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新三板上市公司:三星堆遗址发掘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21:00

三星堆遗址发掘记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代大诗人李白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不仅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嵯峨、交通阻塞,也道出了古代蜀国历史的扑朔迷离、神秘莫测。古代蜀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面貌?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撩开了其神秘面纱。

最早的发现

在富饶的川西平原的广汉县城西约8公里处的中兴乡(今南兴镇),有一个被称为“三量村”的村庄,它的北面是清澈的鸭子河由西北向东盘桓而过,而宽达数十米的马牧河则由村西南向东涓涓流淌。在马牧河的南岸原有三堆高出地面的黄土堆,它们像三颗金星一样分布在三星村的东南面,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三星堆。在马牧河的北岸有一高出地面两头尖中间弯的如同一轮月牙儿似的地段,它就是最早发现古蜀国文物的月亮湾。
1929年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月亮湾农民燕青保祖孙三人,在离家不远的林盘地沟边掏车水坑,准备安放水车。燕青保挖着挖着,突然“砰”的一声,锄头碰在一块石头上,泥浆溅了他一脸。他再挖,又是“砰”的一声闷响,震得他虎口发麻。青保勾身扒开泥巴一看———啊,好一块白生生的大石环,口径足有一尺半!青保父亲燕道诚闻声跳下坑,轻轻撬开石环,“呀———”绿莹莹的一堆玉器呈现在面前。他和儿子都惊呆了,过了好一阵才缓过神来。燕道诚赶忙将石环按原状盖好,覆上泥巴。
当晚,时过二更,月黑风轻,夜深人静,燕家五口全部出动,悄悄取回那堆宝物,一清理,共有璧、璋、琮、钏、珠、斧、玉料等400余件。他们将玉器分散埋在屋内外几处地方。过了四年,燕道诚见没有动静,这才从那堆玉器中取出一只玉琮送给广汉驻军陶团长。陶一见大喜,知是非凡物,忙请成都的古董商鉴别。古董商一见,连声叫绝,说这价值连城,随即打听玉琮的来历。这下不得了,古董商一传十,十传百,纷纷上门找燕家购买玉器。一时间,成都古董市场被“广汉玉器”闹得沸沸扬扬。有些古董商为了赚钱,甚至制造赝品出售,以致“广汉玉器”出现鱼龙混杂,令人真假难辨的状况。
广汉出土玉器的上市,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1933年冬至1934年春,华西大学博物馆的美籍教授葛维汉以及林名均教授率领考古工作队来到月亮湾。他们在80名武装士兵的协助警戒下,日夜不停地挖掘了10天,开出数条长12米、宽1.5米的探沟,发掘出石璧、石环、石斧、绿松石、料珠和陶器残片计600余件。经考证,推断为西周初期之物。以后,考古界一直围绕广汉出土文物对古蜀国遗址进行持续考究。直到1986年发现了古蜀国祭祀坑,才将古蜀国扑朔迷离的面纱揭开。

祭祀坑的发现撩开了古蜀国神秘面纱

1980年春,南兴镇二砖厂工人在三星堆坡地取土制砖坯时,在耕作层下二三十厘米深处,挖出了大量陶片和少量石器。曾在湖北宜都县红花套发掘过5000多年前古遗址的广汉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敖天照,发现这些文物与红花套所出土的颇相似,便立即报告了省文管会。这年4月,省博物馆副馆长王有鹏会同广汉县文化馆人员,详细考察了三星堆,认定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并于5月开始试掘,出土了一批陶、瓷器。同年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队进驻三星堆遗址,开始正式发掘,至1981年5月,发掘出豆、罐、盆、杯、碗、壶、勺、网坠等陶器和锛、凿、锥、矛、刀、杵等石器数百件。之后1982年3月至1986年3月又进行了几次发掘,但无重大发现。
然而,沉寂中蕴育着骚动,一个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关注的骚动即将到来。1986年7月18日上午8时许,南兴镇二砖厂工人杨远洪、刘光才等正起劲挖土方取砖泥时,突然“砰”的一声,一些脆东西被挖烂,向四周溅去。一位工人捡起一看,“啊,是玉!”他惊叫起来。原来是一根约40厘米长的玉璋被挖碎了。
考古队队长陈德安等闻讯赶到现场,立即封闭了发现玉璋之地,并报告省文管会和广汉县委。与此同时,他们很快找来晒席、竹篙和塑料布搭起棚子,开始日夜发掘。时值盛夏,白天烈日当空,晚上闷热,蚊虫叮咬。考古队员们全然不顾这些,挥汗如雨地加紧发掘。然而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却没有什么新的发现,队员们显得疲惫不堪。7月25日凌晨2时30分,奇迹终于出现了——一根黄金手杖呈现在他们面前!考古队员们顿时兴奋起来,几天来的疲劳被抛到九霄云外。在当地民兵和公安保卫人员的协助下,又经过几昼夜的发掘,“宝库”的大门终于打开——一大堆金银珠宝呈现在眼前!在长4.6米、宽3.5米、深1.64米的土坑内,埋藏有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玉璋、玉戈、青铜人坐像、青铜龙头、虎和象牙等400余件珍贵文物。考古专家们将此坑编为“一号祭祀坑”。

无独有偶,“一号祭祀坑”发现不到一个月,在离它二三十米远的地方,砖厂工人杨水成、温烈元等取砖土时,又发现几个青铜人头像和面具。考古队员们随即循踪挖去,花了30多个昼夜,又发现一个长5.3米、宽2.3米、深1.55米的“宝库”。出土有青铜立人像、黄金面罩、象牙、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青铜鸡、蛇、鸟、青铜铃、青铜树、玉器等800余件。这个坑出土的文物品种和数量都大大超过第一个坑。考古工作者将其编为“二号祭祀坑”。经专家鉴定,这两个祭祀坑为古蜀王鱼凫氏时期的祭祀坑,一号坑属商代早期,二号坑为商代晚期,距今有3000多年。1987年,三星堆遗址定性为“文化、古城、古国遗址”。2000年12月又发现三条古代废弃水沟。

祭祀坑出土的文物精美绝伦

三星堆这两个祭祀坑的发现,石破天惊。如此数量众多的精美、独特的出土文物,令国内外人士赞叹不已,其中那根金杖长达142厘米,重达780克,系金皮包卷木芯制成,上端錾刻有三组奇特的花纹图案,正是这些图案,引得多少学者争论不息:是符号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至今尚无定论,成为一个谜。这根金杖与古蜀国的五位先王中的鱼凫王似有一定关联,西汉文学家杨雄撰的《蜀王本纪》中有关于古蜀国先王的记载,金杖的花纹有图腾意义,或许就是蜀王鱼凫统治臣民所用之物。
祭祀坑中出土的一件高达262厘米的青铜立人像,为研究古蜀人的形象提供了实物资料。铜人身高172厘米、冠高10厘米、座高80厘米,大大的眼睛,直挺的鼻梁,方颐大耳,耳垂穿孔,脑后还垂着一条长长的发辫,头上戴着华美的高冠;腰细身长,身穿满饰龙纹、云雷纹的左衽长袍,后罢垂似燕尾;左臂上举,右臂曲至胸前,腕上各戴三个手镯,双手极大,各握一琮;双足赤裸,站在方座之上,足踝上也佩着环镯。青铜立人的穿戴装饰与《蜀王本纪》中有关古蜀人形象、衣着特点的描述相似,书中说古蜀人头上梳着锥形的发髻,穿着向左扣合的衣服。据专家分析,此立人是古蜀人中一位身份显贵的群巫之长的形象,也可能就是某一代蜀王。他双手握琮,两琮的孔中还应插有象征通达天地的木柱,正在主持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如此高大的青铜立人像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特别是铸于3000年以前的商代,更令人赞叹。若将其与古希腊铸造的青铜像相比,时代还要早数百年。
出土的数十件青铜面具亦向人们展示了古蜀人的形象,其中最大的一件高105厘米,宽138厘米,面具呈横长方形,宽宽的双眉下,一双大大的眼睛,令人不解的是两个眼球竟突出眼眶外16.5厘米,恰似两架照相机的长焦镜头;双眉间还有一个长方形孔眼,内应插有某种饰物;高而弯的鹰勾鼻梁,卷云状的鼻翼;双唇紧闭,嘴角上翘;两只长而大的耳朵向外斜伸,似在微笑,透着神秘怪诞之情。有专家认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眼睛突出,正是“蜀人纵目”的夸张表现。
祭祀坑里出土的两棵青铜铸成的神树则反映出当时蜀人对神的景慕。树有高直挺拔的树干,弯曲多杈的树枝。主干高达395厘米,树上开满了花,结满了果实,还悬挂着许多铃,并饰有飞禽走兽、虫等。树干和圆座上还铸有跪着的青铜人像。这两件青铜神树的形象与《山海经》中的记载相吻合。书中说西南方有建木,高达80丈,木干呈紫色,顶部有9根虬枝,干下有9根盘绕的树根,长着青色、像芒木一样的叶,开黑色的花,结黄色的果。
坑里还出土有其他一些珍贵文物,如金面具、青铜爬龙柱形器、各式各样的玉器、八鸟四牛尊、三鸟三羊尊、各种青铜人头像及数量多达70余根的象牙等,无一件不精美,无一件不独特。至今,考古人员在三星堆遗址共发掘出数十座房屋基址、百余个灰坑,以及墓葬、陶窑等。三星堆遗址尤其是两个祭祀坑的大规模发掘,基本撩开了其神秘面纱,遗址文化面貌、内涵和特征已基本确定。遗址系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两个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属第二期,即商代。

出土文物惊寰宇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独特文物,给人以神秘而又惊奇的感觉和极大的艺术享受,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争先恐后地联系三星堆文物到各自的国家展出,以便一睹其尊容。1995年6月至1997年5月,三星堆部分文物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队,以《人与神》为主题赴欧洲进行为期两年的巡回展。这次参展的文物有青铜大立人像、纵目大面具、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金杖、太阳形器、跪坐小青铜人像、玉璋等23件,皆为三星堆出土文物中的佼佼者。巡回展出的国家有德国、瑞士、英国、丹麦。展览首站是德国,举行展出开幕式时,中德两国的最高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和赫尔左格总统亲自剪彩。从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在德国埃森、慕尼黑展出期间,受到广大德国人民的青睐,共有40余万人参观了展览。
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期间,英国女王及王室成员和各方要人都前往参观,每天看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来英国访问或旅游的其他国家客人也慕名参观中国文物。展览期满后,英方还一再要求延长展期,但由于合同在先,展览还得在丹麦如期举行,故未能在英国延长展期。
为纪念日本朝日新闻社创刊120周年、朝日电视台开播40周年,1998年4月25日至12月6日,三星堆文物200余件赴日本展出,展出的地点有东京、京都、福冈、广岛,主题为“中国5000年之谜———《神奇的面具王国》”。展出期间,广大日本人民踊跃前往,对一件件三星堆文物赞不绝口,许多观众还动了到三星堆实地参观的念头,向中方工作人员打听去广汉的路线。
1998年12月27日,由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时报社联合举办的《三星堆传奇》展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隆重开幕,台北政界人士连战、李焕、郝柏村、李元簇、许信良、马英久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这次赴台的三星堆文物共258件。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龙的传人的台湾同胞纷纷而至,参观人数一天比一天多,最后的一两天里,参观人数在一天中就突破了6500人次,就连正在台湾访问的前美国总统卡特夫妇也专程参观了展览。
三星堆遗址风格独具的古代文明,赢得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桂冠。新建的三星堆博物馆气势恢宏,造型别具一格,其建筑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为一体,以三星堆文物造型为外照壁,以连续盘绕的曲线及圆弧象征三星堆,而黄色的外墙则寓意大地的色彩,颇具创意。博物馆里陈列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100多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仅占该遗址出土千余件文物的十分之一,而仅这十分之一就让每一位观众感受到了三星堆文物所散发出的精湛艺术魅力和宗教神秘魅力,感受到古蜀人非凡的才能。

研究探讨方兴未艾

三星堆遗址所蕴含的许多奥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三星堆两大祭祀坑作为我国保存完好的商代五大祭祀遗址之一,在历史上却没有任何记载。在三星堆所有的文物中,除了金杖上有一些符号外,也没有发现任何文字。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古国是否真的没有文字?这已成为今天历史考古学家们感兴趣的一个谜。
商代中国的青铜器冶炼工艺已比较发达,但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多为礼器,也可作生活用具,刻满铭文的鼎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重要代表,也是权力的重要象征。但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器具中只有铜尊等与中原地区的类似,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青铜面具、青铜动物等不能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三星堆文化的来源也是学者们探讨的一个问题。三星堆文化看似非常突然地出现在川西平原上,并形成繁荣而奇特的古代文明,其实它包含了大量外来文化的因素,如良诸文化、石家河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商文化,以及南亚、西亚地区的文化内容,更有一大批独树一帜的器物和艺术作品。
考古工作者在仔细对照三星堆以前出土的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文物后,觉得与其他大陆的文明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认为三星堆人很有可能是来自其他大陆的“外国人”。其依据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像皆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有穿孔,表情也似笑非笑,似怒非怒,似乎不像蜀人。有专家根据近年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一块贝壳和以前出土的大量海贝、象牙等,认为三星堆当时曾一度是世界朝圣的中心,海贝、象牙等可能是当时各国朝圣者带来中国的,表明了三星堆古蜀国当时祭祀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活跃。
然而,也有专家根据从三星堆两个大型祭祀坑发掘出的大量青铜器,认为一号属商代早期的祭祀坑,其出土的器物与我国北方出土的同时期器物相似;二号属商代晚期的祭祀坑,其出土的器物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出土的同时期器物相似,应是史书上缺载的国人长久以来想弄清的古蜀国人用的器物,如此则这些青铜人像当属古蜀人形象。
此外,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目前有“氏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等,有关专家认为蜀夏是同源的,是帝颛顼之后的不同分支,由此而使蜀、夏在文化上有不少内在联系,这在考古资料中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证明,是帝颛顼之后的两支亲缘文化。从古史传说看,黄帝、昌意、乾荒、颛顼是发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支文化,后来黄帝和颛顼先后入主中原,成为黄河中游地区的主宰者,其文化也成为构成早期中原文化的渊源之一。颛顼为古蜀人的先王,古蜀人应为其子民。也有持不同看法的。
还有诸如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其青铜器群高超的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发掘,不但改写了中国古代文化史,而且改写了古蜀国的历史,将古蜀国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可谓“当惊世界殊”!

摘自:《文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