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从业水平考试:贵州财经学院“十一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35:14

贵州财经学院“十一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大学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当前,我院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设好大学文化,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育人和学术环境,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进一步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对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按照把学校建设为西部地区高水平多科性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努力锻铸“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对《贵州财经学院“十一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进行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

二、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未来的五年中重点实现以下目标:通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创新我校文化内涵,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增强科技文化含量,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

——师生高度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团结一致,奋发向上;

——总结、明确财院精神、传统与校训;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工作的制度化意识;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

——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先进、服务完善、环境优雅的办学环境;

——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意识。

三、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

1、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师德建设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大学精神则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它们与校风、校训等都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崇高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

2、建设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是我校面临的迫切任务。要从制度上保证学校重大原则、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用人上的民主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工作制度。

3、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扩大覆盖面,注重实际效果,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4、要按照“绿色、清雅、理性、开放、和谐”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

四、实施措施

1、建设传承创新、兼容并包的财院精神文化

财院精神是全体财院人在长期共同的拼搏奋进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师生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全体财院人的精神支柱,是学校的文化内核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动力。积极弘扬财院精神、传承办学传统,对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积极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讨论、研究,总结、凝炼财院精神,在此过程中,通过广泛的宣传,将财院精神内化为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

(2)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研讨,最终审议通过我校的校训是:厚德、博学、笃行、鼎新。

(3)对学校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释义和界定,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讨论、落实,使锻铸“儒魂商才”成为每个教职工生的共识,并内化成贵财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4)重视对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成立专门的部门,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队伍,总结、研究财院的办学传统和经验,并形成校史。每逢学校大庆(建校10年)的前一年编撰《贵州财经学院校史》,并将《编年史》的撰写作为今后学校年度工作予以坚持。不断丰富校史馆的资料,改进展出形式,把校史馆建成学生校史、校情学习基地,使新生入学后的校史教育制度化。

(5)加强与媒体的联系与沟通,搭建对外宣传平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分层次、分重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宣传。

(6)开展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挖掘、宣传工作,启动贵州财经学院“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并每年开展。

(7)重视与学校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活动,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纪念日确定为学校重大活动,由学校统筹组织,使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把这三个活动办成学校最隆重、最热烈、最有影响力的活动。重视学校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纪念日活动,努力弘扬先师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利用校庆50周年之机汇集、出版一批集中展现贵州财经学院发展现状、突出体现贵财人精神风貌的特刊、画册、文集。

(8)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为老教授录制有关音像资料。

(9)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积极宣传取得较大成就的校友的先进事迹。

2、建设科学规范、激励自律的财院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

(1)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建立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工代会民主管理制度;重视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术优先的原则,高度重视专教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挥校(院系)学术委员会作用。

(3)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并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发展和更新,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各项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教代会议事规则》、《校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

3、建设自强不息、个性鲜明的财院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教学、研究、学习、生活及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道德行为和文化品位,是校园文化建设最终落脚点。以行为文化建设为基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1)加强师德建设

大力倡导“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学校每年进行一次评选,表彰奖励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工作中的师德典范。同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职工,要予以及时处理,严肃教风,净化师德环境。研究、探索、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并在学校已经制度化的各项评选工作中,将师德工作的考核作为必备条件。将师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予以坚持,并纳入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计划。

建立一套健全、可行、公开、严格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每年引进的人才和留校的教师进行师德和学校规章制度培训;建立谈话制度,各学院、各单位主要领导每学期要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履行师德规范的谈话,帮助新上岗的教师一上岗就树立以德治教的意识。

(2)规范师生学术道德

要大力提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学问的风气,坚决反对思想浮躁、急功近利、抄袭剽窃等不良学术风气。要研究和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学术团体的学术管理经验,完善《贵州财经学院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制定《贵州财经学院学术规范》,以此规范师生的学术品行。要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的课程和研究生、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培养体系之中,进一步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学术道德意识;完善制约学术规范的规章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的科研成就。

(3)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展教风学风建设,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培育优良学风。做好学术活动的宣传、营造气氛。要在校园环境布置和院系楼内烘托学术氛围,在图书馆、教室等场所,橱窗、校报、广播、网络、学生刊物等媒介中充分反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内容。

 要支持和鼓励师生员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促进教学、科研中的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努力解决重大学术问题,处理好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的关系,不断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

鼓励各有关部门组织学术沙龙,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定期参加学术沙龙活动,促进不同学科的学术观点交叉融合和知识创新。以“三大论坛”(人文论坛、经济论坛、科技论坛)为基础,积极开展学术论坛活动,创造贵州财经学院精品学术论坛,使“三大论坛”成为知名品牌。要定期举办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

加强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以“贵州财经学院在校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科技文化月”、“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为主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学科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提高其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其专业技能和水平。

支持科研团体及学术刊物的繁荣。要创造条件,提供一定的资金、设备保障,支持各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开展的学术活动。积极提供条件办好《贵州财经学院学报》,不断提高《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其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

(4)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组织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专家到学校讲学、交流,通过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积极引进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和专家,扩展教师学缘结构,汇集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提高整体学术水平。

4、建设环境优雅、功能齐备的财院物质文化

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是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校园环境建设要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在充分尊重校园空间现状的基础上,以关键空间节点的环境建设为重点,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办学传统,反映学校的价值取向。

(1)规范学校形象标识

强化全校各单位及全体师生员工统一、规范、严肃地使用学校形象标识的意识。规范校内建筑、道路、路标的命名,规范使用校标、校徽,以及学校标准色、学校名称及中英文标准字体;规范使用学校的各类指示牌、名片、POWERPOINT模版、办公用品、文化宣传材料、学校礼品等,逐步完善具有财院特点的形象标识体系。

(2)建设人文校园环境

学校的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要形象鲜明、造型优美,校园建筑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要加强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维护好校园的树木和绿地。要整体、系统地规划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主题雕塑、文化走廊和文化景点,使校园人文景点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加强校园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建设环境优美、整洁卫生、安静和谐的校园和社区。

(3)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要积极宣传学校各项突出成就,特别要重视学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要规范学校对外宣传的口径、内容、数据,对外树立统一的学校整体形象;各部门、各单位要参照学校对外介绍材料,结合本单位特点和工作需要,编印相关材料,并形成体系。

要加强校史的编撰和整理,要建立贵州财经学院校史陈列馆。

要建设好校园网主页及新闻网页,及时公布学校发展动态。编辑出版介绍学校文化景点的画册,努力做到图文并茂,通俗生动,充分反映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

(4)设计、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文景观

围绕“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建设好校园雕塑、亭台等人文景观。并组织开展、完成学校片区命名工作。

5、重视阵地与载体建设

文化阵地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加强包括思想理论与文化素质课程、宣传媒体、学生社团、文化活动、网络文化等在内的各类阵地的建设,把握时代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1)加强主阵地文化建设

重视 “两课”建设,建立课堂教学督察制度,加强“两课”教师的培训,提高“两课”教学水平,切实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努力将“两课”建成精品课程。

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过总体规划、系统安排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和讲座。

加强报刊、广播、网络、橱窗等宣传媒介的管理。

(2)重视各种载体建设

以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为契机,要加强对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刊物、学生自建网站在内的学生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支持和指导,使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加强对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修订和完善《贵州财经学院学生社团、刊物、讲座管理办法》,为学生社团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提高学生社团工作水平,使之成为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平台,为学校文化增加生机与活力。

加强学生公寓文化氛围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三下乡”、“春晖行动”为主要形式,积极开展实践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展示贵州财经学院学生的风采。

文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创建文化品牌的重要途径。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为师生员工全方位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达到陶冶人、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

要延伸学校文化建设阵地,尝试创建校友文化,使学校成为广大校友的精神家园。进一步完善校友会的职能,搭建学院与校友密切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努力为校友服务,凝聚各地校友的力量,支持校友为母校和社会多做贡献。

(3)规范网络文化建设

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资源,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统一规划和指导学院各级组织和部门创建网络传播阵地,以政治思想教育进网络为契机,逐步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网络化。加强网络信息工作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的网络骨干队伍。进一步规范网络行为,从管理的层面加强对师生网络行为与道德准则、诚信与责任意识的引导。充分利用学校新闻网、“网络论坛”等密切学校与师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关注的热点。

五、组织与领导

要坚持重在建设、齐抓共管、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全院一起努力的学校文化建设格局,切实完成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制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

1、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使之与学校的总体建设相适应。

2、学校应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组织实施各项文化建设的工作小组,由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组成,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建设项目的审批、建设程序规范化。对我校的校园文化的品牌项目应有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对能够体现“儒魂商才”培养目标的项目“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应给予专项经费,并有工作机制予以保证,使他们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品牌项目。对此,我们已经有运作“三大论坛”的成功经验。

3、按照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每年制定当年具体实施计划。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听取各部门和工作小组实施学校文化建设规划进展情况的汇报。学校文化建设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作用。各工作小组要认真实施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切实抓出成效。要聘请有关专家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研究以及监督工作。

4、学校每年要保证文化建设必要的经费投入,同时各部门、各院系可以多种途径加强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支持和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局面。

5、要广泛发动全校师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学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将学校文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中,按分工切实完成各项学校文化建设任务。

6、加大校园文化交流力度。组织相关部门教职员工参观、培训、学习,拓展视野、增强素质,提升能力,使之与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相适应。

7、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渠道。学校每年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必要的经费投入。各院系、校友多途径多渠道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形成全方位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局面。

8、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规划以及监督工作。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贵州财经学院“十一五”校园建设总体规划

(中期修订)

 

为了进一步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对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按照把学校建设为西部地区高水平多科性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努力锻铸“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对《贵州财经学院“十一五”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如下:

一、校园建设现状

贵州财经学院现有校园由北区(校本部)和南区(成人教育学院)两部分组成。规划用地为1040.65亩(包括红线内待征地)。南区位于贵阳市瑞金南路,占地81.65亩。北区位于贵阳市鹿冲关路,校园总占地面积959亩。目前,南校区作为我院成教学院,与校本部在空间上有一定距离,规划将另行编制。本规划所指校园均为北区校本部。

为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十五”发展规划,在1999年、2002年两次征地的基础上,学院于2003年初完成了《贵州财经学院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学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利用政府的“贴息贷款”、日元贷款、社会引资和学校自筹等方式,克服重重困难,拓展了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对校园建设进行了大量投入。在《贵州财经学院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见附件二)。至2005年底,相继建成各种校舍约20余万平方米。这些项目的竣工使用,使我院的教学科研、学生住宿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后勤保障系统得以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得到更新改造。校园环境得以优化、美化。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要求,具备了万人规模的办学条件。“十五”期间,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5年,也是校园建设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5年,为“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制定“十一五”校园建设规划的背景

(一)在校生规模稳步扩大。

“十五”期间,学院在校生规模稳步扩大,并从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6年7月,我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规模当量约8000人。“十一五”期间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总规模将达到12000人。

(二)校园功能分区需进行调整和修定

学院总体占地狭长,南北长,东西短。校园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地形起伏较大。“十一五”期间,在学院规划用地扩大后将在原《贵州财经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基础上。对校园内功能分区进行调整,重新修订校园建设规划。

三、规划主要依据

(一)《贵州财经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贵州财经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2003年)

(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四)《贵阳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五)学院规划用地红线图

四、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和数字校园,形成特色鲜明,西部一流的校园环境。

五、规划基本原则

1、明确功能分区、优化资源配置,学科群相对集中,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体现功能的先进性。

2、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塑造校园建筑和环境的艺术性,充分利用我院自然植被覆盖茂密的优势,做到“天人合一”。

3、科学合理的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使新旧建筑风格尽量协调,延续其原有肌理。注重近、中、远期发展的连续性。

4、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教学、科研和学生体育文化用地。

5、合理提高建筑容积率,做到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

六、规划建设指标

截止2005年底,我院各种校宿总面积为275349.04m2,其中,教学与辅助用房面积79995.83m2,实验室15347.4m2,图书馆19578m2,行政用房21334.14m2,学生宿舍56794.89m2。在重新修订《贵州财经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学生规模,具体计算各种校宿新增需求量。

七、校园面积拓展设想

“十一五”期间,为更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校园优美程度,计划抓住独立学院发展机遇,积极争取省市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采取土地划拨、土地置换、合作办学、合作开发等方式拓展校园面积。

1、新增独立学院教学使用土地面积400亩。

2、积极争取省市领导支持,加强与省军区协调,争取将学院田径场东侧省军区拟处置的约300亩农用地,纳入学校校园。

3、积极争取省市领导支持,将学院沿鹿冲关路围墙北侧约300亩半林地等征拨为教育用地。

4、积极协调,强抓国际合作办学等机遇。争取在合适的位置建设新校区。

八、近期主要建设内容(2009—2010年)

(1)修建20000—30000平方米研究生楼

(2)修建2000-3000平方米青年教师公寓

(3)修建1500平方米独立票据博物馆

(4)1500米林区景观道路建设(室外)

(5)1000—2000平方米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