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西寿司先生:金融创新的七个渠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47:36
金融创新的七个渠道



中国金融业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中外银行将面对面进行竞争,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两者竞争的胜负。因此,中国银行业必须将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到战略高度,从以下七个途径入手,大胆借鉴国外经验,以金融创新迎接新竞争。
组织创新。个人工作室、内部专业化机构和组织扁平化是值得一提的银行组织创新案例。2000年工行在上海地区设立了以6位员工姓名为服务品牌的理财工作室,2002年在北京成立牡丹卡中心。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机构扁平化,把支行人事、财务、监察、保卫等支持性职能上移到二级分行,使支行和营业网点成为单纯的经营机构。今后一个时期,商业银行组织创新应该建立和完善创新组织体系,或在现有的组织结构基础上扩充创新组织职能和规模,或建立新的创新组织,由其统筹主管全行的创新工作。
机制创新。在体制障碍无法突破的时候,机制创新也可以起到强大的引导作用,比如中国农业银行推行的经济资本管理。长期以来,农行总行对分行实行的是信贷计划管理,2005年起开始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每年给分行分配新增经济资本总量,并核定各类资产的经济资本比例,年末考核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这样一来,分行就着眼于经济资本,主动加快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票据等低风险业务,并控制高风险的法人信贷业务的快速增长,从而实现了总行不断优化全行资产结构、稳步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的初衷。近期内,机制创新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各银行应加紧建立全面成本核算体系,在真实反映创新业务成本的基础上,完善对创新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行和各级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技术创新。全球银行业已从传统银行时代逐步进入“超级银行”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近年来国内银行在科技上投入很大,成绩也较为出色,比如中国农业银行等大型银行基本上实现了数据大集中,核心业务处理、信贷管理、客户管理、风险管理等信息系统正在逐步完善。WTO过渡期后,商业银行应加快整体创新步伐,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速度,抓紧建设数据库,积极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
产品创新。密码信用卡是一个将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的典型创新案例。国外信用卡交易只凭签名确认,长期的积累就形成了国际惯例,但由于客户笔迹容易模仿,收银员又普遍不核对笔迹,因此签字方式的潜在风险很大,中国人对此很不适应。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密码信用卡,持卡人在进行交易时,需输入密码,通过密码确认这种方式,基本解决了信用卡的盗用和伪卡风险问题,消除了持卡人的疑虑。在产品创新上,国内商业银行应大胆借鉴,敢于“拿来”,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积极开发连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票据、期货、外汇等多个市场的新产品,缩小与外资银行在高端产品上的差距。
渠道创新。对于成立时间短、网点分布少的股份制银行来说,渠道直接影响到业务经营的绩效。2004年,深发展、中信、广发展等8家银行在上海地区进行了渠道共享,个人客户可以在这些银行跨行存款,此举相当于使每家行的网点一下子增加到了200多个。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拓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在传统物理网点之外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实际上也是渠道创新。
形象创新。随着市场营销理念的引入,商业银行在自身形象方面也应进行创新。1997年工行率先实行了以红色行徽、黑色行名为标志的新企业识别系统,1998年建行上海分行推出“乐得家”这一房贷业务子品牌,随后交行的“圆梦宝”、农行的“金钥匙”、工行的“信贷管家”等子品牌也纷纷出炉。2005年农业银行在国内第一家推出了“伴你成长”的新品牌定位,将原有各类产品整合为金穗、金钥匙、金光道、金e顺四大系列产品,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广泛好评。在形象创新方面,各家银行应积极吸收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和技术,整合分散的宣传营销资源,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
流程创新。叫号服务是通过流程的变革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一个例子。以前客户进银行办业务只能在柜台前排队等候,工行对这一业务流程进行了创新,通过叫号机将客户合理安排到相应的柜台接受服务,大大提高了客户办理业务的舒适度。虽然“银行本位”仍然是国内银行业的普遍现象,绝大部分业务的流程还是从银行本身出发进行设计,离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仍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流程创新的巨大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


摘自:《银行家》2006年12期 作者:张海峰