只好豁出去了;二是等我回答完第四个问题后,下一个提问还是给我的,我不得不调侃一下,希望朋友们别对我们的积极财政政策太积极了,并建议给世行亚当斯副行长多提些问题。大家大笑,报以掌声,使会场呈现轻松、友好气氛。论坛之后,我认真总结了一下,觉得还算可以。由此,我深深体会到:一是成功需要准备。在这次论坛上的表现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功在参加工作这些年以来一直坚持学习、思考和研究,平时多积累。我经常打比方说的,每个人要信守权责发生制的成长原则。二是成功需要机遇。这次是挑战,更是机遇。如果没有这个舞台,便很难展现这份成功。当然,机遇也要准备的配合,没有准备,就抓不住机遇,甚至机遇还会变成风险乃至灾难。三是成功需要敢于挑战既定的惯例。挫败心理暗示,树立必胜信心,实现互动超越。四是成功需要有人帮扶。领导为我创造机遇,信任我,鼓励我;部办公厅、预算司的同志帮了大忙,做了大量分析预测;央视的同志也帮忙,主动设计、精心制作了一个短片;理论界和其他政府部门朋友也帮忙,没提稀奇古怪的问题。五是成功需要注重科学方法。平时再准备,临场无方法,也难以收到成效。六是成功需要对过往类似的事件进行深刻反思并认真加以总结,做到扬长避短。

我干的经典事件,有一些可能属于私事。其一,2007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爵士来北京参加新兴市场与转型经济国家会计国际趋同研讨会。时逢新茶上市,我送给他一盒刚上市的西湖龙井茶,希望把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联系在一起,希望他能喜欢。他非常高兴,连声称谢。我之所以要送他茶,是因为我在出访英国时了解到英国喝茶的人数比例要远远高于我国,而且他们几乎将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饮茶上。同时,我们曾经共同在夕阳西下时坐在泰晤士河旁,边品茶边探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说服他们接受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四原则。他回英国不久,便特地给我来了一封信,讲他一边品、感悟中国的茶文化,一边谈起中国会计准则发展成就,谈起距离其实很远似又很近的中国。每每想起这件经典的往事,我都会产生几分感慨。中国茶文化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经典,我国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也算得上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的经典事件,这盒龙井茶将中英两国的文化、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我与戴维爵士之间的友谊三者联系在一起,其意义甚大矣,真可谓好不如巧,巧不如妙啊!

其二,几年前一次体育活动伤了右膝。当时痛但可忍,没有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之后,工作太忙太紧了,一趟差接一趟差,一个会接一个会,一件事连一件事,痛狠了就简单吃点药,再痛了就打针封闭,等到忍无可忍时再去检查。到这个时候已晚了,一遇天气稍变就疼,小伤也成了慢性疾病、顽症。看了不少好医院,找了不少好医生,但就是之不走,之不去。回头看,当初如果抓紧治疗,或许不至于弄成今天这个样子,甚至很有可能就轻而易举地治好了呢!想节省时间,最终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想少影响工作,最终可能影响更多的工作,甚至影响到今后的生活。我的体会:一是人到中年后,不是人找病而是病找人,要格外注意自身健康问题。二是有病要及时治,无病也要定期查,不能拖,不能怕,不能存侥幸,不能自己骗自己。三是不忌医,忌医的后果是得小失大,拖着的后果是加倍负担。磨刀不误砍柴功啊!四是引申开去,就是一定要有一种机制性的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或方式。这样才能少犯错误、多做好事。

其三,两年多前,父亲病危时,我正在开一个医改的国际研讨会,未能及时赶回去,结果父亲走之前未见上面、说上话。如果当时我能在他身边,他可能就不会走,至少不会走的那样匆忙!当我跪在父亲的遗体前时,曾撕心裂肺地喊到:儿子不孝啊!每思至此,耳边便屡屡响起对父亲饱含深情的歌声和旋律: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愧疚之情无以言表啊!2009年清明节假期,本打算回去给父亲扫墓,他去世两周年时我也未回去,就等清明节了。当时,医改新闻发布会及一系列工作要认真准备,实在走不开。那段时间,我把父亲遗像摆出来祭拜,心中默默地问父亲:我要搞医改,晚几天再回去给您扫墓,您不介意吧?后来,新闻发布会一搞完,我即在星期天赶了回去,给父亲的坟头添了新土,聊以弥补自己的愧疚之意。这件事使我认识到:有些事情过了时间还可以去弥补,有些事情则不可能再弥补,当做必须去做。为此,我要真诚地提醒大家:百善孝为先!孝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情感的流露,是我和他人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对生命的挚诚感谢,更是无悔无怨的回馈报恩。星云大师说:天下至高莫过于须弥山,天下至深莫过于四大海,父母养育之恩昊天罔极,世间难比,为人子女累劫累世,甘旨奉养曲意承欢,乃至割肉刺血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哺乳鞠拊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记得1994年,我随财政部代表团到韩国考察,注意到人家在会谈前准备会议材料时,特别用心地在会谈材料的左上角,用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小片作出标识,以区别重要和先后顺序,让我们这些即使看不懂韩文的外国人,也能自然而迅速地辨识出标有红三角小片那份重要会谈材料。这件小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对我触动也不小。它让我从细微之处,察觉到对方想事之周到,办事之细心,待人之用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正是我们工作中所缺乏的吗?以后做事情,我从不因事小而不为,效果往往比预想的还要好。

我干的经典事件,可能独立成章,但辐射面较广。比如,2005年年底,经过全国选拔,首开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训之先河,而且从最初只有一个企业领军班,人数不过55人,逐步扩展到今天涉及企业、行政事业、注册会计师、学术等四类领军班600多名学员(含本月将新招的学员),下一步还要发展到1000人的规模。举办会计领军人才培训,是深入贯彻中央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要求的一种举措;是发挥会计领军人才在强化会计职能等诸多方面的组织推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我国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举措;是为那些能干肯干的同志搭一个上进的平台。为此,我费了一些心思,想了一些方法,组织带领工作团队做了一些工作。今天看来,所有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各类会计领军人才中不仅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更高一级的领导岗位,而且在促进和推动各项会计管理政策和措施方面发挥了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常在想,之所以能够在2005年说服相关各方推进这项重大人才培训工程,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19946月在深圳大水坑的为期3个月、参加人数达100名注册会计师的现代审计培训班。如今,参加过那期培训的人,只要仍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基本上都是领军人物。而我干19946月深圳大水坑培训,其渊源又可以追溯到1988年和1990年两次由时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的张德明先生所我知的现代审计和管理咨询培训班。我知我关我历我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存在着一种天然、内在、无形、巨大的由低到高的通道!

我干的经典事件中,也不乏走麦城的事件。其一,有一次别人问我一个重要数据的含义,我随即回答:可能是你说的这个意思吧,我回头再核实一下。可别人不理会我说的后半句话,只抓住并放大我说的前半句话。此事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被动。我常以此为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关键数据的正确性及其准确内涵。更进一步讲,就是要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正做到求真知,不求面子。其二,1997年夏天,财政部在吉林召开财政工作座谈会,会议地点定在长春市南湖宾馆。当时,我在办公厅工作,负责会议的组织筹备。由于类似的会议以前开过几次,便根据经验和惯例作了相关安排。然而,天公不作美,临近开会前几天,天天都是雷阵雨,加之当时通信不发达,致使第二天就要开会了,可头天晚上9点还有10多位厅长未能到达且难以联系上。好在办公厅的干部异常能干,硬是想方设法让绝大多数代表赶上了开幕式。此事使我再三反思,做事要把多种不利因素都考虑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酝成较大的问题。通过上述走麦城的经典事件,我感觉,每个人都应经常冷静而深刻地反思一下我干的那些负面经典,或许得到的感悟和教益有时比从正面取得的教益还要多,还更有价值!

以上根据对事件的介入深度及所展现的内容广度,以在场哲学观将经典事件划分为我知我关我历我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这种划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揭示不同类别事件之间的规律性,从而为进一步研品、启智、取道夯实基础。应该说,所知、所关、所历、所干的事件之间不是平行的、独立的、静态的关系,而是一种递进的、关联的、动态的关系,前者可能是后者发生的基础,后者可能是前者内涵的升华。比如,没有安然事件及萨班斯法案之我关,可能就做不好五部委联合制定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之我历;没有1992两则”“两制改革之我历,可能就做不好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以及持续全面趋同之我干;没有深圳大水坑系统培训之小干,可能就没有全国领军人才培训之大干,等等。细细研品这些经典事件,将与我无关的事变为我所知的事,将我所知的事放大为与我有关的事,用我亲历的事推动我所干的事,将我所干的事设计的更加完美一些,这其中既有人生的思索,又有未来的憧憬;既有历史的凝固,又有现实的射影;既有事件的假设,又有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走向未来的升华。

 

三、如何研品经典事件

经典事件是浩瀚的海洋,它越是波涛汹涌,熟练的冲浪者越是能从中享受到更大的乐趣。大家知道,人都是在阅事、感事、想事、干事的过程中体验和实现自我的。只有将所知、所关、所历、所干之事以来体验,用去认知,这些体验和认知才能真正转化为我们血液中的一种基因、一种创造力。正如面对借古讽今、以史为鉴之事,你就要感悟,只有感悟才能体验到历史就在你的生命里、你的生命就在历史里,才能从中汲取经验、改善认知,否则历史仍是历史,你还是你。研品经典事件,要像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现象学》里强调的那样,突出自我的生活世界,专注于自身的经验和对这些经验的体验;要像唐朝诗人杜甫在《前出塞》中所写的那样,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以心悟出其韵味。

(一)善于发现本质

要研品经典,首先就要发现经典,要有捕捉经典事件的能力。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就看你是否能用你的一双慧眼、一颗慧心,拂去其上的尘埃,去碰触最本质的东西。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那样,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身边也从不缺乏经典事件,就看是否具有发现经典的心境和修为。我知我关我历我干之事纷繁复杂、性质迥异、大小不同、来去匆匆,如何从中发掘益于启智取道性的经典,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讲四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将融入之中,发现我知之经典。要把自己当作是事件的一份子,全身心投入到历史或现实的情境之中,探求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比如前面提到的梦回大唐事件梁祝音乐盛典事件网络舆论压力集团事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由”“在场来做决策会怎样?为什么会选择与事件人物同样或相异的处理方法?怎样处理才能更好一些?对事件的主观感受是什么?这种感受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样的启发,等等。只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回答,才会明白事件对我而言的意义和作用,才能真正从我知之事件中筛选出益于自己的经典,才能从经典之事件中得出有益于自己的启迪。

第二,将独立开来,发现我关之经典。对于我知的事件,如不把自己融进去,就很难关联了。可对于我关的事件,如混淆了的边界,单单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很可能会蒙蔽我们的双眼,掩盖住的本质关系。比如,透过我关三次经济危机,我们可以将自由市场理论与政府调控理论对比分析研究,将别国和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等。只有把事、我、他分开来,发现事件中反映出的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问题,由此及彼、由事到我、由我到他、由分到合,这一事件才可能真正被看透,才可能从表上的我关发展到质上的我关

第三,将互动起来,发现我历之经典。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各式各样的事件,有大事也有小事,有急事也有缓事,有正事也有琐事,有公事也有私事,有主办的事也有参办的事……如何才能从中辨识出经典?这就需要我们学着将个人与事件互动起来,既突出对事件的主动认知,又强调事件对的客观影响,通过这种动态的、双向的、多维的、反复的互动,找寻属于的经典。正是基于这种互动和交替影响的考虑,我才会从亲身经历过的若干事件中选择出财政政策调整税收制度改革会计改革内控建设津贴补贴规范三个十八天这些于而言的经典,并在研品中感受启迪,在启迪中研品事件。

第四,将中突现出来,发现我干之经典。干事之经典每个人都能举出一大串来。但由于评判标准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我干之事能被社会大众公认为经典的却可能少一些。我以为,我干之事只要对自己或家庭,对我的工作团队或对自己所服务的领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那就是我干之经典,即使其他人对此一无所知甚或不屑一顾也不要紧。为了从我干之事中找寻精品,关键是要将从事件中突现出来,首先理清对事件的影响,其次再弄清事件对我的启示,再次分析事件对自己、对他人、对单位、对行业、对社会的影响,最终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索出如何能在今后的事业中更好地干出经典事件,更多地作出贡献。

发现我知我关我历我干之经典事件是有方向性和选择性的。美国作家福克纳曾说,两个人同时往窗外看——一个看到地上的污泥,另一个看到天上的星星。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所谓境由心造,就是这个道理。事件客观存在,时有发生,但在不同人看来,或者在不同的时间看来,其感受都会有所不同。造成这样差距的正是我们自己的心境和感悟。因此,要发现经典,就应培养敏锐的触觉,不要让沙子在不经意间都从手中流失,要学会握沙成团、撒豆成兵。正如仰望星空,从无数眨着眼睛的星星中去发现最耀眼的或最中意的明星一样。只有在磨练中不懈追求的人,才会获得成功的欢乐;只有历经艰险顽强生活的人,才会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只有爬到山顶的人,才会感觉到一览众山小的情怀;只有发现自我经典的人,才能从经典中汲取最好的营养。要发现经典,还要摒弃烦扰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要学会从一滴水中看世界,从半瓣花上说人生。生命的哲理、人性与感情往往可能就浓缩在一件又一件的经典事件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擦亮眼睛,敞开心灵,去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的精神的洗涤和灵魂的净化。这里,我再给大家讲讲我亲耳听到或者说是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或许可以让大家从中得到不少启迪。最近,我陪一位领导同志在江西出差时,有一件小而经典的事震撼了我。事情是这样的,当领导同志视察一个工厂后转身上车时,一个小伙子冲上前来要和领导照个相,被警卫人员及时拦下了。领导同志听见了小伙子的喊叫,回头看见他还在争取,就示意让他过来。他不仅满足了小伙子的合影要求,而且还走进众多站在台阶上欢送他的青年员工们一起照了张相。回到南昌吃午饭时,已是下午一点十五分了。饭桌上,同志们从各个角度谈起了这件事。一位部长这样说:我参加工作后不久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后来有机会与当时的林业部长照了一张相。可以讲,这张相片激励我前半生努力工作,与我的成长进步密切相关。这个故事非常简单但含义极端深刻,所有人都觉得他讲的好,都不说话了。他的话让我们原谅了那个小伙子的鲁莽,理解了领导同志的亲民。一个小小的故事,教会人许许多多的大道理。

(二)精于总结提炼

研品经典事件,关键是要学会总结,总结自己、总结他人、总结各式各样的事件本身,总结构成事件的关键要素,总结事件背后的事件,总结事件的影响力及规律性,总结事件对自己的启迪,等等。禅宗里有个说法,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再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则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研品经典也是如此,总要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断进行总结,才能真正得到经典事件中蕴含的真谛。这种总结可不是简单的年终搞自我总结,讲自己一年干事的流水账,而是在对事件进行梳理和分类的基础上,透彻分析事件背后的情境与根源,科学掌握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规律与联系,最后以为中心,将自己摆入事件之中,突出个人在事件中的所为、所思和所得。

总结经典事件,第一步是追根溯源,分析事件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在矛盾冲突的原因,进而得出反映经典事件本质的结论。例如,200961日,有101年历史、具有美国象征意义的通用汽车公司(GM)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政府向其提供301亿美元援助,占重组后股权的60.8%。这无疑又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一个经典事件。对此,我们除了要探究GM何以沦为破产保护,得到反面经验,更应将思维的触角再延展一些,深入思考美国政府和企业以及破产、保护法律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和含义?新通用面临转型,剥离不良资产,大力开发小型节能汽车,但是否能成为美国制造业新生的标志?如果新通用能够顺利转型,那是否将意味着美国又要引领新能源汽车潮流呢?如此,又对我国的汽车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又将如何有效应对呢?汽车产业链条很长,你我很可能与这根链条有关联,我们又该如何寻求突破呢?进而,我们可以将对GM的分析同中铝兼并受阻事件放在一起作比较,研究一下我国企业兼并重组的文化和体制特殊性,以增加对我国企业结构调整难度的深刻认知。再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将此与我国吉林通化钢铁公司兼并流产并致死人命的事件联系起来分析,深刻认识国内体制机制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私人企业能生产的某些好产品,国有企业就难以生产出来呢?中国企业能生产的某些好产品,外国企业就难以生产出来呢?我们以前出口鞋子,现在却有实力去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份,将来我国大飞机公司的产品生产出来后,情况会发生变化吗?中国将会怎样?世界将会怎样?你我将会怎样?

第二步是将事件与事件串起来,或将同一事件的不同要素连起来,形成完整的链条,进而通过分析来科学把握事件各要素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个人与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经典事件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具有广泛的辐射效应和连锁反应。仍以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各类具体事件为例,美国金融危机与全球实体经济衰退之间、生产要素市场与就业市场之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自由市场与金融监管之间均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探究和理解两者之间甚至多个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客观规律性,虽难说就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但至少可以相对清晰地阐释这场危机的起源、走向,进而加深对应对举措的理解,说不定还可以为自己所在单位摆脱危机的不利影响提出有益的建议呢?由此可见,孤立开来看待每一经典事件,难免有失偏颇,科学的态度是将一些关联事件有机联系起来,寻求其中最本质的规律性。我曾听过一个故事,也可归类为我知的经典事件吧!说的是新加坡旅游局1972年给时任总理李光耀呈送了一份报告,大意讲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美丽的沙滩和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的直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了报告,非常气愤,在报告上批了这么一句话: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足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的直射阳光,种植花草,在很短时间内发展为世界知名的花园国家,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这就显示了事件之间普遍联系的重要性,通过自然与经济、园艺与旅游、环境与财政、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互补和协调,新加坡政府成功了,而且巧妙地形成了一种多方共赢的局面。最近,我又去了一次新加坡,更有了许多新的感触,理解了它为什么要在办了中新苏州工业园的基础上,还要共建中新天津生态园来推广它的理念。更有意义的是,新加坡在思考把自己的国家变成创意之国。人人都有好的创意,还受什么局限呢?这不由得让人对这个只有400多万人口、600多平方公里的小国肃然起敬!经典事件面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记住的只是,一定要动脑,不要让你的经典之旅空手而归。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要将纳入经典事件之中,突出个人对经典事件的性。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造化的深浅就仰仗我们如何用心去悟事,去领悟经典事件及其相关事件的精髓,同时以自己为媒介,应景应情,真正得出有益的思考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写字台前的奋笔疾书、电脑屏幕上的word文档,也可以是借助于一杯清茶的冥思苦想,甚至可以是面朝大海的心潮澎湃。这种总结,往往就在悉心凝神间令你豁然有悟;这种觉悟,有时娓娓如闷夏酷暑中悄然拂来的那缕清风,有时汹涌如漆森暗夜霹雳腾起的那道电光,有时颠覆如刹那间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原有观念全部推翻废墟之上的再铸辉煌。我在撰写《病与医》时就有此感。在开始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尽管中国医改之路这一命题始终萦绕于心,国内外考察也屡有所得,但每当直面这一事关天下百姓安康、牵涉方方面面利益、本身又是千头万绪难以归拢的问题时,却总是找不到要领、理不出头绪。直到2006年赴土耳其考察期间,才猛然破解了研究的方法与路径。去土耳其本是参加世界会计师大会,机缘巧合之下了解到该国医保情况,参观了一些与有关的历史遗迹,听到了许多与有关的历史故事。就这样,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与过去的考察所得进行关联,一边对脑中解不开的难题进行深入思索,突然犹如暴风雨后一缕阳光落在湖面,亦如苦苦寻觅的武陵渔人窥见桃花源洞口的那线光明,多日来纷乱如麻、不得要领的思路清晰敞亮起来。我感悟到,要从历史和世界这纵横两大坐标轴构筑的大视野中来梳理医改这一经典事件的脉络。于是,关于我国医改的思路豁然开朗。

纳入经典事件之中的另一种途径,就是随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总结经验为了什么?不是单纯地回顾过去,写写回忆录,记记流水账,而是为了梳理、为了挖掘、为了假设、为了提升、为了未来。一个人一生的经历中,需要总结的地方有很多。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从一个角色到另一个角色,适应了哪些,如何适应?最得意的是什么,最失意的又是什么?为什么得意,又为什么失意?一定要弄得清清楚楚,一定要由此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在哪些方面?一定要清楚假使条件改变或改变哪些条件才能使事情做好或做的更完美一些?美国人打现代战争有优势,我想大都应归因于战争题材的科研甚至信息化的功劳。要通过将事件在自己脑海里过电影,得出可以吸取一些什么,升华一些什么?进而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如何取得更大的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种类的经典事件,总结的要点会不尽相同。我理解,对于我知之经典,重点在于总结而非总结,总结时可将事件中一个适当的角色用自己去替代,突出个人对事件的主观感受,以及这种主观感受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反作用;对于我关之经典,重点在于总结而非总结,通过对事件前因后果的系统整理,突出强调事件本身的意义,并将此意义赋予个人,真实反映出事件与个人的实际联系;对于我历之经典,既要总结又要总结,既要分析事件对个人认知系统的客观影响程度,又要归纳个人在事件中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并着重寻找更好发挥这种作用的机理、途径和方法;对于我干之经典,除了总结和总结外,还要站在之外,从更加客观和宏观的视角,梳理他人、行业、社会各方面对此事的看法和建议,探讨如何干得更好,进而找寻让自己工作生活得更为精彩的途径和奥秘。

(三)提升认知体系

研品经典事件,靠的是知性,亦即我们的认知体系。但根本目的是要更新、改造和提升我们的认知体系,用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更好地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审视世界,发现旧系统、旧知识、旧框框的不合理,进而形成更加客观、全面、准确且符合事物普遍规律的新认知体系。

我在办公厅工作期间有位领导做手术,某医院切片检查判断为良性,可到了协和医院一位病理学老专家那里一看就判断是恶性,指标验证出来后证明这位病理学老专家的判断是对的。为什么她能一看就发现问题,而别人即使借助于设备检查分析还看不出真谛来呢?就是因为她的认知体系比别人精准和完善。因此,要研品经典事件,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认知体系,而且要不断的、持续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别人看不到的,我能看到;别人能看到的,我能看透。就像那些一度经火的瓷器,温凉如玉、净若霜花,看不到一点烟熏火燎之气,只有沉静收敛的光华。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是要使用并提升自己的认知体系。认知体系的提升是那些曾经横亘在思辨与感受系统之间的隔膜开始渐渐淡薄的过程,是光泽淡去本质显现的过程,是一种被美和愉悦激荡的过程,是被新奇和广博簇拥的欣喜过程。

认知是每个人对某一事件或某一对象的看法,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见解等。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例如,会计领军人才培训项目,财政主管部门将其视为提升会计人才队伍质量的重要举措,谢部长代表党组专程给大家上课并提出了殷切希望;而有的部门则可能将其看作是争夺国内优秀人才的竞争行为。领军人才自身会将其视作锻炼成长的宝贵机会,而有的学员所在单位则有可能将其理解为高级人才外流的前兆。所以,关键不在会计领军人才客观上是什么,而是它被不同的人理解或认知为什么,这种认知反过来又带给什么影响?又该如何应对?

人的认知系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和实践积累起来的。认知影响我们对经典事件的看法和解读,相反,经典事件又对个人认知系统的发展成熟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善于研品经典者,会以事件为圆心,以自己为圆周,全方位扫描,从上下左右各个角度来品味经典,将各种相互联系的内容集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周全的、和谐的、环状的个人认知系统。比如,通过研习2000多年前商鞅变法事件,我们可以抛开旧有偏见,收获对中央集权下县制改革和户籍集中制度的全新认识;通过品味90年前五四运动,我们能够打破外在的局限,体验德先生赛先生给中国国民思想启蒙带来的全新感知,等等。

经典事件对个人认知系统还具有重要的校正和改造功能。随着我们对处于圆心事件认识的加深和重新诠释,圆周上的认知系统会自动进行调整和完善,并最终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利器。与总结经典相比,提升认知的程度更深,需要结合时间的变化、心境的变化、条件的变化、职位的变化,以及结合新情况去回味,常用常新,常品常新。比如,我历内控体系建设事件。美国安然、世通等舞弊欺诈案件的发生,让公众意识到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可萨班斯法案出台后执行起来的巨大成本和不胜其烦,又使我们反思如何才能实现更科学实用的内控。由此,我们的认知内容完善了,认知水平提高了,认知程度加深了,历经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过程的中国内控制度建设会更加贴近现实。而且,随着G20对全球金融体系监管协调的加强,以及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又会对金融内部制度的建设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和任务。再如,从会计角度研品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事件,我们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真实反映经济状况、公允表达经济信息是会计的立身之本;历史成本也好、公允价值也罢,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通常情况下应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本着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制定会计准则,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又不能不正视危机带来的突然的、普遍的、巨大的影响,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孤芳自赏;国际会计界同样应正视挑战、抓住机遇,利用社会公众对会计的关注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等。正是国际会计界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的体温计不仅未被扔掉,反而列入了G20会议的议题。当我们置身于历史和现实事件之中对相关问题形成固有认识时,不妨静下心来,定期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事件进行重温、重读、重品。我想,每一次研品都会有新感觉的。

(四)注重交流分享

研品经典事件,需要经常与人交流分享。这样做实质上就是借助别人的认知体系,不断印证、补充、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胡塞尔说过这样一句饱含哲理的话:任何个体的经验都是模糊的、靠不住的。话虽极端了点,但道理在于,不同的人站在各个不同角度来看同一立方体,所获得的关于这一立方体的外观印象肯定是不同的。如果按照个体的经验来认知,就会认为这些知觉都是那个立方体的种种外观,所以,才会有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胡塞尔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知觉并不能以其连续的侧面图形告诉人们本然的真实性,为此必须摆脱这种非反省的、常识的看法,通过凝神于具体现象,直观其本质。可以说,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既源于自我,强调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又超越自我,指出交互主体性经验是发掘事物本质的根本途径。这里所说的交互主体性经验,就是通过个人与他人的交流、个人经验与他人认知的磨合,达到对事物本质的同感,进而形成一种比个人认知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构造性统一。所以,他成为了现象学的创始人。

交流是思想沟通与情感分享的工具,是发现经典的捷径、总结经典的良方、提升认知的河床。在心理学领域,交流还是满足个体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经典事件的存在,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真正睿智的人,会在得到它们之后,不会简单地作为宝贝私藏一生,而是如同在做学问中举一反三的道理一样,将从经典事件中所得的感受、启示与人分享、融会贯通。相互传递温暖才是研品经典事件更加科学的态度。

通过积极地、主动地、全方位地与他人交流经典,纳众家之言、集众家之长,才能更加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收获。同是楚霸王乌江自刎,杜牧《题乌江亭》满是叹其不争之意,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王安石的一篇《题乌江亭》却是唱尽了反调: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如若缺少了与古人的无声交流,我们又如何能合二为一,体会到楚霸王当年豪情壮志与英雄挽歌的同感呢?同一事件尚有不同的意味在其中,更不用说生活中遇到的更多的事情了。除去这种无声或有声的交流,对经典事件的融会贯通,还来自与高人交流过程中的灵光一现或大彻大悟。陈白夜先生云:如果说,真性是清明时节的白日,那么,瞬间一念就是突来的天风,他撩开浮云一角,让仰望天空的人得以一瞥朗朗的白日。我们在研品经典事件时,就需要抓住与人交流过程中的那清净美妙的一念之心,心有灵犀,豁然顿悟,拈花微笑。

与人交流应当追求真诚、深入的交流,不能满足于浅层、客套的交流。要像当代知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描绘的那样,找与自己有着共同生活经历基础的朋友去和盘托出地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更赞同私下交流、个别交流、一句顶一万句式的交流,也就是那种你把秘密告诉我,我把秘密告诉你式的交流。如何就经典事件与他人进行深入交流,我想有这么四个要点:一是要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对经典事件的总结和提升形成个人独到的见解,并在交流过程中始终抓住自己预期的目标和期望解决的问题;二是要能与他人产生共鸣,只有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去借鉴他人对经典事件的认知与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融入他人的思想境地;三是要善用询问与倾听,要抓住事件中的关键要素进行询问,并仔细倾听,寻找那转瞬即失的灵光;四是要有积极的反馈,要及时将自己对他人认知的再认知做出适当的反馈,通过双方反复的思想碰撞和火花摩擦,得出事件背后最本质、最本源的答案。我有一个小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道理。现在正值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议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够在三年内彻底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许多人认为不可思议。我觉得,道理很简单。你看那么多小说、电影和戏剧,都在讲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在毛主席领导下,五大书记异常坦率地交流、集思广议地指挥解放战争,而国民党呢?只有蒋介石一个人在指挥这场战争,他不与别人交流,别人也不敢与他交流。总之,与他人交流是研品经典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循环反复、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费心思去慢慢体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中心主题的过程。通过细心观察、精心品味、全心投入、用心交流,真正让经典事件融为我们自己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并用之以感染他人、回报社会。

四、启什么智取什么道

研品经典求的是开启智慧、索出大道。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讲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爱旅游。当你渴望与旅游地文化融合的时候,你就是在为自己充电,这就要求你不把自己当作一个观光客,而是让自己的情感和这个地方有一个高度的契合。我尤其不希望所有的报告、文件、讲话在我这里形成的都是物理反应,我更期待它们产生的是化学反应,能够对自己、对他人有所触动,能够让思想、情感和认识产生质的飞跃。所以,我想说,要启智取道,研品经典事件就不能当观光客,就不能让往事如过眼云烟,而应讲究在场,向实践学习,努力让事件与我相融合并产生化学反应,让经典事件酿出的智慧溶入血液中。

为进一步说明在场和启智取道形成自己感悟的重要性,我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一件事情。我曾写过一篇简短的日记,题目叫做《开会有益》,内容如下:人的一生要开很多的会,有与你眼下业务直接相关的会,更多是与你眼下业务并不直接相关的会。参加会议,特别是参加与你不直接相关的会,结果无非有两种,要么积累经验或受到启发,要么一无所获,只赚得瞌睡罢了。但我觉得,对与你直接相关的会固然应积极参与;对与你不直接相关的会,也应持积极的态度。参加这些不直接相关的会,虽然议题与你不直接相关,但可以了解会议内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还可以了解主管单位是怎么提出问题的,办好这件事,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为什么?相关单位怎么提意见和表态的,如何修正、完善主办单位建议的,为什么?你自己担当某一角色时又该如何提意见或建议呢?领导总结时是怎么归纳、怎么敲定的,为什么这样归纳和定夺,学问在哪里?等等。如果把每一次不直接相关的会,都变成与自己直接相关的会,日积月累,必然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说不定可以将眼下的不直接相关变成将来的密切相关。这次在不经意的感悟中发现的与相关的经典事件,对他人而言,可能远远称不上经典,甚至算不得重要,但于我自身,则是知识的一次积累,认识的一次提升,更是生命历程中思想的一次闪光。事实上,能够启迪人的又何止于参加无关的会议等无关事呢?世事洞明皆学问啊!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我一些独特的灵感,很多都是在看似无关的会上受到启发而捕捉到的。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干事而能好矣!研品经典事件、启智取道,具体而言:

(一)启审时之智,取顺势之道

智者顺时而为,愚者逆理而动。要成就经典事件,必须审时而动,顺势而为。何为?一般解释为权力形势趋势时机等。这里主要取形势时机之意。那么,又如何做到审时顺势?我以为,至少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用心干事

只有用心干事的人,才会动脑筋去琢磨事,去思考大势之下该不该干事、该干什么事、怎么样干成事,等等。何谓想干?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改变事态发展或促进个人进步,在主观上确实希望做点事,且愿意把事干成、干好。想干事可以看成是成就经典事件的逻辑起点。想干事的意识,源于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社会学的概念,而是一个伦理学的至高概念。有了它,人就不至于下去。没有社会责任感,人是生理的人;有了社会责任感,人是社会的人,除了接受他人的爱与支持,也用自己的爱帮助别人。有责任感与没有责任感之间的本质区别又是什么呢?有责任感的人有自己,也有自我。没有责任感的人只有自己,没有自我。自己只是肉身,自我既是身体,也是良知。把自己和别人的利益连在一起,能在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中唱一个角色的,叫自我。社会责任感先是家庭的,尔后是集体的、民族的,继而是国家的,最后,是国际的。社会责任感的最高境界是不自知,是一种母亲式的责任感,不计恩怨,不请自到,能施无缘大慈,能起同体大悲。就我个人而言,多年以来无论生活、求学还是工作,直至担负一定的责任,得到方方面面的关爱、受到很多很多的恩惠。我深深地懂得,离开父母的哺育难以养身,离开师长的培养难以增智,离开领导的教诲难以进步,离开同事与部属的支持难以成事。我们先不说要回报那些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生命和热血的人们,难道你不想回报那些在你成长进步过程中给予鼓励、帮助、支持而现在还不如你的人吗?怎么回报呢?就是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去!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驱我前行,我甘愿做一些有创意的工作,特别想干成一些经典事件,以配合、服务宏观这个经典事件。

2.能识大势

要成就经典事件,仅在主观上想干事还远远不够,还要能够敏锐地识别和把握大势,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大背景下干事,干有意义的事。如何才能把握大势?我以为应该有大时空观。所谓大时空观,一方面表现为站在月球看地球的全局战略观念,另一方面表现为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外部趋势的宏观观念,切忌自己埋头拉车、闷头干事。就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我以为,可以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来概括。因为世界越来越多地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全球事务的一部分。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中国迅速地发展着自身,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有的国家为我们的发展而高兴,有的国家主动帮助我们,但有的国家怕我们与它争话语权,有的国家妒嫉我们,有的国家甚至还对我们的迅速发展表示担心,更有甚者在想方设法截堵我们。然而,只要是彼此共赢的事,谁也不愿意忽视中国。这就是奥妙所在!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大势加快发展自己,也一定能加快发展自己。会计领军人才在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时,从一定意义上讲,如同中国处理与世界的关系一样。大家一定要去弊扬利,韬光养晦,把握好方向、时机、方式,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求得共赢,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锲而不舍。整个会计改革和发展也必须在这样的大势中顺势而为。

3.学会用势。

要成就经典事件仅能识大势还不够,还要学会用势。所谓用势,顾名思义,就是要利用一些,使一般因素向有利因素转化,甚至使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转化,把看上去很难办甚至被认为不可能办的事办成,并且办出影响,办成经典。伟人毛泽东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不仅重视用势,而且还善于用势,团结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劳苦大众,取得一次又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事,为世人所敬仰。体悟伟人之智慧,回顾关于我知我关我历我干之经典事件,有不少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在我国会计审计准则还处于不成体系甚至被外部世界称为落后的时候,我们的声音是弱小的。之后,我们调整方略,基于国际标准改造我们的会计审计准则,实现了趋同,此时我们的声音渐大。接着,我们一方面通过强化监管确保准则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又在国际或地区会计审计舞台上造势时,我们赢得了来自国际以及更多国家或地区的关注、理解、认可和尊重,赢得了在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制定平台上更多的话语权,从此我们主动了。现在,我们又公布了持续全面趋同的路线图,更进一步取得了主动权。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中,当20081218日国务院印发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通知文件后,我们随即开展宣传工作,请新华社、《人民日报》跑口记者连夜采访我部推荐专家,迅速编发了《提前下调油价彰显改革让利于民》等四篇报道,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人民网等主要门户网站都在第一时间予以转载,助推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在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下顺利实施。我体会,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不仅要在战略上注重用势,还要在战术上注重用势,不仅要在处于劣势时用势,还要在占据优势时用势,唯此才能成就更多的经典事件。

4.善于借势

善于借势是为了巧妙地借大势之力,将大势与自身发生关联,以使确定的事可以干成。比如,20国集团峰会讨论了会计准则问题。这就是我们加强地区及国际协调、增加国际发言权的大势,我们要借势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保持良好沟通,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好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织协调机制,让我们的经验成为他人的借鉴,让我们的主张得到国际的认可,让保有我国特色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重要参考。在这方面,我可将最近经历的一个例子讲给大家听。江西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丰水年份能够达到的最大面积为4350平方公里。现在水少了,特别是三峡大坝截流以后,对湖水面积产生了一定影响,水最少时只剩下两条沟,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全然成了一口水库。江西省一直想在溢口处修一个大坝将水拦住,以改革和发展湖区经济。但下游的省份有意见,担心影响自己用水。最近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新的思路:一是借生态保护这个大势,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概念,使大家首先从大的方面予以赞同;二是借完善三峡工程这个大势,提出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三峡工程的配套工程,使相关省份不好简单攀比;三是借长江水利委员会之势将坝改闸,并将管理湖水权交由该委员会,取得委员会的支持,取得下游省份的支持。我到江西出差时了解到这些新思路、大思路不禁肃然起敬。我相信,借了这些势,这件事便有望办成,甚至干成经典。

(二)启谋篇之智,取布局之道

  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清代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也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其实,他们阐述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要把事干好,干成经典,应重谋篇布局。如何谋好篇布好局?我以为,至少应做到以下四点:  

1.制定战略

  战略是什么?汉字中,最初分别使用,前者指战斗和战争,后者指策略、谋略和计划。后来,兵法将其合用,作为特定的军事用语。《辞海》将战略解释为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军事以外的领域,诸如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领域,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性的谋划。由此可以看出,战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全局性,即战略着眼于事物发展的全局;长远性,即战略着眼于事物发展的未来;纲领性,即战略着眼于事物发展的总体谋划。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成就经典事件,就应着眼全局、考虑长远、定好纲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适时制定宏观发展战略,并在这些战略指引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会计经典事件。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时期、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持续不断地成就会计经典事件,也应当把握好时局,谋划会计改革与发展战略。这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解放思想基础上的科学发展为中心(即一个中心),以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走进世界会计舞台为着力点(即两个着力点),以加强机制建设、标准建设、业务建设、人才建设、文化建设、理论建设为支撑(即六个支撑),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造屹立于世界会计之林的中国会计大厦。  

2.明确目标

战略确定以后,就应当明确具体目标。战略与目标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首先,战略决定目标,有什么样的战略就有什么样的目标;目标是战略在特定时段内任务的具体化,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类目标。明确目标对于成就经典事件极为关键。目标不明确,必然导致茫然无措。其次,目标有大小。如果经典事件只涉及到个人本身,那么可以根据自己知识水平、专业能力、现阶段可利用的资源等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任务。比如,按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规定,三年后有资格竞聘总会计师。在综合分析内外部各方面因素后,如果觉得有可行性,就应该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规划各项成长任务,明确未来三年各个时期的拓展内容。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三年后超过竞争对手,脱颖而出。然而,如果经典事件不只涉及到个人本身,那么就应站在更高、更宽、更远的视角,围绕战略制定目标任务。比如,为了实现新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应当建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六大体系,即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依法管理和经济、行政手段并用,有利于发挥会计职能作用,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部门、基层单位和会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会计管理体系;健全与国际惯例持续趋同并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经济体等效,实现会计、审计、内控、监督、评价紧密联动、互相支撑,具有中国特色、能够产生较好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会计、审计、内控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健全与现代企业管理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相适应,能够满足不同服务对象需要、国内外不同市场需要,能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精细化、高端化、信息化、网络化服务的会计审计服务体系;健全能够较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调节、企业和投资者需要,充分及时反映企业运行状况、资本市场变化和宏观经济走势并能与世界市场情况作对比分析的会计信息和指标体系;健全能够全面提升会计队伍业务素质和诚信水平,会计基础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相结合、具有国际水平并融入国际的会计人才培养、选拔和评价体系;健全既具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影响、对会计教育和会计实务具有先导作用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围绕这六个方面的会计发展目标,必将能够创造出更多更灿烂夺目的会计经典事件!

3.调查研究

明确目标任务后,应当注重调查研究,识别出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将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成就任何一件经典事件,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在成就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果及时、全面地发现这些困难和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对于下一步制定周密的计划十分重要。很显然,这里所指调查研究,既包括内因的调查,也包括外因的把握;既包括对事件相关因素定性的调查,还包括相关数据的比较考量。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调查取得的材料进行分类、加工、提炼、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具有本质联系、直接影响的相互关系,分析它们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关联性和关联度,从中发现规律性。在分析过程中,既要坚持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还要善于进行多元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回顾总结第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经验之一就是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测算。每制定一个方案前,工作班子都要反复了解各个有代表性的地方省份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具体情况。调研中,地方和部门的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各抒己见;调研后,工作班子则立即根据反馈情况以最快的速度消化吸收,形成初步结论;接着,又是新一轮座谈,再一次数据汇总测算,又一轮方案完善和比较。正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调研和测算、说理和碰撞、比较和完善,逐步触摸到各种相关问题,达到与被调查单位真正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终使改革规范的思路和方向一步一步变得清晰起来。类似的情形、类似的经验在我所参与的其他工作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过,它使我收益颇多并形成了一个这样的观念:越是敏感的事情,越要碰撞和交流,越要调研和比较。只有如此,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记得在研究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实行三奖一补方案时,我们开了几十个座谈会,别人最想知道的该补多少,我说忘掉补多少,先解决怎样补以及怎样奖?有多少个方案,哪个方案更科学可行?结果是,十个方案比较下来,终于找到了一条大家都接受并欢迎的路子。各省据此一算,马上也能够了解可以得到多少奖补资金了。

4.统筹安排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需要根据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制定周密的方案。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也就是说,要成事,不是很难行得通的。实际上,成就经典事件,就好比开发完成一项重大工程。重大工程立项招标后,要开始施工,而施工就要有图样,至少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设备施工图等,每一部分图样还包括一系列配套图纸。我们要成就经典事件所需要的施工图样,与完成工程项目相比,虽有相通之处,但制定难度更大,也由于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变化而显得更为复杂。比如,2008年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脱胎1998年的交通与车辆税费改革,同时又面临着过去不曾面临的价格改革等新形势和新问题,这就决定了改革思路的确定和方案的选择,不可能单打一,必须统筹谋划。从20088月份重新启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到1218日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正式颁布,相关工作班子先后制定了30多个备选方案,进行了上百次分析测算,经过反复比对、优中选优,最后决定价、税、费统筹联动;同时,将收钱与补偿、中央与地方、大方案与配套办法、改革与宣传等配套起来,统筹进行考虑。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果敢决策,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要成功是难以想象的;但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要成功也同样是难以想象的。我认为,贯通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统筹方案,是成就经典事件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它就像茫茫大海中的航行图,又像是无边沙漠中的指路标,可以让我们顺利达到成功彼岸。

(三)启聚人之智,取用才之道

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生灵。要干成事,必须注重发挥的关键作用。就此,小平同志曾精辟指出: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就成就经典事件而言,要发挥和应用好这个重要因素,我以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以事聚人

人才聚,事业举;人才散,事业衰。要干成事,需要依靠人才。靠什么吸引人才?就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回答。但我以为,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事业。一般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和诉求,就是想人生有所作为,想成就一番事业。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干事氛围,最能召唤人才,最能凝聚人心。越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越是能够引领行业发展、越是能够直面民生疾苦的事业,越是能够激起更多的人为之向往,为之奋斗,为之追求。记得2006331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的总体部署,我部以综合司收入分配处为基础,成立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班子。组成这个班子不仅要求人的数量多,还要人的质量高。在各单位人手都不充裕的情况下,从哪找那么多的人呢?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当明了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后,部内有关单位、专员办、地方财政厅都积极支持,均派出精兵强将加入其中。让我十分感动的是,各单位挑选的人员,有些在原单位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有些是原单位的业务骨干,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一听说要借调工作时,都二话没说;来了之后,尽快熟悉业务,并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高质量的工作要求。一些对这项工作不太熟悉的同志在事业的感召下,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而是忘我投入其中,边干边学,很快成了这方面的专才。这件事使我更加体悟到,一项重大工程的圆满完成、一个单位的发展、一个行业的跨越,必须定好位,必须彰显时代特征和要求,才能驱动、吸收优秀人才向往之,才能铸就更多的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事件。

2.以情留人

除了以事业聚人之外,还应辅以感情留人。以情留人不是一句空洞的说辞。它至少包括尊重、理解、信任、包容、体恤、关切等一系列内容。人是情感动物,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同,每个人都希望在人情味十足的环境中干得舒心、干得痛快。有这么一个小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我在办公厅工作时,一个干部得了重症传染性肝炎,我和同事们去医院看望他时,不是走走过场,而是坐在他面前同他聊了半个小时的天。他爱人跟我说:你给我们解决了钱我们不是太感动,因为这是你的职责,你也有这个权力;但你同他聊了半个小时的天,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一片至诚之心。后来,这个同志出院康复后,什么工作都努力认真地去干。

3.知人善任

引得人才归不是最终目的,关键还看其才华能不能得到施展,其潜能可不可以得到发挥。所以,知人还要善任。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也;不用其所挫,而用愚人之所工也。只有会识人用人,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有能力的人都有自己发挥的舞台。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心气足、脾气顺,潜能才会充分发挥。汉代刘邦当属知人善任的一个典型代表。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汉朝的建立,是群贤毕至、知人善任、政通人和的结果。而与其敌对的项羽,虽然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无识人之明、用人之术,放着韩信、陈平一堆能人不用,唯一用了一个范增还起疑心,最终落得孤家寡人、自刎乌江的下场。这个历史的经典事件值得我们仔细研品。

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变化,我们迎来了创造和成就经典事件的大好机遇,但也面临诸多过去不曾遇到或虽遇过却更复杂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知人善任?我以为:一是人尽其才。成就经典事件有时就好比进行一场战争,既要有指挥官也要有普通战士,既要机枪手也要司号员,还要医务员…..把每个人(才)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就是人尽其才,就是尊重人才,就能为成就经典事件夯实人才基础。二是团队领导者要做表率,不仅要善用人,更要能容人。成就经典事件离不开兢兢业业干事者,但要干事就难免会出错,再者他(她)们当中有的可能把工作看得很重、很神圣,却不熟谙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正所谓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此时,需要团队的领导者有容错的胸怀,有爱护人才的远见,要懂得扬善于广庭,规过于私室,做他(她)们的坚强后盾。每思至此,我就不由得想起在我进入财政部以来,在不同级别工作岗位上、不同工作阶段中给予我鼓励和宽容的领导,也感激那些与我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同事,是他(她)们朴实善意的提醒、无声的帮助,让我能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干事。三是团队领导者要始终尊重人,善于团结人。曾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艾丰同志说得好,会团结是大本事。毛主席说,领导者的任务就是两条:出主意、用干部。细细想来,其意深远。

4.锻造队伍

事物总是在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有的事情不是几个人就能办好的,而是要有一批人;有的事情不是一代人能够办好的,而是要有几代人。这就要打造一支优秀的队伍,并一茬一茬地把优秀的精神文化传承下去。我国会计改革的推进和会计事业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有自己的队伍,包括以财政部会计司为首的会计管理队伍、会计标准制定队伍和会计国际趋同队伍,以中注协为首的审计标准制定、注册会计师管理和审计准则国际趋同队伍,以全国会计考办和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为首的会计资格考试和会计人员后续跟踪评价队伍,以中国会计学会为首的会计理论研究队伍,以监督检查局为首的会计监督队伍,以三家国家会计学院为首的会计高级人员后续教育队伍。这几支队伍,素质较高,作风过硬,任劳任怨,善于攻坚,在财政部党组的领导下,既各有分工,又相互合作,既有单兵作战能力,又有协同作战精神,既有系统内的较强组织整合能力,又有系统外的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充分发挥人和优势,成就了不少新事、不少大事、不少经典事。我们每一个领军人才要想干成事,就必须锻造一支能拉得出、打得赢的队伍。

(四)启真抓之智,取实干之道

审时顺势、谋篇布局之后,为成就经典事件,还需想方设法抓落实。如何抓落实?我以为,至少应做到以下四点:

1.树立信念

经验证明,无论是个体还是团队,要成就任何经典事件,都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矛盾,甚至还会遇上一时不容易解决的难题。怎么办?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得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也就是说,要成大事,应有果敢无畏的宏大气魄。伟人毛泽东更是这方面的导师和成功实践者,他在19468月与美国记者谈话时,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比喻成纸老虎,从中阐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和困难,但另一方面又应在战术和策略上重视敌人和困难。所有这些重要理念和思想,今天看来依然需要我们学习和领会。比如,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各种矛盾、各方利益交织在一起,难度相当大。经济热时,怕热上加热;经济冷时,怕冷上加冷。但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不懈,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顺利推出去。又比如,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二期工程建设,搁置了很多年后再重新启动,步步维艰。我深知,干成事很难;但我更坚信,没有干不成的事,没有干不好的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初露曙光,有望年内开工。如果一遇困难就退缩,一碰墙壁就回头,好多事是不可能顺利推进的,也不会有任何实质性成果。我体会,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不在能力大小,而主要是在有无必胜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把握规律

要成就经典事件,仅有必胜的信念还不够,还要注意把握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苦干的基础上学会巧干。按客观规律办事,重在抓住事件的本质。何谓本质?它是隐藏在事物内部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是构成一切事物各种要素的内部联系,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实在内容。善于把握事件的本质,才不至于走弯路,才不至于在前行的道路上为寻找正确的路线和方向摸索太久。比如,我历的经典事件之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于如何积极应对危机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可以发现主要矛盾和核心问题还是出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这个牛鼻子上。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它构成了我国政府全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宏观对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在考虑我国经济规模结构、市场化程度、对外依存度、经济融入全球化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圈定五个着力点,即:着力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重点建设;着力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大幅减税;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扩大消费需求;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正因为抓住了事件的本质,方向正确、措施得力、监督到位,同时又注重加强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产业、贸易、土地、投资、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使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拳效应得到了较好发挥,宏观调控合力效果逐步显现。目前,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这正是对实施这些政策正确性的肯定和注解。

把握内在规律科学去干,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还应当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要锁定具体目标抓推动,各个突破,稳步推进,一件事一件事抓、一步一步抓、一层一层抓、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抓。那么,哪件事该先抓,哪步路该先走,哪个层次该先突破,哪个系统该先推?对此,可以借鉴一下管理学上的时间管理理念,即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提出时间管理的四象限工作法:第一象限是重要又紧急的事,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第四象限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按照这样的顺序有条不紊推进地工作,才能实现对事件的整体管理,才能实现对事件发展的整体把握。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稳步实施及其趋同等效,就较好地运用了上述原理。即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先从上市公司推,再逐步扩展到中央国有企业,直至地方大型企业;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效实施的同时,又紧抓会计准则等效工作;从实现与香港会计准则等效,逐步推进到与欧盟会计准则等效;在做好会计准则双边等效的同时,又注重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效,促成A股和B股双重审计制度取消,力推H股双重审计的取消和会计师事务所走向国际;在做好企业会计审计准则制定、实施、等效的同时,又稳步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信息化标准建设、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拓展和形成了会计事业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和良性循环。

3.善于借力

要把事干成、干好,仅自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往往需要以为主或由牵头,做好与外部单位的协调,把复杂事情办顺办好,共同促成经典事件。外部协调做好了是合力,做不好是阻力。为此,一要尊重协作单位。认识到尊重对方就是尊重自己,才能为办成事打下基础。二要理解协作单位,尤其是当协作单位的意见与我方意见相左时更应如此。只有理解对方的难处,化解对方的难处,才可能找到共同的利益区,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平衡点。三要讲求适当妥协的策略。妥协不是不讲原则。一定意义上讲,妥协就是政治。复杂而难办的事情仅退半步之后就可能迈出一步、二步,乃至三步。四要协调好对方单位的关键人员,找到关键的不同点并想方设法求得共识。

所谓借力,就是当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资源不足时,巧妙地借助外部力量。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今中外,通过借力成就经典事件,创造业绩者不计其数。比如大家熟悉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与曹操军队摆开阵势。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终以弱胜强,从此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当今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所在的团队,面对复杂的问题和艰巨的任务,也要善于借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借力不一定非要搞合力,有时只要是一股独立的力量就可以。上市公司要找声誉好、牌子响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就是这种借力。在这方面,我也有一个小故事。在论证医改方案时,有一次就某个具体问题,我部与另一个部门争执不下,我们说钱够了,对方说远不够。怎么办呢?如果硬碰硬,可能使矛盾更趋激化;如果僵持着,不利于医改推进;如果矛盾上交,不知会是什么结果。为此,我们及时调整思路,改变工作方式,请另一个部门作中间人,由其出面沟通。这个部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发表意见,对方容易听得进去,我们也容易听得进去,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识。

4.强化管控

强调真抓实干成就经典事件,不仅要树立必胜信念、把握规律科学去干,以及善借外力帮助,还要加强对事件的过程管控,确保小事不出意外,大事多赢少负。细节决定成败。以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经典事件为例。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多次征求意见,慎重决策,从1994年开始实行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税体制改革。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大、调整力度最强、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重大财税改革。为了确保此次财税改革的顺利成功,财政部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财税改革推进一个季度后,部里迅即组织精兵强将分赴七个有代表性的省份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报国务院,同时部里对国库资金每天的变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和管控,确保了财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若干年后的今天,时任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财税改革要把组织实施过程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要将事先制订的统一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甚至在必要时采取过渡性措施。又如,过几天将要宣布成立的中共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相关筹备工作之所以进展顺利,主要也是得益于对整个筹备过程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及时管控。所有这些经典事件所累积的经验,都是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干好工作的宝贵财富,值得不断总结和传扬。

 

同学们:

只辨识一个音符无法把握优美的旋律,只认清一种颜色难以赏析多彩的画卷。经典事件是一个变化莫测的音乐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每一个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等事件或现象都可能成为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些瑰宝,塑造着包括中国会计人在内的民族灵魂与性格,涵育着包括中国会计人在内的中华儿女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大道情怀。我们感悟经典事件,就是要注入一种血液:古老后的年轻,传统后的创新,求索后的悟道,跋涉后的欣慰,磨难后的执着,焦虑后的沉着,胜利后的淡定。

今天,我们的祖国正走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但由于重大自然灾害、异族入侵和内部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惟有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5000年沧桑而绵延不息。这本身就是万古不易的经典!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让我们在赞美祖国取得伟大成就、预祝祖国创造更大辉煌的同时,立下会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豪迈誓言:擎起科学发展的火炬,满怀信心扬帆进击,攻克会计事业发展道路中一个又一个堡垒,高歌迈向新的胜利!谢旭人部长前几天给我们会计领军人才讲课后回答同学们提问时说:领军人才的含义,就是要自己成绩优异并带出一支优秀的队伍。我希望,各位领军人才将谢部长的要求作为行动的目标。我相信,只要大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就一个又一个经典。

经典与中国会计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