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都和谁有过关系:让小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30:21
让小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  ——克井一中开展“小课题,大研究”活动纪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来自克井一中一名普通的教师,负责教育科研工作。08年我校在济源市教科所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开展“问题变课题,区域性课题研究”特色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借此机会请让我代表学校向对我们的工作支持的教科所领导表示深深的感谢。这次让我给大家谈谈我校是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我实在有点诚惶诚恐,因为我们实在是没有什么能称之为经验的东西,只能说在小课题研究方面作了一点有益的尝试,只能说说自己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克井一中现有教职工96人,共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47人,是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初中。近年来,由于受到城市优势教育资源扩张的影响,我校教师流动量逐年递增,教师人数虽多,但整体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学校发展极不协调,为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学校管理品位,加快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我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走内涵发展之路,走改革兴校之路,走名师强校之路”的战略目标。08年学校借创建特色之机,组织领导班子和部分骨干教师结合教育质量管理年和教师专业成长工作,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经反复讨论研究,决定以“问题变课题,区域性课题研究”为学校特色,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此来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推进我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提高认识,明确校本科研主题    为了提升学校品位,树立学校新形象,08年春学段,克井中心校提出了学校特色创建工作,要求各校要深刻认识到特色工作是学校的“名片”和“招牌”,各校要依据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认真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我们克井一中是全镇的重点初中,近几年来,由于教师的频繁调动,导致教师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年龄偏大,观念落后;有些比较年青,教学经验欠缺。为了改变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选择了走科研兴校之路。    在教育路上,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认识,取决于行动。认识比行动更重要。因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正误,决定行动方向的对错;认识高低,决定行动效果的优劣,所以,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根据校领导成员所代的不同学科,人人分包教研组、备课组,深入教科研一线,保证全校教科研活动次次都有领导参与,保证了教科研的效率和质量。学校把教师素质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前往兄弟学校或到郑州、洛阳等地方参观学习,同时规定每周四中午第四节为全体教师的的业务学习时间,使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二、专家引领,走科学研究之路     在 2008年4月21日,我们学校邀请了市教科所孔所长到学校针对该校特色创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为我校全体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教育科研讲座。指出在研究的过程要做到“两小两大”,争取从提升课堂效率入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两小两大”为校本研究明确了研究方向,坚定了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信心。所谓“两小”即小问题、小成果。本着从学生中来,把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小问题,直接升华成研究的课题,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把研究和教育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对研究问题的结果要具体、真实,实践性强,能够直接应用课堂教学和学生教育,起到应有的作用。    “两大”即大研究、大应用。就发现和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本领域的实际情况,“以校为本,以组为本,以师生为本”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扩大教育科研的范畴。我们研究的虽然是小问题,小课题,但是,要本着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的思路。要求教师从备课到上课,从课堂提问到课堂练习等诸多环节中实际应用,体现科研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大研究、大应用。    同年8月17日,我们还与教科所联系,请来了我市特级教师田孝东先生,为克井一中的老师们安排了一场教育科研报告。题目是“教师写作的来源与成文方式”,他结合自己的实践,深入浅出为教师们讲解了怎样写教育教学论文等问题。重点结合自己的实践,提醒老师们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关注本学科的赛事活动;驾驭本学科的教材内容;常写自己的实践体会;关注杂志的活动信息;关注生活中的学科见闻;不断总结总结的教学工作;注重学科交叉整合;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紧扣时事热点;抓住教学中的矛盾;实施优势互补。    三、反思交流,立足课堂改革    教育科研是武装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有力武器,在百家争鸣的今天,我们用哪一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之路,这就要求会学、会反思。我校领导综合了当今的几种教学理论,从“洋思”“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中总结,教改必须考虑校情、学情,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决定以课题为载体,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住重点、难点,对关键问题边探索边实践,这就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既要研究教育的导,更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切实做到“三个转变”: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教师的“主宰”为主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变师生的教与学的关系为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放下架子,同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解惑释疑,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问、多议、多思、多练,体验成功的喜悦,做学习的主人。     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和意见,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引导,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增强其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还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思维活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敢问、善思、能辩,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展示个性,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做到教学目标适度、灵活,把个体学习与群体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四、稳妥推进教科研,拓宽科研渠道    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结合本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其所能地把好观点、好方法加以归纳和提炼,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贯彻落实。    对小课题研究,我们力求注意四条原则: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小步子,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口小、范围小、步子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要因为是小课题,就不屑于去做。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低台阶,是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或者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能够解决。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通过我们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就是快速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我们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五、升华课题,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往往被教师忽之而过,成为长年积累的疾病。因此,把问题升华为课题,组织教师加以研究,共同解决,总结经验。    例如,当教师发现初中生不能积极的回答问题,主动思考的时候,我校语文组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研究》的课题。在教学中放手学生,在文本中探索问题,变被动回答为主动寻找,再问老师、问同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针对学生合作意识较差的状况,数学组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课题,通过全体老师的探索,琢磨出一套适合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农村学生由于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口中常出污言秽语,行为乖张。德育课堂与生活情境相距甚远,政治组就确立了《农村初中品德教育知行合一的研究》的课题。此外,还有学校课题组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研究》、地理组的《初中地理地图判读教学研究》等课题。    这一年来,我们请专家作科研报告,为教师开展研究进行技术指导;开展“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活动,让广大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课题,开展研究;让教师围绕课题积极撰写教研论文;让教师写教学反思,以反思促提高;定期举行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制定激励机制,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感觉到教学中的问题太多了,解决了这些,可以让老师知道每一节课该如何讲,学生知道该如何学,这样课堂效率就大大提高。不仅如此,教师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短短一年来,克井一中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奖人次和篇目、质量有了重大突破;教师有近百篇论文在省市教研刊物或竞赛中发表和获奖,四百多篇教学日志和教学随笔在市教体局研修茶座上发表。由他们主持的课题研究有17项,其中已经结题的有四项;已立项正在研究的有五项。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人人写文章的可喜收获,达到了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双赢。    教育科研的路是漫长而无止境的。但是,我们坚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简单而又可行的教研方法。把教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当做课题深入研究下去,“化问题为课题” 能够培养和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队伍让小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为创建独具特色的“三名”学校起到它应用的作用。(此文为2009年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培训会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