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口语复试常见问题:德育从细节中起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04:53
德育从细节中起步 作者:许春燕    文章来源:荣成市第27中学    点击数:373    更新时间:2010-1-6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每当谈及德育教育时,我们总感到“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效果不尽如人意。问题在哪里?应当怎样做?我在德育工作的探索和尝试中有着新的感悟和启迪,即从细节中起步,让学生在亲历身边生活的细节中积累素质。   

一、 言行举止见品质  

我是一位年轻的女性班主任,常常在我眼前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室走廊的地面每天扫,却总见废纸杂物;墙上的开关刚换好,不几天又“粉碎性骨折”;草坪上虽有“小草正在生长,请勿践踏”的温情提示,但仍阻止不了个别学生进入的脚步……见微知著,言行举止见品质。  

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与教育规律告诉我们,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其进行教育的最佳途径。学生的一言一行中透出了他们的习惯,一举一动显示了他们的素质。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就应当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从这些往往被学生们忽略的细节中寻找教育的切入点。  

学生是在细节中展示自己的,而细节教育首先要从细节的制定开始。因此我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本着“切入点小一点,针对性强一点,离学生近一点”的原则,同班委一起确定教育的细节,形成班级的制度,然后与学校的学生德育评价接轨,进行细节品行的量化,期末每位学生思想品德的ABCD级就自然形成了。象: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说谢谢了吗?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了吗?你课桌上下的书、文具是整齐划一了吗?男女生的发型、衣着怎样才算不奇不异等等。如果学生都按相应的标准去做,时间长了就形成自觉;持之以恒就会内化成习惯。“说,明明白白;坐,端端正正;行,规规矩矩;听,认认真真;写,工工整整”。这是我常和学生们说的几句话。  

    实践使我觉得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在管理者具体的格式化中规范和训练,而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和提醒。“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小处不可小觑,细处需讲究,只有注重细节,才会打造出文明的精品。在我们学校,师生共同反映,凡走进我的班级都有一种和谐、温馨、融洽感。每学期我所管理的班级一直是品牌班。无论是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爱护公物、军训比武、特长竞赛,还是文化学习都列同年级榜首。这些令人欣慰的效果正缘于我细微之处的行为养成。  

    二、亲身体验有感悟  

细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记得有位教育工作者曾这样说过“德育好比吃盐,每天都需要,但又不能给学生吃一盆,而是要分解到每一天,让他们慢慢消化吸收”。盐是要吃的,该怎么吃,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细节。  

让德育走进身边生活,充分利用对学生有很好教化作用的资源和契机,是我于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又一策略。我在平日留心观察的同时,采用灵活多样、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以生活为依托,体验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  

    有段时间,我发现班上姜虎同学的头油光可鉴,这引起了我的注意。经了解,这名学生的父母是外地打工落户到当地,父亲在建筑工地当小工,母亲在家种地,挣钱很不容易。我找到他,问他头上打的什么油,多少钱一瓶,钱从哪来?他告诉我,是从妈妈每天给的两元午饭钱中“省”下的。我没有批评也没有讲道理,而是让他回家做一件事——仔细地观察他父母的头,看与自己的头有什么不同。第二天回来告诉我。“父母的头发花白,发丝灰土,没有什么发型,家中有把手摇推子,时间长了父母互相简单理理,从不知道到理发店理发是什么滋味”。他说,“老师我知道你的用意了,父母挣钱太不容易,我不再乱花钱了”。这次特殊的“作业”让这名学生心灵受到触动,也让我意识到了抓住最佳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验是最好的教育。  

    假期走访家长的谈话中,听到很多家长讲,在家里什么活也不用孩子干,只要他们好好读书,作父母的再难都不怕,就怕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可孩子总是不领情,有时说说还顶撞,好像父母的一切都是应该为他服务的。事后我陷入深思,觉得这不只是几个孩子的问题,而是较普遍的现象。由此,我以孝敬父母为切入点,设计了一个“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庭中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做起,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做人。学会做人首先要从做好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我让学生们写感恩日记,记录每天关爱父母的一件小事,事不在大小,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只要懂得这是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劳动,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知道回报父母的关爱,就收到了感恩教育的效果。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他怎么能够真诚的对待他人,尊重他人?  

    几个月之后的家长会上,话题变味了“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不用我了”。“俺闺女以前上学早晨都是我做饭,叫多少遍才能起床。现在不用叫了,自己起来,还帮我做饭呢”!“我前几天感冒了,躺在床上,儿子放学回家,摸摸我的头,马上跑到卫生所给我买药去,心里暖暖的。以前从没有这样,都是我给他端水吃药”。听到家长的议论,我心里也甜甜的,一堂“无痕”的德育课,让我的说教变成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变成了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教育。去年在我校施行的学生“五四三二一”星级榜评价中,我班获“孝敬父母奖”的人数占全校的30%。  

    三、“书香超市”,品人生  

   一天午休,我悄悄走进教室,无意中发现南排的姜超男同学头伏在桌上,眼睛却并没有休息,聚精会神地盯着位子下方。我轻轻走到他身旁——在看书,我没有惊动他。几天后的班委会上,大家提到最近好多同学带课外书在课间和午休时偷看,我说:“能不能公开、光明,从容地看呢?我们为何不抓住同学们感兴趣的机会,创设平台让他们品尝读书所赐予的精神美餐”。认识之后,大家一致认为读一本好书,不但使人“不行而知”、文化升值,还可以使其情感愉悦、品格高尚。我们当即决定:开设一个班级小“书香超市”,无需经济投入,无需人员管理,只在教室一角设置一小方平台,再设两个记录簿。一个是赠借记录:设有赠借人姓名、书目、赠借起止日期。另一个是借阅记录:设有借阅人姓名、书目、借阅起止日期。这两个记录簿到期末又是每位学生德育评价依据之一。我们安排每周二、四的课外活动为读书日。每到此时借阅者只要自行登记,便可随心所欲地取其所爱,走进走出,显得格外潇洒从容,取到心仪之书,便入书香之乡,很快驶进乐而忘返的精神天地里。他们尽情地在书的海洋中傲游,汲取智慧的营养,感受着人生的幸福。  

    在读书活动中,我要每个学生都要向大家介绍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书,写一篇赏析名著或名篇的文章。这并非率意而为,而是要学生在广博、多览之后的优中取优,精中选精;或收获了思想的硕果,或震撼了自己的心灵。与此同时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读书笔记,写好读书的收获,抒心灵之旅的感受。  

每月一次的读书心得交流班会上,同学们文辞清晰,思想跃动,情感流淌。“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不为千钟粟,更不为那一纸荣誉,只是为了增知生智,在人生的道路上采撷生命的音符,酝酿出一首岁月之歌,唱出春华秋实,落英缤纷。”听着吴荣同学的抒怀,我想,读书对他们是一种生命提醒,他们则在这种生命提醒中拥有了提升生命质量的独特感悟。  

几年来,在“圣陶杯”“金盛泉杯”“母亲节征文”等作文大赛中,我校有200多名学生获奖。其中我班获奖人数在50多名。去年,我班的朱佳玮同学在“交通安全”的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中均获得威海市级二等奖。  

   现在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怎样使道德教育不再成为空洞,抽象的说教?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只要能敏锐地发现学生显露出的教育细节,在细节上做文章,就能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关注,那么道德教育一定会变得更迷人,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