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场陪酒女的说话技巧:书画装裱历史和如何装裱、设计、揭裱、保养及怎样辨别书画真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13:12
 什么是书画装裱
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在宣纸和绢素上
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
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
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
的绘画出现。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
两端还系有飘带。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北宋宣
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此时画
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
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出现了地区性的装
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
京)裱、苏(江苏)裱等。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
明亮通风。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③大墙或壁,
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要求平整、光
洁。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其刀刃锋利
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
或柳木为之。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⑦棕刷,
用树棕编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后者大而厚。⑧排笔,由几支乃至20余
支羊毫笔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浆糊。⑨竹启子,用大毛竹制成,呈剑形,前部薄而光
滑,尖端半圆形,后部粗厚。⑩针锥,用于扎眼、转边和排毛等。
    砑石,用以砑磨画背,以质细光滑的鹅卵石为之。另外还有浆油纸,水油纸等。
    材料主要有:①纸,多用生宣纸,一般用作托画心,托绫绢或配覆背等。②绢,是平
纹织物,用蚕丝织成,有粗细之分。③绫,亦用蚕丝织成,并织有各种图案,多用于裱幅的
天头、地头、隔水等。④锦,丝织物,多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多用作手卷包
首、册页封面、轴幅锦眉和边框等。⑤浆糊,托裱所需的粘合剂。用去掉筋麸皮的淀粉
或上好面粉打成,打浆时需放入适量明矾,以防以后虫蛀。⑥颜料,即中国画颜料,用
于染制纸、绢、绫及为破损的画心补色等。⑦胶矾水,用胶和明矾及水三者混合而成,
用于加固裱件的色彩和纸绢质地。⑧轴头,用在挂轴式和手卷式的装裱中。前者多用紫
檀木、红木、花梨、瓷、象牙、角、金属等制成,呈蘑菇头等形状;安装在地杆的两端,
既起到装饰作用,又便于画卷悬挂。后者常用象牙、瓷及金属等材料为主,圆形装于卷尾
的上下两端。⑨画杆,分天杆、地杆,以杉木为主,要求平直,其中地杆要一定重量。
⑩绳、带、别,用于捆扎别紧裱物。另外还须备有一些化学药品,加高锰酸钾、草酸、过
氧化氢、丙酮、乙醚等,用于清除霉迹、污迹等。
    工艺装裱有—套完整工艺过程,操作时须按要求进行。其过程首先是材料的托和染,
包括:①托绫、绢,将绫绢正面合案铺平,用排笔蘸清水将其刷透,后用干毛巾将水份
吸干,使绫绢紧绷案面,平直无皱,再刷浆糊,后将卷好的纸对齐绫绢,边展托纸,边
用浆刷刷实,完后再以棕刷排实,揭去,晾在墙上。另外还可将颜料放入浆糊中调匀,
刷至绫绢,上纸,晾干,即连托带染色,称浑托。②托镶料纸、裱背纸,大多托3层。先
将第1层纸铺开,用稀浆水将纸刷平刷匀,加托第2层,对齐边口,展纸,刷实。再用浆
水加托第3层,步骤同上。3层托好后,再用棕刷刷一遍,晾干。③染材料,将颜料及胶
用水浸泡化开,把所染纸绢绫反扣在画案上,往上刷颜色水,要均匀,先刷托纸,后刷
纸绢绫的正面。后上墙晾干。接着托裱画心包括:①湿托法,用于不掉色的画心。把裁
方的画心反铺于画案,润潮展平,上浆水,沿画心四边刷上局条,后把托纸刷上,再用棕
刷由上而下刷住托纸。②平托法,用于易扩散或掉色的画心。其法是托纸上刷浆水,画
心覆其上。有飞托、覆托之分。再进行镶覆和砑装,包括:①镶覆,将托好的画心裁去
多余的局条,再在画心四周镶覆上所需要的圈档、上下隔水、天地头、惊燕,绫小边或
通天小边等各种材料,然后在其背面刷浆水,粘上覆背纸即可。②砑装,砑,即对覆背
后的裱件用砑石砑磨,使之光洁柔软。装则指在裱好的画幅上,装配天地杆、轴头、在
杆上钻,穿绳,以便悬挂等,至此装裱工作全部结束。
    形式亦称品式。主要有:①条幅,因是垂直悬挂,又称挂轴,或轴。自上而下包括天
杆、天头、惊燕、上隔水、圈档、画心、下隔水、地头、地杆、轴头等,一般为天头大、
地头小。②长卷,也叫手卷,简称卷。由天头、副隔水、前隔水、绢边、引首、画心、后
隔水、题跋纸心、拖尾等组成。③册页,首尾相连、折叠而成,其形式类似画册,每页一
幅画,或一画一跋,首尾为硬面包锦,内有边、画心、分心等。册页有多种样式,其中
左右翻折,向右开版的称蝴蝶装,上下翻折,向上开版的为推蓬装等。另外装裱
幅式还有屏条、对联、横披等。
 

书画装裱的起源
中国书画的装裱起源很早。古人喜用屏风,屏风画也需装裱才能帖上屏风框架。
秦汉时的屏风就是经过裱褙的。后汉书记录,汉恒帝时有《列女屏风》等。当时都
是用粗的麻纸、布或帛等在书画背后复裱一层以起加固保护作用。后来,因旧屏风
上拆下的书画,需要保存,就发展成了真正意义上装裱。装裱书画既为了保护,又
为了给书画以美观的装潢。但古代书画华美的装潢还有另一层意义,对帝王而言,
是为了显示其威仪。秦代就提出了"上者不美,不饰,不足以一民"的说法。
至唐代李世民时,据《唐六典》记载,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秘书省有装潢匠
九人,专职官方装潢。而且,装潢形式也有严格规定,《名画猎精录》中记述:"贞
观,开元中,内府图书,一例皆用白檀香为身,紫檀香为首,紫罗褫织成带,以为
官画之标志。"当时日本派使臣来我国学习书画装潢,唐太宗亲自指定张彦远对他们
教授,可以说,日本现今的书画装潢,表现的应是唐代的制法。
宋代往往有画意不全的绢本立轴,是因从屏上拆下再装之故,也有边上注有某
画第几幅等字样,说明是残缺屏障改装的。
北宋时对装潢十分重视,装裱师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北宋有"文思院",设六种
待诏,装裱师即为其中之一,列入正式的官职。至北宋宋徽宗时,在画院中将装裱
师设为提举官,同时颁布了正式的装潢格式。
宋代装裱格式十分严格,据宋高宗《翰墨》志记载:"纸书绢素,备成卷帙,皆
用皂鸾鹊术锦褫,白玉珊瑚为轴,秘在内府,用大观、政和、宣和印章。"绍兴御府
时,除了对装裱外表有严格规定外,还对具体操作技巧订有规章制度。
宋时民间装裱之风盛行。由于装裱师位列官职,所以,装裱是一件近乎风雅的
事,比如米芾、王诜等,也都兴致勃勃地清洗、装裱、修改自己收藏的书画。就此,
米芾在他的著作《书史》和《画史》中,都有记述。
  
 
 
 中国书画装裱史
    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保存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播人类精神文明,都起了特殊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绘画、文字,大都给制在器物上,镌刻到石头、金属、兽骨以及竹木上,
给收藏和传播带来了很大困难。当缣帛(后来的纸张)问世后,绘画技法才得以施展
与提高,文字也由单一的实用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缣帛的发明,无疑是推动书法、绘
画艺术的发展,促使装裱工艺降生的重要物质条件。而丝织、造纸与书法、绘画的相
互作用,又导致了装裱工艺的升华。

    如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1973
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
其宝贵的历史资料。后来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
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裱背和装饰书画的技艺经过不断的探索、演变和发展,
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国丰富的艺术遗产、工艺遗产极其宝贵的
一个组成部分,亟待我们加以整理、继承和发展。

    一、秦、汉时代书画装裱艺术的出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
帝国。不久,这个短命的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怒涛中覆灭了。

    在楚汉相争中那位斩白蛇而起的刘邦,终于建立了西汉政权。西汉隶书发展,立碑之
风盛行,传世的汉碑约有170余种,洋洋大观,灿若星辰。

    秦汉绘画艺术是,包括壁画、漆画、画像砖、木板画、木筒画、帛画等。比前秦都有
发展。在艺术表现上,力求抓大貌,大势上也能处理较大的场面,塑造出各种不同的形
象,但这个时期的绘画尚处在稚拙阶段,还缺乏深入精致的表达能力。

    秦、汉已使用简策与帛书。用竹做的叫“简策”,用木做的叫“版牍”。

    关于简的制作,古书上也有很清楚的记载,历年来从地下挖掘的实物,也给我们提供
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汉代学者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量知篇》中写道“……竹生于山,
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台湾刘向《别录》中说:
“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以火炙简令汗去其青,易书复不
蠹,谓之杀青,亦曰汗简。”一根竹片叫做“简”,每单根简是组成整部著作的基本单
位,一部书往需多根简写成。把许多根简编连到一处,就叫做“策”,“策”字也可以
写成“册”。据《说文解字》,“册”是象形字,像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一根简
容不下许多字,长文章必须用许多简编成策。在当时,一篇文章就是一册,所以“篇”
也就是那时的计数单位。如《论语》二十篇,《孟子》七篇等。

    简策上的字是用毛笔沾墨写的,这叫做“笔”,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这叫做“削”。
简策使用的时期很长,甲骨文和青铜器上都有“册”字,这说明在公元1300多年之前简
策就已有了。它最盛行的时间是从春秋到东汉末年。竹和木是很普遍的材料,用它们来
制作书籍,容易得多,便利了人们写作。竹策的诞生为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
的作用。如我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的《五经》等书,就是写在简策上的。

    但是,简策太重,一部书要人抬、肩扛、车拉,十分不便。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
了另外一种可代简策的东西——帛。于是帛书便应运而生。

    前面,我们已对旧中国国时代的帛画做了介绍,这里专门对帛书进行介绍,从中会发
现书画装裱艺术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和它那不易被人发现的足迹。

    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因帛也有缣、素等名称,所以古人也有称帛书为缣书、
素书的。简策和帛书有时并称,例如在《墨子》中说:“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
孟。”

    帛书与竹简并行使用,直到东汉时代。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国家图书遭到破坏,军人把
帛书拿来做车篷、提囊、口袋,可见当时已经为数不少。三国以后。纸逐渐通行,帛书渐
少。帛书的普遍使用大约在旧中国国到三国之间,七八百年之久。

    帛是丝织品,质地轻软。在织出的长匹上面写字,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随意剪裁,随意
郐卷。比体积庞大、笨重的竹、木简要方便得多,实用得多了。

    《汉书·食货志》记载:“大公为周立九府园法,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可
知古代的帽为二尺二寸宽。汉代仍沿袭古代制度。《流沙附简·二器物类》中记载:“任城
国亢父缣一匹,幅广二尺二寸,长四丈……。”缣帛广二尺二寸,简书二尺四寸,把简书
和帛书的卷轴陈列在书案上,形式是很直辖市的,当然一卷简书和一卷帛书相比,体积不
同,卷内抄写的文字也不同。

    帛书的形式发展到汉代,越来越考究了。那时有专门供写书用的缣帛,而且在上面还织
有花纹、淡雅的图案,为书写方便还织有或画有红色或黑色的界行,人们称之谓“朱丝拦”、
“乌丝拦”。

    简书编简相间,中有缝隙,不适于用来抽图。帛书可以避免这种缺陷,很适用于绘图、
制图,《汉书·艺文志》中略有记载。由此可见,帛书在当时极为流行。

    帛书为使用方便,用竹策装在其首、尾,这样帛书就形成了卷,装在首尾的竹策、木板
等,便成为最原始的“轴”。当人们打开帛书放在案几上时,查阅十分方便,若在装好的
帛上著书、作画更为方便。从人们便于阅读、著书、绘画的实际需要出发,最初的书卷问
世了,同时书画装裱的真正雏形,已经在帛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

    据了解用帛代简虽有许多优越之处,但币十分贵重,所以不易普遍使用。因此现在留下
来的帛书不多。1934年长沙楚墓中发现一件,叫做“缯书”,四方形,文字共有900多个。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一大批帛书,共有十多种,约计20多万字,均用墨笔篆字或隶
字书写。有《志子》、《战国策》、《易经》等著作。由此可见帛书的一般情况。

   “经卷”历史上称为“经”,主要是指儒家经典,是经孔子思想为主要内容。2000多年
来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经典。《诗》、《书》、《易》、《礼》、《乐》、《春秋》一直被
遵称为“六经”或“五经”(《乐》经已经失传而不算在内),凡抄录“六经”、“五经”
的卷被称为“经卷”。

    原来的经卷是抄在帛上的(也称为帛书),《汉书·艺文志》中记载:耿昌《月行帛图》
二百三十卷;兵书略有记载,《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吴孙子》八十二篇图九卷。
这些可以卷舒的经卷、图册,为了保护和使用,都是用织物为底子做成可以舒卷的卷子,
这些卷子是用绢、帛、布、粗麻等上浆,有装背之说。这便是最早的装卷。虽至今并无详
细文字记载,但中国书画装裱已经形成。

    纸的发明:用帛代简,虽有许多优越之处,但却贵而难得,不易普遍使用。这就需要有
一种价廉易得,既能保持简策和缣帛的优点,又能避免它们缺点的东西来做书写、绘画的
材料。于是人类期待已久的纸,在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纸是我国劳动人民首先发明创造的。纸的发明在我国文明史上,以至世界文明史上意义
十分重大。

    在我国古代,由于造纸原料的不同,对纸的解释也不同。东汉许慎著的我国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中对丝织纤维所造的纸做了这样的解释:纸,絮一*也,“*”字下说“淌絮
箦也”,“淌”字下说“水中去絮也”,“絮”是“敝绵也”。汉代所说的绵就是丝绵,
所以絮就是不好的丝绵。“箦”是竹席子。把这些字的意义连起来看,纸就是在水中漂丝
绵时,将丝绵在竹席上捶打,而留在席上的坏丝绵。这种粘在席上的坏丝绵往往干了以后
成为一张薄片,把这种粘在席上的薄片加以利用,而成之为纸。

    纸,古书上也有记载。《后汉书·蔡化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
谓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破布、旧鱼网以为纸。元兴
元年(公元105年)秦上之。帝善其能,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段
记载,对于采用植物纤维造纸的发明时间、发明人可以说介绍的是非常明确清楚了。

    纵观汉代是简、币、纸并存的时代,似以简、帛使用最普遍。三国以后纸的使用渐多,
至晋最盛行,东晋以后纸已完全代替帛的使用。纸的发明,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燕尾服,
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当时的纸是有黄檗汁染过的(黄檗,落叶乔木,木材坚硬,供作建筑材料等用,茎可制
黄色染料,树皮可入药。又名黄柏),染过的纸颜色发黄,故称为黄纸。用黄檗汁浸染,
是为了保护书籍,因为黄檗汗液中的化学万分可以使纸长年防蛀,这种方法又称为“入潢”。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知道用黄檗保护书籍了。二世纪末叶刘熙所著《释名》内已说:“潢”
是“染纸”,三世纪以后就很流行了。西晋荀勖整理汲冢竹简后,在《穆天子传》序中提
到用黄纸代替竹简,指的就是这种纸。而五世纪的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求》
中有“入潢”一节。更加详细介绍用黄檗汁染纸的方法。

    初期用纸写书的形式,模仿帛书的样式把纸张粘成长卷,用捧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
以此为中心卷成一束,称为卷轴,所以这种制度就叫做卷轴制度。每张纸上要画上边拦和
界行,以便于书写,因而也有乌丝拦、朱丝拦之称。每一纸卷用纸从二幅到几十幅不等,
每幅纸又叫做想方设法或幅。为了保护纸卷,大约每五卷或十卷用帙包裹起来,也有的盛
之以囊。当时的书,是用毛笔濡墨进行书写的。这种连粘成的长卷,用捧作轴,用毛笔进
行书画,和今天的横披、手卷又有何异,笔者认为,这就是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开端。


古书画揭裱修复过程中的保护
      古书画的保护技术,是根据书画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
或减缓外界因素对书画的破坏作用,并对已糟朽破坏的古书画进行揭裱修复,尽可能
恢复原件的历史面貌。这就需要依靠传统保护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以保护,并
对画心进行装裱保护,最大限度地延长古书画的寿命。   
       在揭裱的过程中能够破坏古书画的因素很多,装裱修复人员在揭裱古书画操作过程
中,遇上不适宜的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及室内的温湿度、光线主要指阳光照射、有害
气体、灰尘、害虫、霉菌等诸多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古书画装裱的质量。在这
一方面,古人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关于保护书画的经验,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中说:
 “已凉天气未寒时,是最善候也。未霉之先,候亦佳。冬燥而夏溽,秋胜春,春胜冬夏。
夏防霉,冬防冻。”可见一年四季中以秋天和春天是装裱书画的最好季节,所以说天气的
变化便成为导致书画裱件损坏的重要因素之一,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天气带来的不
利因素,装裱修复人员应站在最前沿看待这个问题。在工作中不断改善工作室的环境,保
持室内的干净卫生,讲究个人卫生,注意通风,控制温湿度和空气质量等。这样,可以缓
解破坏古书画的因素形成,对延长古书画的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揭裱古书画时,首先要重视运用先进的保护技术。   
       1、在揭裱古书画时,工作室一定要安装现代化的温控装置,进行自动恒温、恒湿和
空气调节器等。如用温度计、湿度计测量仪,能准确地掌握气候变化,用空调器、加湿器
调节工作室的小环境,以增强裱画工作的科学性。一般温度控制在14℃至20℃,湿度
50%至60%,这是最佳的工作环境。   
       2、揭裱古书画操作过程中用水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采用PH试纸测试,使P
H值达到中性为准。一般古书画用经过处理的自来水即可,对高档珍贵的古书画一定要用
蒸馏水、纯净水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3、揭裱修复古书画的重要功能就是保护古书画作品,如果古书画作品具有很高的价
值,而保护古书画作品所选用的材料宣纸、绫绢、浆糊、天地杆都是劣质的,揭裱修
复技术再高,也不可挽回其损失,那么不论将来的保护条件多么好也谈不上收藏和传世。   
       4、揭裱修复人员使用生长霉菌的抹布,用发霉的浆糊,或收到生霉生虫的古书画后,
没有及时消毒、去霉、杀虫,如果不及时隔离存放,又不进行技术处理,其它的裱件就会
全部被感染,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虽然用户在取画时不一定能发现霉菌的存在,但是实际
上霉菌已给古书画潜伏下了致命的“癌细胞”,导致裱件完成几个月后就会造成严重发霉、
虫蛀,使有价值的古书画作品缩短寿命,影响观赏
甚至断送古书画作品寿命。   
       总之,装裱修复人员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古书画保护的意识,同时,更要重视在揭裱修
复过程中正确
应用科学保护技术。 
 
 
 
 古画揭裱当慎重
  收藏书画的朋友,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古旧书画的揭裱。
大多数的书画收藏者购得古旧书画后,便很随意地就近找人揭裱
了事。这是断然不可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件古旧书画作品的
成全与毁坏以及寿命的永暂。
  古旧书画能不重新揭裱的尽可能不要揭裱,因为每揭裱一次,
要经过热水闷烫、清水淋洗、化学药品洗霉去污和修补、全色等
多道工序,耗费很多时间,这些无疑会使古旧书画大受损伤。所
以古人曾说古旧书画非到了“蝴蝶翩翩舞”的破烂程度,一般不
要重新揭裱。
  揭裱古旧书画,尤其是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古旧书画,一定
要找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又认真敬业的装裱师。北京、上海、
苏州等地都有专业的书画装裱店和技艺上乘的装裱师。如北京琉璃
厂的荣宝斋是国有企业,负有保全救护文物的责任。他们接到古旧
书画,须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如何揭裱后才分配专 人操作。切不可
为了图省事省钱就近找技艺平庸的人揭裱。清代书画鉴别名家陆时
化在其所著《书画说钤》一书中说:“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
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不可压以它物,不可性急而付拙工,性急
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拙工谓之杀画刽子。”此实为经验之谈。
  另外,珍贵的古旧书画揭裱前最好拍照或录像,以备揭裱过程
中毁坏而诉诸法律的凭证。 
 
 
 
 怎样从装裱形式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
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的收
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同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如著名的宋
“宣和装”,故宫博物馆藏的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是个较典型的例子:玉
池用绫,前、后隔水用黄绢,白麻笺作拖尾,连本身共五段。玉池和前隔水之
间盖“御书”葫芦印,前隔水与本身之间盖双龙玺及年号玺各一,本身与后隔
水之间盖年号玺二,拖尾上盖“内府图书之印”,共用七玺。“宣和装”虽有
例外,但这是比较标准的格式。不少赝迹上的伪宣和玺,往往是漫无规律,乱
打乱盖。金章宗也用七玺,
染清标常在前、后隔水上用两印。乾隆用五玺、七玺、八玺、十三玺不等。这
些都各有他们的习惯。   
       裱工的一般情况是清中叶以前卷子拖尾短,所以比较细;嘉、道以后拖尾
长,卷子就粗了。民间裱工南北传授不同,手法亦异。熟悉了以后,几种有特
点的装裱不用打开书画便能知道是何时、何地的裱工,乃至是哪一家的藏品。  
       旧时北京的装裱匠人,手艺相当高超,旧书画虽然破碎至不可分辨、或者
脆到几乎一吹即散,仍能装裱如原装。这类不太完整的书画经装裱后,如果悬
挂或正视,都不会看出有什么破绽。如果向阳处由背面看,则原形毕露。所以,
如果遇到裱得很厚,或者装在镜框之内的书画,就一定要特别注意。  
       也有的作伪者采取金蝉脱壳的办法,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
裱进去。鉴别这类书画,则不能仅凭装裱来断定其真伪了。
 
 
 怎么除书画污渍
    书画品相十分重要,一幅好的书画作品,往往由于一点霉斑、油渍而大打折扣。
那么应该怎样清除这些污渍呢?
   霉班:书画作品因潮湿而生出霉斑,可直接用脱指棉球蘸上酒精,轻轻在霉斑处
擦拭,直至除净为止。
   油渍:书画作品上沾上油渍,可先将吸水纸放在字画油渍处的上方,然后用熨斗
轻熨几遍,便可除去油污。
   墨水:先在污处下方垫上一层吸水纸,然后用20的双氧水浸湿污斑,并在污处放
上几张吸水纸,压上重物,待吸水纸染上墨污,便可拿起。若一次效果不佳,可重
复数次。
   手指污渍:观赏书画作品时,手指上的污渍易留在裱背的纸、布上,可用柔软布
料的蘸肥皂,轻擦污处,再用吸水纸擦干。
   蝇虫便污:书画作品上沾了蚊蝇的便污后,可用脱指棉球蘸点醋淮或酒精,在污
点处轻轻擦拭,直到除净为止。
 
 
 
 怎样学习书画装裱
--- 自古以来,装裱技术一直处于保守的状态,多为父子相授,祖孙相传。外人欲
从事这一职业,必须经过拜师,做几年学徒,方能出师,进行独立操作或单立门户
进行经营。随着装裱业的发展和各类舆论媒介对装裱技术的广泛传播,这种“拜师
学艺”的陈规被逐渐打破。人们可以通过在装裱专业单位就业,或参加装 裱培训班,
或通过参加实习,或根据专业工具书和录相自学等方式学习装裱技术。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学习装裱,初学者开始往往感到比较简单,一看就懂,一学就
会,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难。这是由于对这一传统工艺缺乏深刻认识而造成的错觉。
作者对学习装裱的认识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难,而且越干越难。所以
在学习装裱的过程中,需要有决心,下气力,肯于动脑,善于总结,胆大心细,一
丝不苟,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初学装裱者要注意:
    第一步先要了解装裱书画的专业术语和先后工序,通过研读装裱工具书和实地观
摩操作,将理论和实践相对照,必要时可作一下笔记,逐步进行全面熟悉,并加深
理解和记忆。
    第二步,开始“打下手”,即做些易掌握的辅助工作。在打下手的过程中,要注
意观察和模仿操作人员的动作,以便于理解和掌握
  。第三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装裱书画的先后工序,进行操作基本功训
练,内容可分为托、裁、镶、覆、装五部分。
 
    托: 即托制各类镶料和托书画心。镶料包括绫、绢、锦绫、锦、和镶纸等。可先
从托镶纸(或覆背纸)入手,掌握了刷浆糊和上托纸的要领后,再学习托绫绢,学习
调配颜色水托染绫绢。托书画心较托料难度大,如果托料出现失败,这仅是宣纸和
绫绢的代价,但如果托心失败,其后果就严重了。所以初学托心者应备加精心,认
真对待。学习托心时,先用各种质地较薄、拉力较尽弱的宣纸进行模拟托心。湿心、
飞托、搭托等各种托法都要练习几遍。再准备一些尚无艺术价值的国画或书法习作
进行试托。经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托心的基本要领,然后可正式从事托心。
    裁: 即“用刀”的基本功,如方心、下料(包括裁距条、包边纸)、齐边、裁配覆
背纸等。初学者,可先用废纸头,废绫边进行剌裁练习。注意掌握持刀正、运刀稳、
用力轻的要领,防止走刀、啃尺、滑尺或用力过重。即而再进行裁距条和包边纸的
练习,然后方可进行方心、下料和齐边工序的实习。
 
    镶: 包括书画的镶活、回边或包边以及折贴串口等内容。初学时,亦采用模拟方
法进行。可取一些镶纸和绫绢废边料,练习镶接、回边、包边和折贴串口的基本功。
练习镶活时,要注意浆口小巧均匀,浆糊用量适中,镶缝慰贴不绽。回边或包边,
要求规矩习称,平直如一。然后再用一些书画习作继续进行练习,达到基本要求后,
方可从事正式镶活。    覆: 即书画的覆背工序,其操作方法与要领和托料有相同之
处。主要侧重于练习裁配覆背纸、上绢包首和贴耳子、签纸及角绊的方法。常用的
覆背方法有两种,即座覆和搭覆,可分别进行练习。初学覆背时,也可采用一些书
画习作进行练习,以免出现问题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装: 即上杆,包括下挣子、砑活、剔边、批串、量杆、制杆、上杆和拴绦等工序。
其中砑活、剔边、量杆和制杆等工序,同样可采取模拟的方法进行练习。其他工序可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在这个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下挣子时,力求
余边要全,严防幅面打折;砑活时,要求砑光砑匀;剔边要净,批串要正;量杆要标
准,制杆要规矩,上杆要得体。
 
    经过以上基本功训练以后,便可由简到繁进行独立操作实习。先以一般水平的书
画作品,装裱镜心、纸镶绫边的立轴或横披,经过技术人员的检查和考核,已达到
了一定的技术标准,并具备了独立操作的能力,便可独立装裱全绫或锦绫立轴和横
披,即而再从事其他各种款式裱件的装裱。
 
    初学者在学习基本的装裱工序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和掌握装裱书画的各种常识,
如各类款式与规格的设计,各种镶料的使用与配色,各道工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
预防及解决的方法,等等。这就需要初学者多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技术
人员学习);多实践(多练习,多实验,熟能生巧);多总结(总结出工作中的经验体
会和败失的原因,以助提高)。只有这样反复学习、实践和总结,装裱技艺水平才
会逐步趋于成熟。 
 
 
 
画装裱的程序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高不开装裱的。因为
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
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
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
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经
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
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
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
册页三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
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
难了。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再按新画的装裱过程重新装裱。   
  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
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
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周嘉胄著有《装璜志》,清代周二学著有《
一角篇》,均是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
 
 
 
 怎么除书画污渍
    书画品相十分重要,一幅好的书画作品,往往由于一点霉斑、油渍而大打折扣。
那么应该怎样清除这些污渍呢?
   霉班:书画作品因潮湿而生出霉斑,可直接用脱指棉球蘸上酒精,轻轻在霉斑处
擦拭,直至除净为止。
   油渍:书画作品上沾上油渍,可先将吸水纸放在字画油渍处的上方,然后用熨斗
轻熨几遍,便可除去油污。
   墨水:先在污处下方垫上一层吸水纸,然后用20的双氧水浸湿污斑,并在污处放
上几张吸水纸,压上重物,待吸水纸染上墨污,便可拿起。若一次效果不佳,可重
复数次。
   手指污渍:观赏书画作品时,手指上的污渍易留在裱背的纸、布上,可用柔软布
料的蘸肥皂,轻擦污处,再用吸水纸擦干。
   蝇虫便污:书画作品上沾了蚊蝇的便污后,可用脱指棉球蘸点醋淮或酒精,在污
点处轻轻擦拭,直到除净为止。
 
 
 
怎样才是最好的书画装裱技术
    书画艺术品的优劣建立在它的传统性与书画家的艺术修养,因此许多人都会
为此而去寻求,但又有谁去留意与书画相关的书画装裱技术,一些巳成名画家
或许接近成名的专业和非专业画家,当他们为自己的个人画展而努力准备的时
候,又会想到为他装裱他的画展的裱画师预留多少时间呢?
如果是80至100件作品要求裱画师 
(1)只有7天至10天时间裱好;
(2)一个月至三个月的时间裱好;
(3)六个月至一年的时间裱好;如果 你是选择了第一,那你还不算成名的画家。如
果你是选择了第二, 那你还算初步了解了裱画的程序,但未达到爱惜自己的作品;
如果你是选择了第三, 那你是知道了好的裱画技术是对你的艺术品品味的提升;
怎样才是最好的书画装裱技术:

(1) 作品经裱托后不应有走颜色和走墨色,如果裱画师用矾来固定那也是不应该的;

(2) 国画作品裁方后,令画家不满意,那是裱画师没有研究到怎样才是最好的裁方;

(3) 托纸及复背纸的接口位置刚好存留在主要的地方,例如:人物画的人物腰以上。
鸟的整体。动物的身体。 花朵的位置。

(4) 托纸及复背纸的接口接缝应是2mm以内。

(5) 天杆地轴应该平滑而无凹凸。

(6) 背砑的次数不少于三次,滑度如镜。

(7) ……
 
 
 如何区分书画装裱的好与坏
    裱画中的精工与劣工 裱画是中国书画作品的绿叶,可谓牡丹虽美,但也要绿叶
扶持。裱画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美观,如同牡丹花边的绿叶,生长茂盛
而绿油油,花也娇艳。如果叶子黄了,花再美也是难看。 书画作品的裱工也一样,
再好的画作,用劣等的裱工就如同叶子黄了一样,让人难以接受。 各位朋友有没有
注意到怎样才是精美的裱工呢?什么是劣的裱工呢? 精美的裱工开卷后平放在案台
上,它是安稳地躺着,因为平和柔软。劣的裱工呢?它会动,它会自动回卷!因为它
太过厚硬。 精美的裱工开卷后挂起让人感到震撼力,让人品味,让人回味。劣的裱
工呢?就算画作是精品,因为有了劣等的裱工,而让人不买又心不甘,想买而不买。
买了又要请上乘的裱画师去重裱。 精美的裱工背面用川蜡磨砑到位,平滑、光亮、
镶嵌、接口与周边厚薄均等。劣的裱工呢?跟本无砑背,有也是走走砑石,做做样子,
镶嵌、接口还是凸出,使到收卷后因卷实时两边画心与绫的镶嵌接口位凸顶而令天头
绫有两条镶嵌接口位的延长线状。 精美的裱工镶嵌、接口应以细小接口为准,在1mm
至1.5mm以内。劣的裱工呢?大大超出1mm至1.5mm, 达3mm至5mm。 精美的裱工让看到
书画家的作品原貌。劣的裱工呢?让人看到的是书画家最不想看到的东西:浑墨,走
颜色,画的周边被裁割过多,变成笔墨的缺失而不连惯。 精美的裱工,作品收卷后两
边齐而好看。劣的裱工呢?收卷立轴时一边卷着卷着就凸出,成了一边紧一边松。 精
美的裱工配绫配纸上乘,用料讲究,安名贵或较好的轴头。劣的裱工呢?什么料价低
就用什么。 精美的裱工,用工时长,精工细作。劣的裱工呢?一人日出过百,快而工
劣。 以上种种的对比,让不懂装裱者略知一二,精美的裱画工艺技术才可延续。 
精美的裱工背面用川蜡磨砑到位,平滑、光亮、镶嵌、接口与周边厚薄均等。劣的裱
工呢?跟本无砑背,有也是走走砑石,做做样子,镶嵌、接口还是凸出,使到收卷后
因卷实时两边画心与绫的镶嵌接口位凸顶而令天头绫有两条镶嵌接口位的延长线状。
精美的裱工镶嵌、接口应以细小接口为准,在1mm至1.5mm以内。劣的裱工呢?大大超
出1mm至1.5mm, 达3mm至5mm。 精美的裱工让看到书画家的作品原貌。劣的裱工呢?让
人看到的是书画家最不想看到的东西:浑墨,走颜色,画的周边被裁割过多,变成笔墨
的缺失而不连惯。 精美的裱工,作品收卷后两边齐而好看。劣的裱工呢?收卷立轴
时一边卷着卷着就凸出,成了一边紧一边松。 精美的裱工配绫配纸上乘,用料讲究,
安名贵或较好的轴头。劣的裱工呢?什么料价低就用什么。 精美的裱工,用工时长,
精工细作。 
 
 
 书画如何保管?
因书画是用宣纸、绢、绫、帛等作底,时间久了很容易虫蚀破损,更怕潮湿又忌干燥,
与其它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为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保护书画工作非常重要。
现就一些基本常识介绍如下:
  一、书画不能悬挂在潮湿、油污的墙壁上。

  二、挂画首先注意挂钉的牢固。挂画的方法很讲究,右手执画杈,勾住书画绦带中
心,左手托住画的中间部位,大、小指在内,中三指在外,随着画杈的举高,托画左手
指要松,慢慢展开,挂好后再离手。摘画时左右手与挂画姿式同。摘下后平放于案上,
卷画时注意卷齐、卷紧。如果是两个人,其中一人牵住天杆,另一人握住两边轴头慢慢
上卷。如果遇有画幅过宽,两手难握住,可一手半握画之中部,另一手转动轴头卷画。
要注意牵天杆的人将画举高,卷画人要低一点,以防折坏画芯。

  三、展阅手卷必须在桌案上,案面要求洁净,弹去灰尘擦掉秽物,墨水瓶之类远离
桌案。展阅时绦带、别子,要平顺放在包首上,然后双手大母指在内,四指在外,随展
随卷。两手指不要接触画面,防止卷尾未展部分掉落地下。收卷时双手随时整理斜度,
卷毕,一手握住外杆,手卷垂直放于案上,一手掌心按住侧面顺势将画卷卷紧,别好。

  四、册页,将面子启开,四指插在两画页背面折叠处,慢慢上提翻阅。手避免接触
画页正面。如果是散页,要一开一开顺序翻阅,不要随便乱抽提拿。
  展阅书法绘画(包括条幅、对联、手卷、册页)除上述基本方法和知识外,应注意:

  1、要求带上细薄棉手套。

  2、工作时(接触书画),说话,咳嗽切记避开画面。

  3、看画,取画,最忌吸烟。而且整个室内都要严禁烟火。

  4、不能在风口处看画,室外风大可及时将窗户关好。

  5、书画地子和设色部位出现返铅时,特别是人物画中面部常见返铅后呈灰黑色,此
可用小刷(新油画笔,毛笔也可)蘸双氧水抹擦。如返铅过重,待第一次干后再擦第二次,
重复数遍,即可消除。
  6、书画外运包装,长短分类,以每包10件为佳,用纸、棉、泡沫在轴头间垫实,用
线绳或麻绳在两端和中间,以十字、井字型捆牢。外包装以牛皮纸、油纸或沥纸、塑料纸
之类包好,以防雨湿。
  7、字画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存放,并保持空气流通。画架书柜存放保持离地
面半尺以上。每年秋晚季节,取出晾一次。

  8、字画易被虫蚀、鼠咬,保藏书画场所,绝对不能丢放食物,以免引出虫鼠。

  9、书画存放,一般按年代分出大类,以花鸟、人物、山水分科,根据作者姓氏笔画
编号,名片中包括画名、作者、质地、尺寸,科学而详细的记载。此不仅适用于国家收藏
单位,同时个人收藏也可较正规地按此方法保管和建档,以便于查找。

  10、破残书画中零碎片,不能丢失,要及时进行荫研薷础T骄梅哦允榛讲焕W?br> 用于包装手卷的袱子,乾隆时比较时兴,内府藏品多用此,并贴有内廷供奉题签,十分讲
究。今人可效法。

  11、如果发现某件字画受潮发霉,应速将此画挂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但不能让阳光直
晒,轻微发霉,可用掸子轻轻弹去,如发霉现象严重,应重新装裱修复。

  12、书画不能长久悬挂,否则会变形。收藏者要将收藏的作品轮换挂,从欣赏的角度
会感到新鲜,同时又是对书画的保护。

  13、专门存放书画的库房,要求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这样可以抑制害虫和霉菌的
生长繁殖。科学实验证明,害虫、霉菌的生长繁殖与空气中湿度、温度有着直接关系。温
度在10℃以下,大多数害虫就停止发育和繁殖,相对湿度在65%以下,霉菌就失去正常生长
发育的可能,因此书画库内温度宜控制在10-18℃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为最
好。为何要求相对湿度在50%的安全下限呢?因为书画属于吸湿性物质,对于过度干燥非常
过敏,容易干裂。书画是用面粉制成浆糊之类的黏着剂进行装裱过的,干燥到一定限度,黏
着剂受干燥而发脆,会造成书画物理性朽坏,倘是相对湿度降至45%以下,持续较长的时间,
书画就有损坏危险,所以相对湿度50%的安全下限是一个严格的湿度极限。

  14、书画库首先应选择通风条件好和较干燥的楼房,不宜选择底层和顶层。对受潮后
书画未晾晒不可卷存,以免生霉。

  15、防止受潮可用干燥剂吸潮,即一般固体硅胶,每公斤硅胶可吸水0.4-0.5公斤,吸
湿后仍为固体,表面不潮湿、不融化、无污染,无腐蚀性,对书画也无副作用,性质稳定,
可长期使用。书画防虫多用驱避剂,利用此剂易挥发之特点,并且有特殊气味和毒性的固体
药物,放入密封画柜(箱)内,使药物挥发出的气体在书画周围保持一定的浓度,起到杀灭
害虫或使害虫不敢接近。常用有萘(C10H8),纯萘为白色结晶粉末或片状,化学性质稳定,
易挥发,浓度大,可杀虫。也有加工成萘丸(即卫生球),使用时用纸包裹防止接触书画。
另有用樟脑精(C10H16),其纯品为无色结晶,易挥发。此外还有用二氯化苯(C6H4CI2),
药效为萘之5倍,杀虫能力大,使用时放入瓶内,瓶口封以纱布,降低挥发速度,万勿直接
触及书画。
 
书画装裱款式的设计原则
书画装裱款式的设计,有以下几个原则:
    1、打破传统的用料常规,促成装裱材料的多样化,带动装裱材料生
产的创新意识,促进中国装裱材料生产的发展。
    2、通过装裱款式的多样化,充分使书画作者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
提高他们的创作欲。
    3、使书画欣赏者在欣赏书画之余,同时能够感受到书画装裱艺术
的魅力。 
    4、随着人们文化修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为
人们所关注,人们在“住”上更加关心。优雅的居住环境,艺术品装
饰不可缺少,现代居室需要具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品,使书画装裱艺术
与现代装饰装修艺术融为一体。 
    5、弥补书画作品的单一感,求得书画作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既不喧宾夺主,又活跃环境气氛。
    6、带动书画装裱工作者的装潢创造欲,步入新世纪的装裱风格,赶
上时代的发展,树立民族的文化形象。
 
 
 
 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一) 工作室(亦称装裱间):
    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度与湿度要适中。 
    (二) 挣墙(亦称大墙,挣板):
    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
    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三) 案台(亦称装裱桌):
    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80厘米左右。
    (四) 晾架(亦称晾竿):
    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等。
    (五) 拷贝桌:
    玻璃桌面,内置日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 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 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 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 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 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 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 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 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 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 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十六) 其它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
铜线、面盆、毛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