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1基金:烟标上的名著之七《牡丹亭》题材烟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51:55
文学艺术卷 第7节云髻罢梳还对镜,牡丹亭里更添香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我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传奇剧本之一。该剧以明人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为创作蓝本,成剧于1598年,共55出,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最为突出,也是汤显祖自己最得意的一部剧作。他曾经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该剧作者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汤显祖生于诗书世家,自幼便有才名。但他的科场致仕之路却颇为坎坷。知道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才以第三甲第211位的排名考中进士。汤显祖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一直都得不到重用,长期屈沉下僚。这三个时代都是大明王朝政治上比较腐败黑暗的时期。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政治上极度失望的汤显祖毅然辞官归隐,在老家临川以创作戏曲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宣扬自己“至情”思想。《牡丹亭》是一首至真、至纯、至美的爱情颂歌。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和美好爱情血淋淋、赤裸裸的摧残。在剧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饱满的热情,吹响了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号角。《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代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清人沈德符称“汤义仍(汤显祖的字)《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一剧在舞台上一经上演,立刻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饱受封建礼教摧残的女性。有记载当时娄江有一名叫俞二娘的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杭州甚至有一个叫商小玲的女伶在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可见《牡丹亭》的深远意义和巨大影响。
《牡丹亭》不仅得到了封建社会下层民众的喜爱,在如今也仍然是我国戏剧宝库中一个永恒的经典。解放后,该剧同样是脍炙人口,久演不衰。1986年,著名戏曲导演方荧还将之搬上了荧幕。
南昌卷烟厂曾经出品有《牡丹亭》牌烟标。笔者手中收藏有一种84S横版软标。该标以大红色做为底色,寓意着对《牡丹亭》一剧中女主角杜丽娘勇于追求人性自由和爱情自由的反宋明礼教枷锁的反抗精神。该标正、副版主图设计的基本相同,都是一个书生(柳梦梅)在为一个女子(杜丽娘)在鬓发上簪牡丹花。其下绘有一个小小的亭子。该标设计的比较粗糙,无论是绘画水平还是层次搭配都不甚理想,对《牡丹亭》一剧深刻内涵的诠释就更是百不得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